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里,除了央行行长之外,另一个最受市场关注的职位恐怕莫过于中国证监会主席。在郭树清履新山东之后,中国证监会迎来了其历史上第七位主席——中国银行原董事长肖钢。人事更替之际,市场更为关心的恰是政策的延续性问题。作为新一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在资本市场领域会有怎样创新的举措和改革,是否也会刮起“肖氏旋风”,更让市场和投资者充满期待。上任之初,肖钢就明确承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然而在分析人士看来,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继承和发扬郭树清未竟之改革,又要做出自己独有的成就,这对于肖钢来说似乎并非易事。
不可否认,肖钢绝对是中国金融市场的老兵,然而证券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对肖钢来说仍然陌生,老兵如何化解遇上的新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现年55岁的肖钢,有着丰富的金融领域的工作经验。从1981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开始算起,2013年已经是肖钢在金融领域“服役”的第33个年头。同时,他也曾是最年轻的央行副行长,并且在央行有多个部门任职经验。在央行担任副行长期间,肖钢长期分管信托业务,参与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信托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打下基础。
2003年,年仅45岁的肖钢,临危受命上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开始了他掌舵中国银行的航程。2004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中国银行作为首家试点银行,掀起了银行业整体改制的浪潮,肖钢正是这一银行改革的直接推动者。从改制到引入战略投资者,再到H股和A股的上市,期间的路并不平坦,但是肖钢凭借其“铁腕”风格扫除了重重改制障碍,用3年的时间完成这一系列艰难的改革。
根据相关报道,中组部对肖钢曾有如此评价:“年富力强,处事果断,作风朴实,熟悉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务,有改革创新意识,善于研究问题,组织和协调能力强。”
肖钢曾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但观点多集中于银行系统,他对中国A股和中国资本市场看法尚不为外界所知。而接任证监会主席一职之后,又将会如何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肖钢表示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而业界亦认为,肖钢是有想法、有办法的官员,相信继任后会继续推进证券市场改革发展。
在证监会主席这一角色上,此前三任郭树清、尚福林、周小川均出身于银行系,均有央行工作过的经历,并且在上任之前并无太多资本市场的从业经历,肖钢的履历与前三任类似。
肖钢被称为“少壮派”,主要在于原五大行以及“一行三会”的领导中,肖钢是最年轻的一位。如今履新证监会,市场对肖钢的关注点还在于能否延续郭树清在任时的相关改革政策。
郭树清在中国资本市场低迷的时期,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制度的改革来完善市场,树立了资本市场“改革派”的口碑。就在3月14日、15日、16日三天时间,证监会密集发布数项文件,其中《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放开了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
肖钢谈到深化金融改革时,曾提议研究证券化市场,发展证券化市场。当然这主要是呼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以提高银行的内部资金积累。不过他对资产证券化的提倡,也让券商看到了资产证券化延续的可能。
新官上任的难题
自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的一句比喻之后,证监会主席这个职位,一直被市场称为“坐在火山口上”。各种棘手的问题都如同滚烫的岩浆一般灼烧着身在其位上的人。
IPO堰塞湖 如何疏导
毫无疑问,摆在肖钢面前的,首先就是IPO改革这个棘手的问题。
长期以来,新股发审节奏过快、过度融资,导致市场严重缺血,这一直是IPO最受市场诟病的一环。“IPO不审行不行?”这是前任主席模式郭树清抛向资本市场的深层发问,由此引发的思考也引爆了发审体制的改革。暂停IPO,是郭树清赢得投资者信任和支持的又一重要砝码。也正是因为暂停了IPO,才使得市场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从去年11月开始出现了一波不错的行情。去年底,证监会掀起IPO史上最严财务核查。自去年10月10日新股IPO开始暂停,而最近,越来越多的企业撤销上市材料,放弃IPO。
尽管如此,目前排队拟IPO企业仍超过800家,且IPO申请企业财务自查工作3月底已经截止,即便再限100家在审企业终止审查,排队企业还是会超700家。证券市场要发展,靠堵是堵不住的,还是要靠发展,靠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与提升。而现在,积压的IPO企业已接近千家,且很多企业已经过期,矛盾相当尖锐与突出。如果继续暂停下去,对企业上市的积极性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放行,又极有可能对刚刚趋于稳定的股市产生冲击和影响。因此,如何放行IPO,将成为肖钢接任以后的一大难题。
800多只IPO排队在证监会发审委的大门之外,如何化解这一高危堰塞湖,对于任何一位证监会主席恐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肖钢称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那么首先面临的考验是如何重启IPO。由于当前正处于IPO实质暂停阶段,及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的关键时刻,市场特别关注如何重启IPO。只要把住IPO审核关,让圈钱者难以得逞,投资者没必要对证监会换帅过于敏感。真正可怕的是,改革与治市没能压住IPO圈钱之风。
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换帅消息公布后,部分在审企业对于IPO重启的预期产生了变化,对是否要撤材料持观望态度。这表明有些在审企业心存侥幸,期待新主席早日开闸IPO,希望审核时能够“放一马”。
很显然,这种苗头是投资者最为担心的。如果IPO重启继续充斥着圈钱、造假行为,如果不顾二级市场疲弱而再现IPO高峰,投资者信心的提振难以指望。即便监管层全力推动引入各类长期资金,A股市场回暖也只是南柯一梦。对投资者来说,期待证监会警惕并压住IPO圈钱冲动的抬头,这一点比IPO选择在何时重启更为重要。
IPO改革 如何深化
郭氏新政的核心是IPO发行体制改革,而IPO发行体制改革的核心则是定价制度的改革。肖钢在上任之初就曾明确承诺,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这也让市场普遍预期肖钢仍将在IPO改革上有一些新动作,然而肖钢到底会如何改,这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关于IPO的定价问题,在尚福林时代,IPO的发行数量中只有25%的份额为机构认购,75%的份额为普通投资者认购,然而机构却拥有100%的IPO定价权,相反,作为IPO认购份额“多数派”的普通投资者却在定价中毫无发言权,此举备受市场诟病。郭树清接任证监会主席之后,对IPO定价环节做出了较大幅度的修正,将IPO发行数量中机构和普通投资者的认购份额调整至50%对50%,而且还有条件地尝试引入普通投资者询价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构的配售比例,有利于新股发行价格的下降。
然而在市场人士看来,郭树清改革的力度仍然不够,因为在香港等国际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是IPO发行的最大认购者,它们的认购量往往能够占到IPO发行总量的90%,新股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面向普通投资者发售。因此,A股市场有必要向香港等国际资本市场看齐,继续加大IPO发行的机构发售配比,这不仅有利于新股发行价格的继续下降,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新股发行过程中的利益输送行为,对于推进IPO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退市大棒 如何挥下
尽管郭树清在任期间连续推出了系列退市制度,退市机制的雏形已基本建立,但实质性退市在实施中仍然有难度。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国际化,一个飞速发展的证券市场,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合理完善的退市制度,将无法承受国际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从而制约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完善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而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研究,不仅是退市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整个证券市场体系方面的问题。而在我国建立起完善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必须与整个证券市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的改革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比如,要实现上市公司的批量退市,势必会对退市公司所在地区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一旦数量众多,这些地区必然会对退市制度不满。有分析认为,应严厉打击现在市场中充斥着垃圾公司重组的投机氛围,应让所有省份的ST公司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淘汰退市。按照目前的退市制度来看,实现上市公司批量化退市太难,如果没有严厉的退市制度,证券市场可能会重现绿大地事件。
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让欺诈上市、发布虚假信息的公司尽快退出市场,这种机制要尽快建立。一方面,需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退市制度进行完善,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直接将一些情况恶劣的上市公司清理出市场;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督促,想方设法提高公司质量。对劣质上市公司施加的处罚偏低,难以触动公司管理层的神经。如果退市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比较差,容易造成劣质公司在股票市场的不健康发展,以至于给投资者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投资风险。
金融创新 如何推进
金融机构的创新推进是郭树清在任期间重点推动的又一内容。在短短的时间内,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联合掀起了一场创新金融风暴。频密的创新政策让金融机构开始认识到“这次是在玩真的”。肖钢上任后如何将此项任务继续推行无疑是其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在本届政府重点提出城镇化的概念时,作为推进城镇化重要支撑和配套服务的关键内容,金融如何改革创新?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并力避潜在风险增加?这些都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在此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于如何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进一步支持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全国工商联建议,加快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切实缓解融资难题。鼓励商业银行推出专项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城镇建设相关项目;积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拓宽抵押品范围,放松贷款条件;加大对小型金融机构的财税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
要满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需求,需要构建多层次的配套金融体系。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打造开放、多元、协调和创新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既要加快建立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机构参与的综合金融工具体系,特别是要加快直接融资的发展,弥补金融资源的不足,同时又要加快金融创新,创造性地破解城镇化融资中的制度瓶颈,规避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抑制问题。
中国股市 如何定位
A股市场一直有“圈钱市”的恶名,上市公司常常肆无忌惮地“圈钱”,却吝啬分红。如果一个股票市场长期给投资者的分红远低于印花税、红利税、券商佣金等费用的总和,那么投资者就会很自然地通过投机来博取短差,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就是一句空话。
郭树清上任后第一把火便烧向上市公司分红,其后对上市公司分红也出台了系列规范,2011年11月,证监会通过有关负责人出面讲话的方式,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并且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开始,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则、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今年初,上交所更是发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明确向上市公司提出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的指导意见,规定分红比例低于30%的上市公司必须做出相关说明。
尽管上市公司分红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在投资者心目中分红的概念得到有效加强,对上市公司本身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投资者可能会发现,2012年选择分红的公司特别多,这是证监会分红新政带来的显著效果。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监管层继续坚持下去,A股市场的铁公鸡一定会越来越少。
肖钢上任后如何将市场的定位问题向深层挖掘,投资者也是拭目以待。
19个月前,郭树清接掌证监会时,市场见到了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改革成效还不明显的情况下,证监会再次换帅,投资者非常关心的是,肖钢新官上任,三把火会烧向哪里?
知名财经作家叶檀认为,肖钢执掌证监会之后,对郭树清所执行的一系列奠定中国股票市场基础的新政,上台后都会执行下去。郭树清在担任证监会主席18个月期间的系列改革措施有目共睹,包括市场化改革、打击内幕交易,以及建立机构投资者,稳定股市信心等。在股票市场,打击内幕交易、退市制度的改革肯定触动了很大一部分既得阶层的利益,郭树清受到业内人士肯定,也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方面。
作为银行老总,总是帮助股东挣钱挣到手软;市场期盼“行长”来到证监会后,能帮助股民多挣些钱。如今肖钢履新证监会,希望他能不负众望地推动证券市场逐步踏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不可否认,肖钢绝对是中国金融市场的老兵,然而证券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对肖钢来说仍然陌生,老兵如何化解遇上的新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现年55岁的肖钢,有着丰富的金融领域的工作经验。从1981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开始算起,2013年已经是肖钢在金融领域“服役”的第33个年头。同时,他也曾是最年轻的央行副行长,并且在央行有多个部门任职经验。在央行担任副行长期间,肖钢长期分管信托业务,参与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信托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打下基础。
2003年,年仅45岁的肖钢,临危受命上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开始了他掌舵中国银行的航程。2004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中国银行作为首家试点银行,掀起了银行业整体改制的浪潮,肖钢正是这一银行改革的直接推动者。从改制到引入战略投资者,再到H股和A股的上市,期间的路并不平坦,但是肖钢凭借其“铁腕”风格扫除了重重改制障碍,用3年的时间完成这一系列艰难的改革。
根据相关报道,中组部对肖钢曾有如此评价:“年富力强,处事果断,作风朴实,熟悉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务,有改革创新意识,善于研究问题,组织和协调能力强。”
肖钢曾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但观点多集中于银行系统,他对中国A股和中国资本市场看法尚不为外界所知。而接任证监会主席一职之后,又将会如何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肖钢表示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而业界亦认为,肖钢是有想法、有办法的官员,相信继任后会继续推进证券市场改革发展。
在证监会主席这一角色上,此前三任郭树清、尚福林、周小川均出身于银行系,均有央行工作过的经历,并且在上任之前并无太多资本市场的从业经历,肖钢的履历与前三任类似。
肖钢被称为“少壮派”,主要在于原五大行以及“一行三会”的领导中,肖钢是最年轻的一位。如今履新证监会,市场对肖钢的关注点还在于能否延续郭树清在任时的相关改革政策。
郭树清在中国资本市场低迷的时期,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制度的改革来完善市场,树立了资本市场“改革派”的口碑。就在3月14日、15日、16日三天时间,证监会密集发布数项文件,其中《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放开了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
肖钢谈到深化金融改革时,曾提议研究证券化市场,发展证券化市场。当然这主要是呼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以提高银行的内部资金积累。不过他对资产证券化的提倡,也让券商看到了资产证券化延续的可能。
新官上任的难题
自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的一句比喻之后,证监会主席这个职位,一直被市场称为“坐在火山口上”。各种棘手的问题都如同滚烫的岩浆一般灼烧着身在其位上的人。
IPO堰塞湖 如何疏导
毫无疑问,摆在肖钢面前的,首先就是IPO改革这个棘手的问题。
长期以来,新股发审节奏过快、过度融资,导致市场严重缺血,这一直是IPO最受市场诟病的一环。“IPO不审行不行?”这是前任主席模式郭树清抛向资本市场的深层发问,由此引发的思考也引爆了发审体制的改革。暂停IPO,是郭树清赢得投资者信任和支持的又一重要砝码。也正是因为暂停了IPO,才使得市场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从去年11月开始出现了一波不错的行情。去年底,证监会掀起IPO史上最严财务核查。自去年10月10日新股IPO开始暂停,而最近,越来越多的企业撤销上市材料,放弃IPO。
尽管如此,目前排队拟IPO企业仍超过800家,且IPO申请企业财务自查工作3月底已经截止,即便再限100家在审企业终止审查,排队企业还是会超700家。证券市场要发展,靠堵是堵不住的,还是要靠发展,靠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与提升。而现在,积压的IPO企业已接近千家,且很多企业已经过期,矛盾相当尖锐与突出。如果继续暂停下去,对企业上市的积极性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放行,又极有可能对刚刚趋于稳定的股市产生冲击和影响。因此,如何放行IPO,将成为肖钢接任以后的一大难题。
800多只IPO排队在证监会发审委的大门之外,如何化解这一高危堰塞湖,对于任何一位证监会主席恐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肖钢称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那么首先面临的考验是如何重启IPO。由于当前正处于IPO实质暂停阶段,及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的关键时刻,市场特别关注如何重启IPO。只要把住IPO审核关,让圈钱者难以得逞,投资者没必要对证监会换帅过于敏感。真正可怕的是,改革与治市没能压住IPO圈钱之风。
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换帅消息公布后,部分在审企业对于IPO重启的预期产生了变化,对是否要撤材料持观望态度。这表明有些在审企业心存侥幸,期待新主席早日开闸IPO,希望审核时能够“放一马”。
很显然,这种苗头是投资者最为担心的。如果IPO重启继续充斥着圈钱、造假行为,如果不顾二级市场疲弱而再现IPO高峰,投资者信心的提振难以指望。即便监管层全力推动引入各类长期资金,A股市场回暖也只是南柯一梦。对投资者来说,期待证监会警惕并压住IPO圈钱冲动的抬头,这一点比IPO选择在何时重启更为重要。
IPO改革 如何深化
郭氏新政的核心是IPO发行体制改革,而IPO发行体制改革的核心则是定价制度的改革。肖钢在上任之初就曾明确承诺,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这也让市场普遍预期肖钢仍将在IPO改革上有一些新动作,然而肖钢到底会如何改,这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关于IPO的定价问题,在尚福林时代,IPO的发行数量中只有25%的份额为机构认购,75%的份额为普通投资者认购,然而机构却拥有100%的IPO定价权,相反,作为IPO认购份额“多数派”的普通投资者却在定价中毫无发言权,此举备受市场诟病。郭树清接任证监会主席之后,对IPO定价环节做出了较大幅度的修正,将IPO发行数量中机构和普通投资者的认购份额调整至50%对50%,而且还有条件地尝试引入普通投资者询价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构的配售比例,有利于新股发行价格的下降。
然而在市场人士看来,郭树清改革的力度仍然不够,因为在香港等国际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是IPO发行的最大认购者,它们的认购量往往能够占到IPO发行总量的90%,新股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面向普通投资者发售。因此,A股市场有必要向香港等国际资本市场看齐,继续加大IPO发行的机构发售配比,这不仅有利于新股发行价格的继续下降,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新股发行过程中的利益输送行为,对于推进IPO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退市大棒 如何挥下
尽管郭树清在任期间连续推出了系列退市制度,退市机制的雏形已基本建立,但实质性退市在实施中仍然有难度。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国际化,一个飞速发展的证券市场,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合理完善的退市制度,将无法承受国际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从而制约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完善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而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研究,不仅是退市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整个证券市场体系方面的问题。而在我国建立起完善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必须与整个证券市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的改革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比如,要实现上市公司的批量退市,势必会对退市公司所在地区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一旦数量众多,这些地区必然会对退市制度不满。有分析认为,应严厉打击现在市场中充斥着垃圾公司重组的投机氛围,应让所有省份的ST公司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淘汰退市。按照目前的退市制度来看,实现上市公司批量化退市太难,如果没有严厉的退市制度,证券市场可能会重现绿大地事件。
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让欺诈上市、发布虚假信息的公司尽快退出市场,这种机制要尽快建立。一方面,需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退市制度进行完善,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直接将一些情况恶劣的上市公司清理出市场;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督促,想方设法提高公司质量。对劣质上市公司施加的处罚偏低,难以触动公司管理层的神经。如果退市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比较差,容易造成劣质公司在股票市场的不健康发展,以至于给投资者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投资风险。
金融创新 如何推进
金融机构的创新推进是郭树清在任期间重点推动的又一内容。在短短的时间内,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联合掀起了一场创新金融风暴。频密的创新政策让金融机构开始认识到“这次是在玩真的”。肖钢上任后如何将此项任务继续推行无疑是其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在本届政府重点提出城镇化的概念时,作为推进城镇化重要支撑和配套服务的关键内容,金融如何改革创新?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并力避潜在风险增加?这些都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在此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于如何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进一步支持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全国工商联建议,加快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切实缓解融资难题。鼓励商业银行推出专项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城镇建设相关项目;积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拓宽抵押品范围,放松贷款条件;加大对小型金融机构的财税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
要满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需求,需要构建多层次的配套金融体系。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打造开放、多元、协调和创新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既要加快建立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机构参与的综合金融工具体系,特别是要加快直接融资的发展,弥补金融资源的不足,同时又要加快金融创新,创造性地破解城镇化融资中的制度瓶颈,规避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抑制问题。
中国股市 如何定位
A股市场一直有“圈钱市”的恶名,上市公司常常肆无忌惮地“圈钱”,却吝啬分红。如果一个股票市场长期给投资者的分红远低于印花税、红利税、券商佣金等费用的总和,那么投资者就会很自然地通过投机来博取短差,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就是一句空话。
郭树清上任后第一把火便烧向上市公司分红,其后对上市公司分红也出台了系列规范,2011年11月,证监会通过有关负责人出面讲话的方式,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并且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开始,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则、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今年初,上交所更是发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明确向上市公司提出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的指导意见,规定分红比例低于30%的上市公司必须做出相关说明。
尽管上市公司分红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在投资者心目中分红的概念得到有效加强,对上市公司本身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投资者可能会发现,2012年选择分红的公司特别多,这是证监会分红新政带来的显著效果。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监管层继续坚持下去,A股市场的铁公鸡一定会越来越少。
肖钢上任后如何将市场的定位问题向深层挖掘,投资者也是拭目以待。
19个月前,郭树清接掌证监会时,市场见到了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改革成效还不明显的情况下,证监会再次换帅,投资者非常关心的是,肖钢新官上任,三把火会烧向哪里?
知名财经作家叶檀认为,肖钢执掌证监会之后,对郭树清所执行的一系列奠定中国股票市场基础的新政,上台后都会执行下去。郭树清在担任证监会主席18个月期间的系列改革措施有目共睹,包括市场化改革、打击内幕交易,以及建立机构投资者,稳定股市信心等。在股票市场,打击内幕交易、退市制度的改革肯定触动了很大一部分既得阶层的利益,郭树清受到业内人士肯定,也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方面。
作为银行老总,总是帮助股东挣钱挣到手软;市场期盼“行长”来到证监会后,能帮助股民多挣些钱。如今肖钢履新证监会,希望他能不负众望地推动证券市场逐步踏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