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教改浅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方面,作文教学的话题在语文界历久不衰,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在实践教学中,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作文教学改“教学的一部分”为教学的整个空间
  “一切改革的困难无不是观念的改变”。我们习惯将语文课机械的拆分为“讲读课”、“作文课”;将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搞成貌异神离的三层皮;作文与作业“我中无你”、“你中无我”;课文分析关注语言内容,忽略语言形式;语言实践中重听、读,轻说、写。这些都是人为地将作文教学从语文教学中割舍开来的做法。其后果必须导致作文教学的“孤军奋站”,造成阅读教学的“舍本逐未”。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七种语文能力,这七种能力都能在作文中得到体现,作文也离不开这七种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课标中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即可解释为“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致力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空间内,在备、讲、辅、批、考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和始终不忘的都应是“训练作文”。
  二、作文布置改“提要求”为“拓思路”
  学生作文应是在一定的中心约束下的自由表达,包括文章表现手法、结构形式,教师都不应加以条框限定。很多教师常在学生写作文时提示文章的结构步骤,首先怎样写,其次怎样写,然后怎样写……这样一来,虽然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思路比较清晰,但这样的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容易受条条框框的限制,造成全班一个文章模式。还有的教师会在学生写作文前读范文,这更不必要,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内容千篇一律。这是“提要求”造成的,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危险的。帮学生“拓思路”是布置、指导作文中要做大做细的。一位教师在布置以《滥竽充数》为话题的作文时,带领学生探究出了“滥竽可充数”、“滥竽岂能充数”、“谈精简的好处”、“大锅饭的弊端”、“可贵的自知之明”等十几个文章主题,这种做法让学生扩大了语言范围,真正的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是正确、有效的。这位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作文批改变“一种形式”为“多样并存”
  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批改要提倡自评自改,互批互改。“一支笔”是将教师的一厢情愿、一孔之见强加给学生,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不妥之举。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方法很多,比如魏书生的“作文批改法”,“五环作文批改法”,林东三中的“四四三三”作文批改法,都是可借鉴的。学生写同一个题目的作文,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写出来不免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他们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学生通过互改作文,在这一方面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教师改、学生自改这些形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四、作文准备变“三无”为“充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意用于改变学生作文“三无”(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的现状再准确不过了。学生的“三无”究其源,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学生之所以出现“三无”(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现象,是因为学生科学、高效的课外阅读仍不能兑现。试问头脑中空空的,只有课本上的那么一点知识,没有丰富的阅历,又没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怎么能写出作文,又怎么能写出好作文呢?学生的阅读量加大了,视野开阔了,就不会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内容空空,枯燥无味了,那么,如何改变呢?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三十篇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其次,要把做人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再次,教师要积极开发阅读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本身又是课程资源。除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源外,还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匯报会、同学作品展、手抄报展、诗歌朗读……。最后,教师要制定远期、近期阅读计划,建立阅读制度,以督促学生有效的阅读。
  五、作文习惯变“被动”到“养成”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应当成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著名的作文教学专家张光璎很早就指出:作文教学的问题就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就是意识到作文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厌倦作文、丢失自我、编造作文积以成习,教师们困惑于斯、无奈于斯,探本究源,习惯的培养是根本的!从作文习惯着手作文教学是新时期的教学概念(“非智力因素更重要”的科学论断之一),更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统筹分析,作文习惯包括十种:博览群书习惯,观察体验笔录生活的心惯,日记练笔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培养这些习惯需要教师有热情、有恒心、有策略。学生形成作文习惯,便形成语文生活习惯,大语文教育观强调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也便实现。
  以上问题及改正建议单是从教师的角度而谈的,当然作文教学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这只是我的几点尝试,作文教学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去探讨、去实践,最后我要说: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多学习,勤实践,前景一定是灿烂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六三O中学 710000)
其他文献
由于地球运动和气候变化,导致恐龙、剑齿虎、猛犸象等珍稀动物纷纷灭绝。因为时代久远,关于珍稀动物们是如何生活的,有哪些饮食习惯成为未知。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家斯蒂芬·舒斯特预测了一份最有希望复活的灭绝生物名单,剑齿虎、猛犸象等动物上榜。  1.运用克隆技术复活猛犸象  猛犸象是一种能适应寒冷气候的大型哺乳动物,它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距今300万年~1万年前高寒地带的草原
摘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将课堂“让”给学生是我校英语教研组在市教育局提出的“自学、合作、解疑、演练”八字四环节的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过程中,倡导的成功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将课堂“让”给学生,是对学生的信任,是给学生成长的空间,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大舞台。“让”是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八字四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2.
摘 要:本文对技师语文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浅显的罗列,并针对这些现状对语文教师提出几点建议,明确语文课在技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现状 教师要求  一、语文教学现状  在技师类的语文教育中,大致形成三个观点:语文没用,还不如多学点技术,学生的“实在论”;语文得学生自觉去阅读,老师的“自学论”;语文就是认识字词,家长的“字词论”。这些归根结底等于语文教育的“无用论”。在这样的氛围
摘要:“以文化育人”是文化的重要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智慧和德育资源,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对人的“滋润”也是对人进行隐性德育的过程。本文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一主两翼、四轮驱动”立体化、全方位、发展性的融合路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职德育 “一主两翼、四轮驱动”  课题:本文系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2017
摘要:针对我校95%的女生“烦恼多多”的现实,探求现状:羞涩花季,谁能理解?老师、父母的困惑:难道只能等你慢慢长大?“女生的叛逆”、“老师的尴尬”、“家长的无奈”。让事实说话,女生困惑而迷茫,教育略显苍白无力。  关键词:女生;心理问题  研究背景:  我市地处巴山腹地,山高水险,交通闭塞,观念相对落后。2007年9月市内某中学的小红(化名)被确诊为“早孕”,学校要求“自愿”退学,她自觉无脸见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下午,鲍比·刘易斯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去玩迷你高尔夫球。  他走到售票柜台前,问:“门票需要多少钱?”  售票的年轻人瞧了他们一眼,说:“您和任何6岁以上的孩子都是3美元,6岁以下的孩子则完全免费。请问,您的孩子多大了?”  鲍比回答:“一个7岁,一个5岁,所以我想我应该付给你6美元。”  年轻人笑着说:“嘿,先生,您刚刚赢得了彩票,还是怎么了?您完全可以省下3美元的,因为您可以告诉
摘要:教育即教书育人,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做人,不管是什么科目的教学,我们都应该利用课堂的主战场进行德育的渗透。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但這些往往是我们教师所忽略的,加上现在的问题学生很多,德育应做到面面俱到,同时,德育教育也要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德育;意义;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38  一、德育在
誠实  学校军训时,教官对全班同学说:“觉得我长得帅的请出列。”于是,全班大部分学生站了出来。教官接着说:“你们给我沿操场跑5圈。”  然后,教官对剩下的同学说:“做人不要像他们那样,不诚实,明知道我不帅还违背自己的良心恭维我。好啦!剩下的同学听口令,立正,向左转,沿操场跑10圈。”米饭是从哪里来的  吃饭的时候,我问爸爸:“爸爸,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啊?”  爸爸说:“你去看下水稻就知道了。
摘要:多媒体技术起源于媒体,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Media”,音译为媒介,意思为两者之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多种信息媒体(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为主体的媒体技术,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活力,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很多作品都与儿童生活有关。她曾说:“人类的情感生活,原来是从孩子时代就要培养的。”“每当夜深寂静,我伏案为少年朋友写作时,心中充满了喜悦。”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与爱心,使得她写的儿童生活的作品展示了纯真的童心,表现出幽微而淡雅、纯真而清新的风格。仅从她的《故事编》中的《迟到》《三盏灯》和《蔡家老屋》便可知晓。下面肤浅地谈点我的认识,以期得到各位同行的斧正。  《迟到》是《城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