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更需要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因为课程改革需要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的支撑和保障,才能构建学校“自主发展教育”的目标。因此,学校管理制度的重新构建是新课改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1.评价制度缺乏科学性。现行的评价制度主要是以分数为唯一评价的依据,把“分数”作为评定教师教学、学生学业的唯一途径。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学校的教学管理被简单化为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教师的劳动过程性、群体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模式束缚了教师的综合发展,不利于教学的改革。
2.现行学校管理制度中缺乏人性化。不少学校在制度的设立上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出现了不少隐性的怠工现象,一些教师只满足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不愿意进行横向的合作与交流。领导只关注教师的弱点和不足,不注重研究每个教师的专长,忽略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创造性,缺少应有的人情味。
3.现行的学校管理缺少民主性。目前管理学校的自主权在校长,过多地存在着“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的观念,突出表现在对教师评价的单一性,没有体现学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对教师的考评缺乏一定的广度与深度。
综上所述,重新构建新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当前的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体现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
1.了解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教师的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特别是教师的内心需求。只有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是切实可行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2.要服务于教师。在制订学校管理制度时,要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观念,少说空话、大话,多办实事。既要做到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在创造性的劳动中,给教师留下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学习、探讨,开发新课程。
3.要发展于教师。对教师的管理,要建立完善的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对教师的再教育、再培养上,要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经费保障,让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参观、学习、进修。
二、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新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民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是民主教学的实施者,如果教师缺乏民主意识和科学的态度,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民主科学的培养。然而教师的民主意识和科学态度需要学校领导的培养、浇灌,需要学校领导尊重每一位教师,给教师广泛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民主建设的积极作用,改变校长“一言堂”的做法,不然民主管理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重新构建学校的管理制度时,还应该加强民主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实效性,体现以校为本的理念,既要简明具体,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体现教师对领导的监督管理,从制度上确保教师的民主,这样建立起来的制度才有现实意义。
三、重新构建学校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是新课改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称、职务的晋升、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教师的评价、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工作的责任心。学校应在制度上使对教师的评价从单一的分数或以学校领导为主体的评价,转化为由教师自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有代表性的机构或各界人士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保证教师的最大利益。这也是关系到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新课改、能否使新课改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1.评价制度缺乏科学性。现行的评价制度主要是以分数为唯一评价的依据,把“分数”作为评定教师教学、学生学业的唯一途径。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学校的教学管理被简单化为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教师的劳动过程性、群体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模式束缚了教师的综合发展,不利于教学的改革。
2.现行学校管理制度中缺乏人性化。不少学校在制度的设立上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出现了不少隐性的怠工现象,一些教师只满足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不愿意进行横向的合作与交流。领导只关注教师的弱点和不足,不注重研究每个教师的专长,忽略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创造性,缺少应有的人情味。
3.现行的学校管理缺少民主性。目前管理学校的自主权在校长,过多地存在着“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的观念,突出表现在对教师评价的单一性,没有体现学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对教师的考评缺乏一定的广度与深度。
综上所述,重新构建新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当前的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体现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
1.了解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教师的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特别是教师的内心需求。只有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是切实可行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2.要服务于教师。在制订学校管理制度时,要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观念,少说空话、大话,多办实事。既要做到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在创造性的劳动中,给教师留下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学习、探讨,开发新课程。
3.要发展于教师。对教师的管理,要建立完善的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对教师的再教育、再培养上,要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经费保障,让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参观、学习、进修。
二、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新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民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是民主教学的实施者,如果教师缺乏民主意识和科学的态度,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民主科学的培养。然而教师的民主意识和科学态度需要学校领导的培养、浇灌,需要学校领导尊重每一位教师,给教师广泛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民主建设的积极作用,改变校长“一言堂”的做法,不然民主管理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重新构建学校的管理制度时,还应该加强民主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实效性,体现以校为本的理念,既要简明具体,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体现教师对领导的监督管理,从制度上确保教师的民主,这样建立起来的制度才有现实意义。
三、重新构建学校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是新课改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称、职务的晋升、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教师的评价、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工作的责任心。学校应在制度上使对教师的评价从单一的分数或以学校领导为主体的评价,转化为由教师自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有代表性的机构或各界人士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保证教师的最大利益。这也是关系到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新课改、能否使新课改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