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在夜晚的气象幽灵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18日傍晚,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市的天空被乌云笼罩,城市的上空电闪雷鸣,一道又一道的明亮闪电划破夜空,伴之而来的是强烈的降雨。七八月是埃德蒙顿最热的时候,这两个时间那里的气温最高能达到30℃。不过大雨和夜晚的来临褪去了这座城市白天本不多的热气。晚上十点半左右,雨已经渐渐停了,雷声和耀眼的闪电也渐渐变少了,此时,埃德蒙德的机场测到气温是22℃,空气中饱含着水汽,凉爽又舒适。
  然而,仅过了不到半个小时,周围就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人们突然感觉很热,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有些人甚至感觉到鼻腔干燥,口舌干渴。而此时气象站观测到的气温居然超过了30℃。此外,大雨之后原本已经归于平静的风又开始吹了起来。更奇怪的是,人们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时,仅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一股神秘的力量短暂地控制了埃德蒙顿?
  雷电交加之后的怪现象
  事实上,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控制了埃德蒙顿,而是在那里发生了一次“热爆炸”。热爆炸到底是什么?为何它如此强烈,还来去匆匆?
  “热爆炸”是一种罕见的局部大气现象。据称,早在100年前,就有关于热爆炸的记录,这种现象在世界各个地方都可能会出现,但奇怪的是,直到现在气象学家却还不能完全解释这种现象。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一种大气现象,那无非就是大气的某种特殊方式的流动导致的了,能有多难研究呢?事情可能没想象中的這么简单。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经对热爆炸有了大致的了解,从气象学家的研究中,你也许能找出他们被这种现象难住的原因。
  热爆炸通常发生在晚春和夏季,这个时间段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许多气象现象都发生在这个时候。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这种现象发生在夜晚,并且来得快,去得也快,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就像夜晚游荡的幽灵。而这个“幽灵”带来的变化也很诡异:人突然感觉到空气变热、变干燥,屋外大风突起。而由于这种现象大多发生在雷暴群逐渐减弱的时候,因此气象学家认为,雷暴可能是直接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那么,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们都知道,当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大量的暖湿空气会上升进入大气层,这种情况下会形成雷暴。相反,水分的蒸发,会导致相应区域内的气温下降,这个过程就像皮肤上的汗水蒸发时,我们的皮肤会感觉到凉爽一样,同样地,这将使雷暴发生区域的空气降温,从而导致雷暴减弱。如果雷暴发生区的空气非常干燥,那么水分蒸发的速度自然就会更快,而相应区域内的空气温度下降的也会更快,最终会下降到比周围的空气温度更低。而随着空气的冷却,雷暴发生区域的空气会变得比周围的空气更致密,并形成快速下沉的气流。气流下沉的过程中,空气会被压缩,导致温度逐渐升高。据估算,这种情况下,气流每下降1千米,温度将升高大约10℃。
  经过了这一系列反应,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场热爆炸即将发生?并非如此,到此,热爆炸要发生,还需要一个“巧合”。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水分蒸发是导致空气下沉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要促成一场热爆炸,下沉气流中的水分什么时候蒸发完则很关键。如果空气中的水分太多,蒸发速度太慢,等到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还饱含水分,那么肯定不会出现热爆炸。那么,什么样的巧合才会造就一次热爆炸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从热爆炸的特点我们大概可以猜到了—当下沉气流到达近地面之前,其中的水分基本上已经被蒸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干燥而温暖的下沉气流直冲到近地面,从而取代近地面潮湿而凉爽的空气。
  大自然的“诡计”
  这样看来,雷暴似乎是导致热爆炸出现的直接原因。但是气象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
  2012年4月29日,法国的塞纳-马恩省托尔西还处于春末,气温大概只有13℃左右。但是在晚上10点左右,当地的风速从45千米/每小时加速到了大约110千米/小时。人们都以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风会让气温降得更低,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气温不仅没降,反倒是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就飙升了大约10℃。这最终被确认为一次热爆炸事件,但奇怪的是当时当地并没有雷暴。这意味着气象学家之前的认识可能并不那么准确,因为热爆炸有时也不需要雷暴。那么,制造热爆炸的是什么呢?
  在托尔西的事件中,当地的气象站观测到当时一个低压中心正在从托尔西上空转移到别处。据此,气象学家认为,雷暴可能不是唯一能制造热爆炸的现象,甚至它可能只是大自然的一个幌子。因为不管是减弱的雷暴,还是低压中心转移,这两种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可能会制造强烈的垂直对流。强烈的垂直对流很可能才是制造热爆炸的重要因素。而热爆炸多发生于雷暴减弱时,只是雷暴群减弱时对流现象更明显,更可能引发热爆炸而已。
  不过,强烈对流是否就是引发热爆炸的决定性因素,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而关于热爆炸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可以说热爆炸还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现象。
其他文献
尴尬的意外  毗邻莱茵河的劳芬堡,是瑞士的一个小镇,生活着大约2000名居民,而在河的另一边也有一个劳芬堡小镇,却是德国的国土,两国居民隔河而望。同样的小镇命名并不纯属意外,因为这两个小镇曾经隶属于同一个城市,直到19世纪早期,拿破仑将这个城市一分为二,分属德国和瑞士,以莱茵河为界。  2004年,两个小镇决定建立一条新桥横跨莱茵河,连接彼此。敲定了总体的设计模型,打好了桥墩后,两国人开始着手从各
期刊
睡眠,通常与大脑有关,充分休息过后的大脑才能够有效地学习和记忆。但是新的研究表明,睡眠似乎并不是大脑的特权,因为没有大脑的仙后水母也爱睡觉。  仙后水母生活在阳光充足且无海流的浅海中,它们以喜欢伞顶朝下、触手朝上的姿势在海里随波逐流,因此也被叫做“倒立水母”。仙后水母只有神经网络,没有大脑。判断它们是否处于睡眠狀态有三个标准:第一,在一段时间内活动减少但能从这种状态中被唤醒;第二,睡眠状态下能够对
期刊
也许你看见过橘红色的岩浆,但你见过喷射蓝色火焰的火山吗?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的伊真火山就是一座蓝色的火焰山。特别是在夜晚,可以清楚地看到蓝色的岩浆在静静流淌。然而,岩浆本身的颜色并不是蓝色的,这座火山的岩浆为什么如此特殊?  答案并不复杂,发出蓝光的并不是岩浆本身,而是该火山的火山口所富含的硫。我们知道,化学元素燃烧时,火焰会有特殊的颜色,比如钠燃烧时,火焰呈黄色;钾元素燃烧时,火焰呈淡紫色。硫單
期刊
大清时代,中国的科学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但却出了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在数学和天文学领域广有建树,其科学思想达到当时的世界一流,这位女科学家就是王贞仪。  读书行路  王贞仪1768年(清朝乾隆三十年)生于南京的一个官宦家庭、书香门第。她的祖父是一位知府,知识渊博,精通算数,藏书甚丰;父亲是个读书人,仕途困顿,屡试不第,但精通医术,是一位名医;祖母和母亲是书香之家的大家闺秀,很懂诗词。王贞仪自幼随祖
期刊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越来越小,科学家因此能够制造出微型机器人。  世界上最小的飞行机器人名为“智能蜜蜂”,由美国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研发,它只有你的指甲盖那么大。世界上最小的爬行机器人只有0.2毫米长,不过它需要在带有微型电极的地板上才能像毛毛虫一样爬行。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物理学家正在研发纳米级的机器人,他们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用一个原子建造了有史以来最小的发动机。他们使原子困在一個圆锥形的电磁场
期刊
太阳系中有两颗气态巨行星,土星和木星。奇怪的是,这些气态巨行星周围有几十颗,甚至上百颗卫星,却没有任何一颗是气态卫星。  气态巨行星一大特点:质量大。土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95.152倍,木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7.8倍。大质量意味为着引力大,引力大则行星的气体逃逸速度大。土星的气体逃逸速度为35.49千米/秒,木星为59.54千米/秒,而地球只有11.18千米/秒。很明显,气态巨行星上的气体被牢
期刊
在现代化的战争武器中,潜艇是最不易被敌人发现的。所以,很多国家把一部分核弹头装载在潜艇上,以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来形成核威慑。  潜艇之所以隐蔽性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磁波信号在水下衰减很快,因此不能用类似雷达的装置来探寻它。事实上,为了跟地面联络,或者为了校正航向,潜艇自己都要浮出水面才能接收电磁波信号。  不是有声纳么?没错,目前声纳是探测潜艇的常用手段。跟蝙蝠一样,声纳利用了超声波反射的原理。
期刊
电影《星际穿越》中,地球不再适宜人类生存,为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美国宇航局提出了两个计划。A计划是人类太空移民;B计划是寻找宜居星球,将主人公库珀所在飞船上的人类生殖细胞培育出新人类,继续人类文明。撇开电影的结局不谈,这两个计划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需要飞船,飞船要飞那么远,那么久,燃料储备一定要充足。  目前,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含能材料。含能材料广义上指蕴含有大量可释放化学能的一類物质,主要类别包
期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胃被认为是无菌的。胃中含有胃酸和蛋白水解酶且PH值只有0.9至1.8,在这样的酸度下,几乎没有微生物能够生存。但是,随着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胃中无菌的观念被打破了。此后,人们发现,虽然数量少,但胃里确实有微生物存在。  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躲在食物的颗粒中躲过胃酸的攻击,科学家发现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能给微生物提供更好的庇护所,比起谷物,如大米,肉类更能帮助微生物逃过一劫。  微生物躲
期刊
随着白天逐渐变短,冬眠季节一天天地临近了。那些生活在我们周围,在花园中“做客”的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正在为漫长的冬日深眠做准备。  秋天过去,冬天的脚步就近了。有多少动物正准备在冬天呼呼大睡呢?熊,还是蛇?如果只知道这些,那你该仔细地读读下面这份长长的“冬眠名单”了。  究竟谁在忙着为冬日长眠做准备?  刺猬着手准备着,蝙蝠亦是,甚至连小小的玳瑁蝴蝶也不例外。睡一整个冬天是它们“对付”寒冷天气、短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