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0日,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一,但对三星中国的1.6万多名员工来说却有些不同寻常:从这一天开始,他们每天都将收到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 China)量身定做的视频节目,内容从戒烟的方法、劝说的方式,到张东健是如何在电视剧中自毁形象的五花八门,主要关于最新的管理知识、文化或者相关的健康问题等。
在此之前,这项被称为“SERI CEO”的计划只是2000多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特权”,即使在韩国总部依然如此,三星中国的普通员工却率先享有了这项权利。
“这个计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管理技能,而且能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院长朴胜虎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说。
三星经济研究院,被韩国公认为最大的智囊库,它成立于1986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和商界最有影响力的舆论创造者和信息源泉。
2005年,三星经济研究院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分支机构。朴胜虎从而成为“一脚跨在现实世界,一脚跨在理论研究”的院长。
研制本土化基因
“这儿只是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但它的花费甚至可能比一个本地的大学还要多。”
关于设立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的必要性,朴胜虎曾经专门做过论述。在他看来,三星中国所做的贡献和它的战略眼光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最近几年,中国市场每年为三星贡献了总收入的20%。与这种规模不相称的是,在三星经济研究院成立之前,三星中国考虑的重点是产品而不是针对当地市场进行战略思考。
自从1995年1月,三星集团设立中国总部已经十多年时间,管理层深谙要想正确了解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巨大而复杂,各城市、各地区的习惯和办事方式各异,并且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变化着。
“成为一家真正的本土企业”,这是现在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愿景。但进行本土化的运营,就需要及时了解公司外部变化和内部运行的情况。
作为三星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从2008年开始,三星将考虑在美国和印度也设立经济研究院。
虽然只有三四十人的规模,但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每年的花费达到上百万美元。“这儿只是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但它的花费甚至可能比一个本地的大学还要多。”朴胜虎说,在韩国总部,有300多人,每年的研究经费是中国的十多倍。
在研究项目的设置上,目前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与总部研究范围相似,包括宏观经济、产业和技术、企业战略和中韩关系。
以企业战略组为例,它负责研究国外在华机构和本地公司的管理。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就对在华70家跨国企业进行了研究,写成案例的形式。朴胜虎还专门针对近些年日本企业在中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绝大多数消费者印象中,日本制造甚至成了‘质量上乘’的代名词。是什么导致日企日渐衰微,步入沼泽?”朴胜虎说,这是三星集团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希望从中吸取到经验和教训。
朴胜虎用一句话概括,“他们(日本企业)误解了中国”。中国开放初期,日本企业低估了中国的潜力,所以他们不愿意来;后来虽然发现中国市场如此巨大,却又过高地估计了风险,还是不敢来。
2007年,朴胜虎还组织研究人员做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和公司反应”、“环境问题与公司反应”、“消费模式的变革与公司战略”等研究报告,每个项目大概进行三四个月。
中国劳动力市场未来五年的变化对公司会有哪些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发生哪些改变?这些都是三星中国的高管需要思考的长期战略。
在研究消费模式的变革时,研究人员就提出,20岁的年轻人和三四十岁人的想法是大相径庭的,但是十年以后,这些20岁的年轻人,都将有自己的家庭,到时候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变成什么样?
现在主要是上层阶级影响了中国潮流的变化,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未来将是中产阶级影响中国的潮流。为此,研究建议,三星消费类产品在保持高品质形象的同时,应该面向更为广泛的人群,而不是仅仅面对高端人群。
揭开“智库”时代
“如果有能力支付得起,我认为每家公司都应该建立一个智囊库。”
在信息时代,时刻把握行业的趋势是未来竞争的关键,在朴胜虎看来,要完成这项任务只有依靠智囊库,光凭借经理人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
但是由于经济研究院只是帮助企业进行长期战略思考,并不能使企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公司陷入经济危机时,通常容易被短视的管理层精简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不少韩国公司砍掉了对研究机构的支持。而三星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裁员达30%,出售了100个非核心业务,最多一个月亏损1700亿韩元,依然保存了经济研究院。
彼时,三星高层已经确定了摆脱低端品牌定位的策略,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一定知道如何获取,经济研究院作为智囊库,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很多与三星相似的企业现在都倒闭了,三星却成为亚洲唯一的在全球成功从低端转型到高端的公司。
三四年前,三星的高管开始担心海外的投资者控制三星集团,于是经济研究院通过各方面的研究寻找对策。
2007年,三星集团又陷入这样的恐慌:在手机、液晶面板等旗舰产品过后,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朴胜虎一次次地与其他研究人员讨论,寻找三星未来快速增长的产业。
为了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三星曾寻找过外部顾问公司,希望获得一些发展策略的建议。后来发现,由于三星是一个全球化的大集团,涉及电子、金融、机械等众多业务,外部机构往往不能清晰地理解三星的需求。
这样的任务就落在了经济研究院的身上。由于三星经济研究院是集团的一个内部机构,它有多种途径深入三星内部,随时获取信息。
以三星中国为例,朴胜虎每周都会拿到公司各个层级开会的列表,他可以参加任何一个会议。同时,每年他都会一对一地与三星中国负责每个业务的高管进行交谈。几乎一半的研究话题正是在这种交流中获得的。
朴胜虎在和三星电子管理层的一次交谈中发现,他们很关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当中国的城市不断膨胀,人们从自己传统的住房里搬出来,住进公寓里,拥有跟以前不一样的厨房、客厅,消费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这样的话题就很快被收集到经济研究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它的现实价值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体现。
除了帮助三星高层制订长期的战略外,经济研究院还承担着进行内部知识管理的功能。由于研究报告涉及的范围有限,篇幅又比较长,管理者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看,三星经济研究院就设计出视频的节目,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很容易看到世界发生了什么。
到今年底,三星中国的所有员工将有可能每天收到八九条这样的视频节目,每个视频通常五六分钟,“除了烦人的商业技能,还有关于爱好、健康等各方面的内容”朴胜虎开玩笑地说。
许多社会问题也是三星经济研究院关注的焦点。2007年底,李明博当选韩国总统后,在组建自己的团队时,就有两位原来三星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员成为政府顾问。
在此之前,这项被称为“SERI CEO”的计划只是2000多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特权”,即使在韩国总部依然如此,三星中国的普通员工却率先享有了这项权利。
“这个计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管理技能,而且能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院长朴胜虎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说。
三星经济研究院,被韩国公认为最大的智囊库,它成立于1986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和商界最有影响力的舆论创造者和信息源泉。
2005年,三星经济研究院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分支机构。朴胜虎从而成为“一脚跨在现实世界,一脚跨在理论研究”的院长。
研制本土化基因
“这儿只是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但它的花费甚至可能比一个本地的大学还要多。”
关于设立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的必要性,朴胜虎曾经专门做过论述。在他看来,三星中国所做的贡献和它的战略眼光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最近几年,中国市场每年为三星贡献了总收入的20%。与这种规模不相称的是,在三星经济研究院成立之前,三星中国考虑的重点是产品而不是针对当地市场进行战略思考。
自从1995年1月,三星集团设立中国总部已经十多年时间,管理层深谙要想正确了解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巨大而复杂,各城市、各地区的习惯和办事方式各异,并且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变化着。
“成为一家真正的本土企业”,这是现在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愿景。但进行本土化的运营,就需要及时了解公司外部变化和内部运行的情况。
作为三星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从2008年开始,三星将考虑在美国和印度也设立经济研究院。
虽然只有三四十人的规模,但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每年的花费达到上百万美元。“这儿只是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但它的花费甚至可能比一个本地的大学还要多。”朴胜虎说,在韩国总部,有300多人,每年的研究经费是中国的十多倍。
在研究项目的设置上,目前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与总部研究范围相似,包括宏观经济、产业和技术、企业战略和中韩关系。
以企业战略组为例,它负责研究国外在华机构和本地公司的管理。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就对在华70家跨国企业进行了研究,写成案例的形式。朴胜虎还专门针对近些年日本企业在中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绝大多数消费者印象中,日本制造甚至成了‘质量上乘’的代名词。是什么导致日企日渐衰微,步入沼泽?”朴胜虎说,这是三星集团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希望从中吸取到经验和教训。
朴胜虎用一句话概括,“他们(日本企业)误解了中国”。中国开放初期,日本企业低估了中国的潜力,所以他们不愿意来;后来虽然发现中国市场如此巨大,却又过高地估计了风险,还是不敢来。
2007年,朴胜虎还组织研究人员做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和公司反应”、“环境问题与公司反应”、“消费模式的变革与公司战略”等研究报告,每个项目大概进行三四个月。
中国劳动力市场未来五年的变化对公司会有哪些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发生哪些改变?这些都是三星中国的高管需要思考的长期战略。
在研究消费模式的变革时,研究人员就提出,20岁的年轻人和三四十岁人的想法是大相径庭的,但是十年以后,这些20岁的年轻人,都将有自己的家庭,到时候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变成什么样?
现在主要是上层阶级影响了中国潮流的变化,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未来将是中产阶级影响中国的潮流。为此,研究建议,三星消费类产品在保持高品质形象的同时,应该面向更为广泛的人群,而不是仅仅面对高端人群。
揭开“智库”时代
“如果有能力支付得起,我认为每家公司都应该建立一个智囊库。”
在信息时代,时刻把握行业的趋势是未来竞争的关键,在朴胜虎看来,要完成这项任务只有依靠智囊库,光凭借经理人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
但是由于经济研究院只是帮助企业进行长期战略思考,并不能使企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公司陷入经济危机时,通常容易被短视的管理层精简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不少韩国公司砍掉了对研究机构的支持。而三星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裁员达30%,出售了100个非核心业务,最多一个月亏损1700亿韩元,依然保存了经济研究院。
彼时,三星高层已经确定了摆脱低端品牌定位的策略,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一定知道如何获取,经济研究院作为智囊库,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很多与三星相似的企业现在都倒闭了,三星却成为亚洲唯一的在全球成功从低端转型到高端的公司。
三四年前,三星的高管开始担心海外的投资者控制三星集团,于是经济研究院通过各方面的研究寻找对策。
2007年,三星集团又陷入这样的恐慌:在手机、液晶面板等旗舰产品过后,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朴胜虎一次次地与其他研究人员讨论,寻找三星未来快速增长的产业。
为了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三星曾寻找过外部顾问公司,希望获得一些发展策略的建议。后来发现,由于三星是一个全球化的大集团,涉及电子、金融、机械等众多业务,外部机构往往不能清晰地理解三星的需求。
这样的任务就落在了经济研究院的身上。由于三星经济研究院是集团的一个内部机构,它有多种途径深入三星内部,随时获取信息。
以三星中国为例,朴胜虎每周都会拿到公司各个层级开会的列表,他可以参加任何一个会议。同时,每年他都会一对一地与三星中国负责每个业务的高管进行交谈。几乎一半的研究话题正是在这种交流中获得的。
朴胜虎在和三星电子管理层的一次交谈中发现,他们很关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当中国的城市不断膨胀,人们从自己传统的住房里搬出来,住进公寓里,拥有跟以前不一样的厨房、客厅,消费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这样的话题就很快被收集到经济研究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它的现实价值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体现。
除了帮助三星高层制订长期的战略外,经济研究院还承担着进行内部知识管理的功能。由于研究报告涉及的范围有限,篇幅又比较长,管理者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看,三星经济研究院就设计出视频的节目,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很容易看到世界发生了什么。
到今年底,三星中国的所有员工将有可能每天收到八九条这样的视频节目,每个视频通常五六分钟,“除了烦人的商业技能,还有关于爱好、健康等各方面的内容”朴胜虎开玩笑地说。
许多社会问题也是三星经济研究院关注的焦点。2007年底,李明博当选韩国总统后,在组建自己的团队时,就有两位原来三星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员成为政府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