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dd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为啥?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农家栽几竿竹子,不一定好看,主要是用起来方便。家里没竹子,得去买,花钱,在农村能不花钱的事花钱办,那叫败家。
  竹子能编背篓,编挎篮,编种子篓,编大晒栲,小晒栲,等等。当然还有面筛,米筛。我们那儿管这些用具叫家业,过日子缺一不可。
  这些家业得请篾匠来,
  篾匠的工具轻巧,划篾刀,刮刀,圆凿子,小鋸子,引锥。爱好的装在小竹篮子,随便点的就用布包一下,夹在胳肢窝里来了。篾匠上竹园里砍竹子,他晓得哪根竹子好,太嫩不行,划不起来篾,太老也不行,容易折断。
  竹子扛回来,锯短,拿刀倒竹节,然后划篾。一破二,二破四,再破,再破,多宽多窄,他心里有底。再就是起黄,竹黄像是竹子的肉,篾器用不上,却是做火把的好料。起了黄的竹子,就是篾了。这一片篾还可以再起两层,带青皮的叫一篾,剩下那一层叫二篾,各有用处。
  篾划好了,篾匠把两个刮刀钉在木板上,刮篾。一般有两种刮法,先刮竹青,两把刮刀只用一面有刃的,另一把刮刀反钉在那儿控制厚度。这个刮完,再刮时,两把刮刀的刃相对着,让篾粗细匀称。
  这般,篾匠就开始编了,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篾在他怀里跳跃,着实好看。
  我家竹园开始只有一竿竹,是祖父栽的,第二年添了笋,第三年又添了笋,如今有几千竿了吧。我小时喜欢朝竹园扔石头,看鸟扑棱扑棱飞起来。祖父总是笑着叫我别扔,鸟是客嘛,竹园里的鸟是爷养的咧。祖父忽然有点浪漫主义,“每天早上叫的好听嘛。”
  那时小,不晓得这话有点意思,等明白过来,祖父已经不在了,竹园还在,还有鸟。春夏的清晨,叫得早,也欢快。冬天叫得晚,好像有些颤音,可能也怕冷吧。
  少时拿小刀子在竹子上刻自己的名字,或者刻一两句“冬天我是你的木炭”之类傻话,一两年功夫,那些字因为竹子拔节,忽然拉长,看上去意味深长。
  竹园出笋,一眨眼的工夫,出了土,像是见风长,半个月就亭亭了,身上的笋壳渐起落下,祖母着我们去捡,管这个叫“松壳叶儿”,捡回来,编几个蒲团,放在石墩上,坐着舒服。
  那时,我们压根儿不知竹笋是个好食,要想不瘦又不俗,来碗竹笋红烧肉。很多年过去,我回家说,竹笋能吃啊。祖母淡淡的说,能吃。哪咋不吃咧?留着长成竹子换钱嘛。话到这里结束了,那么大的竹园,我们一直没有吃过竹笋。
  竹园于我来说,除了小时候扔石头,扯过几片叶子,按在纸上画它的轮廓,有一回还砍了一根回来,想做笛子,也钻好了眼儿,只是吹不出调,那时喜欢笛子的声音,老师说,笛音就是好听,古人说过,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当时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那个“肉”字让人一痴,后来晓得古人说管乐比弦乐好,不过最好听还是人唱。
  画竹子的名家太多,郑板桥最好玩,他在自序里吓人说,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阑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说润格,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又说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竹子画得那么自成一派,只是看竹子映在窗上墙上的样子就会了,本事!
  胸有成竹是个熟典,其实我心里也有好多竹子,一直在那儿。前年,老友明涛偶尔从我家那片竹园经过,举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给我。正是春天,绿意嫩染,一位挑桶的人,从背影看,我都知道他是谁,我用它来做微信头像,许多朋友看了说,那场景那么熟悉,那个背影多么像自家的父亲。于我也一样,像是突然涌上心头,成了久远的念想。
其他文献
一点点的爱,足以让生命绚烂。生命,还有许多其他的滋味,值得细细品尝。  我没事喜欢看我QQ上众人的签名,有一段时间,仿佛很流行:“爱,请深爱。”点进她们的空间,凝固的照片上是流动的眼波,那都是杯中水月,滴溜溜地掬不住泼不出。  我忍不住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也许,高处立,宽处行,浅处爱,深处活,才能让人游刃有余。  我怎能说,我不曾是怀春少女。怔忡的黄昏夜色里,对面走过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刹那
期刊
美国银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美国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那么他们一天也坚持不下去。“离不开手机”的情况在中国可能更加突出。  人们往往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等实际用途来解释“离不开手机”的现象,而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无聊。  心理学家费希尔把“无聊”定义为人的一种“无兴趣和对当下事物难以集中精神的感觉状态”。美国创造心理大师米哈里·契克森
期刊
从父亲所在的那片坟山下坡时,看见一个老人正拿着东西上山来。他的头发已经花白,我认出了他,他也叫出了我的名字。说路远,没带煮熟的肉,就买了些鞭子和纸钱,你爹不会怪的吧。我赶忙说哪里会呢,你来看他就是很好的。他说我老了,难走,就只有每年清明看一次老庚。  我陪他回到青冢前。他一边烧纸钱一边同九泉下的父亲说着话:老庚啊,我来迟了,本来昨天准备来的——我转过脸去,泪水悄然滑落。  这个絮叨着的老人是我父亲
期刊
不明谋杀  甲午战争依然像一个巨大的黑洞。  吞噬进去的不仅有北洋舰队和它的官兵,还有光绪年代的光线、岛屿和膏壤。  而徐寿之子徐建寅,这个杰出的造船家和兵工家,在甲午战争的间隙,被光绪帝特旨召见,再派往山东威海北洋基地查验船械,追究海战失利之根因,物色一位替代丁汝昌的海军提督。光绪帝周围有那么多擅长权斗的“清流”,在紧急关头却无人堪用,而擅长辩辞的监察御史对海军一窍不通,何况赶赴战火正炙的黄海前
期刊
他去世之后  从脑部取出三块弹片  几十年前的谜底  终于揭开  在红旗插上孟良崮  在苏中的七战七境  在指揮豫东战役  在飞越长江天险  在夺取远东最大城市  这三块弹片  一直在大将的头部  疯狂肆虐  特别是最危急的关头  也是弹片最猖狂之时  暴风雨终于输给了  百战百胜的大将  而在弥留时刻  大将毅然要求  把自己的骨灰  洒下曾经战斗之地  和千万战友在一起  而今,凡是骨灰洒到 
期刊
19岁时,张宁宁孤身一人来北京投奔表哥。她报名参加了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成人自考本科,住进了学校边上一个8人小单间。这个成都姑娘高考被调剂到了家乡一所二本院校的路桥设计专业。她没兴趣,干脆放弃了。  她总觉得自己属于一个更大的世界。2007年,张宁宁在北京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税前4000元的月工资。  13年里,北京市的平均工资翻了一番,四环内的平均房价涨了10倍不止。细算起来,张宁宁距在北京拥有自己
期刊
这个“90后”说书匠,入驻喜马拉雅FM不到5年,就更新了64个有声读物专辑,累计播放量21亿次、圈粉380万人,成为有声书领域的第一“大V”。  乡下娃心仪“说书”  1991年,陶勇祥天生一副好嗓子,但从事建筑工作的父母并没有发现他的天赋,带着他到外地打工、上学,直到高中时才回到老家备战高考。  为了缓解压力,陶勇祥放学后总要听上一段音频。一天,他无意间听到一段故事,那令人心脏怦怦跳的故事情节牢
期刊
“为了错过犯下过错,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转眼,与妻子结婚已经10年了。  认识妻子之前,我也曾有过一段难忘的恋爱。那时候,我在杭州的一家外贸公司上班,也就在那里,我认识了她——若莹,虽然交往没多久她就跳槽去了别的公司,但是我们的恋情却一直延续了下去。  两年时间一晃而过,我全心全意地爱着她。后来有一次我提早下班,为了给她一个惊喜,就悄悄躲在她单位门口的小花园里等她,可没想到,若莹却是和另一
期刊
父亲平时住在老家,春节这段时间,我们留父亲多住些日子,他开始不愿意,说是年龄大了,和我们生活习惯不一样,怕打扰我们。我们觉得这没什么,好说歹说,父亲总算同意了。  过了一些天,父亲开始心心念念,不是担心寄养在邻居家的狗被饿着,担心鱼池里的小鱼小虾被人偷走,就是担心地窖里面存放的甘蔗都烂掉了……  我能理解,即便在儿女家的老人生活得再好再开心,也终究抵不过自己的家,老人已经在自己家里待习惯了。  俗
期刊
先秦:最早的保密法  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有了保密管理人员“祕祝”。“祕”即“秘”,《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神祕”。而《周礼·士师》中提及执法机关的“掌士之八成”,排第一的就是“邦汋”,又曰“邦谍”。东汉经学家郑众(?-83)解释说:“汋读如’酌酒尊中之酌,国汋者,斟汋盗取国家密事,若今时刺探尚书事。”也就是说,这部分法律规定是有关防窃密与反泄密的,堪称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保密法律法规条文。  汉: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