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式怀疑”几时休?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个最会排遣悲愁的“大师”,精神上的胜利让活在尘埃里的阿Q仿佛活在云端。阿Q式精神胜利“滋养”了万千国人,且有“发扬光大”的趋势。但一般人并不晓得,除了“阿Q式精神胜利”,还有一种“阿Q式怀疑”:“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阿Q式怀疑”的哲学依据无从查考,更何况,连圈都画不圆的阿Q哪里懂什么哲学,即使有也不过是封建思想在作怪罢了。如若非要寻出根源,或许是小尼姑脸上的油腻,蛊惑乃至激发了体内的荷尔蒙从而祸及吴妈,让阿Q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才心生怨恨,由此及彼,乃至迁怒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又或许阿Q身边无女人,孤零零一人寄居土谷祠,所以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又一种精神胜利!
  如今“阿Q式怀疑”早已升级到2.0版本,转而为“习惯性怀疑”了。这回怀疑的口气不独三个“一定”,怀疑的对象也不单指向女人尤其尼姑,而是怀疑的人众更多、层面更深广了。当然,民众嘛,还是要有点质疑精神的,我们在课堂上就曾告诫孩子们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能怀疑、敢质疑至少说明认真思考了,总比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要好。只是“怀疑”的前面一旦加了“习惯性”这一定语,便让质疑精神打了折扣。不好的会怀疑,好的也怀疑,乃至怀疑一切,久之“习惯性怀疑”便成了一种社会病。
  “习惯”作为一种定型性行为,需经过反复学习、训练才能形成。最典型的例子是心理学里巴甫洛夫的那条被铃声刺激的狗。铃声一响就有肉骨头吃,反复再三,即使不见骨头,只需听见铃声,狗的口里也会分泌唾液。“习惯性怀疑”犹如习惯性分泌唾液,比如吃成鸭蛋,蛋黄发白,就怀疑是喂饲料的鸭子下的,蛋黄太红了,又怀疑加了苏丹红;得了病要做手术,先琢磨怎么给医生送红包,送不出去就怀疑医生不给好好做手术,送出去了又怕医生嫌钱少……诸如此类的“习惯性怀疑”并不鲜见。因为之前有颇为轰动的负面新闻,习惯性怀疑者看什么事儿都觉得有内幕、有背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长此以往,整个社会便会出现信任危机。危机一时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诚信机制的稳固就有危险了。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安全感,人们才会怀疑一切,久之成了习惯。人们见惯了一些不良现象,形成了思维定势,一旦思维定势了,便很难消除误解。恰如那位疑邻窃斧的老先生,因为先人为主,怎么看邻居的儿子都像贼。
  人有病天知否?消灭“习惯性怀疑”的社会病态,只盯着有怀疑病症的人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整个社会。比如,如何加强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诚信机制,不亚于一堵墙,摇摇欲坠之时,一根稻草也可以压垮它;若要构建,却要一砖一瓦地垒筑才行。构建社会诚信机制,既需要政府、媒体、公众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民主与法治的相辅相成。更何况“仁义礼智信”交错相生,“诚信”崩塌,必然殃及其余——也不尽然,其余早已先诚信而出现崩塌危机,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泱泱五千年文化的中国,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加持,有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治病救人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底气的,只是,这一浩大工程尚需全社会共同协作,且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但无论怎样的艰难,我们都有构建社会信任机制的必要,而不是加入习惯性怀疑的大军,像阿Q那样只会怒目而视或大声说诛心的话、甚至趁没人的时候扔小石头,那样的话,社会诚信機制的构建与完善恐怕会遥遥无期。
其他文献
清朝初建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可慢慢地忘了初心,开始走下坡路,政治腐败,军队颓废,国力衰弱,成了谁都可以捏的软柿子,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全都输得一塌胡涂。可蹊跷的是,所有败仗在当时全是“胜仗”,全国上下捷报满天飞。   大清官员大多闭目塞听,不了解西方列强飞速发展的事实,沉溺于天朝上国的幻想之中。皇帝老爷喜欢听好话,捷报来了龙颜大悦,听到前线打败仗就黑脸,不仅不
期刊
午饭时同事言,其女在澳大利亚留学,前段时间,给一个十六岁的台湾男孩补习功课,她说:“这样的男孩子不多见!”该男生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极有礼貌,说话从不高聲,见到老师鞠躬问好,与老师分别要鞠躬告辞,回到家,还发信息来,对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提醒女儿,有些男孩善于伪装,表面上对你非常好,暗地里可能会对你不利的。女儿告诉他,该男生的礼貌与修养,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不是能够伪装出来
期刊
禁外放噪音宜司乘共襄  不久前,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就《昆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修订举行听证会。新规拟要求乘客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音量,不得大声喧哗。此前,北京、兰州也出台了类似规定,其中北京规定地铁内大声外放音乐将纳入征信。对此,很多饱受噪音打扰的网友、乘客纷纷表示支持。(8月27日央视财经《每日经济新闻》) 如今,坐地铁、公交车的乘客,几乎是人手一机(手机或平板)。其中刷外放的不在少数,刷视
期刊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国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连那位想请岳飞同志帮忙给填个歌词的女歌星,也肯定知道是什么意思。因此,犯不着我来饶舌。  想说的,是社会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一些“狐假虎威”的现象。比如,给领导开车的司机,闯了红灯还跟警察耍横;连个股级干部都不是,却对单位的人指手画脚的局长夫人;跟上司有点暖昧味道甚至有一“腿”的女职员,或者打着中央领导的亲戚、某省长干儿子的旗号
期刊
市里或者县里来了新领导。普通老百姓看到的可能只是主席台居中的座位上换了面孔,本地新闻里的官员换了名字。“领导换了”之后还有哪些悄然发生的变化?新领导上任,可知多少人苦心孤诣求“摸透”?  某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次居然接待了外地一个省会城市的党政代表团学习取经。旁观者一看明显不对,哪有这样的“倒取经”?知情人心里明白,这个欠发达地区,曾经走出去过一位敢想敢干的个性官员。官员兜兜转转,现在到异地主政
期刊
战国时代,楚国大臣庄辛劝告楚襄王说:“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说的是赶快补救,也不算晚。但这也是退后一步宽慰人的话、鼓动人的话,因为,补救总比不补救好吧,不补救那就损失更大了。   但不论怎么说,“亡羊补牢”是损失已经发生之后的事,绝对地看,还是损失了,还是不完美。要想不发生损失,要想完美,事先就得做到牢固羊儿不逃亡。   遗
期刊
近日“闭关”“充电”,拜读先贤杂文名篇。胡适先生93年前有“雄文”直斥“差不多先生”——整个社会从处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掩卷而思,胡适先生担心如果“差不多先生”多多,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未料,那历史的阴影并未消退,信息之洪流确乎“造就”了不少思想之懒人;更邪乎的是,与“差不多先生”适成对照的“顶真先生”们在今朝依然“凤毛麟角”,且虽愤世嫉俗,又
期刊
“每当读到曾经在一个班子里共事、相处还比较好的忏悔者所述,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怎么我们当时在一起的时候没有感觉、看不出来?看了他们在忏悔录中对自己内心的剖析才有了答案:两面人、善于伪装。”掩卷沉思,对“看不出来”“两面人、善于伪装”有些不解。  大家一个班子里共事,大家“一块抡马勺”这么多年,就是腐败分子,就是“两面人”再“善于伪装”,反侦查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一点马脚都露不出来,也不可能一点异味也
期刊
把违法违规“吃山”的嘴关起来   陆成文(辽宁锦州)   读《还有谁“靠山吃山”?》(《杂文月刊》2020年2月上)有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来是老百姓依靠所在当地条件谋生的手段。我小时候,有一位远房亲戚与其他十多户人家住在山沟里。那里土地很少,种庄稼收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亲戚家有一辆毛驴拉的小车,农闲时常拉些当地的黄土(城里人家做取暖烧饭的煤坯子用)及水果到城里沿街叫卖。亲戚说:“靠山吃山
期刊
不久前,在报上看到一则关于“抓捕野生蛙父子双获刑”的报道。  家住某城市郊区某村的冯氏父子俩,晚饭后喝酒缺酒菜,突被村外水渠的蛙鸣提醒,遂心血来潮,决定抓点青蛙回来下酒。于是父子二人携带强光手电、捕网等工具,来到村外的水渠里,使用强光照射、捞网抓捕的方法,抓获野生蛙类40余只。公安部门接到群众举报,赶到现场将二人抓获。经鉴定,冯氏父子捕获的40余只野生蛙类,均属于受保护的野生动物。遂在清点、拍照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