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及实用性。方法:将15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为A组(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和B组(单用纳洛酮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及单用纳洛酮组治疗。结果:A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B组,醒后头痛、头晕、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优于单用纳洛酮组。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纳洛酮 山莨菪碱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017
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急性酒精中毒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入院患者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AAI)诊断标准与分期。按入院顺序将确诊的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79例,其中男59例,女20例,年龄18~58岁,平均31.5±4.8岁。兴奋期12例,共济失调期58例,处于昏睡期9例。B组77例,其中男58例,女19例,兴奋期13例,共济失调期56例,处于昏睡期7例,年龄17~60岁,平均30.5±3.9岁。两组病例饮用白酒量平均200~600ml,均排除酒精中毒并心脏、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损坏者。两组年龄、喝酒量、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进行补液、制酸、利尿、能量合剂、对症等治疗,B组静脉分次注射纳洛酮0.8mg(2次),A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20mg山莨菪碱,静滴。
观察指标:从静脉滴注药物开始计算两组症状,苏醒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脉搏、尿量及心电图。观察醒后头痛、头晕、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A组催醒时间明显少于B组,醒后头痛、头昏,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讨 论
急性酒精中毒指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精饮料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随后的抑制状态。常分为两类:①普通醉酒: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05%时,出现微醉,感到心情舒畅、妙语趣谈、诗兴发作,但这时眼和手指的协调动作受到影响;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1%时,表现为举止轻浮、情绪不稳、激惹易怒、不听劝阻、感觉迟钝、步态蹒跚,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典型表现;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到>0.2%时,平时被抑制的欲望和潜藏的积怨都发泄出来,表现为出言不逊、借题发挥、行为粗暴、滋事肇祸;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3%时,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呕吐狼籍、烂醉如泥;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4%时,则出现全身麻痹、进入昏迷状态;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5%时,可直接致死。②病理性醉酒:特征是小量饮酒引起严重的精神失常。主要发生于对酒精的耐受性很低的人,往往在少量饮酒后突然出现谵妄或朦胧状态、极度兴奋、错觉幻觉和被害妄想、攻击性行为、紧张恐惧、痉挛发作。一般发作持续数小时,或一整天,常以深睡结束发作,醒后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
急性酒精中毒是短期内饮入过量酒精,经胃和小肠在0.5~3小时内完全吸收,进入体内的酒精超过肝脏的氧化代谢能力而蓄积。进入血脑屏障后使脑内β-内啡肽系统活性增高,导致脑皮质功能受到抑制,患者先处于兴奋状态,逐渐转为抑制,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纳洛酮可阻断中枢抑制,逆转昏迷患者血中阿片肽明显增高所致的意识障碍,促进意识恢复,从而解除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静脉用纳洛酮起效快,1~2分血药浓度达高峰,持续1~4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小时。纳洛酮还能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近年来已广泛推荐用于抢救急性酒精中毒。
山莨菪碱(654-2)是抗胆碱药,能改善微循环,加速代谢,提高酶系统活性,从而减少乙醇及乙醛的蓄积,减轻酒精中毒症状,加快患者的觉醒速度,另外它能扩张小血管、松弛平滑肌及减少胃液分泌,从而迅速缓解酒精中毒症状如呕吐、畏寒、低体温等,并且山莨菪碱还能兴奋脑干网状结构的延髓中枢,抑制大脑皮层网状结构,从而协同纳洛酮解除呼吸抑制和中枢抑制状态。
总之,本研究表明,两种疗法均能缓解酒精中毒症状,并有催醒效果,但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无不良反应,价廉,简便易行,也可作为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常规和首选方法用于急诊临床。
参考文献
1 关小宏.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与治疗[J].北京空军总医院学报,2002,18(1):37-38.
2 张心中.纳洛酮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9):571.
3 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1.
4 张昌瑞.纳洛酮治疗酒精、地西泮及氯氮平急性中毒[J].新药与临床,1995,14:110.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纳洛酮 山莨菪碱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017
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急性酒精中毒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入院患者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AAI)诊断标准与分期。按入院顺序将确诊的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79例,其中男59例,女20例,年龄18~58岁,平均31.5±4.8岁。兴奋期12例,共济失调期58例,处于昏睡期9例。B组77例,其中男58例,女19例,兴奋期13例,共济失调期56例,处于昏睡期7例,年龄17~60岁,平均30.5±3.9岁。两组病例饮用白酒量平均200~600ml,均排除酒精中毒并心脏、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损坏者。两组年龄、喝酒量、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进行补液、制酸、利尿、能量合剂、对症等治疗,B组静脉分次注射纳洛酮0.8mg(2次),A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20mg山莨菪碱,静滴。
观察指标:从静脉滴注药物开始计算两组症状,苏醒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脉搏、尿量及心电图。观察醒后头痛、头晕、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A组催醒时间明显少于B组,醒后头痛、头昏,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讨 论
急性酒精中毒指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精饮料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随后的抑制状态。常分为两类:①普通醉酒: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05%时,出现微醉,感到心情舒畅、妙语趣谈、诗兴发作,但这时眼和手指的协调动作受到影响;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1%时,表现为举止轻浮、情绪不稳、激惹易怒、不听劝阻、感觉迟钝、步态蹒跚,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典型表现;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到>0.2%时,平时被抑制的欲望和潜藏的积怨都发泄出来,表现为出言不逊、借题发挥、行为粗暴、滋事肇祸;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3%时,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呕吐狼籍、烂醉如泥;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4%时,则出现全身麻痹、进入昏迷状态;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5%时,可直接致死。②病理性醉酒:特征是小量饮酒引起严重的精神失常。主要发生于对酒精的耐受性很低的人,往往在少量饮酒后突然出现谵妄或朦胧状态、极度兴奋、错觉幻觉和被害妄想、攻击性行为、紧张恐惧、痉挛发作。一般发作持续数小时,或一整天,常以深睡结束发作,醒后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
急性酒精中毒是短期内饮入过量酒精,经胃和小肠在0.5~3小时内完全吸收,进入体内的酒精超过肝脏的氧化代谢能力而蓄积。进入血脑屏障后使脑内β-内啡肽系统活性增高,导致脑皮质功能受到抑制,患者先处于兴奋状态,逐渐转为抑制,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纳洛酮可阻断中枢抑制,逆转昏迷患者血中阿片肽明显增高所致的意识障碍,促进意识恢复,从而解除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静脉用纳洛酮起效快,1~2分血药浓度达高峰,持续1~4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小时。纳洛酮还能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近年来已广泛推荐用于抢救急性酒精中毒。
山莨菪碱(654-2)是抗胆碱药,能改善微循环,加速代谢,提高酶系统活性,从而减少乙醇及乙醛的蓄积,减轻酒精中毒症状,加快患者的觉醒速度,另外它能扩张小血管、松弛平滑肌及减少胃液分泌,从而迅速缓解酒精中毒症状如呕吐、畏寒、低体温等,并且山莨菪碱还能兴奋脑干网状结构的延髓中枢,抑制大脑皮层网状结构,从而协同纳洛酮解除呼吸抑制和中枢抑制状态。
总之,本研究表明,两种疗法均能缓解酒精中毒症状,并有催醒效果,但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无不良反应,价廉,简便易行,也可作为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常规和首选方法用于急诊临床。
参考文献
1 关小宏.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与治疗[J].北京空军总医院学报,2002,18(1):37-38.
2 张心中.纳洛酮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9):571.
3 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1.
4 张昌瑞.纳洛酮治疗酒精、地西泮及氯氮平急性中毒[J].新药与临床,1995,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