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较突破虚词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a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谈谈学习文言虚词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
  一、善用比较分析法,同中求异
  1、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比较《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三“问”: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此句与今天句式一样)
  2、所以:
  ①用来……的方法: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是用来……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③……的原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今恰好相反:文言中表原因,今天表结果。
  3、比较四个带“然”的复音虚词:
  ①虽然——虽然这样,可是: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③然而——虽然这样,可是: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
  ④然后——这样以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
  二、成分分析法
  学好文言文,成分辨析不可少。
  现在高考不直接考查辨析句子成分了,在文言文中,通过划分句子成分,能轻松自如地辨析倒装句式和词类活用,确定虚词功能。
  现代汉语常式句:
  (定语)+主语的中心语+〔状语〕+谓语的中心语+〈补语〉+(定语)+宾语的中心语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解析。
  1、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助词,不译: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分析: ①我壮年时主语 尚且 状语 不如谓语
  别人宾语
  “臣之壮也”本是一个主谓句,但结合下句它应作“犹不如人”的大主语。而“之”,取消了它作句子的独立性,作助词,不译。
  举一反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2、宾语前置句中有一种用法:在前置宾语和后置谓语之间加上“之”,组成“宾语+之+后置谓语”的格式。“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助词,不译。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成分分析:宾语应在谓语之后。原文真正的主语省略了,补充后调整为正常的语序:
  (……)主语 句读之宾语 不知谓语 → (今之众人)主语 不知谓语 句读宾语
  原句中,宾语“句读”放在了谓语“不知”的前面,是宾语前置句,而“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不译。
  辨一辨: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也是宾语前置,“之”还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吗?
  否。此句中的“之”作代词宾语(“未有之也”),不是前置的标志助词!
  区别:“句读之不知”中“之”前面已经出现了前置的宾语“句读”,而“未之有也”中“之”的前面没有,因此,就需要由“之”充当宾语。
  牢记:主语和宾语由名词或者代词充当。
  举一反三: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3、定语后置句中有一种用法: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之”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作助词。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成分分析:定语应在中心语之前。把原句调整为正常的语序:
  主语 谓语 爪牙之宾语 定语 → 主语 谓语 之定语 爪牙宾语
  原句中,定语“利”放在了宾语中心“爪牙”的后面,是定语后置句。而“之”,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作助词。(“筋骨之强”与此同)
  牢记:修饰限制名词或者代词的是定语。
  举一反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作者简介】
  陈国林,高级教师,执教于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
  责任编辑 桑 实
  
其他文献
如何使学生爱上生物课,值得每位生物认真思考。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如何导入新课是最关键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问爱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每一节课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那就需要设计好导言,通过导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下面结合本人生物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导入新课的体会。  一、用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