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学会应对学生“告状”绝对是一门必修课程。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后,孩子们的“告状”声总会此起彼伏地在你的耳边响起:“老师,××拿我的笔。”“老师,××乱扔垃圾。”“老师,××带玩具了。”……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告不了的状。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如果事必躬亲,那铺天盖地的“状子”会使你疲于应付;可是若置之不理,又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疏离师生关系。
其实,从告状的内容看,除了极少部分是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外,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从告状的动机看,他们无非是想求助老师,或引起老师的关注,或借老师之力惩罚同学;从告状后的教育效果来看,老师多半是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抚平学生的情绪,而学生并没有从事件中受到太大的触动。如何将“告状”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宝贵资源呢?我要求孩子每人准备一本“行为记录本”,尝试指导他们通过记录自己及他人的言行来学会辨是非、明事理,学会正确地、独立地处理问题。
记录即思考。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年龄小、认识水平低,是非判断有困难,他们遇到一丁点儿小事就依赖老师,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有了行为记录本,我让学生先把想对老师反映的现象用简单的一句话记录下来,然后再思考:这个问题我能不能解决。最后自我评价:独立解决、求助老师(同学)、没能解决,并给予相应的星级打分。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就会主动采取一定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从停留在口头,到记录并行动,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不仅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还学会了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记录即警示。小学时期正是孩子行为矫正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犯了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地看待错误,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孩子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可能只是主观地判断做得对或是错,而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处理,或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考虑得并不多。而行为记录本让学生置身于旁观者的角度,静观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观察、记录的同时,也在反思、判断,告诫自己“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从而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记录即成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孩子的评价也应具有连续性,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孩子,从而对孩子的言行起到正确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如:××同学三月份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四月份坚持完成了25天作业。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及赞扬。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行为记录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行为记录本不仅仅是原生态地记录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更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足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那无疑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而行为记录,就是让孩子在记录中思考对错,从记录中警示自己,在记录中见证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南街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其实,从告状的内容看,除了极少部分是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外,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从告状的动机看,他们无非是想求助老师,或引起老师的关注,或借老师之力惩罚同学;从告状后的教育效果来看,老师多半是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抚平学生的情绪,而学生并没有从事件中受到太大的触动。如何将“告状”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宝贵资源呢?我要求孩子每人准备一本“行为记录本”,尝试指导他们通过记录自己及他人的言行来学会辨是非、明事理,学会正确地、独立地处理问题。
记录即思考。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年龄小、认识水平低,是非判断有困难,他们遇到一丁点儿小事就依赖老师,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有了行为记录本,我让学生先把想对老师反映的现象用简单的一句话记录下来,然后再思考:这个问题我能不能解决。最后自我评价:独立解决、求助老师(同学)、没能解决,并给予相应的星级打分。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就会主动采取一定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从停留在口头,到记录并行动,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不仅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还学会了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记录即警示。小学时期正是孩子行为矫正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犯了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地看待错误,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孩子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可能只是主观地判断做得对或是错,而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处理,或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考虑得并不多。而行为记录本让学生置身于旁观者的角度,静观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观察、记录的同时,也在反思、判断,告诫自己“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从而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记录即成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孩子的评价也应具有连续性,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孩子,从而对孩子的言行起到正确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如:××同学三月份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四月份坚持完成了25天作业。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及赞扬。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行为记录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行为记录本不仅仅是原生态地记录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更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足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那无疑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而行为记录,就是让孩子在记录中思考对错,从记录中警示自己,在记录中见证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南街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