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专业课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把教学内容分为七个学习情境,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去,改革课程考核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出个人的潜能。克服了单纯的理论考试反应学生成绩的片面性,避免了出现高分低能情况。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
“液压与气动技术”不仅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及机电类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该课程主要研究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回路功能及用途、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机电设备液压气动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液压与气动技术广泛用于航空、冶金、船舶、石化、造纸、汽车、工程机械、压力机械、纺织、食品加工等专业领域,这些行业对液压岗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1改革前“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沿用几十年的液压与气动的课程体系,先讲液压传动基础知识,介绍液压元件、液压回路,然后讲气动基础知识,介绍气动元件、气动回路,最后介绍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课程,容易出现知识链的断接;②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到实验室做一些验证实验,他们会感觉课程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动力和兴趣,存在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弊端,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③该课程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不够,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会觉得无法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的提出是源于由姜大源教授任组长的全国教育“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开发就是:根据工作过程寻找典型的工作任务,从而确定学习领域,并且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和项目教学。根据专业的工作过程寻找本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确定本专业的各个学习领域。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及机电类有关专业的一个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确定七个学习情境,分别是:液压油的选用、动力源的选用与维护、换向回路的构建与维护、调压回路的构建与维护、调速回路的构建与维护、其它回路的构建与维护、机床液压气动回路的维护。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体现本学习领域标准的特色与设计思想,要突出“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习情境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本课程的改革要突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原则。本课程最好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授课。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将液压与气动技术编排在一起,便于对比学习;同时按工作任务设计项目教学,例如换向回路的构建与维护这个学习情境是先介绍液压与气动换向元件的结构使用,接着让学生拆装液压与气动元件,熟悉其维护保养要领,然后教师讲授液压与气动换向回路基本知识,学生自己设计液压与气动换向回路,最后学生在液压、气动综合实训台上构建液压与气动换向回路。通过这样一个学习实训过程,学生基本掌握液压与气动换向回路的构建和维护技能。
3学习情境设计实例
以换向回路构建与维护这个学习情境为例,介绍学习情境的设计内容。
学习情境3:换向回路的构建与维护学时: 121.学习目标
使学生会拆卸液压、气动换向阀,知道阀的接口、参数;
会拆卸液压缸、气缸、液马达、气马达;能看懂液压换向回路、
气动换向回路安装图,并在试验台上用油管、气管连接;
会对换向回路进行维护。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做计划的能力及评价能力2.教学方法建议
①项目法;②引导问题教学法;③案例教学法3.教学实施工作
过程工作任务教学组织学时资讯了解工作背景,
明确项目工作任务熟悉任务:提出资讯建议,提供
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1决策熟悉各种换向回路,
熟悉组成各种换向回路
液压、气动元件;
熟悉各种执行元件;
了解各种连接方法。公布项目任务,学生分组,
明确分工;重视回路构成
分析,注意液压、
气动元件的正确安装、
连接方法,防止损坏元件。2.5计划制定构建液压、
气动换向回路的流程;
确定使用的元件、动力源。老师提供指导意见:
学生通过查资料,
比较表达方案选优;
绘回路图细节提示。3实施绘制換向回路图;
选择所需元件;确定
各元件的参数;在试验台上
构建换向回路;学生互检;
教师检查;回路运行。老师提供案例:注意
设计的规范性,考察学生
从液压、气动元件到回路构建
表达的迁移能力,关注质量
意识考察,作好相应记录。4.5检查对回路的构成方式进行认真
检查;同时检查元件参数
选用是否合适;技术文档归档。自检与老师检查结合;教师提
出设计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
团队分析原因,教师点评。0.5评估自评;互评;教师总体评价。评估项目质量:
提出优化意见,教师点评。0.54.对象
液压泵、气源装置、各种换向阀、液压缸、
气动缸、液马达、快换油管、气管、台架等。5.工具
换向回路原理图、《液压与气动元件手册》等常用工具书; 拆装工具等;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6.教学重点
回路构建时的管路连接。7.考核与评价
采用工作成果评定为主(占60%)、
兼顾团队合作(同学互评)(15%)、
工作态度及工作规范(20%);
学生自评5%; 评价成绩采用百分制。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整改,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
4.1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传授,学生则被动的学,基本上是“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与学。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基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比较难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在生产实际中作用不大。
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状,教与学的关系中,教是服务与学生学的,所以教师教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利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情境式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学生的毕业后就业岗位需求出发,想学生所需,学生就业岗位需要学什么内容,不需要什么内容。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考虑到这些,那么课上就不可能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地去讲述和推导什么液体力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液力学公式,就不会将自身的教置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在教学把握住以学生为主体,才有可能提高学生学习“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最终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要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
4.2引导学生的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去。
在教学中若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自认为重要的知识,就是再博学的教师授课也会使学生厌倦,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适时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例如在“液压油的选用”教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只讲授液压油的基本知识,设定工作条件,将学生分成8组,然后让每个小组讨论决定选用什么类型、牌号的液压油,到市场询价,最后分组写成报告,各组在课堂回报。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这个情境的内容掌握的就比较好了。
4.3合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合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改革后的“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辅助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每个情境的教学上,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情境中的工程实例的初次描述上。如果是通过教师讲述简简单单地表达出来的,就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利。相反如果利用多媒体的图影来描述工程实例,利用实际视频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可以播放由设计缺陷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相关影视,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在他们的记忆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此的教学安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情境内容的积极性,同时也很好地教育了学生今后从事液压与气动系统设计工作时应具备高度责任感。
教师结合相关计算机软件模拟工程实际问题,由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大家。比如液压回路中的液压油的流动路线的内容过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无法直观展示,实验时又无法观察,但通过计算机制作成动画后,很容易表现液压油的进油路线和回油路线,而且还可以与换向阀等元件的动作联系在一起,本来很难弄懂的知识现在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
5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
原来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平时考核加期末考核,这样考核的最大缺点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给给予重视,而且对实训部分考核不充分。改革考核方式主要是侧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改革后本课程评价可采用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式为工作(实训)成果评定为主(占60%)、兼顾团队合作(同学互评)(15%)、工作态度及工作规范(20%);学生自评5%; 评价成绩采用百分制。最后七个学习情境的得分进行平均就是学生本课程的成绩。经过2年的实施结果证明:该考核更加客观真实地评价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加強了学习过程的考核,全面地反映学生应用该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出个人的潜能。克服了单纯的理论考试反应学生成绩的片面性,避免了出现高分低能情况。
高职高专“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的工作。本文的改革措施在实际教学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能给同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改革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不同学校的教师多加强交流,在改革中不断总结和累积经验,使本课程的职业教学体系得到完善。参考文献
[1]李玉军.《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甘肃科技,2011,(3)
[2]毕秀娟.《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外教育研究,2009,(6)
[3]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
“液压与气动技术”不仅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及机电类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该课程主要研究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回路功能及用途、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机电设备液压气动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液压与气动技术广泛用于航空、冶金、船舶、石化、造纸、汽车、工程机械、压力机械、纺织、食品加工等专业领域,这些行业对液压岗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1改革前“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沿用几十年的液压与气动的课程体系,先讲液压传动基础知识,介绍液压元件、液压回路,然后讲气动基础知识,介绍气动元件、气动回路,最后介绍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课程,容易出现知识链的断接;②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到实验室做一些验证实验,他们会感觉课程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动力和兴趣,存在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弊端,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③该课程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不够,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会觉得无法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的提出是源于由姜大源教授任组长的全国教育“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开发就是:根据工作过程寻找典型的工作任务,从而确定学习领域,并且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和项目教学。根据专业的工作过程寻找本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确定本专业的各个学习领域。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及机电类有关专业的一个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确定七个学习情境,分别是:液压油的选用、动力源的选用与维护、换向回路的构建与维护、调压回路的构建与维护、调速回路的构建与维护、其它回路的构建与维护、机床液压气动回路的维护。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体现本学习领域标准的特色与设计思想,要突出“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习情境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本课程的改革要突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原则。本课程最好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授课。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将液压与气动技术编排在一起,便于对比学习;同时按工作任务设计项目教学,例如换向回路的构建与维护这个学习情境是先介绍液压与气动换向元件的结构使用,接着让学生拆装液压与气动元件,熟悉其维护保养要领,然后教师讲授液压与气动换向回路基本知识,学生自己设计液压与气动换向回路,最后学生在液压、气动综合实训台上构建液压与气动换向回路。通过这样一个学习实训过程,学生基本掌握液压与气动换向回路的构建和维护技能。
3学习情境设计实例
以换向回路构建与维护这个学习情境为例,介绍学习情境的设计内容。
学习情境3:换向回路的构建与维护学时: 121.学习目标
使学生会拆卸液压、气动换向阀,知道阀的接口、参数;
会拆卸液压缸、气缸、液马达、气马达;能看懂液压换向回路、
气动换向回路安装图,并在试验台上用油管、气管连接;
会对换向回路进行维护。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做计划的能力及评价能力2.教学方法建议
①项目法;②引导问题教学法;③案例教学法3.教学实施工作
过程工作任务教学组织学时资讯了解工作背景,
明确项目工作任务熟悉任务:提出资讯建议,提供
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1决策熟悉各种换向回路,
熟悉组成各种换向回路
液压、气动元件;
熟悉各种执行元件;
了解各种连接方法。公布项目任务,学生分组,
明确分工;重视回路构成
分析,注意液压、
气动元件的正确安装、
连接方法,防止损坏元件。2.5计划制定构建液压、
气动换向回路的流程;
确定使用的元件、动力源。老师提供指导意见:
学生通过查资料,
比较表达方案选优;
绘回路图细节提示。3实施绘制換向回路图;
选择所需元件;确定
各元件的参数;在试验台上
构建换向回路;学生互检;
教师检查;回路运行。老师提供案例:注意
设计的规范性,考察学生
从液压、气动元件到回路构建
表达的迁移能力,关注质量
意识考察,作好相应记录。4.5检查对回路的构成方式进行认真
检查;同时检查元件参数
选用是否合适;技术文档归档。自检与老师检查结合;教师提
出设计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
团队分析原因,教师点评。0.5评估自评;互评;教师总体评价。评估项目质量:
提出优化意见,教师点评。0.54.对象
液压泵、气源装置、各种换向阀、液压缸、
气动缸、液马达、快换油管、气管、台架等。5.工具
换向回路原理图、《液压与气动元件手册》等常用工具书; 拆装工具等;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6.教学重点
回路构建时的管路连接。7.考核与评价
采用工作成果评定为主(占60%)、
兼顾团队合作(同学互评)(15%)、
工作态度及工作规范(20%);
学生自评5%; 评价成绩采用百分制。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整改,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
4.1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传授,学生则被动的学,基本上是“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与学。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基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比较难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在生产实际中作用不大。
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状,教与学的关系中,教是服务与学生学的,所以教师教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利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情境式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学生的毕业后就业岗位需求出发,想学生所需,学生就业岗位需要学什么内容,不需要什么内容。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考虑到这些,那么课上就不可能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地去讲述和推导什么液体力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液力学公式,就不会将自身的教置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在教学把握住以学生为主体,才有可能提高学生学习“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最终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要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
4.2引导学生的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去。
在教学中若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自认为重要的知识,就是再博学的教师授课也会使学生厌倦,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适时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例如在“液压油的选用”教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只讲授液压油的基本知识,设定工作条件,将学生分成8组,然后让每个小组讨论决定选用什么类型、牌号的液压油,到市场询价,最后分组写成报告,各组在课堂回报。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这个情境的内容掌握的就比较好了。
4.3合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合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改革后的“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辅助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每个情境的教学上,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情境中的工程实例的初次描述上。如果是通过教师讲述简简单单地表达出来的,就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利。相反如果利用多媒体的图影来描述工程实例,利用实际视频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可以播放由设计缺陷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相关影视,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在他们的记忆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此的教学安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情境内容的积极性,同时也很好地教育了学生今后从事液压与气动系统设计工作时应具备高度责任感。
教师结合相关计算机软件模拟工程实际问题,由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大家。比如液压回路中的液压油的流动路线的内容过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无法直观展示,实验时又无法观察,但通过计算机制作成动画后,很容易表现液压油的进油路线和回油路线,而且还可以与换向阀等元件的动作联系在一起,本来很难弄懂的知识现在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
5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
原来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平时考核加期末考核,这样考核的最大缺点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给给予重视,而且对实训部分考核不充分。改革考核方式主要是侧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改革后本课程评价可采用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式为工作(实训)成果评定为主(占60%)、兼顾团队合作(同学互评)(15%)、工作态度及工作规范(20%);学生自评5%; 评价成绩采用百分制。最后七个学习情境的得分进行平均就是学生本课程的成绩。经过2年的实施结果证明:该考核更加客观真实地评价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加強了学习过程的考核,全面地反映学生应用该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出个人的潜能。克服了单纯的理论考试反应学生成绩的片面性,避免了出现高分低能情况。
高职高专“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的工作。本文的改革措施在实际教学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能给同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改革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不同学校的教师多加强交流,在改革中不断总结和累积经验,使本课程的职业教学体系得到完善。参考文献
[1]李玉军.《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甘肃科技,2011,(3)
[2]毕秀娟.《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外教育研究,2009,(6)
[3]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