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背后的无奈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经采了400多个国外元首了。
  在中国的电视媒体当中,中央电视台面对中国老百姓的人数非常庞大,国外大使要考虑传播效果,自然会考虑走进央视的节目。
  央视能够派我去采访,也是因为我有一定的资源。外方往往会要求央视递采访者的简历,看这个人采访过谁,有没有实力。采访普京时也是这样,总统府告诉央视俄罗斯记者站,必须从总部派一个资深记者。台里研究之后,说,水均益你去吧。简历递给人家,人家说挺好,合适。
  所有我们采访的人,都是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外交部。大量的批准都是外交部,他们得同意,没有这个的话,首先就违反规定了。有过这种情况,我这边在给外交部走文,那边我答应采访人家。突然间外交部指令来了,不能采访这个人,然后这个雷我要去顶。我得找理由,不能说外交部告诉我不能采你,只能说,我病了,我们也没有别的会外语的主持人,实在抱歉。
  我采访普京五次,最近一次定的是新年1月17日采访,通知是上年的12月20日左右,27天办出国手续,时间够充裕吧,可直到出发前一天晚上10点,我才从俄罗斯驻北京使馆拿到签证。这中间办签证的过程简直不可思议,动用了很多私人关系,求外交部司长,“哥呀姐呀”的。这么求人家,我才能第二天中午飞到俄罗斯去采访。
  最花时间和精力的,是和新闻采访无关的日常琐事。我50岁出头了,去采访普京,我撅着屁股办手续,从折腾出国开始,到了莫斯科,我一个人拎着箱子,住到中國使馆边上一个招待所里,70美元一天,那么小一间房子。采访从头到尾,化妆、造型、衣服,全靠自己打理。
  有时候自己觉得自己孤立无援,虽然有一个强大的CCTV在你的背后,但它遥不可及,有时候是让你抓不着的。
  我去索契采访普京,当时拿到了独家的镜头,全台从新闻联播一直到各档的早间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领导指示要铺天盖地用,要放大用。从台领导一直到我们中心,各级领导,在各种例会,各种内部总结上,完全不惜笔墨地表扬我,甚至说:“水均益的采访是我们所有驻外记者要学习的范本。”
  当你数次风光地采访普京的时候,一个个案做得特别好的时候,你突然觉得大浪在推着你,你就不用使劲,CCTV全体人推着你。可当没有好的个案的时候,你会是一颗沙子,大浪把你淘了,你会很无助,突然觉得你从一尊巨像变成一粒沙子,这个反差来回非常强烈。
  有时候想想,我快退休了,干了这么多年,人家依然在重视你,你只要干出好东西,领导也好,同事也好,还是很认可你的,你有什么怨气可撒的?但是又觉得,为什么别人不理解我,为什么《高端访问》要被取消?
  对我个人来讲,比较适合的,还是在等待当中努力,在努力当中抓捕一些机会。如果运气好的话,能够熬到一个好一点的平台,有一个好的团队,有一个好的机制出现,我们就会如鱼得水,呈现我们的价值。
  记者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独狼式的记者,只有很小的生存空间了。因为今天这个世界,时间越来越快,交通越来越发达,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了。这个时代,信息爆炸,不可能再出现像以前那样的案例了。比如最早的一个国家地理记者,深入到非洲某一个地方,经过几年拿出一篇惊世之作,现在这已经很难了。
  靠我一人之力,很孤单的声音在呐喊,是没有用的。作为一个行业一个团队,我们新闻团队和世界新闻团队有一定差距。我们新闻起步时间相对比较晚,在国际平台上,跟西方媒体同台竞技时间也不长。我的记忆里,差不多是我做伊拉克战争报道才开始的,这是一个现实。
其他文献
我很爱很爱张毛毛。  我有一头很柔顺的头发,剪成圆圆齐耳的,我非常喜欢。很像一个漂亮的灯笼。我喜欢坐火车,但当我邀哪个人去同坐时,那些人肯定都很气愤地瞪着我不说一句话。我赶紧捂着眼睛像只猫一样逃走。列车开过一望无际的旷野时,两边没有树木,没有房屋和电线杆,没有别处的铁道来交叉或平行,这是单行道。窗外只有匆匆远去的稻田和原野。我的眼睛像鸵鸟瞳一样闪亮,心像骆驼一样广阔而自由了。    注:本文中所涉
期刊
认识很久了,她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爱他。所以,她一直对他若即若离。每次,都是他骑单车,穿过大半个城市,到她的住处来看她。  他很穷,送不起昂贵的礼物,但每次约会,总会送她一个惊喜,有时是冬日里难得一见的草莓,有时是他熬了几个通宵设计的漫画。她偶尔会心动,只不过每次平静下来,她总是抱着枕头想,总不能一辈子就只跟个买得起草莓的人过啊。    圣诞节那天,突然下起雪,平添了几分浪漫。他给她打电话:“我想陪你
期刊
芬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现在,已经走过11个年头,也算得上青梅竹马了。高考那年夏天,我和芬双双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取通知书带她回家那天,妈妈一把抓住芬的手,瞅着眼前水灵灵的姑娘,高兴得合不拢嘴。大学校园里,我们形影不离,漫步在林荫道上,成为众人羡慕的焦点。奖学金的榜单上,年年都有我俩的名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王敏是山西太原人,在北京某公司为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做市场推广,经常会租借衣服给明星穿。她有个闺蜜武琼,在一家紅酒公司当总经理助理。一次,武琼抱怨说自己经常举办或参加酒会,需要搭配得体的衣服,每次活动前都要海淘,但好的太贵,不太好的自己又看不上,挺闹心。  王敏也颇有同感,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衣服常换常新,又不需要很大的开销呢?王敏在朋友间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询问大家对服装租赁的接受程度。结果显示,55
期刊
“我恨你!我恨你!”我靠在风的怀里,一边流着泪,一边重重地捶着他的肩,撕裂的心像刀割一样痛!  风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将拥抱我的双手力用的更紧一些。这个细微的动作多少给了我一点安慰。“他的心也是痛的吧!”我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可是,痛又如何,毕竟他说关心并不等于爱!我们的过去,他已放在心里的某一个他知道的角落。记得,但已不愿再去!  “从此以后,我不会在你面前再掉一滴泪!”这是我留给风的最后一句话。
期刊
歌手廖芊芊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代表作《康巴情》《乘风而来》《老公大人》《人逢喜事精神爽》等被广为传唱。她的男友李凯,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因心理不成熟,李凯缺乏责任与担当。廖芊芊以智慧和柔情,催熟男友,收获美满爱情。  马路结缘“高富帅”    2013年10月23日,廖芊芊驾车赴央视音乐频道录制节目,行至国贸路段时汽车突发故障,她只得去拦出租车。正值上班高峰,整整10分钟过去了,廖芊芊没能拦到
期刊
千村美院风景线之九  庭院样本:津南区八里台镇西小站村村民院子。  庭院女主人:王世珍,保洁员。    王世珍在天嘉湖物业公司做保洁员,每天下班后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干家务上,这两年让她最走心思的是怎么装扮好自家小院。她家院子搁在乡下不算大,20平方米左右,就在这四方形的小院里了,王世珍用红砖铺地,栽树种花,从春到秋郁郁葱葱,给一家人的眼前添出了一道好景色。  走进屋内,家里整齐摆放着书籍和物品,简
期刊
千村美院风景线之十  庭院样本:北辰区双口镇后丁庄村村民院子。  庭院女主人:樊作珍,家庭主妇。    樊大娘今年76岁了,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侍弄花草、种瓜种豆那是一把好手,她以前就把自家的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这几年樊大娘听到了好多新名词新鲜事,比如,院子叫做庭院了,庭院不光要干净,还要打理出艺术性,就是好看漂亮呗。  老人家热爱生活不落伍,于是家里那210平方米的庭院里种上了猕猴桃、石榴树,树
期刊
荧屏上嚣张跋扈的“雪姨”王琳,在生活中却是个格外低调的人。在需要炒作与话题的演艺圈,她这样的人着实不多。这个被称为“坏女人专业户”、“继母专业户”的女演员,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妈妈,而且还是一个单亲妈妈。  不跟前夫讲客气    王琳经历过两段婚姻,与第二任老公刘国景离婚的时候,他俩的儿子诺诺才5岁。王琳坚持要了儿子,然后离开镇江回到上海,做了单亲妈妈。  尽管给儿子改名叫王诺,但这并不代表王琳与前
期刊
漂泊“疯”女孩,  艺术是她生命里的光  汪化本名季红燕,1981年出生在福建南平浦城县一个小山村。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她就退学了。16岁,她辗转全国各地打工,在福州当保姆,在广州鞋厂当女工,在深圳餐厅当服务员……走南闯北,与生活搏斗着。    在换了许多工作后,汪化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在城里做什么。回到农村家中,她更是感到无所适从,觉得“找不到生命的出口”。父母的逼婚也令她烦闷,她能理解老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