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实行,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教师课堂语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关键字:新课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新探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大部分学校都在主抓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最大限度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原有的教学方式,想要解决目前已有的问题首先就要从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方面入手。找出原有的语言方面的问题,再通过改进,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
1.课堂语言缺乏规范性
笔者通过不断的听课发现,语文教学课堂存在语言不规范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说话速度飞快,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例如:“这堂课我们来讲解一下上次的月考卷纸啊,这次的考试你们……”语速快的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断档。作为多年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笔者而言理解起来都具有一定的困难,更何况是一名十几岁的初中生。
有的语文教师说话十分拖沓、罗嗦、抓不住要表述问题的重点。例如:“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篇文章剩下的几个段落讲解完毕”。完全可以用这样一句话就说明白的事到了这类教师的嘴里就会变成“现在上课了啊,这节课啊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讲一下这篇文章啊,这篇文章不是还没讲完么,我们就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啊,把剩下的这几段讲完”。这样就造成课堂时间大量浪费。
一部分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性格或是声线特点等原因说话语调十分低沉,给人的感觉是整个课堂仿佛都有一层阴霾,缺少初中课堂应有的朝气。例如:“本堂课我们要讲解的是《父亲》这篇课文”。这一句话说出来语调十分低沉,再加上教师本身所给学生带来的威压,学生一定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这样的课堂沉闷性可想而知。
2.语言缺乏针对性
初中语文教材所收入的文章丰富多样,杂文、诗歌、散文、传记、科普文等等各方面都有涉及。这些种类的课文各有特色,或情节跌宕起伏,或充满诗情画意,或记录真实世界,但是教师在讲解各种类型的文章时却没有采用与教材相对应的语言。
例如在讲解散文时,由于散文本身就是充满感情色彩的文章,所以教师应当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配合可以体现情感的动作来讲述,这样既可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心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科普类的文章时,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准,用词恰到好处。不能过多的在文章讲解中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这样才符合说明文本身的特质。
通过多年来听课发现,教师在讲解文章时,不论是什么种类的文章,讲解的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很少有教师做到根据不同文章类型用不同的讲解方式来上课,这樣就给语文学科本应存在的色彩减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缺少实效性
多年以前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全堂灌”的模式,经过多年教学改革这一情况已经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现在很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仍旧在走极端,不是全堂灌,而是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来上课。这一教学模式虽然符合了新课改对于课堂互动的要求,但是收到的教育效果却是十分低下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教师自身所发现的,或是文章中出彩的地方,或是学生需要记载的地方。而初中生自身对于文章也由一定的见解,他们所发现的好的地方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就没了用武之地。
二、改革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方法
1.整合语言规范性
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在整体的语文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找出一个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需求的语速、语调、语气等等的教学语言。在通过统一培训将教师原有语言上的问题统一向这一目标改进。做到整体语言规范化,更适应学生。
找出一个班级作为实验课堂,将校内在语言方面比较有特点的教师逐一安排在这个班级内上课,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调查,在语速、语调、文字正确度、课堂气氛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全面的打分,最后通过综合这些资料,总结出学生们最适应,最喜欢的课堂氛围。以此作为标准来进行整体教师培训,完成课堂改革。
2.提升教师自身技能
初中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教授学生语言的一种模式,永远单一化的课堂语言是满足不了学生学习需求的,所以就要进行统一培训,将初中语文课本中较为常见的一些文体应该用何种方式、精神面貌来讲读做一个标准,并以此来培训教师,做到针对不同文体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授课。这样既可以让课堂充满乐趣,也可以让学生以老师作为榜样,感受到语文各种文体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理解。
3.改进课堂互动模式
现有的互动模式就是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这样的互动模式所提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其本质与多年前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其实的一样的。目前要做的改革就是在互动环节中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彼此交流让学生这个课堂主体自己找出他们认为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讨论后的总结来找出相应的答案。这样的互动才更加的民意化,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4.启发性教学语言
不好的教师是教授给学生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教授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启发性教学的作用。教师想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就必须将教学语言变得有启发性。初中生由于年龄小,所以对于未知的知识就有主动探知的意识,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语言来引导学生,将学生导向真理的殿堂。
启发性表现在语文教学语言的许多地方。分为补充式、议论式、点睛式、提示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由于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了,鲁迅在进入学堂时内心十分的…”教师在讲解鲁迅当时内心情况的时候,将话说道最后故意停顿一下,这时就会有学生大声回答出“紧张”、“害怕”等一类的词,这就是补充式。教师将问题说出一部分之后故意停顿一下,将后半部分答案留给学生,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发散思维的作用。 “《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太守为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与修建醉翁亭的人是什么关系呢?”一部分学生会回答并不是一个人,没有直接关系。而教师只需要反问一句“真的不是一个人么”通过这样一句反问就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同时也委婉的否认了这位学生的错误观点。
“高尔基的《海燕》一文中海燕所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哪一部分人”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很难下手,这时教师就要以点拨的方式来告诉学生,不要告诉全面答案,只告诉学生一个模糊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去解決这个问题,这就是点睛式。
“《故乡》一文主要讲述了鲁迅对于故乡的思念,回到故乡,以及从故乡离开的一系列事情,那么请同学们给文章划分一下自然段”通过前半句的提点让学生自己去划分自然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意见分歧,同时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这就是提示式。
三、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找到大部分学生较为喜欢的语言类型。初中生比较追求时尚,标榜年轻,我们就可以从语言年轻化,时代化方面入手。在无伤大雅的前提下使自己的教学语能跟随时代的节奏,激起学生兴趣。以《闰土》为例,在月夜下,闰土将猹插死的画面是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深深记在脑海里的。教师在讲完这段以后就可以说一句“这个猹郁闷死了,去偷吃点东西还被抓了”这样略显俏皮的话,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这句话或许一两秒钟就可以说玩,所以谈不上耽误时间一说。但是在学生方面就会产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也十分重要,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文学养成计划”。利用业余时间,来阅读一些初中课堂可能会运用到的书籍与文献,将自身的阅读量完全扩大。这样在课堂上遇到一些名人、名篇或是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词穷的尴尬情况了。同时也能做到出口成章,使课堂更加富有文学气息。
新课改后语文教学所打出的口号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要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方面做起,通过在语言方面的改革使学生爱学语文,也让语文课堂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饶杰滕,王问渔.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2]余瑾.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32)
[3]方其桂.中学语文课件制作实例[M].语文出版社,2004(07)
[4]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语文出版社,2010(06)
[5]韦志成.语文教学设计论[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04)
[6]司景风.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初探[J].读与写杂志,2007(02)
[7]朱路风.如何美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J].教学艺术,2005(20)
关键字:新课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新探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大部分学校都在主抓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最大限度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原有的教学方式,想要解决目前已有的问题首先就要从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方面入手。找出原有的语言方面的问题,再通过改进,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
1.课堂语言缺乏规范性
笔者通过不断的听课发现,语文教学课堂存在语言不规范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说话速度飞快,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例如:“这堂课我们来讲解一下上次的月考卷纸啊,这次的考试你们……”语速快的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断档。作为多年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笔者而言理解起来都具有一定的困难,更何况是一名十几岁的初中生。
有的语文教师说话十分拖沓、罗嗦、抓不住要表述问题的重点。例如:“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篇文章剩下的几个段落讲解完毕”。完全可以用这样一句话就说明白的事到了这类教师的嘴里就会变成“现在上课了啊,这节课啊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讲一下这篇文章啊,这篇文章不是还没讲完么,我们就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啊,把剩下的这几段讲完”。这样就造成课堂时间大量浪费。
一部分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性格或是声线特点等原因说话语调十分低沉,给人的感觉是整个课堂仿佛都有一层阴霾,缺少初中课堂应有的朝气。例如:“本堂课我们要讲解的是《父亲》这篇课文”。这一句话说出来语调十分低沉,再加上教师本身所给学生带来的威压,学生一定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这样的课堂沉闷性可想而知。
2.语言缺乏针对性
初中语文教材所收入的文章丰富多样,杂文、诗歌、散文、传记、科普文等等各方面都有涉及。这些种类的课文各有特色,或情节跌宕起伏,或充满诗情画意,或记录真实世界,但是教师在讲解各种类型的文章时却没有采用与教材相对应的语言。
例如在讲解散文时,由于散文本身就是充满感情色彩的文章,所以教师应当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配合可以体现情感的动作来讲述,这样既可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心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科普类的文章时,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准,用词恰到好处。不能过多的在文章讲解中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这样才符合说明文本身的特质。
通过多年来听课发现,教师在讲解文章时,不论是什么种类的文章,讲解的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很少有教师做到根据不同文章类型用不同的讲解方式来上课,这樣就给语文学科本应存在的色彩减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缺少实效性
多年以前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全堂灌”的模式,经过多年教学改革这一情况已经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现在很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仍旧在走极端,不是全堂灌,而是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来上课。这一教学模式虽然符合了新课改对于课堂互动的要求,但是收到的教育效果却是十分低下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教师自身所发现的,或是文章中出彩的地方,或是学生需要记载的地方。而初中生自身对于文章也由一定的见解,他们所发现的好的地方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就没了用武之地。
二、改革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方法
1.整合语言规范性
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在整体的语文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找出一个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需求的语速、语调、语气等等的教学语言。在通过统一培训将教师原有语言上的问题统一向这一目标改进。做到整体语言规范化,更适应学生。
找出一个班级作为实验课堂,将校内在语言方面比较有特点的教师逐一安排在这个班级内上课,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调查,在语速、语调、文字正确度、课堂气氛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全面的打分,最后通过综合这些资料,总结出学生们最适应,最喜欢的课堂氛围。以此作为标准来进行整体教师培训,完成课堂改革。
2.提升教师自身技能
初中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教授学生语言的一种模式,永远单一化的课堂语言是满足不了学生学习需求的,所以就要进行统一培训,将初中语文课本中较为常见的一些文体应该用何种方式、精神面貌来讲读做一个标准,并以此来培训教师,做到针对不同文体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授课。这样既可以让课堂充满乐趣,也可以让学生以老师作为榜样,感受到语文各种文体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理解。
3.改进课堂互动模式
现有的互动模式就是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这样的互动模式所提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其本质与多年前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其实的一样的。目前要做的改革就是在互动环节中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彼此交流让学生这个课堂主体自己找出他们认为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讨论后的总结来找出相应的答案。这样的互动才更加的民意化,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4.启发性教学语言
不好的教师是教授给学生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教授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启发性教学的作用。教师想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就必须将教学语言变得有启发性。初中生由于年龄小,所以对于未知的知识就有主动探知的意识,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语言来引导学生,将学生导向真理的殿堂。
启发性表现在语文教学语言的许多地方。分为补充式、议论式、点睛式、提示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由于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了,鲁迅在进入学堂时内心十分的…”教师在讲解鲁迅当时内心情况的时候,将话说道最后故意停顿一下,这时就会有学生大声回答出“紧张”、“害怕”等一类的词,这就是补充式。教师将问题说出一部分之后故意停顿一下,将后半部分答案留给学生,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发散思维的作用。 “《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太守为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与修建醉翁亭的人是什么关系呢?”一部分学生会回答并不是一个人,没有直接关系。而教师只需要反问一句“真的不是一个人么”通过这样一句反问就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同时也委婉的否认了这位学生的错误观点。
“高尔基的《海燕》一文中海燕所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哪一部分人”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很难下手,这时教师就要以点拨的方式来告诉学生,不要告诉全面答案,只告诉学生一个模糊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去解決这个问题,这就是点睛式。
“《故乡》一文主要讲述了鲁迅对于故乡的思念,回到故乡,以及从故乡离开的一系列事情,那么请同学们给文章划分一下自然段”通过前半句的提点让学生自己去划分自然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意见分歧,同时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这就是提示式。
三、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找到大部分学生较为喜欢的语言类型。初中生比较追求时尚,标榜年轻,我们就可以从语言年轻化,时代化方面入手。在无伤大雅的前提下使自己的教学语能跟随时代的节奏,激起学生兴趣。以《闰土》为例,在月夜下,闰土将猹插死的画面是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深深记在脑海里的。教师在讲完这段以后就可以说一句“这个猹郁闷死了,去偷吃点东西还被抓了”这样略显俏皮的话,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这句话或许一两秒钟就可以说玩,所以谈不上耽误时间一说。但是在学生方面就会产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也十分重要,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文学养成计划”。利用业余时间,来阅读一些初中课堂可能会运用到的书籍与文献,将自身的阅读量完全扩大。这样在课堂上遇到一些名人、名篇或是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词穷的尴尬情况了。同时也能做到出口成章,使课堂更加富有文学气息。
新课改后语文教学所打出的口号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要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方面做起,通过在语言方面的改革使学生爱学语文,也让语文课堂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饶杰滕,王问渔.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2]余瑾.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32)
[3]方其桂.中学语文课件制作实例[M].语文出版社,2004(07)
[4]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语文出版社,2010(06)
[5]韦志成.语文教学设计论[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04)
[6]司景风.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初探[J].读与写杂志,2007(02)
[7]朱路风.如何美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J].教学艺术,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