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5—2016年度进行了油菜不同品种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杂1818产量最高,一次分枝数最多;德核杂8号产量居第2位,千粒重居第2位;扬油9号产量居第3位,一次分枝数居第2位,千粒重最高为3.62 g,说明这几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关键词 油菜;不同品种;性状;产量;2015—2016年度
中图分类号 S565.4.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30-02
为了解油菜不同品种在苏中地区适应性、丰产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筛选适合当地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莱品种,并加以利用,特开展不同品种油菜种植比较试验[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土壤为黏壤土,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万寿菊。参试油菜品种为湘杂油5号、湘杂油51、德徽油903、宁杂1818、扬油9号、扬油11、秦油7号、德核杂8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秦油7号作对照(CK)。8个品种随机排列在8条垛岸上,打穴移栽,每穴3株,穴距60 cm×40 cm,密度为125 055株/hm2。
1.3 试验实施
9月25日播种育苗,前茬作物为大豆田,苗床管理按油菜壮苗培育的高标准要求进行。主要措施:基肥用45%史丹利复合肥按330 kg/hm2标准整地时施入,用毒死蜱防治地下害虫,出苗至三叶期每天傍晚浇水1次,保持播后床土湿润。9月29日基本出苗。当油菜苗第1片真叶展开时开始间苗,第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4叶1心时喷施多效唑化控,防止高脚苗。三叶期后看苗浇水,并用甲维盐 噻虫嗪防治蚜虫、菜青虫、斜纹夜蛾共4次。五叶期追施提苗肥,追施尿素150 kg/hm2,11月15日施尿素180 kg/hm2作起身肥[3-4]。
11月22日移栽,移栽前大田施45%史丹利复合肥486 kg/hm2、尿素264 kg/hm2、硼肥15 kg/hm2,折合基肥施纯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打塘穴施。移栽方式采用穴栽,每穴3株,移栽当天的傍晚窨水;1月6日人工除草施肥壅根,施尿素150 kg/hm2,折合施纯N 69 kg/hm2作为苗蜡肥;3月5日施45%复合肥225 kg/hm2、尿素150 kg/hm2,作为油菜抽薹肥;分别在3月20日、4月1日用咪鲜胺 戊唑醇 吡呀酮 欣欣肥力素防治油菜菌核病、蚜虫各1次,5月23—25日根据各品种成熟情况陆续割倒,6月2日脱粒[5-6]。
1.4 气候与苗情特点
油菜前期生长缓慢。一方面移栽偏迟,油菜苗超龄,油菜苗素质差,活棵慢;另一方面气温较常年偏低,生长慢;再加之越冬期间遭遇较强的寒流袭击,前期没有形成很好的丰产架子。春后干旱少雨,后期气温较高,始花期与往年相比,有所提前,成熟期也较早。但由于收获期遇连阴雨天气,收割、脱粒推迟。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实收产量宁杂1818产量最高,达3 615 kg/hm2,较对照品种秦优7号(CK)2 940 kg/hm2增产675 kg/hm2,增幅達22.96%;其次是德核杂8号,产量3 510 kg/hm2,较CK增产570 kg/hm2,增幅19.39%;扬油9号产量3 180 kg/hm2,较CK增产240 kg/hm2,增幅8.16%;德微油903產量3 135 kg/hm2,较CK增产195 kg/hm2,增幅6.63%;扬油11产量3 120 kg/hm2,较CK增产180 kg/hm2,增幅6.12%,其余品种产量2 805~2 880 kg/hm2,较CK减产60~135 kg/hm2。
2.2 生育期及苗期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以宁杂1818最长,为243 d,德核杂8号最短,为237 d,其余品种在238~242 d之间。各参试油菜品种的移栽期、越冬期、返青期、抽薹期的苗情如表3~6所示。
2.3 植株性状
从表7可以看出,对照品种秦优7号(CK)的株高最高,为198 cm,其余品种株高为146~185 cm,都较CK矮,其中最矮的是H2108,为146 cm。秦优7号(CK)有效分枝点最高,为68.4 cm;其次是宁杂1818,为61.0 cm,较对照秦优7号(CK)低7.4 cm;德核杂8号为34.0 cm,较CK低34.4 cm;扬油9号为33.4 cm,较CK低35 cm;其余品种有效分枝点高为22.6~27.2 cm。一次分枝数最多的是宁杂1818,为9.2个,较CK多0.2个;扬油9号、德徽油903、德核杂8号、湘杂油5号、湘杂油51、扬油11分别是8.6、8.4、8.3、8.2、7.8、6.8个,分别较CK少0.4、0.6、0.7、0.8、1.2、2.2个。
单株角果数最高的是德徽油903,为366个,较对照秦优7号(CK)的339个多27个;其次是宁杂1818,为354个,较CK多15个;湘杂油5号343个,较CK多4个;德核杂8号为342个,较CK多3个;其余品种都少于CK,其中扬油9号角果数最少,为289个,较CK少50个。扬油11、德核杂8号、湘杂油51、扬油9号、宁杂1818每角粒数多于CK,分别是24.0、23.5、23.4、23.3、23.1粒,较CK秦优7号(CK)的23.0粒分别多1.0、0.5、0.4、0.3、0.1粒,其余品种少(上接第31页)
于CK,在21.2~22.1粒。2016年油菜千粒重普遍小于2015年,在8个参试品种中,对照品种秦油7号(CK)千粒重最低,其余品种千粒重都较CK高,千粒重最高的是扬油9号3.62 g,其次是德核杂8号和宁杂1818,分别为3.45、3.42 g。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宁杂1818产量最高,一次分枝数最多,单株角果数居第2位,千粒重居第3位;德核杂8号产量居第2位,一次分枝数居第4位,单株角果数居第4位,千粒重居第2位;扬油9号产量居第3位,一次分枝数居第2位,千粒重最高为3.62 g,说明这几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谭冠宁,李丽淑,韦本辉,等.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8(2):144-147.
[2] 林爱华,吴娟娟,钟建伟,等.南平市油菜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2013(2):90-94.
[3] 杨行海,刘助生,张宗急,等.广西区优质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10):230-234.
[4] 靳芙蓉,何激光,刘睿洋,等.油菜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作物研究,2011(3):223-228.
[5] 曾细华,曹开蔚,胡金和,等.不同播期条件下早熟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44-46.
[6] 郑慧,吴艳,王方,等.宜春早熟油菜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5):124-127.
关键词 油菜;不同品种;性状;产量;2015—2016年度
中图分类号 S565.4.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30-02
为了解油菜不同品种在苏中地区适应性、丰产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筛选适合当地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莱品种,并加以利用,特开展不同品种油菜种植比较试验[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土壤为黏壤土,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万寿菊。参试油菜品种为湘杂油5号、湘杂油51、德徽油903、宁杂1818、扬油9号、扬油11、秦油7号、德核杂8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秦油7号作对照(CK)。8个品种随机排列在8条垛岸上,打穴移栽,每穴3株,穴距60 cm×40 cm,密度为125 055株/hm2。
1.3 试验实施
9月25日播种育苗,前茬作物为大豆田,苗床管理按油菜壮苗培育的高标准要求进行。主要措施:基肥用45%史丹利复合肥按330 kg/hm2标准整地时施入,用毒死蜱防治地下害虫,出苗至三叶期每天傍晚浇水1次,保持播后床土湿润。9月29日基本出苗。当油菜苗第1片真叶展开时开始间苗,第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4叶1心时喷施多效唑化控,防止高脚苗。三叶期后看苗浇水,并用甲维盐 噻虫嗪防治蚜虫、菜青虫、斜纹夜蛾共4次。五叶期追施提苗肥,追施尿素150 kg/hm2,11月15日施尿素180 kg/hm2作起身肥[3-4]。
11月22日移栽,移栽前大田施45%史丹利复合肥486 kg/hm2、尿素264 kg/hm2、硼肥15 kg/hm2,折合基肥施纯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打塘穴施。移栽方式采用穴栽,每穴3株,移栽当天的傍晚窨水;1月6日人工除草施肥壅根,施尿素150 kg/hm2,折合施纯N 69 kg/hm2作为苗蜡肥;3月5日施45%复合肥225 kg/hm2、尿素150 kg/hm2,作为油菜抽薹肥;分别在3月20日、4月1日用咪鲜胺 戊唑醇 吡呀酮 欣欣肥力素防治油菜菌核病、蚜虫各1次,5月23—25日根据各品种成熟情况陆续割倒,6月2日脱粒[5-6]。
1.4 气候与苗情特点
油菜前期生长缓慢。一方面移栽偏迟,油菜苗超龄,油菜苗素质差,活棵慢;另一方面气温较常年偏低,生长慢;再加之越冬期间遭遇较强的寒流袭击,前期没有形成很好的丰产架子。春后干旱少雨,后期气温较高,始花期与往年相比,有所提前,成熟期也较早。但由于收获期遇连阴雨天气,收割、脱粒推迟。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实收产量宁杂1818产量最高,达3 615 kg/hm2,较对照品种秦优7号(CK)2 940 kg/hm2增产675 kg/hm2,增幅達22.96%;其次是德核杂8号,产量3 510 kg/hm2,较CK增产570 kg/hm2,增幅19.39%;扬油9号产量3 180 kg/hm2,较CK增产240 kg/hm2,增幅8.16%;德微油903產量3 135 kg/hm2,较CK增产195 kg/hm2,增幅6.63%;扬油11产量3 120 kg/hm2,较CK增产180 kg/hm2,增幅6.12%,其余品种产量2 805~2 880 kg/hm2,较CK减产60~135 kg/hm2。
2.2 生育期及苗期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以宁杂1818最长,为243 d,德核杂8号最短,为237 d,其余品种在238~242 d之间。各参试油菜品种的移栽期、越冬期、返青期、抽薹期的苗情如表3~6所示。
2.3 植株性状
从表7可以看出,对照品种秦优7号(CK)的株高最高,为198 cm,其余品种株高为146~185 cm,都较CK矮,其中最矮的是H2108,为146 cm。秦优7号(CK)有效分枝点最高,为68.4 cm;其次是宁杂1818,为61.0 cm,较对照秦优7号(CK)低7.4 cm;德核杂8号为34.0 cm,较CK低34.4 cm;扬油9号为33.4 cm,较CK低35 cm;其余品种有效分枝点高为22.6~27.2 cm。一次分枝数最多的是宁杂1818,为9.2个,较CK多0.2个;扬油9号、德徽油903、德核杂8号、湘杂油5号、湘杂油51、扬油11分别是8.6、8.4、8.3、8.2、7.8、6.8个,分别较CK少0.4、0.6、0.7、0.8、1.2、2.2个。
单株角果数最高的是德徽油903,为366个,较对照秦优7号(CK)的339个多27个;其次是宁杂1818,为354个,较CK多15个;湘杂油5号343个,较CK多4个;德核杂8号为342个,较CK多3个;其余品种都少于CK,其中扬油9号角果数最少,为289个,较CK少50个。扬油11、德核杂8号、湘杂油51、扬油9号、宁杂1818每角粒数多于CK,分别是24.0、23.5、23.4、23.3、23.1粒,较CK秦优7号(CK)的23.0粒分别多1.0、0.5、0.4、0.3、0.1粒,其余品种少(上接第31页)
于CK,在21.2~22.1粒。2016年油菜千粒重普遍小于2015年,在8个参试品种中,对照品种秦油7号(CK)千粒重最低,其余品种千粒重都较CK高,千粒重最高的是扬油9号3.62 g,其次是德核杂8号和宁杂1818,分别为3.45、3.42 g。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宁杂1818产量最高,一次分枝数最多,单株角果数居第2位,千粒重居第3位;德核杂8号产量居第2位,一次分枝数居第4位,单株角果数居第4位,千粒重居第2位;扬油9号产量居第3位,一次分枝数居第2位,千粒重最高为3.62 g,说明这几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谭冠宁,李丽淑,韦本辉,等.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8(2):144-147.
[2] 林爱华,吴娟娟,钟建伟,等.南平市油菜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2013(2):90-94.
[3] 杨行海,刘助生,张宗急,等.广西区优质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10):230-234.
[4] 靳芙蓉,何激光,刘睿洋,等.油菜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作物研究,2011(3):223-228.
[5] 曾细华,曹开蔚,胡金和,等.不同播期条件下早熟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44-46.
[6] 郑慧,吴艳,王方,等.宜春早熟油菜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5):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