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喻经》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阐述佛理,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能够很好地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言面貌,是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语料。连词是典型的虚词,虚词研究是汉语史词汇研究的重点。《百喻经》连词用例丰富,从音节结构上来看,单双音节连词并存,单音节占主导地位;从产生时期来看,有沿用上古的,有中古新生的,后者以双音节为主,其构词方式以同义复合式和附加式为主。
关键词:《百喻经》;连词;双音节;同义复合式;附加式
《百喻经》译者为南朝萧齐求那毗地,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阐述佛理,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很好地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言面貌,是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语料。
本文对《百喻经》连词进行较为全面的静态描写,结合中土文献考察其产生的时期,以求发现《百喻经》连词的特点。
连词是在词、词组、分句、句、句群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它们之间各种关系的词。关于连词的分类,根据连词所连接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参照邢福义(2001)对复句关系的分类方法,将连词分为三大类:因果类连词、并列类连词、转折类连词。
一、因果类
因果类连词可分为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四个小类。
(一)因果连词
《百喻经》因果连词有故、是故、是以、用自、所以、以是。
【故】“故”发现3例,例如:(1)用稻谷水浸令熟,和泥涂壁,故得如是。“故”表因果的用法上古已可见。
【是故】“是故”发现12例,例如:(2)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连词“是故”表因果上古已可见。
【是以】“是以”共3例,例如:(3)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连词“是以”上古已可见。
【用自】“用自”仅1例,例如:(4)苦引证作,用自明白。
“用”是连词,表结果。朱庆之(1992)认为“自”主要用在单音节副词以及连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用自”意为“因此”。徐朝红(2008)认为“用自”是译经里特有的连词。我们在同时期汉译佛经《杂宝藏经》中“用自”也仅发现1例。
【所以】“所以”发现4例,但作因果连词仅有1例,其它3例是“……的原因”的意思,例如:(5)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向熹(1993)认为“所以”作因果连词产生于晋代,齐梁以后应用逐渐广泛。
【以是】“以是”发现2例,例如:(6)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殇,以是哭耳!
“以是”作因果连词,上古已可见。
(二)假设连词
《百喻经》假设连词有设、若、若令、苟等。
【设】“设”发现 3例,例如:(7)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谢洪欣(2008)认为假设连词“设”上古已经出现。
【若】“若”发现 37例。例如:(8)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假设连词“若”上古已有。
【若令】“若令”的用例为1例,例如:(9)若令我治能得差者,应先自治,以除其患。
徐朝红(2008)认为连词“若令”是由假设连词“若”、“令”同义复合而成。假设连词“若令”始见于《后汉书·黄琼传》:“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苟】“苟”发现2例,例如:(10)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
“苟”作假设连词上古已常见。
二、并列类
并列类连词可分为并列连词、承接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四个小类。
(一)并列连词
《百喻经》并列连词有并1、及、并及、及以、共、与等。
【并1】“并”在《百喻经》分别作并列连词(并1)和递进连词(并2)。
“并1”仅有1例,例如:(11)杀群贼者,喻得须陀洹,强断五欲,并诸烦恼。
关于并列连词“并1”最早出现的时间,徐朝红(2007)认为并列连词“并”产生于东汉。
【而1】连词“而”在《百喻经》分别作并列连词
(而1)、承接连词(而2)和转折连词(而3)。
“而1”发现2例,例如:(12)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香而甜美。
“而”作并列连词上古已广泛使用。
【及】“及”发现9例,例如:(13)而彼仙人,寻即取米及胡麻子。
“及”的连词用法在西周时期开始出现,春秋以后大量使用。
【并及】“并及”发现3例,例如:(14)后失身命并及财物,便大悲泣,生其忧苦。“并及”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都相当于“并”。徐朝红(2007)认为“并及”是中古新生连词。
【及以】“及以”发现11例,例如:
(15)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于火上。
徐朝红(2007)认为“以及”是中古新生连词。
【共】“共”发现5例,例如:(16)我共前人,同买于汝,云何独尔?
“共”是中古新生的并列连词。
【与】“与”在《百喻经》主要作介词,作连词的用例仅3个,例如:(17)昔有父子与伴共行,其子入林,为熊所啮,爪坏身体。关于“与”的连词用法上古已可见。
(二)承接连词
《百喻经》承接连词有而、尔乃、然后、于是等。
【而2】“而2”连接的前后两项为顺承关系,既可以连接句内成分,也可以连接分句,根据所连接的前后两项的关系,《百喻经》承接连词“而2”的用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A前后两项在时间上先后相承;B前后两项是状语与述语的承接关系,前项表示后项的状态、方式等;C后项表示前项的目的或结果。《百喻经》中,承接连词“而”的用例共80例,其中A类41例,B类26例,C类13例,各类例如: A类(18)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
B类(19) 此人即时抱箧、捉杖,蹑屐而飞。
C类 (20) 如彼世医,教更食雉,而得病愈。
“而2”是上古已产生并广泛应用的连词。
【尔乃】“尔乃”共有5例,例如:(21)少作多得,尔乃自庆,悔不益为。承接连词“尔乃”用例始见于东汉。
【然后】“然后”发现8例,例如:(22)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承接连词“然后”上古已可见。
【于是】“于是”发现5例,例如:(23)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表承接关系的“于是”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已可看作连词。
(三)递进连词
《百喻经》递进连词有并2、不但、兼、况复、乃至、犹尚等。
【并2】“并2”仅发现1例,例如:(24)尔好守门,并看驴索。
何乐士(1979)认为递进连词“并2”上古已产生。
【不但】“不但”仅发现1例,例如:(25)不但自失其利,复使余人失其道。
“不但”与后一分句“复”构成“不但……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但……而且”。“不但”作为连词的用法,上古已有。
【兼】“兼”发现4例,例如:(26) 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
“兼”上古已用作递进连词。【况复】 “况复”发现2例,例如:(27)不净之施,犹尚如此,况复善心欢喜布施。
朱庆之(1992)认为“复”主要用在单音节副词、助词和连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况复”即“何况”之意。句中常有“尚尔”、“犹尚”与之相呼应。徐朝红(2007)考证,“况复”是中古新生连词。
【乃至】“乃至”发现7例,例如:(28)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递进连词“乃至”上古已可见。
【犹尚】“犹尚”发现1例,例如:(29)不净之施,犹尚如此,况复善心欢喜布施。“犹尚”连接分句,后分句常有“况复”等连词与之关联。“犹尚”上古已用作递进连词。
(四)选择连词
《百喻经》选择连词有或、或复、为等。
【或】“或”发现4例,例如:(30)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选择连词“或”首见于东汉。
【或复】“或复”发现1例,例如:(31)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或复”意为“或者”。连词“或”还可与“复”构成复音连词,“复”为词缀,无意义。据徐朝红(2007)考证,递进连词“或复”的用例只出现在本缘部中,是中古新生连词。
【为】“为”仅1例,例如:(32)王问之言:“汝为病耶?为著风耶?何以眼瞤?”“为”连接两个疑问分句,构成“为……为……”的形式,形成选择疑问句,相当于“是……还是……”。“为”作选择连词始见于中古时期。
三、转折类
转折类连词可分为转折连词和让步连词两个小类。
(一)转折连词
《百喻经》表转折的连词有但、而3 、然等。
【但】“但”仅1例:(33)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转折连词“但”是中古新生连词。
【而3】“而3”发现 6例,例如:(34)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而3”上古已产生。
【然】“然”发现12例,例如:(35)自言善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杀害众生,加诸楚毒,妄自称善,无恶不造。“然”表转折的连词用例可见于上古。
(二)让步连词
《百喻经》让步连词有虽、纵、假使等。
【虽】“虽”发现 21例,例如:(36)每常怖怯者,喻能以弱而制于强,其于初时,虽无净心,然彼其施遇善知识便获胜报。让步连词“虽”上古已产生。
【纵】“纵”仅1例,例如:(37)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
让步连词“纵”上古已产生。
【假使】“假使”有1例,例如:(38)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假设连词“假使”由连词“假”、“使”同义复合而成,此用法上古已出现。
四、《百喻经》连词的特点
(一)单双音节连词并存,单音节连词占主导地位,中古新生连词以双音节为主
上文对《百喻经》连词的用例作了全面分类考察,共得到36个。由此可知,《百喻经》单音节连词的使用占主导地位。
从产生的不同时期来看,《百喻经》连词有一部分是沿用上古的旧词,有一部分是中古新产生的。根据上文的考察分析,我们得出了新旧连词的分布情况;从音节结构来看,《百喻经》连词在音节结构上主要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形式。
综上所述,可知大量双音节连词的产生说明了南北朝时期汉语连词已呈现双音节化趋势。
(二)新生双音节连词构词方式多样化,以同义复合式和附加式为主
通过考察《百喻经》双音节连词,发现中古新生双音节连词与上古产生的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有很大差别。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同义复合式、附加式以及其它组合方式。
《百喻经》沿用上古的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通过同义复合和附加式以外的方式产生的。
中古新生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同义复合式,例如“并及、及以、尔乃、若令”都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并列复合而成。另外,附加式也是中古双音节连词的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例如“用自、或复、况复”,朱庆之(1992)发现,后缀“自”和“复”是中古佛经新产生的构词能力很强的一类后缀。因此,根据其构词方式,也可推知,当时主要是因为佛典四字格文体的需要,运用一些常用的同义词和词缀临时组合,从而凑足双音节组成四字格式。
参考文献:
[1]丁庆刚.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2008(7).
[2]郭端平.《百喻经》虚词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3.
[3]范崇峰.魏晋南北朝佛教文献连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5).
[4]范江兰. “于是”的语法化探析[J].文学语言,2009(4).
[5]何乐士等.文言虚词浅释[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6]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7]刘强. 近代汉语中“与”的用法探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蒋骥骋.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语法笺识[J].古汉语研究,1993(4).
[10]盛晓玲.《道行般若经》连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关键词:《百喻经》;连词;双音节;同义复合式;附加式
《百喻经》译者为南朝萧齐求那毗地,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阐述佛理,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很好地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言面貌,是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语料。
本文对《百喻经》连词进行较为全面的静态描写,结合中土文献考察其产生的时期,以求发现《百喻经》连词的特点。
连词是在词、词组、分句、句、句群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它们之间各种关系的词。关于连词的分类,根据连词所连接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参照邢福义(2001)对复句关系的分类方法,将连词分为三大类:因果类连词、并列类连词、转折类连词。
一、因果类
因果类连词可分为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四个小类。
(一)因果连词
《百喻经》因果连词有故、是故、是以、用自、所以、以是。
【故】“故”发现3例,例如:(1)用稻谷水浸令熟,和泥涂壁,故得如是。“故”表因果的用法上古已可见。
【是故】“是故”发现12例,例如:(2)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连词“是故”表因果上古已可见。
【是以】“是以”共3例,例如:(3)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连词“是以”上古已可见。
【用自】“用自”仅1例,例如:(4)苦引证作,用自明白。
“用”是连词,表结果。朱庆之(1992)认为“自”主要用在单音节副词以及连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用自”意为“因此”。徐朝红(2008)认为“用自”是译经里特有的连词。我们在同时期汉译佛经《杂宝藏经》中“用自”也仅发现1例。
【所以】“所以”发现4例,但作因果连词仅有1例,其它3例是“……的原因”的意思,例如:(5)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向熹(1993)认为“所以”作因果连词产生于晋代,齐梁以后应用逐渐广泛。
【以是】“以是”发现2例,例如:(6)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殇,以是哭耳!
“以是”作因果连词,上古已可见。
(二)假设连词
《百喻经》假设连词有设、若、若令、苟等。
【设】“设”发现 3例,例如:(7)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谢洪欣(2008)认为假设连词“设”上古已经出现。
【若】“若”发现 37例。例如:(8)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假设连词“若”上古已有。
【若令】“若令”的用例为1例,例如:(9)若令我治能得差者,应先自治,以除其患。
徐朝红(2008)认为连词“若令”是由假设连词“若”、“令”同义复合而成。假设连词“若令”始见于《后汉书·黄琼传》:“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苟】“苟”发现2例,例如:(10)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
“苟”作假设连词上古已常见。
二、并列类
并列类连词可分为并列连词、承接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四个小类。
(一)并列连词
《百喻经》并列连词有并1、及、并及、及以、共、与等。
【并1】“并”在《百喻经》分别作并列连词(并1)和递进连词(并2)。
“并1”仅有1例,例如:(11)杀群贼者,喻得须陀洹,强断五欲,并诸烦恼。
关于并列连词“并1”最早出现的时间,徐朝红(2007)认为并列连词“并”产生于东汉。
【而1】连词“而”在《百喻经》分别作并列连词
(而1)、承接连词(而2)和转折连词(而3)。
“而1”发现2例,例如:(12)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香而甜美。
“而”作并列连词上古已广泛使用。
【及】“及”发现9例,例如:(13)而彼仙人,寻即取米及胡麻子。
“及”的连词用法在西周时期开始出现,春秋以后大量使用。
【并及】“并及”发现3例,例如:(14)后失身命并及财物,便大悲泣,生其忧苦。“并及”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都相当于“并”。徐朝红(2007)认为“并及”是中古新生连词。
【及以】“及以”发现11例,例如:
(15)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于火上。
徐朝红(2007)认为“以及”是中古新生连词。
【共】“共”发现5例,例如:(16)我共前人,同买于汝,云何独尔?
“共”是中古新生的并列连词。
【与】“与”在《百喻经》主要作介词,作连词的用例仅3个,例如:(17)昔有父子与伴共行,其子入林,为熊所啮,爪坏身体。关于“与”的连词用法上古已可见。
(二)承接连词
《百喻经》承接连词有而、尔乃、然后、于是等。
【而2】“而2”连接的前后两项为顺承关系,既可以连接句内成分,也可以连接分句,根据所连接的前后两项的关系,《百喻经》承接连词“而2”的用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A前后两项在时间上先后相承;B前后两项是状语与述语的承接关系,前项表示后项的状态、方式等;C后项表示前项的目的或结果。《百喻经》中,承接连词“而”的用例共80例,其中A类41例,B类26例,C类13例,各类例如: A类(18)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
B类(19) 此人即时抱箧、捉杖,蹑屐而飞。
C类 (20) 如彼世医,教更食雉,而得病愈。
“而2”是上古已产生并广泛应用的连词。
【尔乃】“尔乃”共有5例,例如:(21)少作多得,尔乃自庆,悔不益为。承接连词“尔乃”用例始见于东汉。
【然后】“然后”发现8例,例如:(22)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承接连词“然后”上古已可见。
【于是】“于是”发现5例,例如:(23)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表承接关系的“于是”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已可看作连词。
(三)递进连词
《百喻经》递进连词有并2、不但、兼、况复、乃至、犹尚等。
【并2】“并2”仅发现1例,例如:(24)尔好守门,并看驴索。
何乐士(1979)认为递进连词“并2”上古已产生。
【不但】“不但”仅发现1例,例如:(25)不但自失其利,复使余人失其道。
“不但”与后一分句“复”构成“不但……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但……而且”。“不但”作为连词的用法,上古已有。
【兼】“兼”发现4例,例如:(26) 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
“兼”上古已用作递进连词。【况复】 “况复”发现2例,例如:(27)不净之施,犹尚如此,况复善心欢喜布施。
朱庆之(1992)认为“复”主要用在单音节副词、助词和连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况复”即“何况”之意。句中常有“尚尔”、“犹尚”与之相呼应。徐朝红(2007)考证,“况复”是中古新生连词。
【乃至】“乃至”发现7例,例如:(28)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递进连词“乃至”上古已可见。
【犹尚】“犹尚”发现1例,例如:(29)不净之施,犹尚如此,况复善心欢喜布施。“犹尚”连接分句,后分句常有“况复”等连词与之关联。“犹尚”上古已用作递进连词。
(四)选择连词
《百喻经》选择连词有或、或复、为等。
【或】“或”发现4例,例如:(30)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选择连词“或”首见于东汉。
【或复】“或复”发现1例,例如:(31)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或复”意为“或者”。连词“或”还可与“复”构成复音连词,“复”为词缀,无意义。据徐朝红(2007)考证,递进连词“或复”的用例只出现在本缘部中,是中古新生连词。
【为】“为”仅1例,例如:(32)王问之言:“汝为病耶?为著风耶?何以眼瞤?”“为”连接两个疑问分句,构成“为……为……”的形式,形成选择疑问句,相当于“是……还是……”。“为”作选择连词始见于中古时期。
三、转折类
转折类连词可分为转折连词和让步连词两个小类。
(一)转折连词
《百喻经》表转折的连词有但、而3 、然等。
【但】“但”仅1例:(33)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转折连词“但”是中古新生连词。
【而3】“而3”发现 6例,例如:(34)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而3”上古已产生。
【然】“然”发现12例,例如:(35)自言善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杀害众生,加诸楚毒,妄自称善,无恶不造。“然”表转折的连词用例可见于上古。
(二)让步连词
《百喻经》让步连词有虽、纵、假使等。
【虽】“虽”发现 21例,例如:(36)每常怖怯者,喻能以弱而制于强,其于初时,虽无净心,然彼其施遇善知识便获胜报。让步连词“虽”上古已产生。
【纵】“纵”仅1例,例如:(37)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
让步连词“纵”上古已产生。
【假使】“假使”有1例,例如:(38)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假设连词“假使”由连词“假”、“使”同义复合而成,此用法上古已出现。
四、《百喻经》连词的特点
(一)单双音节连词并存,单音节连词占主导地位,中古新生连词以双音节为主
上文对《百喻经》连词的用例作了全面分类考察,共得到36个。由此可知,《百喻经》单音节连词的使用占主导地位。
从产生的不同时期来看,《百喻经》连词有一部分是沿用上古的旧词,有一部分是中古新产生的。根据上文的考察分析,我们得出了新旧连词的分布情况;从音节结构来看,《百喻经》连词在音节结构上主要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形式。
综上所述,可知大量双音节连词的产生说明了南北朝时期汉语连词已呈现双音节化趋势。
(二)新生双音节连词构词方式多样化,以同义复合式和附加式为主
通过考察《百喻经》双音节连词,发现中古新生双音节连词与上古产生的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有很大差别。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同义复合式、附加式以及其它组合方式。
《百喻经》沿用上古的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通过同义复合和附加式以外的方式产生的。
中古新生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同义复合式,例如“并及、及以、尔乃、若令”都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并列复合而成。另外,附加式也是中古双音节连词的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例如“用自、或复、况复”,朱庆之(1992)发现,后缀“自”和“复”是中古佛经新产生的构词能力很强的一类后缀。因此,根据其构词方式,也可推知,当时主要是因为佛典四字格文体的需要,运用一些常用的同义词和词缀临时组合,从而凑足双音节组成四字格式。
参考文献:
[1]丁庆刚.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2008(7).
[2]郭端平.《百喻经》虚词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3.
[3]范崇峰.魏晋南北朝佛教文献连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5).
[4]范江兰. “于是”的语法化探析[J].文学语言,2009(4).
[5]何乐士等.文言虚词浅释[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6]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7]刘强. 近代汉语中“与”的用法探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蒋骥骋.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语法笺识[J].古汉语研究,1993(4).
[10]盛晓玲.《道行般若经》连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