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教材的改革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作为教师,对地理教材的分析直接影响地理教学的效果。做好地理教材分析,灵活的运用教材,对地理教师教研素养和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分析;灵活运用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内容,并将这些基础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应深入思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涵义,认真分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及其所达到的要求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还可补充哪些内容?同时应将哪些内容从课堂教学中删减去?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地理教材分析是地理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准备。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为例,探讨如何进行高中地理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通读分析的教材内容,概括教材的主体结构,分析教材整体突出的目标,然后理顺教学的顺序。具体讲要明白所分析教材隶属哪一个版本的哪一章节教学内容,各个内容之间的组合和联系。此外还要注意所讲的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初中知识的联系。《人口的空间变化》这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的迁移,第二部分是影响人迁移的因素。在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內容中,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介绍了不同阶段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第二部分讲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举例说明。就本节内容而言,从教材编排上,我认为最好结合湘教版的教材编写和中图版的图,人教版没有突出课标的要求,在影响人口迁移因素方面内容和案例少,可以参考中图版和湘教版。这样能够在讲课中更加突出教材的优势,发挥长处,达到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衡量学生在教学后是否达到的预期目标,所以设计教学目标应采用学生为行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反映学生在教学活动后的行为变化。通过对所分析内容的归纳和总结,寻找教材中可以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地方并合理安排帮助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常常隐含在知识技能或者过程方法内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的重点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是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基本技能。教材中的难点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存在一定困难的内容。每节地理课都应该有重点但是不一定有难点。有时候又是重合的。根据前面对内容和课标的分析我们初步把人教版《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两条:一是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二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把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4.教法分析
根据所分析的内容隶属的不同范围来确定教学方法,一般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启发法、地图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在地理课堂教学重可根据不同地理主题和知识属性,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突出一两种主要教学方法,并辅以多种方法交替使用,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二、教材的灵活运用策略
1.新课改的理念
我认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涉及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如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课程结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评价目标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在目标定位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是倡导全人教育的思想。二是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2)在内容选择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在结构调整卜,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明确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4)在教学策略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5)在转变学习方式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2.教育理念及方式的转变
还要明确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制定符合高中生地理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从实践上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全面提高教育的水平。
(1)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价值观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不以具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价值;在培养目标上,它要培养的是发展自我和具有自主理性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每一个学生都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而受到尊重,得到全面的培养,获得全面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还意味着以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为本。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教育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当作主体来看待、来尊重,以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己任,以培养主体性素质为主要目标。在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破除传统的以听话和服从为基本价值追求的观念和做法,培养有独立个性创新能力的个体,造就负责任的公民;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价值选择。注重活动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思维。
(3)注重实践性。主张实践性或活动性课程应当成为道德教育课程的主导性课程;实践性教育观还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自律道德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始终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当作选择、决策、行动的主体。当作活动、教育的参与者和责任主体来看待。鼓励学生利用课本资源走出课堂,依靠学校已有的条件参与实践活动。
(4)教学更贴近生活。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密切关注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中选取熟悉的素材,提供学习的情境。要以生活的逻辑设计、建构新课程,课堂内容要围绕生活的主题来展开。主题的呈现要反映生活的现实,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需要把各种各样的启发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材之中,才能够使学生不再是吸纳知识的容器,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分析;灵活运用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内容,并将这些基础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应深入思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涵义,认真分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及其所达到的要求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还可补充哪些内容?同时应将哪些内容从课堂教学中删减去?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地理教材分析是地理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准备。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为例,探讨如何进行高中地理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通读分析的教材内容,概括教材的主体结构,分析教材整体突出的目标,然后理顺教学的顺序。具体讲要明白所分析教材隶属哪一个版本的哪一章节教学内容,各个内容之间的组合和联系。此外还要注意所讲的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初中知识的联系。《人口的空间变化》这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的迁移,第二部分是影响人迁移的因素。在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內容中,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介绍了不同阶段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第二部分讲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举例说明。就本节内容而言,从教材编排上,我认为最好结合湘教版的教材编写和中图版的图,人教版没有突出课标的要求,在影响人口迁移因素方面内容和案例少,可以参考中图版和湘教版。这样能够在讲课中更加突出教材的优势,发挥长处,达到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衡量学生在教学后是否达到的预期目标,所以设计教学目标应采用学生为行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反映学生在教学活动后的行为变化。通过对所分析内容的归纳和总结,寻找教材中可以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地方并合理安排帮助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常常隐含在知识技能或者过程方法内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的重点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是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基本技能。教材中的难点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存在一定困难的内容。每节地理课都应该有重点但是不一定有难点。有时候又是重合的。根据前面对内容和课标的分析我们初步把人教版《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两条:一是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二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把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4.教法分析
根据所分析的内容隶属的不同范围来确定教学方法,一般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启发法、地图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在地理课堂教学重可根据不同地理主题和知识属性,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突出一两种主要教学方法,并辅以多种方法交替使用,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二、教材的灵活运用策略
1.新课改的理念
我认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涉及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如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课程结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评价目标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在目标定位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是倡导全人教育的思想。二是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2)在内容选择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在结构调整卜,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明确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4)在教学策略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5)在转变学习方式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2.教育理念及方式的转变
还要明确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制定符合高中生地理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从实践上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全面提高教育的水平。
(1)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价值观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不以具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价值;在培养目标上,它要培养的是发展自我和具有自主理性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每一个学生都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而受到尊重,得到全面的培养,获得全面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还意味着以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为本。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教育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当作主体来看待、来尊重,以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己任,以培养主体性素质为主要目标。在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破除传统的以听话和服从为基本价值追求的观念和做法,培养有独立个性创新能力的个体,造就负责任的公民;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价值选择。注重活动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思维。
(3)注重实践性。主张实践性或活动性课程应当成为道德教育课程的主导性课程;实践性教育观还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自律道德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始终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当作选择、决策、行动的主体。当作活动、教育的参与者和责任主体来看待。鼓励学生利用课本资源走出课堂,依靠学校已有的条件参与实践活动。
(4)教学更贴近生活。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密切关注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中选取熟悉的素材,提供学习的情境。要以生活的逻辑设计、建构新课程,课堂内容要围绕生活的主题来展开。主题的呈现要反映生活的现实,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需要把各种各样的启发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材之中,才能够使学生不再是吸纳知识的容器,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