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认识、途径、举措等方面的问题。论文结合工作实际,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队伍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途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加快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受单一的大学评价体制影响,大多数本科院校不能安心于已有的办学层次,不能安心于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需要,仍然按照“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之路培养人才。这使得人才培养的雷同化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严重失衡,造成了不少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困境。
为了促使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思考转型发展的问题,不少高校也已经开始探索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地方性大学,虽然学科门类相对比较齐全,但如何建成一所适应地方发展要求的、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一直是学校在谋发展道路上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校长期以来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认真探索和实践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已整体跨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在浙江省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杭州市打造“电子商务之都”的背景下,杭州师范大学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努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培养电子商务类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队伍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期望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产教融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适时创新,要在“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学生情况,在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探索校地、校企、国际合作等培养模式。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杭州师范大学早在2003年就开始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并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企业全程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全程贯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阿里巴巴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兼职教师选聘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中从招生、教学到就业各环节的企业全过程参与;通过建立教学经费管理机制,实现扁平化管理,项目化运行;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联络机制,实现企业资源为教学所用,做到校企双方人财物“全方位、全过程”融合。在人才培养中充分融入产业特点、学科特色和学校定位,确立“岗位胜任力、专业发展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培养理念,引进集团等企业高管、专家组建校企协同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将创业理念渗透在专业思想的培育中。
二、优化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施工图,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要求,培养方案就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和优化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杭州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在政产学研多个领域开展了充分调研,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优化,突破了传统的网站、支付、物流三大内容格局分类,从电子商务基础环境、电子商务服务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管理和电子商务应用等四层次格局进行划分,设置了网络零售、网络创业等全新课程,在此基础上重新架构了面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顺应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同时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开发体系,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带来的新理念、新知识以专题报告—系列讲座—选修课程—必选课程递进方式纳入课程体系,使其既符合商科学生培养的内在逻辑、又能较好地应对产业发展的变化。
三、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要真正实现产教协同,就必须根据行业标准和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把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人才能力需求、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管理,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了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电子商务专业邀请学界权威和业界精英共同编写了“新一代高校电子商务实践与创新系列规划教材”。教材凸显“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内容编排上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材编写体例,建设电子教案、多媒体学习课件、专家授课视频等相关课程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变化实时更新。同时,开发基于网络社区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学习平台,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电子商务发展新动态,吸引广大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企业专家参与,满足个性化教学与学习需求,充分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在实践环节中,建立 “网上零售—网上贸易—企业项目—综合实习”四年一体化依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行知结合的教学安排,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了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
四、优化师资队伍,体现内外结合
应用型专业师资培养要强调“应用型”,要通过建立技能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把企业工程师、高管引进工作室,与校内教师互促互进、共同提高,新进青年教师要进入企业锻炼,学习企业文化和先进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通过引进集团等企业高管、产业专家以及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建立了校内名师技能工作室,通过“引外带内”的形式组建了一支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校企合作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几年来,引进校外知名企业的多位高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金牌网商进入课堂,这不仅带来了高端国际化企业前沿的发展动态、信息、知识,而且传授了先进的理念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打开了解企业的大门,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同时也带动了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参加企业的学术研讨、学习企业文化,形成了与企业合作的良性互动循环。
[责任编辑:周 杨]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加快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受单一的大学评价体制影响,大多数本科院校不能安心于已有的办学层次,不能安心于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需要,仍然按照“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之路培养人才。这使得人才培养的雷同化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严重失衡,造成了不少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困境。
为了促使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思考转型发展的问题,不少高校也已经开始探索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地方性大学,虽然学科门类相对比较齐全,但如何建成一所适应地方发展要求的、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一直是学校在谋发展道路上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校长期以来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认真探索和实践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已整体跨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在浙江省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杭州市打造“电子商务之都”的背景下,杭州师范大学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努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培养电子商务类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队伍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期望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产教融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适时创新,要在“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学生情况,在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探索校地、校企、国际合作等培养模式。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杭州师范大学早在2003年就开始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并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企业全程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全程贯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阿里巴巴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兼职教师选聘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中从招生、教学到就业各环节的企业全过程参与;通过建立教学经费管理机制,实现扁平化管理,项目化运行;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联络机制,实现企业资源为教学所用,做到校企双方人财物“全方位、全过程”融合。在人才培养中充分融入产业特点、学科特色和学校定位,确立“岗位胜任力、专业发展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培养理念,引进集团等企业高管、专家组建校企协同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将创业理念渗透在专业思想的培育中。
二、优化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施工图,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要求,培养方案就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和优化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杭州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在政产学研多个领域开展了充分调研,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优化,突破了传统的网站、支付、物流三大内容格局分类,从电子商务基础环境、电子商务服务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管理和电子商务应用等四层次格局进行划分,设置了网络零售、网络创业等全新课程,在此基础上重新架构了面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顺应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同时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开发体系,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带来的新理念、新知识以专题报告—系列讲座—选修课程—必选课程递进方式纳入课程体系,使其既符合商科学生培养的内在逻辑、又能较好地应对产业发展的变化。
三、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要真正实现产教协同,就必须根据行业标准和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把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人才能力需求、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管理,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了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电子商务专业邀请学界权威和业界精英共同编写了“新一代高校电子商务实践与创新系列规划教材”。教材凸显“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内容编排上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材编写体例,建设电子教案、多媒体学习课件、专家授课视频等相关课程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变化实时更新。同时,开发基于网络社区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学习平台,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电子商务发展新动态,吸引广大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企业专家参与,满足个性化教学与学习需求,充分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在实践环节中,建立 “网上零售—网上贸易—企业项目—综合实习”四年一体化依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行知结合的教学安排,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了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
四、优化师资队伍,体现内外结合
应用型专业师资培养要强调“应用型”,要通过建立技能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把企业工程师、高管引进工作室,与校内教师互促互进、共同提高,新进青年教师要进入企业锻炼,学习企业文化和先进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通过引进集团等企业高管、产业专家以及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建立了校内名师技能工作室,通过“引外带内”的形式组建了一支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校企合作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几年来,引进校外知名企业的多位高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金牌网商进入课堂,这不仅带来了高端国际化企业前沿的发展动态、信息、知识,而且传授了先进的理念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打开了解企业的大门,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同时也带动了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参加企业的学术研讨、学习企业文化,形成了与企业合作的良性互动循环。
[责任编辑:周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