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数量以逐步呈现上升趋势。众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关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而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尤为受到关注。如今改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场地高尔夫球运动其运动量大,运动强度小的特点非常适合当下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锻炼需求,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场地高尔夫球运动;可行性
随着全民健身政策的落地与实施,大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存在一直困扰着高校教师的教学。对于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否可以继续参与健身行列,这些运动量较大但是运动强度较小的休闲时尚体育项目是他们的本能需要。在建设和谐社会、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的大环境中,正确引导与提升改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体育教育势在必行的教学任务。
一、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现状及有效策略
(一)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
1.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界定
之前有很多论文关于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但是我认为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就是身心条件、运动能力等的方面,不能够按时完成校内体育课程学习任务与目标的大学生,他们有可能是先天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后天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不能够通过身体锻炼完成体育课程任务与目标的。
2.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成因
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成因除先天遗传等因素外,另外还有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导致的受伤因素,导致身心呈现不健康的状态,以致长期或者短期不能够进行自主锻炼。
(二)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规模人数呈递增趋势
受国家政策的保护,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在各大高校的人数呈现递增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策保护下的先天性残疾病弱学生群体增加;因个人或者家庭生活饮食规律影响造成的肥胖学生群体增加;高考压力之后身心放松,又缺乏适量运动造成的惰性肥胖学生群体增加;部分学生为了免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免修课的申请造成的学生弱势群体增加。
2.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免修课程的单一性
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学144学时,共计四个学期;专科108学时,共计三个学期。在体育免修学生面前的康复保健课程内容较少,上课内容千篇一律,理论与实践课相结合,并没有根据不同的学生体质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的授课。当然这也跟学校教学工作量与学生数不满多少无法开设课程有一定的关系。这就致使学生在参与体育免修课程学习时,缺乏充足的兴致去维持,单一的授课内容使得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并不能够在合理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范围内更好地强身健体。
3.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制健康数据的现状
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政策的人性化,使得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健身时间缩短,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因此,亦引发了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数据显示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发育指标诸如身高体重的BIM值显示肥胖学生数量居高不下;肺活量、速度素质、运动素质水平、耐力素质等指标下降趋势,可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对过往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教学现状的研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改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参与锻炼的有效策略
1.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多元化
开展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时,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一直困扰着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据了解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针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受到了该校的教师资源以及场地设施等的限制,仅仅是几种传统的保健类强身健体的项目。站在体育的理论层面上来讲,因材施教,考虑个体差异性,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能够自觉、自主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多样化
教育事业中教学改革大潮已迫在眉睫,体育教学改革亦势在必行。课程考核更应该注重学生日常学习、锻炼的参与性,注重学生锻炼的过程性考核,考虑不同个体的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身体素质水平改善与提升,掌握学生对于掌握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专项技能过程中学习态度以及提升水平等。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身体素质的健康评估以及运动能力的评估。例如:学期初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即各项身体素质锻炼计划;及时跟进专项基本技术与素质,进行过程性考核作为成绩一部分;期末结束时测试专项技能。这种做法可以促进学生日常锻炼的积极性,避免之前的学期末最后的时间才参与体育专项锻炼,以期达到及格的现象。
3.场地高尔夫球运动课程锻炼大學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有效运动方式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课程表现是运动强度较小、运动量可根据参与运动的学生自身体质的强弱进行调整,在运动中持续不断行走过程中连续挥杆击球,锻炼大学生自身耐力素质,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项运动。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本身不能够参与较剧烈的运动项目,适合参加一些休闲、运动节奏较缓的项目。而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正符合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需求,是一项低强度、娱乐身心的休闲运动项目。
二、分析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特点与开设条件
(一)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概述
场地高尔夫球(GroundGolf)是一项在行走过程中,手臂挥动球杆击球,将球击进洞(也称作穴位器,可移动)为目标的适合于大众参与的户外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持续行走是该项运动最基本的而且一直进行的肢体动作,可以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和加强腿部力量;挥杆击球是该项运动的目标性动作,可以有效锻炼肢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目前盛行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日本将高尔夫改良精简创建场地高尔夫球运动这个项目。1997年引入中国,先后在上海、济南、青岛临沂等地市逐步得到推广。 (二)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的特点
1.大众化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来源于高尔夫球运动,但是场地高尔夫更亲民,是一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终身体育运动。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它强调运动项目必须适应人的需求,而不是让人来适应运动项目的要求。场地高尔夫球运动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的全民参与的项目,同时、同场、同等权利去参与运动的项目。
2.简单化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场地不受限制(除非比赛标准场地),沙滩、草地等场所都可以用来锻炼;击球垫与球洞的距离最小20米,最长距离50米,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场所进行锻炼;器械方便就是一根球杆、一个场地高尔夫球,一个球垫和一个球洞即可。这个项目强调“自主参与”“自我指导”“自我评判”,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特性。
3.安全性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不是一项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因此球场上不会有肢体受伤;这个项目是一项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现,各自为战,不存在队员之间因技战术配合的问题影响队员之间的和谐,真正是一项和谐氛围下的运动项目,有利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行走的场地高尔夫球运动节奏缓慢,运动量不会很大,运动强度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练习,不会因激烈的对抗损害身体健康。场地高尔夫球的运动轨迹是在草地或者沙滩等陆路上,球腾空的现象很少,不会影响到其他练习者的身体安全问题。
4.娱乐性
因为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行走的运动,练习者之间可以边走边相互进行技术探讨,可以针对球的位置探讨如何进行续击,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可以独自思考如何进行击球与续击,这是一种自我心理挑战,也是一种自我技能水平的挑战,更是一项自我超越的体验性项目,进球后的身心愉悦让练习者很享受成功的喜悦。
5.人文性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的理念具有人文性。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必须适应人的需求,而不是让人来适应运动项目的要求。场地高尔夫球运动不需要高超的技术,不分年龄、性别,不管是否残疾,所有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参与其中并享受可随时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轻松愉快的锻炼身体。场地高尔夫球比赛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一杆进洞减三杆记录成绩”是场地高尔夫球的一条规则,也是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只要你在参与过程中,用心感受击球技术的要点,一杆进洞是对技术的最高褒奖,也可获得同伴的拥抱与鼓励!
三、场地高尔夫球运动在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休闲时代的需要
当今我国经济的腾飞,小康社会进程的加速,和谐社会的完善,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休闲逐步成为百姓的时尚追求,学者李仲广提到:中国在走向全面小康之时,也在走向全面“休闲时代”[1]。2014年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全面健身时代进入大众视野,休闲体育健身已成为休闲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人文战略背景下,新兴、时尚、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在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了休闲时代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的需要
昔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多以竞技运动为主,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基本技能的教授为主,真正体育项目的健身功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也忽略的学生本体的兴趣、爱好等真正需求。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讲,在社会大环境中受时尚元素的引导,传统运动项目亦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选择新奇的、适合当代发展需求的健身运动项目,成为了当今社会时尚与健身的主流项目,也为学生迈进社会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基础。为高校体育教学添加了新的教学运动项目,输入了鲜活的血液和活力,是高校体育教学顺应当代大学生的本体需要和提升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三)学生本体的需要
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要不断开发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充盈体育课程内容。新时代,新气息,新需求,新内容,新体验是当前学生感兴趣的关键点。而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正好在合适的时期,将合适的体验输入给学生。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给学生提供一项崭新的运动形式,给学生增加一种新的锻炼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学生心理、生理追求无疑是锦上添花。
四、小结
大学生体質弱势群体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群体,场地高尔夫球运动项目是行走的运动,运动强度较小,但是其运动量还是比较大的;另外这个项目的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不受场地大小、面积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基础条件对参与者来说既完成强身健体的目标亦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尤其针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参与场地高尔夫球运动项目的锻炼更是如沐东风。
参考文献
[1]李仲广.闲暇经济论[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
[2]李勃.大学生体质测试后续服务问题分析与管理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02):119–122.
[3]覃超莹.北京市独立学院体育保健课开设现状及课程建设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4]盛建平.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指导与发展对策——基于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体质健康促进之视角[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114–120.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场地高尔夫球运动;可行性
随着全民健身政策的落地与实施,大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存在一直困扰着高校教师的教学。对于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否可以继续参与健身行列,这些运动量较大但是运动强度较小的休闲时尚体育项目是他们的本能需要。在建设和谐社会、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的大环境中,正确引导与提升改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体育教育势在必行的教学任务。
一、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现状及有效策略
(一)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
1.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界定
之前有很多论文关于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但是我认为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就是身心条件、运动能力等的方面,不能够按时完成校内体育课程学习任务与目标的大学生,他们有可能是先天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后天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不能够通过身体锻炼完成体育课程任务与目标的。
2.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成因
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成因除先天遗传等因素外,另外还有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导致的受伤因素,导致身心呈现不健康的状态,以致长期或者短期不能够进行自主锻炼。
(二)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规模人数呈递增趋势
受国家政策的保护,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在各大高校的人数呈现递增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策保护下的先天性残疾病弱学生群体增加;因个人或者家庭生活饮食规律影响造成的肥胖学生群体增加;高考压力之后身心放松,又缺乏适量运动造成的惰性肥胖学生群体增加;部分学生为了免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免修课的申请造成的学生弱势群体增加。
2.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免修课程的单一性
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学144学时,共计四个学期;专科108学时,共计三个学期。在体育免修学生面前的康复保健课程内容较少,上课内容千篇一律,理论与实践课相结合,并没有根据不同的学生体质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的授课。当然这也跟学校教学工作量与学生数不满多少无法开设课程有一定的关系。这就致使学生在参与体育免修课程学习时,缺乏充足的兴致去维持,单一的授课内容使得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并不能够在合理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范围内更好地强身健体。
3.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制健康数据的现状
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政策的人性化,使得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健身时间缩短,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因此,亦引发了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数据显示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发育指标诸如身高体重的BIM值显示肥胖学生数量居高不下;肺活量、速度素质、运动素质水平、耐力素质等指标下降趋势,可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对过往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教学现状的研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改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参与锻炼的有效策略
1.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多元化
开展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时,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一直困扰着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据了解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针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受到了该校的教师资源以及场地设施等的限制,仅仅是几种传统的保健类强身健体的项目。站在体育的理论层面上来讲,因材施教,考虑个体差异性,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能够自觉、自主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多样化
教育事业中教学改革大潮已迫在眉睫,体育教学改革亦势在必行。课程考核更应该注重学生日常学习、锻炼的参与性,注重学生锻炼的过程性考核,考虑不同个体的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身体素质水平改善与提升,掌握学生对于掌握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专项技能过程中学习态度以及提升水平等。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身体素质的健康评估以及运动能力的评估。例如:学期初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即各项身体素质锻炼计划;及时跟进专项基本技术与素质,进行过程性考核作为成绩一部分;期末结束时测试专项技能。这种做法可以促进学生日常锻炼的积极性,避免之前的学期末最后的时间才参与体育专项锻炼,以期达到及格的现象。
3.场地高尔夫球运动课程锻炼大學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有效运动方式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课程表现是运动强度较小、运动量可根据参与运动的学生自身体质的强弱进行调整,在运动中持续不断行走过程中连续挥杆击球,锻炼大学生自身耐力素质,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项运动。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本身不能够参与较剧烈的运动项目,适合参加一些休闲、运动节奏较缓的项目。而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正符合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需求,是一项低强度、娱乐身心的休闲运动项目。
二、分析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特点与开设条件
(一)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概述
场地高尔夫球(GroundGolf)是一项在行走过程中,手臂挥动球杆击球,将球击进洞(也称作穴位器,可移动)为目标的适合于大众参与的户外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持续行走是该项运动最基本的而且一直进行的肢体动作,可以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和加强腿部力量;挥杆击球是该项运动的目标性动作,可以有效锻炼肢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目前盛行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日本将高尔夫改良精简创建场地高尔夫球运动这个项目。1997年引入中国,先后在上海、济南、青岛临沂等地市逐步得到推广。 (二)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的特点
1.大众化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来源于高尔夫球运动,但是场地高尔夫更亲民,是一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终身体育运动。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它强调运动项目必须适应人的需求,而不是让人来适应运动项目的要求。场地高尔夫球运动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的全民参与的项目,同时、同场、同等权利去参与运动的项目。
2.简单化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场地不受限制(除非比赛标准场地),沙滩、草地等场所都可以用来锻炼;击球垫与球洞的距离最小20米,最长距离50米,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场所进行锻炼;器械方便就是一根球杆、一个场地高尔夫球,一个球垫和一个球洞即可。这个项目强调“自主参与”“自我指导”“自我评判”,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特性。
3.安全性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不是一项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因此球场上不会有肢体受伤;这个项目是一项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现,各自为战,不存在队员之间因技战术配合的问题影响队员之间的和谐,真正是一项和谐氛围下的运动项目,有利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行走的场地高尔夫球运动节奏缓慢,运动量不会很大,运动强度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练习,不会因激烈的对抗损害身体健康。场地高尔夫球的运动轨迹是在草地或者沙滩等陆路上,球腾空的现象很少,不会影响到其他练习者的身体安全问题。
4.娱乐性
因为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行走的运动,练习者之间可以边走边相互进行技术探讨,可以针对球的位置探讨如何进行续击,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可以独自思考如何进行击球与续击,这是一种自我心理挑战,也是一种自我技能水平的挑战,更是一项自我超越的体验性项目,进球后的身心愉悦让练习者很享受成功的喜悦。
5.人文性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的理念具有人文性。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必须适应人的需求,而不是让人来适应运动项目的要求。场地高尔夫球运动不需要高超的技术,不分年龄、性别,不管是否残疾,所有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参与其中并享受可随时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轻松愉快的锻炼身体。场地高尔夫球比赛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一杆进洞减三杆记录成绩”是场地高尔夫球的一条规则,也是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只要你在参与过程中,用心感受击球技术的要点,一杆进洞是对技术的最高褒奖,也可获得同伴的拥抱与鼓励!
三、场地高尔夫球运动在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休闲时代的需要
当今我国经济的腾飞,小康社会进程的加速,和谐社会的完善,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休闲逐步成为百姓的时尚追求,学者李仲广提到:中国在走向全面小康之时,也在走向全面“休闲时代”[1]。2014年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全面健身时代进入大众视野,休闲体育健身已成为休闲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人文战略背景下,新兴、时尚、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在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了休闲时代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的需要
昔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多以竞技运动为主,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基本技能的教授为主,真正体育项目的健身功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也忽略的学生本体的兴趣、爱好等真正需求。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讲,在社会大环境中受时尚元素的引导,传统运动项目亦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选择新奇的、适合当代发展需求的健身运动项目,成为了当今社会时尚与健身的主流项目,也为学生迈进社会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基础。为高校体育教学添加了新的教学运动项目,输入了鲜活的血液和活力,是高校体育教学顺应当代大学生的本体需要和提升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三)学生本体的需要
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要不断开发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充盈体育课程内容。新时代,新气息,新需求,新内容,新体验是当前学生感兴趣的关键点。而场地高尔夫球运动正好在合适的时期,将合适的体验输入给学生。场地高尔夫球运动给学生提供一项崭新的运动形式,给学生增加一种新的锻炼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学生心理、生理追求无疑是锦上添花。
四、小结
大学生体質弱势群体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群体,场地高尔夫球运动项目是行走的运动,运动强度较小,但是其运动量还是比较大的;另外这个项目的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不受场地大小、面积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基础条件对参与者来说既完成强身健体的目标亦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尤其针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参与场地高尔夫球运动项目的锻炼更是如沐东风。
参考文献
[1]李仲广.闲暇经济论[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
[2]李勃.大学生体质测试后续服务问题分析与管理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02):119–122.
[3]覃超莹.北京市独立学院体育保健课开设现状及课程建设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4]盛建平.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指导与发展对策——基于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体质健康促进之视角[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