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提到“要将幼儿的学习融入游戏和日常的生活中”,正所谓“知识源于生活”。而近几年“学习故事”的教学模式出现,恰好能够满足游戏与区域活动的有效结合。因此,这种新颖的模式逐渐广泛应用于学前教育中,受到了教师和幼儿的喜爱。就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学习故事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学习故事;区域活动;策略
“学习故事”是一种以故事为载体,通过真实情境的记录来完成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而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时效性。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地将学习模式应用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呢?
一、以学习故事为基础,有序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启蒙的阶段,没有掌握丰富的文字知识,对于外界的事物都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来进行了解。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够正确地判断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而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有序开展区域活动。而“学习故事”就是用叙事的方法来记录、评价、支持儿童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需要经历三个部分,首先是需要通过实际的观察来描述幼儿所处的情景和行为;其次要能够根据自己描述的情景来解析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思;最后就是要能够根据自己反思的内容加以改正和回应,拓宽幼儿的区域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时,可以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进行,让幼儿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从“家”到“幼儿园”。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幼儿进入区域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模仿自己心中的父母形象,初步体验这种身份的转换。而教师在活动开展时要能够注重对幼儿的观察,通过语言、心理、动作、神态去了解幼儿的活动。通过实际观察后可以发现,幼儿对于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目的性比较弱,容易在扮演的过程中就忘记了自己是在进行游戏,或者有的幼儿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这类的游戏。因此,教师就要能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围绕游戏的目标,有意识地帮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工作,适当介入幼儿的游戏中,促进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有序实施区域活动的开展。
二、以学习故事为桥梁,适应“本土化”发展
“学习故事”是一种新颖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幼儿,但是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学习故事”的进行需要教师善于发现美,能够从实际去看待幼儿身上的问题,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但是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学习故事”的实践中,总是会被背后的素质和理念所捆绑,不能正确地去看待幼儿。因此,我们要能够加强核心素养的理念,让“学习故事”能够适应本土化,正确对待幼儿的教学评价,提高幼儿的知识素养。
例如,新西兰的“学习故事”采用都是通过三者结合来共同实现的,而“本地化”的发展就不能够如愿将其连接起来。教师在进行幼儿区域活动评价时,要能够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适应我国的本土化评价机制。如“幼儿在美工区做手工”这一案例,有的幼儿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够帮助幼儿留出一定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教师不能够得知幼儿所需要的是什么,在什么方面遇到了难题,而“学习故事”的应用能够快速看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需要的是手工的材料,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所需要的部分进行给予和满足,有效回应幼儿,促使能够融入区域活动中,并且能够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
三、以学习故事为载体,助力区域课程开发
“学习故事”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虽然每次的记录只有一件事,但是这种专一的观察、收集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教师能够从中指导幼儿在实际学习中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能够准确地清楚他们在进行某件事时的情绪和心情,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进行相对于的学习工作,并且能够投放相关的材料组织和助力区域活动课程的开发。不仅如此,在区域活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回应的环节,回应让幼儿增添信心,融入区域活动的学习中,让幼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健康陕乐成长,培养自身全面身心的发展,促进个体的发育。
例如,教師在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行为表现时,首先可以认清该幼儿的行为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如“观察建构区幼儿的行为”先制定相对应的观察记录,记清幼儿实际的行为和情境,并且能够回应下步该如何进行。有的幼儿第一次接触积木,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拼接,但依旧不断努力将两块拼板合在一起。这时教师就要解析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在进行拼图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哪些的问题,并且展示出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值得其他幼儿学习;能够回应幼儿,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能够加深自己的信心。在参考图的帮助下能够快速地完成拼图的任务,并且帮助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利用“学习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区域活动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发展幼儿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完善中,加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建设,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学习故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幼儿的区域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能够从实际出发,以故事为基本导线,有序地开展相对的区域活动,让故事能够适应“本土化”发展,助力区域课程的开发,促使幼儿能够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责编:杨菲)
关键词:学习故事;区域活动;策略
“学习故事”是一种以故事为载体,通过真实情境的记录来完成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而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时效性。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地将学习模式应用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呢?
一、以学习故事为基础,有序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启蒙的阶段,没有掌握丰富的文字知识,对于外界的事物都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来进行了解。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够正确地判断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而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有序开展区域活动。而“学习故事”就是用叙事的方法来记录、评价、支持儿童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需要经历三个部分,首先是需要通过实际的观察来描述幼儿所处的情景和行为;其次要能够根据自己描述的情景来解析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思;最后就是要能够根据自己反思的内容加以改正和回应,拓宽幼儿的区域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时,可以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进行,让幼儿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从“家”到“幼儿园”。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幼儿进入区域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模仿自己心中的父母形象,初步体验这种身份的转换。而教师在活动开展时要能够注重对幼儿的观察,通过语言、心理、动作、神态去了解幼儿的活动。通过实际观察后可以发现,幼儿对于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目的性比较弱,容易在扮演的过程中就忘记了自己是在进行游戏,或者有的幼儿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这类的游戏。因此,教师就要能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围绕游戏的目标,有意识地帮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工作,适当介入幼儿的游戏中,促进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有序实施区域活动的开展。
二、以学习故事为桥梁,适应“本土化”发展
“学习故事”是一种新颖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幼儿,但是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学习故事”的进行需要教师善于发现美,能够从实际去看待幼儿身上的问题,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但是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学习故事”的实践中,总是会被背后的素质和理念所捆绑,不能正确地去看待幼儿。因此,我们要能够加强核心素养的理念,让“学习故事”能够适应本土化,正确对待幼儿的教学评价,提高幼儿的知识素养。
例如,新西兰的“学习故事”采用都是通过三者结合来共同实现的,而“本地化”的发展就不能够如愿将其连接起来。教师在进行幼儿区域活动评价时,要能够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适应我国的本土化评价机制。如“幼儿在美工区做手工”这一案例,有的幼儿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够帮助幼儿留出一定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教师不能够得知幼儿所需要的是什么,在什么方面遇到了难题,而“学习故事”的应用能够快速看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需要的是手工的材料,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所需要的部分进行给予和满足,有效回应幼儿,促使能够融入区域活动中,并且能够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
三、以学习故事为载体,助力区域课程开发
“学习故事”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虽然每次的记录只有一件事,但是这种专一的观察、收集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教师能够从中指导幼儿在实际学习中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能够准确地清楚他们在进行某件事时的情绪和心情,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进行相对于的学习工作,并且能够投放相关的材料组织和助力区域活动课程的开发。不仅如此,在区域活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回应的环节,回应让幼儿增添信心,融入区域活动的学习中,让幼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健康陕乐成长,培养自身全面身心的发展,促进个体的发育。
例如,教師在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行为表现时,首先可以认清该幼儿的行为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如“观察建构区幼儿的行为”先制定相对应的观察记录,记清幼儿实际的行为和情境,并且能够回应下步该如何进行。有的幼儿第一次接触积木,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拼接,但依旧不断努力将两块拼板合在一起。这时教师就要解析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在进行拼图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哪些的问题,并且展示出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值得其他幼儿学习;能够回应幼儿,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能够加深自己的信心。在参考图的帮助下能够快速地完成拼图的任务,并且帮助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利用“学习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区域活动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发展幼儿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完善中,加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建设,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学习故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幼儿的区域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能够从实际出发,以故事为基本导线,有序地开展相对的区域活动,让故事能够适应“本土化”发展,助力区域课程的开发,促使幼儿能够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责编: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