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产权出资问题及其强化和垄断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受到重视,但也存在一些过度表现。知识产权能够保护人们的智力创造和私人财产,但如果过度强化和垄断,则会导致变相损害广大人民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知识产权出资问题上要把握好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关键词】知识产权 出资形式 垄断
  知识产权作为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享有的各项专项的权利,已经成为公司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也成为众多公司用作经营的一种手段和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定出资形式,在公司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突出了。
  知识产权出资问题
  知识产权出资的行为性质和制度基础。知识产权的出资行为实质上是知识产权的拥有人以拥有权来换取其所在公司的股权。当知识产权的拥有人获取了公司的股份之后,其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就转移给公司。这种出资行为通过知识产权的转让来换取相应的股份或者资金,转移的是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专有权。
  在知识产权出资中的产权资本化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作为能扩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特殊的诉求,必将如货币产品一样来换取适当的交易价格,或者通过运营来为企业创益。知识产权成为了企业运营的链条之一,产生了相应的价格增值,使企业获得真正的创收,获取对市场的实际占有力。知识产权出资额在注册资本中占据着相应的比例,充分体现了智力这种“科技”在公司运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这样的规定,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方面的发展需要,也加重了知识产权投资在公司资本里的比例份量。
  知识产权出资缴纳期限具有灵活性优点。新公司法对知识产权出资的缴纳时间作了灵活的规定。首先,一些公司的知识产权需要转移,这些程序一般都很繁复,耽误的时间也较长。新公司法对知识产权出资交纳的时间和期限也作了相对灵活的规定。原公司法对移交的手续规定一般会影响公司的成立设立必须移交给该公司。新公司法对出资交纳期限的灵活规定,为公司的及时快速成立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双方的需要。
  新公司法适应了知识产权人的多样化需要。有很多知识产权人在创建公司初期,就希望马上用知识产权投资。但是这时的知识产权问题可能还处在有人独占使用的限定期内,又或是此知识产权与其他人一起订立的合同还未终止。在新公司法里,对这类问题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以便更加适合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权出资行为的多样化的需要。
  在知识产权出资问题中,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随着全球化经济以及科技爆发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出资保护问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关于知识产权资本化有着非常具体的法律规定。法律规定知识产权中只有在事实和法律能够用来转让的条件下才能够作为知识产权出资方式。出资人以知识产权向企业出资,可以准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另外,在我国著作权法、专利法等法律体系中对知识产权出资也作了相关的规定。
  知识产权出资的特点
  经营收益性强。知识产权拥有人使用知识产权出资,这就决定了知识产权拥有人可以凭借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获取极大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所有人将知识产权作为股份收益,让许可使用的公司对知识产权进行使用。知识产权所有人靠知识产权投资到企业所获股权得到的分红实现价值。
  知识产权出资不同于无形资产出资和现物出资。知识产权出资有别于无形资产出资以及现物出资,其概念的外延更小。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要具备可评估性、转让性、确定性以及现存性等特点。能够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应具备知识产权出资的要件,如专利权、技术秘密以及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都可作为知识产权出资。知识产权拥有人在进行知识产权出资之前要提出相关的申请材料,如提交知识产权属证明文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同时,相关部门要建立知识产权出资登记公示制度,并要允许社会公众查询,既保证知识产权拥有人的权益,也能保证企业的实际利益。
  在知识产权投资实施时,接受方必须考察此知识产权是否具有稳定性。每个国家和地区对知识产权范围的理解都会大不相同,在投资实际进行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混乱。且目前的法规对知识产权投资的额度也没有进行直接限制,这明显是个弊端,很有可能导致公司实有财产的虚化。同时,出资者还要考量知识产权的地域性,避免知识产权在出资的不同场合引发另外一种不确定性。
  知识产权的强化和垄断
  知识产权的垄断性。知识产权指的是民事主体对其创造的智力成果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使用、占有、转让、用尽、出借、消费和其他与财产有关的权利”,这些权利里面重要的是专有性,即所有者能独自拥有知识产权以及获取其带来的一切收益。而知识产权的本质意义,也就是给予了所有者一定程度上垄断市场及顾客的权利,阻碍和防止其他竞争者去竞争,这就给所有者谋取超过正常利润和补偿提供了条件。而知识产权所具有的期限性,指的是一旦超过保护期,这一智力成果会进入公有领域,然后被共享。但当今的知识产权所有者都会尽力保护其权利的持久性和垄断性。很多企业也开始抛弃单一的方式,向着体系化、层次化和全面化发展。即同时把商业模式、商标和店铺设计都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内,这样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地延长了产权保护期限,并无形地使自己的垄断地位变得更稳固。
  知识产权不同阶段的成本差异会导致其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的开发阶段有着高固定的成本,这和应用阶段的低边际成本形成了巨大的差异,使得一个企业拥有了知识产权后更倾向于利用它长期获得巨额的垄断利润。由于新技术创新有着巨大的风险性以及市场需求不稳定性,导致开发者在开发初期不光承担巨大的风险压力,还有高额经济成本。当辛苦研发出来的成果受到法律长久保护后,开发主体就成了这项技术的唯一所有者和获益者,市场中其他企业需要花费高额的专利费才可以获得其使用权。对于拥有这项技术的企业,再生产的成本就类似一个非常小的常数、近乎于零。而这些智力的果实被开发出来后,大多都可以储存于图纸、硬盘、音频视频或是人的大脑里,所以说其再生产的成本极低。   知识产权强化导致垄断带来的风险。知识产权强化阻碍了竞争和创新。知识产权有一定的排他性,在此性质的影响下,大部份的模式和技术都被个别企业掌握了。新企业要进入时,就需付出高额代价来获取许可,或是在商业模式上自主创新。由于有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制约,新进企业在自我创新时利用资源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因为知识产权在给予权利人保护的同时,也限定了其他人同时同等利用此知识产权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原来的企业公司就会凭借这种市场壁垒来排挤新进企业,从而导致市场长期被垄断和竞争量不充分。这一现象不光对自由竞争不利,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不利。此外,知识产权也会导致产权所有者的反创新趋势加强。为了保证垄断的地位和利润,所有者就会运用手中的绝对知识产权优势用各种手段遏制其他公司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例如降低自己的产品价格、使竞争者无利可图等。时间长了,这些产权的所有者就会从创新者升级成阻碍创新者,知识产权的激励效用也就消失了,并且变成了长期保护垄断者地位的工具和动力。
  知识产权强化会导致个人和社会利益分配失衡。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意义是在于一个国家将此用作权衡社会和个人之间利益的一种平衡工具,在此怎样确立双方的界限就显得很重要了。因此国家通过为知识产权设立“期限”这种方式,就是要对智力成果的开发人给予一定期限内的保护。另外期限的规定也是为了防止知识产权人的行使权时间太长,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因此如今法律规定里的知识产权要是过了保护期限,它所保护的技术和思想等内容就会回归到社会,再次成为大家的公共资源。
  反之,如果过度强调了知识产权的私有、专有性质,以及其权利具有的绝对性,从而来排除让社会广泛使用的可能,就会让整个社会进步受到一定影响。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可以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然后享受该产权保护带给自己零边际成本的利益,而这种利益成果就可能超过了其所有正常利润和成本的总和。另一方面,社会使用此项成果时,所需的成本却会一直居高不下,便直接导致了这项成果在社会中的使用受到一定阻碍。所以也不能过度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然也就等于变相损害广大人民的利益,从而导致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利益平衡器的作用慢慢弱化。
  总之,知识产权之所以能成为资本,是因为知识产权拥有者能够获得投资公司的股权,而出资者也因为知识产权的介入使企业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收益。知识产权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中显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为许昌学院法政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其他文献
当前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社会运行存在严峻的系统性风险,经济社会面临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和发展状态的多元复合转型,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中国在经济转型期的风险和挑战,
【摘要】治政是政党执政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要充分发挥好治政,就要厘清治政的理论根源,确定治政所应坚持的思想以及道德规范。治政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党执政能力的提高,要实现治政的目标任务,推动治政的科学化,治政主体就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始终秉承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等治政思想,始终遵循为公为民等治政道德。  【关键词】治政为民 治政思想 路径探究  治政是政党执政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治政关乎国家民族前途,要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文章以财经类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为切入视角,分析了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市场需求越发强烈的新形势下,财经类院校学生就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就业价值观的定位问题,并提出了创新财经类院校培养应用型财经类人才模式的建议,为财经类人才就业寻求突破口。  【关键词】财经类人才 创新 人文精神 就业  现代大学教育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不仅应具备就业技能、社会实践
【摘要】生态文明的本质或核心内涵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一定程度的生态文明作为基础和支撑。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 民族复兴 可持续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当代历史条件下逐渐追赶并超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和武德思想,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优俘政策形成的主要思想来源;而井冈山的实际军事斗争则是毛泽东优俘政策形成的实践基础。为解决战争中出现的俘虏问题,毛泽东制定了宽俘政策,随着宽俘政策在革命斗争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大,该项政策被逐步上升为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    【关键词】井冈山时期 毛泽东 宽俘政策 传统文化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宽俘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党的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易道之广大,儒家尊其为"群经之首",道家将其列为"三玄之一",后世视其为一切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以卜筮解卦为内容,为卜筮之天书。《易经
公众参与是社会政策的基石。我国的社会政策咨询时间短,公开方式简单,缺乏有效组织,咨询的结果不公开、不透明。政策咨询要抱着“闻过而喜”的态度听取不同意见;扩大政策咨询的渠道;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整理汇总意见;公开咨询意见,尤其是要对不同的意见作出解释,回答公众的疑问。    公众参与社会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以社会政策的视角看问题,公众参与是社会政策的基石。北京大学的王思斌教授指出:认真地说,
期刊
【摘要】腐败是民主政治的顽疾之一,治理腐败是各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以惩防结合为主的制度反腐新时代。文章对我国制度反腐的依据、保障和关键进行了思考,指出我国反腐倡廉取得实效的根本在于制度的建立及不断的完善。  【关键词】制度反腐 依据 保障  古语云:“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廉”更被封建士大夫奉为立身处事的根本。新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新性地坚持群众路线、发展群众路线,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转变执政理念,着力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正视现实,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