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生一年级刚接触论文的时候,对于论文的了解知之甚少,不知道怎样选题,怎样查资料,怎样判断资料的价值,治学方法是什么,如何正确治学态度等,在迷茫懵懂之际,老师推荐了这本徐有富的《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看完之后受益匪浅,也对于治学方法和论文写作规范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几点说明。
一、选题
首先,学术性论文代表了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拥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代表掌握了优质的治学方法,方式方法直接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在刚接触论文的时候,老师就强调,选题要慎重。因为一个好的选题,因为价值性而更加容易开发出新的成果,选题的意义相当重大,它就像一双眼睛,轻松的看透整个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旨意。选题必须是有用的,写文章的目的性要明确,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论文完成后,是需要被发表,被受影响的,需要得到好的结果,所以选题要选择有意义的,具有价值性的。
其次,创新是研究学问的本质特点,而在选题中的创新需要开发新的领域和新的见解。既要新奇又要言之有理,独特的思维可以体现新的思路,使论文达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效果。
其实选题最重要的就是来自自己的留心观察和积累,题目要小,具体到细节。从线到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题大做,因为在阐述一个方面的时候,需要多处的论证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题目可以清晰明确,更有利于写作。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自身熟知的范围内,了解深入自然会有独到的思考。而且选择的题目要有充足的资料,只有借阅了大量的文本,论据才合理。在确定好选题之后,就应该查阅大量的资料。
二、读书
我們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从认识字的那一刻,就进入了名著的阅读中。从日记到读书感,不断地锻炼写作功底。在大量的书海中,通常都是先泛读,再精读。想要了解广博的知识,细细品读是不能实现的,在我们储蓄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一二是必要的,泛读越全面,认识的学问就越全面。而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需要深究的内容,在了解全文大致结构的同时,加深对书的理解,丰富知识,坚实基础。泛读和精读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孔子的至理名言说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关键在于不断的思考,提出问题,对学问引发深思。把被动化为主动,消极变为积极,才能事半功倍。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见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把重要的段落摘录出来,就是写作的素材。当然,一边读书,一边写笔记,既可以加深对书的印象,理解也会更透彻。写读书笔记最简单的就是抄录,即把有用的信息归纳总结。成熟的思考就是可以对知识提出疑问,有问题并解决问题,就可以获得收获。
三、论文写作的方法
一篇合格的论文是由标题、论点、论据组成的,标题就是简单明了,直奔主题。论点就是文章需要阐述的观点,需要突出醒目,输入关键词或句子,然后解释说明。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依据,论据需要有真实存在的观点,一是可以来自文献的调查,二是可以通过社会的调查。有了论点和论据,就需要证明它的正确与否,就有了论证。可以按照文章的思路顺序,插进原文,增加说服力,或者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当然,一篇论文的引文注释也十分重要,既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运用资料的时候,又可以通俗易懂。只有具有说服力的论文,才是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四、治学方法
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章列举了几点说明。
1.归纳法。在写提纲,看中心思想的时候,都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其特点,规律和共性。
2.综合研究法。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研究。
3.比较研究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进行研究,探索相互的联系和影响,发现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俗称通过本质看现象。
五、治学态度
好的态度决定了做事的效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俗话说的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多有价值的著作,都是需要长期的储备积累,不断的补充知识,填补论据上的不足。而从事科研工作更需要细心认真,咬文嚼字地重复改动,才有可能出现惊世骇俗的文学著作。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有学术道德。道德高于一切,在从事科研的时候,诱惑往往阻碍着。静下心,不以剽窃成果为便利,踏实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才会拥有一片专属自己的文学天地,而专业性的术语,为了方便阅读,可以详细的注明文章出处,做到诚实,严谨。当然,不论我们有多少成就,谦虚是一种品德,也促进了相互的交流影响,文学如天地,永远不会有饱和的那一天,所以不应该因为一点成就就过分浮夸,只有虚心请教,才可收获更多,对于遇到意见不合的人,也应当换位思考,改正自身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
总结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无论从论文写作还是治学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时刻保持一个严谨认真的态度,努力使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发挥自身优势,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选题
首先,学术性论文代表了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拥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代表掌握了优质的治学方法,方式方法直接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在刚接触论文的时候,老师就强调,选题要慎重。因为一个好的选题,因为价值性而更加容易开发出新的成果,选题的意义相当重大,它就像一双眼睛,轻松的看透整个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旨意。选题必须是有用的,写文章的目的性要明确,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论文完成后,是需要被发表,被受影响的,需要得到好的结果,所以选题要选择有意义的,具有价值性的。
其次,创新是研究学问的本质特点,而在选题中的创新需要开发新的领域和新的见解。既要新奇又要言之有理,独特的思维可以体现新的思路,使论文达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效果。
其实选题最重要的就是来自自己的留心观察和积累,题目要小,具体到细节。从线到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题大做,因为在阐述一个方面的时候,需要多处的论证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题目可以清晰明确,更有利于写作。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自身熟知的范围内,了解深入自然会有独到的思考。而且选择的题目要有充足的资料,只有借阅了大量的文本,论据才合理。在确定好选题之后,就应该查阅大量的资料。
二、读书
我們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从认识字的那一刻,就进入了名著的阅读中。从日记到读书感,不断地锻炼写作功底。在大量的书海中,通常都是先泛读,再精读。想要了解广博的知识,细细品读是不能实现的,在我们储蓄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一二是必要的,泛读越全面,认识的学问就越全面。而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需要深究的内容,在了解全文大致结构的同时,加深对书的理解,丰富知识,坚实基础。泛读和精读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孔子的至理名言说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关键在于不断的思考,提出问题,对学问引发深思。把被动化为主动,消极变为积极,才能事半功倍。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见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把重要的段落摘录出来,就是写作的素材。当然,一边读书,一边写笔记,既可以加深对书的印象,理解也会更透彻。写读书笔记最简单的就是抄录,即把有用的信息归纳总结。成熟的思考就是可以对知识提出疑问,有问题并解决问题,就可以获得收获。
三、论文写作的方法
一篇合格的论文是由标题、论点、论据组成的,标题就是简单明了,直奔主题。论点就是文章需要阐述的观点,需要突出醒目,输入关键词或句子,然后解释说明。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依据,论据需要有真实存在的观点,一是可以来自文献的调查,二是可以通过社会的调查。有了论点和论据,就需要证明它的正确与否,就有了论证。可以按照文章的思路顺序,插进原文,增加说服力,或者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当然,一篇论文的引文注释也十分重要,既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运用资料的时候,又可以通俗易懂。只有具有说服力的论文,才是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四、治学方法
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章列举了几点说明。
1.归纳法。在写提纲,看中心思想的时候,都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其特点,规律和共性。
2.综合研究法。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研究。
3.比较研究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进行研究,探索相互的联系和影响,发现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俗称通过本质看现象。
五、治学态度
好的态度决定了做事的效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俗话说的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多有价值的著作,都是需要长期的储备积累,不断的补充知识,填补论据上的不足。而从事科研工作更需要细心认真,咬文嚼字地重复改动,才有可能出现惊世骇俗的文学著作。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有学术道德。道德高于一切,在从事科研的时候,诱惑往往阻碍着。静下心,不以剽窃成果为便利,踏实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才会拥有一片专属自己的文学天地,而专业性的术语,为了方便阅读,可以详细的注明文章出处,做到诚实,严谨。当然,不论我们有多少成就,谦虚是一种品德,也促进了相互的交流影响,文学如天地,永远不会有饱和的那一天,所以不应该因为一点成就就过分浮夸,只有虚心请教,才可收获更多,对于遇到意见不合的人,也应当换位思考,改正自身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
总结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无论从论文写作还是治学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时刻保持一个严谨认真的态度,努力使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发挥自身优势,取得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