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的实验,以三种方式与儿童相处:一是权威主义方式,即成人领导提出集体目标、安排活动、制定工作步骤、分配成员任务,动用表扬批评,但自己又不参与集体所从事的活动;二是民主的方式,即成人领导将活动的目标及工作步骤交予集体讨论,然后对目标进行概括并提出供选择的步骤,让集体自己分配工作,显示出集体精神;三是放任自流的方式,即成人领导只笼统地说明目标,提供各种教材,但采取一种被动、不介入的态度,不提供计划和建议,在解答问题时也不提供帮助。这时研究者发现,在权威主义的领导方式下,儿童伴随着较高水平的挫折,并对领导表示一定程度的反感;而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儿童比较愉快,关心集体,工作也较好,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在放任自流的领导方式下,工作效率低,在集体内部较多出现攻击行为。
由此可见,教学民主化是素质教育大潮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沉闷压抑的气氛,民主教学必须创设一种和谐活泼的气氛。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实施民主教学呢?
一、允许学生“插嘴”
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时,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思想的时候,如果我们做教师的只是简单地说一句“不许插嘴”或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打消,久而久之,学生就变成“小绵羊”,何来和谐活泼的气氛?又谈什么民主教学呢?
记得我上《孙中山》一课,在初读课文时,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那时的女孩子怎么都缠小脚呢?”我愣了一下,但立即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在当时,妇女的地位是很低的,人们都看不起女孩子,所以要帮她们缠小脚。”学生的问题一下子多了:“为什么古时候的男人都留长发?”“为什么男孩子要读书,女孩子却不要?”……此时,我和全班同学的情绪都高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更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民主和谐的作风不仅使学生都“动”了起来,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争论”
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道:“当教师要解释他要说明的事件和谈话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形式主义的装腔作势的作风。如果班级里能够制造出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摆架子,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三袋麦子》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评议一下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谁好。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猴做得最好,因为他聪明能干;小部分学生却认为小牛做得好,因为他节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先不要下结论,等学完课文再说。”学完了课文,认为小牛做法好的一部分学生都说:“虽然小牛做得好,但做得更好却是小猴,因为小猴能保证年年都有麦子吃。”事实证明,学生在争论中明白的问题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教师“硬塞”进去的效果要好多了。
三、宽容学生的“错误”
赞科夫说过:“只有学生自己发觉在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衔接不上时,他们的求知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互相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在教学环节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理解上的错误和语言上的不准确。此时,我总是耐心倾听,不随意指责或过早下结论,而是努力发现不同层次学生中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理解外国学生讽刺徐悲鸿的一段文字,学生只能回答出“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我没有过早地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徐悲鸿代表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终于明白:这段话不仅体现了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轻视,更体现了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轻视。
民主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真正做到“我要学”,“我想学”。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小学
由此可见,教学民主化是素质教育大潮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沉闷压抑的气氛,民主教学必须创设一种和谐活泼的气氛。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实施民主教学呢?
一、允许学生“插嘴”
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时,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思想的时候,如果我们做教师的只是简单地说一句“不许插嘴”或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打消,久而久之,学生就变成“小绵羊”,何来和谐活泼的气氛?又谈什么民主教学呢?
记得我上《孙中山》一课,在初读课文时,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那时的女孩子怎么都缠小脚呢?”我愣了一下,但立即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在当时,妇女的地位是很低的,人们都看不起女孩子,所以要帮她们缠小脚。”学生的问题一下子多了:“为什么古时候的男人都留长发?”“为什么男孩子要读书,女孩子却不要?”……此时,我和全班同学的情绪都高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更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民主和谐的作风不仅使学生都“动”了起来,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争论”
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道:“当教师要解释他要说明的事件和谈话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形式主义的装腔作势的作风。如果班级里能够制造出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摆架子,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三袋麦子》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评议一下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谁好。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猴做得最好,因为他聪明能干;小部分学生却认为小牛做得好,因为他节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先不要下结论,等学完课文再说。”学完了课文,认为小牛做法好的一部分学生都说:“虽然小牛做得好,但做得更好却是小猴,因为小猴能保证年年都有麦子吃。”事实证明,学生在争论中明白的问题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教师“硬塞”进去的效果要好多了。
三、宽容学生的“错误”
赞科夫说过:“只有学生自己发觉在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衔接不上时,他们的求知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互相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在教学环节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理解上的错误和语言上的不准确。此时,我总是耐心倾听,不随意指责或过早下结论,而是努力发现不同层次学生中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理解外国学生讽刺徐悲鸿的一段文字,学生只能回答出“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我没有过早地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徐悲鸿代表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终于明白:这段话不仅体现了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轻视,更体现了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轻视。
民主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真正做到“我要学”,“我想学”。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