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连词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喻经》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阐述佛理,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能够很好地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言面貌,是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语料。连词是典型的虚词,虚词研究是汉语史词汇研究的重点。《百喻经》连词用例丰富,从音节结构上来看,单双音节连词并存,单音节占主导地位;从产生时期来看,有沿用上古的,有中古新生的,后者以双音节为主,其构词方式以同义复合式和附加式为主。
  关键词:《百喻经》;连词;双音节;同义复合式;附加式
  《百喻经》译者为南朝萧齐求那毗地,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阐述佛理,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很好地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言面貌,是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语料。
  本文对《百喻经》连词进行较为全面的静态描写,结合中土文献考察其产生的时期,以求发现《百喻经》连词的特点。
  连词是在词、词组、分句、句、句群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它们之间各种关系的词。关于连词的分类,根据连词所连接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参照邢福义(2001)对复句关系的分类方法,将连词分为三大类:因果类连词、并列类连词、转折类连词。
  一、因果类
  因果类连词可分为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四个小类。
  (一)因果连词
  《百喻经》因果连词有故、是故、是以、用自、所以、以是。
  【故】“故”发现3例,例如:(1)用稻谷水浸令熟,和泥涂壁,故得如是。“故”表因果的用法上古已可见。
  【是故】“是故”发现12例,例如:(2)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连词“是故”表因果上古已可见。
  【是以】“是以”共3例,例如:(3)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连词“是以”上古已可见。
  【用自】“用自”仅1例,例如:(4)苦引证作,用自明白。
  “用”是连词,表结果。朱庆之(1992)认为“自”主要用在单音节副词以及连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用自”意为“因此”。徐朝红(2008)认为“用自”是译经里特有的连词。我们在同时期汉译佛经《杂宝藏经》中“用自”也仅发现1例。
  【所以】“所以”发现4例,但作因果连词仅有1例,其它3例是“……的原因”的意思,例如:(5)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向熹(1993)认为“所以”作因果连词产生于晋代,齐梁以后应用逐渐广泛。
  【以是】“以是”发现2例,例如:(6)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殇,以是哭耳!
  “以是”作因果连词,上古已可见。
  (二)假设连词
  《百喻经》假设连词有设、若、若令、苟等。
  【设】“设”发现 3例,例如:(7)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谢洪欣(2008)认为假设连词“设”上古已经出现。
  【若】“若”发现 37例。例如:(8)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假设连词“若”上古已有。
  【若令】“若令”的用例为1例,例如:(9)若令我治能得差者,应先自治,以除其患。
  徐朝红(2008)认为连词“若令”是由假设连词“若”、“令”同义复合而成。假设连词“若令”始见于《后汉书·黄琼传》:“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苟】“苟”发现2例,例如:(10)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
  “苟”作假设连词上古已常见。
  二、并列类
  并列类连词可分为并列连词、承接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四个小类。
  (一)并列连词
  《百喻经》并列连词有并1、及、并及、及以、共、与等。
  【并1】“并”在《百喻经》分别作并列连词(并1)和递进连词(并2)。
  “并1”仅有1例,例如:(11)杀群贼者,喻得须陀洹,强断五欲,并诸烦恼。
  关于并列连词“并1”最早出现的时间,徐朝红(2007)认为并列连词“并”产生于东汉。
  【而1】连词“而”在《百喻经》分别作并列连词
  (而1)、承接连词(而2)和转折连词(而3)。
  “而1”发现2例,例如:(12)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香而甜美。
  “而”作并列连词上古已广泛使用。
  【及】“及”发现9例,例如:(13)而彼仙人,寻即取米及胡麻子。
  “及”的连词用法在西周时期开始出现,春秋以后大量使用。
  【并及】“并及”发现3例,例如:(14)后失身命并及财物,便大悲泣,生其忧苦。“并及”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都相当于“并”。徐朝红(2007)认为“并及”是中古新生连词。
  【及以】“及以”发现11例,例如:
  (15)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于火上。
  徐朝红(2007)认为“以及”是中古新生连词。
  【共】“共”发现5例,例如:(16)我共前人,同买于汝,云何独尔?
  “共”是中古新生的并列连词。
  【与】“与”在《百喻经》主要作介词,作连词的用例仅3个,例如:(17)昔有父子与伴共行,其子入林,为熊所啮,爪坏身体。关于“与”的连词用法上古已可见。
  (二)承接连词
  《百喻经》承接连词有而、尔乃、然后、于是等。
  【而2】“而2”连接的前后两项为顺承关系,既可以连接句内成分,也可以连接分句,根据所连接的前后两项的关系,《百喻经》承接连词“而2”的用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A前后两项在时间上先后相承;B前后两项是状语与述语的承接关系,前项表示后项的状态、方式等;C后项表示前项的目的或结果。《百喻经》中,承接连词“而”的用例共80例,其中A类41例,B类26例,C类13例,各类例如:   A类(18)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
  B类(19) 此人即时抱箧、捉杖,蹑屐而飞。
  C类 (20) 如彼世医,教更食雉,而得病愈。
  “而2”是上古已产生并广泛应用的连词。
  【尔乃】“尔乃”共有5例,例如:(21)少作多得,尔乃自庆,悔不益为。承接连词“尔乃”用例始见于东汉。
  【然后】“然后”发现8例,例如:(22)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承接连词“然后”上古已可见。
  【于是】“于是”发现5例,例如:(23)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表承接关系的“于是”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已可看作连词。
  (三)递进连词
  《百喻经》递进连词有并2、不但、兼、况复、乃至、犹尚等。
  【并2】“并2”仅发现1例,例如:(24)尔好守门,并看驴索。
  何乐士(1979)认为递进连词“并2”上古已产生。
  【不但】“不但”仅发现1例,例如:(25)不但自失其利,复使余人失其道。
  “不但”与后一分句“复”构成“不但……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但……而且”。“不但”作为连词的用法,上古已有。
  【兼】“兼”发现4例,例如:(26) 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
  “兼”上古已用作递进连词。【况复】 “况复”发现2例,例如:(27)不净之施,犹尚如此,况复善心欢喜布施。
  朱庆之(1992)认为“复”主要用在单音节副词、助词和连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况复”即“何况”之意。句中常有“尚尔”、“犹尚”与之相呼应。徐朝红(2007)考证,“况复”是中古新生连词。
  【乃至】“乃至”发现7例,例如:(28)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递进连词“乃至”上古已可见。
  【犹尚】“犹尚”发现1例,例如:(29)不净之施,犹尚如此,况复善心欢喜布施。“犹尚”连接分句,后分句常有“况复”等连词与之关联。“犹尚”上古已用作递进连词。
  (四)选择连词
  《百喻经》选择连词有或、或复、为等。
  【或】“或”发现4例,例如:(30)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选择连词“或”首见于东汉。
  【或复】“或复”发现1例,例如:(31)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或复”意为“或者”。连词“或”还可与“复”构成复音连词,“复”为词缀,无意义。据徐朝红(2007)考证,递进连词“或复”的用例只出现在本缘部中,是中古新生连词。
  【为】“为”仅1例,例如:(32)王问之言:“汝为病耶?为著风耶?何以眼瞤?”“为”连接两个疑问分句,构成“为……为……”的形式,形成选择疑问句,相当于“是……还是……”。“为”作选择连词始见于中古时期。
  三、转折类
  转折类连词可分为转折连词和让步连词两个小类。
  (一)转折连词
  《百喻经》表转折的连词有但、而3 、然等。
  【但】“但”仅1例:(33)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转折连词“但”是中古新生连词。
  【而3】“而3”发现 6例,例如:(34)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而3”上古已产生。
  【然】“然”发现12例,例如:(35)自言善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杀害众生,加诸楚毒,妄自称善,无恶不造。“然”表转折的连词用例可见于上古。
  (二)让步连词
  《百喻经》让步连词有虽、纵、假使等。
  【虽】“虽”发现 21例,例如:(36)每常怖怯者,喻能以弱而制于强,其于初时,虽无净心,然彼其施遇善知识便获胜报。让步连词“虽”上古已产生。
  【纵】“纵”仅1例,例如:(37)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
  让步连词“纵”上古已产生。
  【假使】“假使”有1例,例如:(38)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假设连词“假使”由连词“假”、“使”同义复合而成,此用法上古已出现。
  四、《百喻经》连词的特点
  (一)单双音节连词并存,单音节连词占主导地位,中古新生连词以双音节为主
  上文对《百喻经》连词的用例作了全面分类考察,共得到36个。由此可知,《百喻经》单音节连词的使用占主导地位。
  从产生的不同时期来看,《百喻经》连词有一部分是沿用上古的旧词,有一部分是中古新产生的。根据上文的考察分析,我们得出了新旧连词的分布情况;从音节结构来看,《百喻经》连词在音节结构上主要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形式。
  综上所述,可知大量双音节连词的产生说明了南北朝时期汉语连词已呈现双音节化趋势。
  (二)新生双音节连词构词方式多样化,以同义复合式和附加式为主
  通过考察《百喻经》双音节连词,发现中古新生双音节连词与上古产生的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有很大差别。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同义复合式、附加式以及其它组合方式。
  《百喻经》沿用上古的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通过同义复合和附加式以外的方式产生的。
  中古新生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同义复合式,例如“并及、及以、尔乃、若令”都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并列复合而成。另外,附加式也是中古双音节连词的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例如“用自、或复、况复”,朱庆之(1992)发现,后缀“自”和“复”是中古佛经新产生的构词能力很强的一类后缀。因此,根据其构词方式,也可推知,当时主要是因为佛典四字格文体的需要,运用一些常用的同义词和词缀临时组合,从而凑足双音节组成四字格式。
  参考文献:
  [1]丁庆刚.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2008(7).
  [2]郭端平.《百喻经》虚词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3.
  [3]范崇峰.魏晋南北朝佛教文献连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5).
  [4]范江兰. “于是”的语法化探析[J].文学语言,2009(4).
  [5]何乐士等.文言虚词浅释[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6]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7]刘强. 近代汉语中“与”的用法探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蒋骥骋.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语法笺识[J].古汉语研究,1993(4).
  [10]盛晓玲.《道行般若经》连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办好网络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通过网络教育,逐步缩小区域、城乡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生
从高校经济管理的实际出发,阐述了高校教育成本费用概念,针对高校经济业务发生的特点与规律,系统的论述了高校教育成本的涵义、内容、核算职能、任务;并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
吕振羽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之一的成功秘诀 :一、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武器 ;二、勇于探索 ;三、勤奋刻苦 ;四、把史学研究与现实斗争需要恰当结合 ,方向明确
摘 要: 郴州市作为双方言地区,其位置处于湖南省的东北方向,郴州话作为郴州市区所采用的方言,同时也是湘南不同县市之间用的交流语和读书音,属西南官话。本文主要考察郴州话中动态助词“起”在结构上、语义上与普通话不同的一些特点和分布情况。本文在口语的实例基础上分析,力求剖析语用全貌。  关键词:郴州话;“起”; 动态助词;持续标记;使用情况  郴州市地处湖南省的东南部,依山傍水,靠近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的
【摘要】现代传统的药理教学方式,很难满足临床实践的要求。主要原因有:教学课本内容严重滞后临床,药理学与其他课程特别是内外科的重复内容多,严重缺乏护理特色等。本文旨在通过临床的需求角度,来对药理课程进行改革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R64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8-0036-01  药理学教学是在护理专业中
生机,是芸芸众生太初而来就汲汲心仪的一种唯美灵动,到天地包容而大、江山孕育以文的四维界内去看吧,生机是坂坞里暖气回转来时的一枝梅开;生机是旷野上冰消雪融后草色凝望;生机是东方山上鱼肚白亮后旭日喷薄;生机是小荷迎风、绿鸟飞鸣,生机是岸堤杨柳依依、江畔芦芽尖尖。生机的百般蕴藉与万千涵咏,被大化自然赋予了一个神奇悠悠而又韵思漫漫的时节——春。  这真是一个温柔似水、化而无声的季节。  春到来了,没有谁人
期刊
人生路漫漫,身旁风景变换。前一秒的高山,下一瞬的深渊,转眼间的灰暗,抬眸时的绚烂。世事无常,变幻莫测。而人们,总这般明明昧昧、深深浅浅地踯躅前进。世事纷纭,无需抱怨,倒不如习惯。很多事,习惯就好。习惯总能成自然,顺其自然,那生命中许多迈不过的坎、剪不断的结便会迎刃而解。  有人言,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会熄灭你的激情,磨灭你的意志,让所有的年少轻狂变成满眼沧桑,让朝气蓬勃的少年变成白发迟暮的老人
期刊
摘 要: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称谓语,“老师”一词经过了历史的洗礼,不仅在现代汉语中有着特殊的语义色彩和词义属性,并且发展出语义泛化的情况,这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的思想巨变。  关键词:老师;称谓语;称呼语;语义泛化  目前,从“老师”、“教师”、“先生”几个词入手研究语义泛化现象的文章很多,比如王娥、扬清、李树新、侯涛、周延松等学者都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对这一职业的称谓语泛化原因大致可总结为两点:一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9月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晒衰竭患者94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治
四百八十古刹,  千载风流。  今唯鸡鸣空临沱沱,  观水东流不复返,  送鹤西独去悠悠。  且问,何缘由,  世界大千,星河阑珊,  诚若黄土一抔?  兀自难,  不禁拍阑干:  何求,何求?  只愿浮华散尽,  驾得一叶扁舟。  吾方疑:碑倒香断,  可惜当年荣华,  早灰飞烟灭。  看那厢青山隐隐江水流。  明知应放手,  怎奈何是非成败乱心曲,  欲断难休。  佛有应:且看道济,  传说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