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具有相近的年龄,而且有着相似的学习、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所以中职学生心理有共同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一般的心理特点。同时,他们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比如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往成长经历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别,地区间的差异等等,因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就存在着多样性与复杂性。许多中职学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而且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误区。例如,中职学生的求学动机、学风养成、角色认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负等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校,学校也因此进行了大量的转化工作。心理问题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长期积累会造成社会的负担,后果不堪设想。
一、中职学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职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是否与同龄人身心特点保持一致,对所处的环境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中职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普遍的不稳定和频繁的冲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我意识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处于青春期尚未成熟的中职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十分引人注意。表现为从开始比较单纯地接受他人的评价转向能够自觉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心理活动出现丰富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冲动性,有时可能表现为对人十分关心和同情,但同时可能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发泄不满;有时对人积极、热情,有时又羞于表现对别人的好感。这种表现与过分冲动和不能自制密切相关。最后是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动,希望体验纯洁的爱情。性的成熟对于青春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生理本身的变化,更在于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发展。这一时期的性成熟直接导致性意识萌动产生对异性的倾慕,对异性的迷恋、需求,需积极疏导。
二、影响中职学校青年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分析
(一)来自学校的因素。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不少学生带着新鲜感和浪漫感进入学校,但在入校后却发现现实的环境与条件并不完全象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于是萌生一种剧烈的失落感、挫折感,从而滋生了孤独与紧张情绪。此外,教育过程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数,忽视社会实践的锻炼,枯燥的学习使他们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在父母和学校的压力下学习,对生活产生厌倦,甚至绝望。
(二)来自社会的因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堕落和腐败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摧残学生的心灵,社会不良文化辐射到校园,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来自家庭的因素。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很多问题学生大多出在问题家庭。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三、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由于角色的不同,很容易形成强制性的管制方式。因此,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根本性的意义。班主任应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大力开展集体活动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这是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里健康,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在班内设置班主任工作信箱。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做到及时的疏导及防治,班内设置班主任工作信箱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
(四)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的目的才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中职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互相影响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作者单位:河南三门峡市卫生学校)
(责任编校:合欢)
一、中职学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职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是否与同龄人身心特点保持一致,对所处的环境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中职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普遍的不稳定和频繁的冲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我意识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处于青春期尚未成熟的中职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十分引人注意。表现为从开始比较单纯地接受他人的评价转向能够自觉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心理活动出现丰富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冲动性,有时可能表现为对人十分关心和同情,但同时可能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发泄不满;有时对人积极、热情,有时又羞于表现对别人的好感。这种表现与过分冲动和不能自制密切相关。最后是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动,希望体验纯洁的爱情。性的成熟对于青春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生理本身的变化,更在于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发展。这一时期的性成熟直接导致性意识萌动产生对异性的倾慕,对异性的迷恋、需求,需积极疏导。
二、影响中职学校青年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分析
(一)来自学校的因素。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不少学生带着新鲜感和浪漫感进入学校,但在入校后却发现现实的环境与条件并不完全象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于是萌生一种剧烈的失落感、挫折感,从而滋生了孤独与紧张情绪。此外,教育过程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数,忽视社会实践的锻炼,枯燥的学习使他们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在父母和学校的压力下学习,对生活产生厌倦,甚至绝望。
(二)来自社会的因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堕落和腐败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摧残学生的心灵,社会不良文化辐射到校园,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来自家庭的因素。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很多问题学生大多出在问题家庭。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三、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由于角色的不同,很容易形成强制性的管制方式。因此,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根本性的意义。班主任应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大力开展集体活动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这是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里健康,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在班内设置班主任工作信箱。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做到及时的疏导及防治,班内设置班主任工作信箱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
(四)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的目的才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中职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互相影响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作者单位:河南三门峡市卫生学校)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