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滑坡防治的概念,介绍了滑坡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滑坡;防治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U216.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滑坡(俗称走山):指在一定的地层结构、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具有倾斜结构的岩土体,因为地表以下泉水(或径流)的流动、水库的修建以及水位的回潮、人工开挖边坡等因素的影响,使具有倾斜结构的坡体上部分岩土体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下只受到地球自然引力作用及其他因素作用下,沿着岩土体中具有软弱构造的结构面上整体或部分保持整体向下有规律的运动或间断性(间隔一定时间)的只具有水平位移而没有竖向位移的滑动的自然现象。
1 滑坡防治的概念
滑坡作用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分为长期作用因素、短期作用因素和周期性作用因素,但就其对形成滑坡的作用来说,一是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河流冲刷、开挖坡脚、坡上加载等改变坡形的因素;二是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水库水位升降、灌溉水和生产生活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三是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滑坡失稳致灾是一个能量缓慢积聚突然释放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监测及早预测滑坡所处阶段.防患于未然,可以在滑坡发育初期(滑动面尚未完全贯通)施以相对经济可行的方法实现滑坡的有效治理。例如:牵引式滑坡前一级滑动后,后级会失去前部滑坡体的支撑而随之滑动,滑坡范围不断扩大,及时稳定前一级滑坡,治理工程量相对较小。对滑坡采取防治措施时,应当根据滑坡失稳后的破坏结果,将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安全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为危及县和县级以上城市、大型工矿企业、交通枢纽及重要公共设施,破坏后果严重。二级为危及一般城镇、居民集中区、重要交通干线、一般工矿企业等,破坏后果严重。三级为除一级、二级以外的地区。通过工程实践表明,目前滑坡防治技术体系可从绕避、排水、力学平衡和滑带土改良等方面进行滑坡防治技术分类。
1.1 绕避滑坡的防治方案。通过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在可行性研究、初测和定测阶段都应加强地质工作,详细查明所遇到的滑坡的规模、性质、稳定状态.发展趋势和危害情况,应当尽可能地避开大型滑坡连续分布地段、大型厚层堆积层分布地段和大型断裂破碎带。绕避方案可以通过采用桥梁跨河绕避,也可以通过采用隧道绕避。通过结合工程实践,根据滑坡防治措施分类:对滑坡避让措施具体可采取如下:人居区、工程设施搬离滑坡危险区;拟建工程避开滑坡危险区。条件是搬迁、避让费用小于滑坡工程治理费用,并且有适宜的搬迁场地。
1.2 对滑坡采取监测预警。工程实践表明,通过进行滑坡监测预报,可有效地避免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条件是对于形成条件复杂、无法确定治理方案的滑坡;滑坡规模大,搬迁避让难度大、治理困难。
1.3 这对工程建设中随时可能产生危害的滑坡应当首先争取能立即生效的应急措施,争取时间,保障安全,然后再进行全面规划和采取永久性措施。
1.4 对滑坡已经存在危险性的,应对其采取一次根治、不留后患,以有效地达到防治滑坡发生。同时针对滑坡存在的危险问题,应针对引起滑坡的主导因素进行整治。
1.5 工程实践表明,滑坡整治宜放在旱季为好,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程序应能避免产生新的滑动,并做好临时性排水措施。
2 滑坡防治技术
滑坡是具有滑动条件的斜坡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对某一特定滑坡总有一或两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控制作用,我们称它为主控因子,在滑坡防治中应着力找出主控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和变化幅度,并采取主要工程措施消除或控制其作用以稳定滑坡,对其他因素则采取一般性措施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其治理工程应根据保护对象及滑坡体特征,从排水、削方卸载、抗滑支挡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优化治理方案,实现滑坡综合治理。如地下水作用引起者以地下截排水工程为主,因削弱坡体支撑力引起者则以恢复和加强支挡工程为主。
2.1 根治与分期治理相结合。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及保护时限,区别对待滑坡治理工程使用寿命,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属于根治范畴。如对于滑坡体规模巨大(超过1000万m3)、而且滑坡稳定性较好、治理经费有限时,可进行分期治理;而對于稳定性差且存在危险性大的滑坡区域予以优先治理,尚不能实施有效治理的滑坡区域必须进行地表位移,深部位移及应力监测。分期治理的滑坡应根据监测结果时刻掌握滑坡的稳定性态,据此调整滑坡后期治理思路及方案。
2.2 治理工程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针对我国国土资源十分匮乏,尤其在交通干线部位、江河港口码头及水库岸坡城镇集中区域,滑坡治理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2.3 工程治理与景观相结合。这是一个比较创新的滑坡治理理念,尤其是对于公路、城市边坡及风景名胜区内的滑坡治理,防治工程方案拟定及结构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景观效应,治理工程在色彩、饰面、外露部分的结构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
现针对常用的几种滑坡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2.3.1 抗滑挡土墙技术。抗滑挡土墙与一般挡土墙的区别有以下几点:①不是承受一般土压力,而是滑坡推力,后者比前者大得多。②胸坡缓、重心低,胸坡1∶0.4~1∶1。③基础埋深大,基岩中0.5~1.0m,土层中1.5~2.0m或更大,必须置于滑面以下稳定地层。④尽量利用墙背填土重量。⑤墙后纵向盲沟要求高。⑥墙体稳定性检算中除抗滑、抗倾覆和截面强度检算外,还应检算从墙底滑动和从墙顶滑出的可能以决定墙的埋深和墙高。⑦推力作用点位置一般不在三分之一墙高,而在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二墙高处。⑧施工必须分段跳槽开挖,从两侧向中部推进,避免因挖基造成滑坡滑动。
2.3.2 排水工程,治滑先治水。采用截水沟截断从滑坡体周围进入滑坡体的地表水,通过地下排水方式排泄滑坡体周围进入滑坡体的地下水及滑坡体区域内的大气降水入渗滑坡体的地下水。
2.3.3 削方减载。在条件适宜时应当尽可能采用削方减载。通过结合工程实践,对于滑坡削坡减载的采用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笔者结合工程实践,把条件总结如下:①滑坡属于推移式;②滑坡体中后部地表无道路、市政管网、居民聚集区等;③滑坡体附近有足够的弃渣堆积场。
2.3.4 坡脚回填反压。运用岩土体反压滑坡中前部,增大滑坡抗滑力。载滑坡中前部无房屋、道路及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地势平坦,岩土填料易于获取等条件下,优先选用用坡脚回填反压治理滑坡。条件适宜时回填反压应与滑坡削坡减载方案同时使用。治理工程设计时.应确保回填反压土体的自重稳定。
2.3.5 悬臂抗滑桩。对于中小型滑坡,滑坡推力较小,设计治理工程方案可采用悬臂桩。悬臂段承受滑坡推力,并通过嵌固段传递到稳定地基内。嵌固段长度为1/3~1/2桩长。为嵌入中风化岩层内的长度。
2.3.6 锚索抗滑桩。而对于大型、特大型尤其是岩体滑坡,滑坡推力较大,拟定治理工程方案时可采用锚索抗滑桩。锚索抗滑桩有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和锚索组成,锚索布设在桩顶以下1.0~1.5m,滑坡推力较大时可布设多排锚索。对于锚索倾角应当不大于30°。
2.3.7 锚索框架。对于大型及特大型滑坡,可采用锚索框架予以防治。锚索框架又称为“锚索格架”,由锚索和钢筋混凝土格构组成。格构由C25及其以上标号的钢筋混凝土现场浇注,从而形成不大于3.3m×3.5m的框架,格构梁采用矩形断面,长边垂直于坡面。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总结滑坡的防治原则出发,提出有效的滑坡预防措施,以及治理滑坡方案,为从事滑坡灾害防治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借鉴;同时希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与探讨,共同促进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综泽.滑坡的因素与预防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
[2] 张衡,周俊.滑坡产生的因素条件及识别方法[J].广东科技,2012,(06).
[3] 朱克炎,马会军.如何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滑坡[J].建筑施工,2009,(03).
关键词:滑坡;防治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U216.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滑坡(俗称走山):指在一定的地层结构、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具有倾斜结构的岩土体,因为地表以下泉水(或径流)的流动、水库的修建以及水位的回潮、人工开挖边坡等因素的影响,使具有倾斜结构的坡体上部分岩土体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下只受到地球自然引力作用及其他因素作用下,沿着岩土体中具有软弱构造的结构面上整体或部分保持整体向下有规律的运动或间断性(间隔一定时间)的只具有水平位移而没有竖向位移的滑动的自然现象。
1 滑坡防治的概念
滑坡作用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分为长期作用因素、短期作用因素和周期性作用因素,但就其对形成滑坡的作用来说,一是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河流冲刷、开挖坡脚、坡上加载等改变坡形的因素;二是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水库水位升降、灌溉水和生产生活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三是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滑坡失稳致灾是一个能量缓慢积聚突然释放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监测及早预测滑坡所处阶段.防患于未然,可以在滑坡发育初期(滑动面尚未完全贯通)施以相对经济可行的方法实现滑坡的有效治理。例如:牵引式滑坡前一级滑动后,后级会失去前部滑坡体的支撑而随之滑动,滑坡范围不断扩大,及时稳定前一级滑坡,治理工程量相对较小。对滑坡采取防治措施时,应当根据滑坡失稳后的破坏结果,将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安全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为危及县和县级以上城市、大型工矿企业、交通枢纽及重要公共设施,破坏后果严重。二级为危及一般城镇、居民集中区、重要交通干线、一般工矿企业等,破坏后果严重。三级为除一级、二级以外的地区。通过工程实践表明,目前滑坡防治技术体系可从绕避、排水、力学平衡和滑带土改良等方面进行滑坡防治技术分类。
1.1 绕避滑坡的防治方案。通过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在可行性研究、初测和定测阶段都应加强地质工作,详细查明所遇到的滑坡的规模、性质、稳定状态.发展趋势和危害情况,应当尽可能地避开大型滑坡连续分布地段、大型厚层堆积层分布地段和大型断裂破碎带。绕避方案可以通过采用桥梁跨河绕避,也可以通过采用隧道绕避。通过结合工程实践,根据滑坡防治措施分类:对滑坡避让措施具体可采取如下:人居区、工程设施搬离滑坡危险区;拟建工程避开滑坡危险区。条件是搬迁、避让费用小于滑坡工程治理费用,并且有适宜的搬迁场地。
1.2 对滑坡采取监测预警。工程实践表明,通过进行滑坡监测预报,可有效地避免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条件是对于形成条件复杂、无法确定治理方案的滑坡;滑坡规模大,搬迁避让难度大、治理困难。
1.3 这对工程建设中随时可能产生危害的滑坡应当首先争取能立即生效的应急措施,争取时间,保障安全,然后再进行全面规划和采取永久性措施。
1.4 对滑坡已经存在危险性的,应对其采取一次根治、不留后患,以有效地达到防治滑坡发生。同时针对滑坡存在的危险问题,应针对引起滑坡的主导因素进行整治。
1.5 工程实践表明,滑坡整治宜放在旱季为好,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程序应能避免产生新的滑动,并做好临时性排水措施。
2 滑坡防治技术
滑坡是具有滑动条件的斜坡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对某一特定滑坡总有一或两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控制作用,我们称它为主控因子,在滑坡防治中应着力找出主控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和变化幅度,并采取主要工程措施消除或控制其作用以稳定滑坡,对其他因素则采取一般性措施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其治理工程应根据保护对象及滑坡体特征,从排水、削方卸载、抗滑支挡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优化治理方案,实现滑坡综合治理。如地下水作用引起者以地下截排水工程为主,因削弱坡体支撑力引起者则以恢复和加强支挡工程为主。
2.1 根治与分期治理相结合。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及保护时限,区别对待滑坡治理工程使用寿命,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属于根治范畴。如对于滑坡体规模巨大(超过1000万m3)、而且滑坡稳定性较好、治理经费有限时,可进行分期治理;而對于稳定性差且存在危险性大的滑坡区域予以优先治理,尚不能实施有效治理的滑坡区域必须进行地表位移,深部位移及应力监测。分期治理的滑坡应根据监测结果时刻掌握滑坡的稳定性态,据此调整滑坡后期治理思路及方案。
2.2 治理工程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针对我国国土资源十分匮乏,尤其在交通干线部位、江河港口码头及水库岸坡城镇集中区域,滑坡治理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2.3 工程治理与景观相结合。这是一个比较创新的滑坡治理理念,尤其是对于公路、城市边坡及风景名胜区内的滑坡治理,防治工程方案拟定及结构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景观效应,治理工程在色彩、饰面、外露部分的结构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
现针对常用的几种滑坡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2.3.1 抗滑挡土墙技术。抗滑挡土墙与一般挡土墙的区别有以下几点:①不是承受一般土压力,而是滑坡推力,后者比前者大得多。②胸坡缓、重心低,胸坡1∶0.4~1∶1。③基础埋深大,基岩中0.5~1.0m,土层中1.5~2.0m或更大,必须置于滑面以下稳定地层。④尽量利用墙背填土重量。⑤墙后纵向盲沟要求高。⑥墙体稳定性检算中除抗滑、抗倾覆和截面强度检算外,还应检算从墙底滑动和从墙顶滑出的可能以决定墙的埋深和墙高。⑦推力作用点位置一般不在三分之一墙高,而在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二墙高处。⑧施工必须分段跳槽开挖,从两侧向中部推进,避免因挖基造成滑坡滑动。
2.3.2 排水工程,治滑先治水。采用截水沟截断从滑坡体周围进入滑坡体的地表水,通过地下排水方式排泄滑坡体周围进入滑坡体的地下水及滑坡体区域内的大气降水入渗滑坡体的地下水。
2.3.3 削方减载。在条件适宜时应当尽可能采用削方减载。通过结合工程实践,对于滑坡削坡减载的采用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笔者结合工程实践,把条件总结如下:①滑坡属于推移式;②滑坡体中后部地表无道路、市政管网、居民聚集区等;③滑坡体附近有足够的弃渣堆积场。
2.3.4 坡脚回填反压。运用岩土体反压滑坡中前部,增大滑坡抗滑力。载滑坡中前部无房屋、道路及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地势平坦,岩土填料易于获取等条件下,优先选用用坡脚回填反压治理滑坡。条件适宜时回填反压应与滑坡削坡减载方案同时使用。治理工程设计时.应确保回填反压土体的自重稳定。
2.3.5 悬臂抗滑桩。对于中小型滑坡,滑坡推力较小,设计治理工程方案可采用悬臂桩。悬臂段承受滑坡推力,并通过嵌固段传递到稳定地基内。嵌固段长度为1/3~1/2桩长。为嵌入中风化岩层内的长度。
2.3.6 锚索抗滑桩。而对于大型、特大型尤其是岩体滑坡,滑坡推力较大,拟定治理工程方案时可采用锚索抗滑桩。锚索抗滑桩有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和锚索组成,锚索布设在桩顶以下1.0~1.5m,滑坡推力较大时可布设多排锚索。对于锚索倾角应当不大于30°。
2.3.7 锚索框架。对于大型及特大型滑坡,可采用锚索框架予以防治。锚索框架又称为“锚索格架”,由锚索和钢筋混凝土格构组成。格构由C25及其以上标号的钢筋混凝土现场浇注,从而形成不大于3.3m×3.5m的框架,格构梁采用矩形断面,长边垂直于坡面。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总结滑坡的防治原则出发,提出有效的滑坡预防措施,以及治理滑坡方案,为从事滑坡灾害防治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借鉴;同时希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与探讨,共同促进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综泽.滑坡的因素与预防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
[2] 张衡,周俊.滑坡产生的因素条件及识别方法[J].广东科技,2012,(06).
[3] 朱克炎,马会军.如何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滑坡[J].建筑施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