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人出走高危人群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328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对住院精神病人出走高危人群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的评价。方法采取前瞻性的调查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并有出走高危的精神病人,采取相应的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三年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效果。结果三年来住院精神病人出走事件的发生率为2.71%,与加强干预前的6.41%比较,有差异(P<0.05);占意外事件的16.15%,与干预前的31.5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年来,通过我们对住院精神病人出走高危病人加强干预措施,出走事件有了明显的减少。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人出走高危人群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91-03
  
  
  精神障碍病人由于发病期间缺乏自知力,个别病人对住院不安心出现出走行为,出走行为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擅自离开医院的行为[1]。由于病人自我防护能力下降,出走可能给病人或他人造成严重后果。为此,笔者在2008年开展了《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的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7月~2011年6月对在我院住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且属于出走行为高危人群的精神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以不断修订和完善该护理干预措施,对进一步减少精神病人出走行为的发生。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7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属于出走高危人群的精神病人。
  1.2 方法
  1.2.1 列出高危病人:①住院之前有外出乱跑病史者。②入院之后有出走倾向。③曾有住院期间出走行为者。
  1.2.2 制定干预措施:①加强安全教育。经常督促护理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性,避免疏忽大意。②严密病情观察。对出走企图强烈的病人不宜带出病区活动,应安置在Ⅰ级病室专人监护。③强化交接制度。对高危病人,坚持床前交接,除配合病区医生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并予以适当的护理保护措施。④平时要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如娱乐活动等,以转移病人的出走意念,病人进出病区时,必须清点病人数,护送病人外出作检查时须在工作人员视野内,密切注意病人动向。加强与病人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和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⑤采取心理等联合干预措施。定期组织病人开展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和认知治疗,根据病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辅导。对极高危病人,可以联合医生、周围病人和病人家属,加强安全监护。⑥对由于社会心理因素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不安心住院的病人,在心理疏导的同时,要多与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联系,帮助他们减轻今后生活顾虑,消除自卑心理。⑦其他针对性措施。注:干预前数据为课题《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发生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统计所得资料。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479例住院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出走的病人共13例,占住院病人数的2.71%,与加强干预前(31.5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男性9例,占男性病人数的3.35%,女性4例,占女性病人数的1.9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13例出走病人中9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2.2出走行为造成的后果
  13例出走事件中,3例出走成功,事后有工作人员找回或由家属协助送回。占住院病人总数的0.63%,与干预前(0.72%)比较略有下降,但经统计差异并不显著(P>0.05)。
  2.3 出走行为与年龄
  发生出走行为13例病人,年龄为22~67岁,平均年龄为(39.38±14.65)岁,低于住院精神病人的平均年龄(40.11±13.58)岁,(P>0.05)。其中男性为(40.89±12.50)岁,女性(45.75±20.87)岁,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
  表1出走行为发生比例与年龄段的关系
  年龄段(岁)≤20 21~30 31~40 41~50 51~60 ≥61 合计
  住院病人数18 124 13196 6347 479
  (N=479例)
  出走行为病人数0 4 3 32 113
   (N=13例)
  比例( %)0 3.23 2.293.13 3.17 2.132.71
  表1显示,出走行为发生比例以21~30岁年龄组为最高,其次为51~60岁年龄组。
  2.4 出走行为与入院天数
  表2出走行为的发生与入院天数的比较(N=13)
  入院天数 ≤7天 8~30天>30天
  发生意外事件例数 92 2
  比例(%) 69.23 15.3815.38
  表2显示,出走行为的69.23%发生在入院一周之内,比较干预前79.78%(71/89)有下降,但经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84.61%发生在入院后一个月之内,与干预前94.38%(84/89)比较有下降,但经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
  2.5 出走行为与时段的关系
  表3出走行为的发生与时段的关系(N=13)
  时段(点) 00:00~08:00 08:00~16:00 16:00~24:00
  意外事件
  发生例数36 4
  比例(%)23.0746.1530.77
  表3显示,出走行为的46.15%发生在白天,比较干预前55.06 %(49/89)略有下降,但经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
  2.6 出走行为与住院次数的关系
  表4出走行为与住院次数的关系
  住院次数(次) 例数(N=13) %
  首次646.15
  2~5538.46
  >5 215.38
  表4显示,出走行为的46.15%发生于首次住院者,与干预前65.17%(58/89)比较有下降,但经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从资料显示:479例住院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出走的病人共13例,占住院病人数的2.71%,与加强干预前的6.41%比较,有差异(P<0.05);占意外事件的16.15%,与干预前的31.5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资料还显示:69.23%(9/13)的出走病人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与饶晓翠等报告的精神分裂症占84.20%[3]及张俊菊等报告的精神分裂症占84.00%的结果接近[4]。这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病人受妄想支配有关。
  综上所述,三年来,我们对住院精神病人出走行为高危病人加强干预措施之后,住院精神病人出走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说明我们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工作中更要提高认识,足够重视,及时总结教训,积极积累经验,不断加强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或减少出走行为的发生,切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始终坚信“防患于未然”更胜于“亡羊补牢”。
  参考文献
  [1] 曹新妹.精神科护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
  [2] 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51~752.
  [3] 饶晓翠,何艳.精神病人外走行为浅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7):61.
  [4] 张俊生,谢立萍.95例逃跑病人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2):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居民慢性病现状,研究人群慢病主要危险因素,探索经济有效的健康促进干预政策。方法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开展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慢性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肥胖、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等。结论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行动,综合控制慢性病社会和个体风险,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全面推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
期刊
关键词: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200-02       腹腔镜辅助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患者免受剖腹之苦,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而越来越多的被患者所接受[1]。2009年~2010年我院泌尿外科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4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
期刊
[摘要]对需静脉注射的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使家属通过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以及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得护患关系处于良性循环,对于患儿疾病的恢复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儿科注射室患儿家属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98-03       在儿科注射室,护理对象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环保透明脱蜡液的使用及更换时间。方法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结合环境及标本数给予更换;结果使用后切片组织结构清晰、核与质蓝红相映,核膜及核染色质清晰可见。结论只要掌握好环保透明脱蜡液在工作中使用的尺度,在保证制片质量的同时就可以保护环境并避免病理职业性危害。   关键词:环保透明脱蜡液二甲苯病理制片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
期刊
[摘要]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进行止血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并给予出血时的护理、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加强护理能提高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可防止再出血。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08-02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
期刊
[摘要]目的对SQA-V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与传统检测法的精液各项主要参数进行统计比较,并对男性不育症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对75例精液标本采用SQA-V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进行检测,同时与传统手工法进行对照。结果在检测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A+B)级精子活力百分率的结果上SQA-V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与手工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QA-V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与传统的手工法比较,在
期刊
[摘要]对14例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资料分析,增强对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因误诊误治延长病情发展,胃镜等检查对该病有诊断价值,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促胃动力药治疗,有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食管外症状GERDPPI促胃动力药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88-0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化疗护理,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血糖监控。结果我院探讨的30例病人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顺利完成化疗治疗。结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在化疗期间,应及时进行血糖和酮体的监测,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加强无菌观念,做好心理护理,低血糖的护理,同时做好感染的预防,实行保护性隔离,使患者可顺利地完成规范化疗,避免并发症的发
期刊
朱宗元是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教授,从医40余载,对中医药治疗疾病有独特见解。中西汇通,取长补短,尤其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取得了卓著成效。现就其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调节免疫,化瘀活络,从根论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免疫异常是慢性肾炎的主要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发某些炎症介质的参与,最终致使肾小球损伤而产生各种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淤血是导致慢性肾炎发生和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淤血形成后,可影
期刊
气管切开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方法,是临床抢救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重症的重要手段。随着疾病的恢复对于气管切开的封管是拔管前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拔管前均需要进行半堵管及全堵管实验。以往通常应用软木塞、胶布堵塞,但存在制作、消毒麻烦,并且会造成安全隐患。当前,我们巧用甲基强的松龙瓶塞直接应用于气管套管拔管前封堵,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材料制作及使用方法  取使用后的甲基强的松龙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