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智慧浇灌幸福之花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的学生小灿在作文《我喜爱的老师》中回忆了一年级的时光,表达了对我的感谢和敬重。作文里的片段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当时孩子们刚进入小学,正在学习拼音和汉字。一个叫小灿的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很乖巧,学习认真,说话、做事都没有任何异常。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学过的生字,她能抄写正确,但默写时容易张冠李戴,甚至完全写不出来。
  于是,每天放学后,我给她单独辅导。我指着“升”字告诉她:这个字就是“升旗”的“升”,你会写吗?她写得又快又好。这样指一个写一个,写过几个字,回头再让她认一认,又一个都不认识了。只要她自己认识了,就不会忘记,也不会写错。四五节课学了30多个字,小灿每个都会写,但不认识的超过大半。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一些写字添笔画、漏笔画和误读、误写的情况,还真没遇到过像小灿这样的情况。我很着急,天天放学后辅导;家长也很苦恼,特意请了一位亲戚来给她做家教(她的父母不识字),但成效也不明显。
  没事的时候,我就开始琢磨,发现了这样一件事:“一、二、三、十、水、山、火”这几个字,一教她就掌握了;而“四、在、国、升、正”等字教过就忘,反复认,反复写,继续忘。会不会是她不能在字形和字音之间建立联系?认识的字,借助字义与字音产生了联系,不认识的字则相反?于是,我进行了尝试。比如“有”这个字她始终不认识,我就在手里放一块糖,问她:老师手里有没有糖?她说:有。我就告诉她这个字就是“有”,反复两次,她就能认识这个字了。后来所学的每个字我都给她单独讲一遍,借助图片、实物、动作演示等方法,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练习。一学期下来,虽然过程较为艰难,但我很有成就感。她在反复练习中掌握了绝大多数应掌握的字,也逐渐形成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如今,她的成绩虽然不算突出,但学习不再吃力。我不知道,如果当时我放弃了她,她如今会是什么样?从她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读写障碍”。遇到小灿之前,我没有接触过这个问题,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读到了相关的文章才有所了解。读写障碍的孩子,因为左脑的解码通道缺陷,需要训练强化或是通过右腦的动作、听觉、视觉、触觉等通道来帮助解码和记忆。对于此,有一些简单的改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展示相关的图像,或者在背诵的同时让孩子做一些相关的动作,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那时我没有真正了解其中的教育原理,只是误打误撞地用对了方法,有了收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更要有一些教育智慧。如果我们用教育智慧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个孩子,那对这个孩子的一生及其家庭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多么幸福呀!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时间定格在2019年7月18日下午3点08分,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离开了她爱的和爱她的儿童。整个教育界都在为她恸哭……  李吉林老师的一生,堪称一个奇迹,她创造了诸多不可复制的业绩,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而情境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其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低年段的学生认识1600~1800个生字,识字就成了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里的重要内容。在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猛,大多数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许多汉字,远远超过了书本上要求的识字量。甚至有部分学龄前儿童已能自由地阅读一些无拼音的读物了。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超前的学习认知,使得学生对很多汉字仅有语音的认识,却无具体的语义的了解。而中国的汉字中又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这就给低年
期刊
新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提出了如下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所谓“新奇有趣”就是材料鲜活真实、富有童趣。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写作也是如此。写作的“粮草”就是“素材”。可對中年级的孩子来说,因为年龄较小和生活阅历较浅,写作成了令他们头疼的事。要么是写老掉牙的题材,要么是没有现实基础的胡编乱造。为什么很多孩子写不出有创意的作文?
期刊
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尤为重要,这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基于日常的习作教学,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习作能力?这一问题却长期困扰着一线教师。在长期可为和已为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大都基于20世纪初期和中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目标分类学的认知和理解,将学习表达——习作分解为一个个小技能,并认为当我们将分项小技能一个一个教给学生后,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就能提高。然而,当我们按此路径行进一段时间之后,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综合艺术,一种审美活动。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歌唱及欣赏(音乐)的审美情感。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赏析、评价音乐能力以及发展想像力,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关键词】
期刊
【好书推介】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是这样一部好书,该书被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畅销不衰,被公认为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品以爱为主旨,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大我之爱,还是父母、师长
期刊
【摘要】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乃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笔者认为,贯穿“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有一条“隐线”,应是“思辨”,即思考、辨析,思辨层次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教学做合一”的关键。以此看来,教学做思也不是四件事,而是一件事。遵循先生的思想,我姑且称之为“教学做思合一”,即在思中教,在思中学,在思中做。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思辨 思中教 思中学 思中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阅读教室”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在不时思考: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打造“阅读教室”时,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将阅读的“润物细无声”与写作的“下笔如有神”结合起来呢?  1.感悟表达,积累语言。学文如聚沙成塔。语言的亲和力、亲近感来源于丰富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我开始尝试着让同学们在阅读时进行分门别类的摘抄,在每天阅读书籍的同时,在关注人物
期刊
一提起作文教学,就让语文教师五味杂陈。硬骨头难啃,不妨一点一点来。抗战时,八路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取得了重大胜利。应对作文这个“堡垒”时,我们照样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分解法。  這里所说的分解法,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根据作文内容分解为不同的类别去教;二是把一篇作文分解成若干部分来教;三是针对学生写作文时的难点逐个来教。  一、分解内容  从写作内容上看,新课标要求:“小学高段
期刊
有一首老歌,歌名叫做《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里唱道:  “从小常常挨骂/那是因为我不听话/不要以为这是种惩罚/她只要我长大/  妈妈我感谢你/没有把我跟大毛比/虽然我考试没有得第一/她说只要你尽了力”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首歌,浅易的歌词、婉转的旋律,倒长久留在我的记忆里。最近读到一本小书,读着读着,这首歌的旋律仿佛又在耳边响起。是啊,这本名叫《我妈说》的书,就与这首歌一样,可喜,又可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