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警治理远光灯“罚看远光灯一分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
  日前,深圳市交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严查远光灯”的行动,对在明亮的城市路面开远光灯的司机进行处罚。首先,司机下车后坐上一“绿色椅子”体验看远光灯一分钟,随后,交警向司机处以300元罚款,罚记一分。交警表示:“自己种的果子自己食。”据统计,在被远光灯照射时会出现两秒钟短暂失明。按照60公里每小时的车速计算,这两秒钟相当于闭眼开出33米,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尤其在弯道、山道处,发生危险的概率更大。“罚看远光灯”的处罚方式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说该方法“治标不治本”,有网友则建议将其推广至全国。
  述评
  乱开远光灯最大的危害是可能带来行人和驾车者的生命危险,公安部2011和201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夜间的占60%,与滥用远光灯有关的占30%至40%。另一个数据则显示,中国人驾车的坏毛病导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日本高出13倍。
  在治理酒驾取得一定成效后,现在深圳重点治理乱开远光灯,可谓切中要害,用“自食其果”的办法打击违规行为,是向交通事故的重灾区发起进攻。
  治理远光灯常有整治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一来夜间监控设备很难区分近光和远光;二来具体处罚方式还有待明确。深圳交警的这种处罚方式确实可以让“大灯司机”有所收敛。
  然而,从执行效果来看,这种持续事件较短的“伤痛”很难能让司机有所警觉,“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治理的可持续性;此外,也会过度消耗警力,不便于长期执法,也就有了“治标不治本”的弊病。
  与其说“看灯一分钟”是处罚,不如说是警醒与教训,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教育方式。司机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有赖于自身的重视。而相关执法部门能够吸取其他国家地区的策略,并探索更加切实可行的执法方式,则具有更加普遍意义上的效果。
其他文献
深怀孺慕之思,殷健灵写下长篇散文《爱——外婆和我》。这是“爱的教育”,它不仅是抒发亲情,更是在亲情中提炼和确证使生命丰沛、完善的道路。  舒辉波的报告文学《梦想是生命里的光》,痛切、凝重,那些被照亮的孩子们,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我们对每一个孩子的幸福和梦想负有共同的责任。  少儿科幻文学正在拓展新的艺术空间。王林柏的《拯救天才》翱翔于古今之间,出其不意地讲述冒险和成长。赵华的《大漠寻星人》在时空与
期刊
“发言”“讲话”和“致辞”是结构相同、意义和用法相近的三个词语,但是这三个词语也有许多细微的差别,需要使用者仔细分辨、正确使用。  “发言”意思是“发表意见”,但一般是指在某种正式场合(如会议)发表意见。可能是无准备的即兴发言,也可能是有准备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例如:  (1)讨论课堂的气氛热烈,连平时不讲话的学生也走上讲台即兴发言。  (2)茅盾先生向与会的作家亲切问候,并撰写了稿
期刊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真正影响自己写作的有两位大师——福克纳和海明威。他说前者是一位“与我的心灵有着许多共感的作家”,海明威则是一位“与我的写作技巧最为密切相关的作家”。他认为,海明威并没有能够在长篇小说领域获得应有的声望,而是以他训练有素、基础扎实的短篇小说赢得了极高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谈创作》)。而《白象似的群山》正是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但是,这篇小说没有我们所翘首以盼的丰富
期刊
读书行为的本质,其实就是思想之间的交流。从“有求”的读书上升到“无求”的读书,重新思考读书的“有用”与“无用”,是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必须思考的问题。  前几天,跟几位读书人一起聊天,说起自己人生最不爱读书的时候,几乎所有人不约而同提到的都是上学备考那段时间。每年高考结束,各地都会出现雪片一样飞舞的参考书。埋头苦读的学子用撕书来释放压力,人人能够理解,但当时却并没有意识到,人类本身对读书的兴
期刊
仿佛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说的话:“中国人要面子不要脸”,这句话是万分真确的。  原来面子和脸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东西。中国旧戏里有一套脸谱,这花花绿绿的脸谱就是“面子”,而真正的脸却反不能辨认清楚了。做戏子的只要上台的时候,脸谱弹得像个样子,至于真正的脸,长得好看不好看,那是不相干的。其实中国人一切都如此:只要保全面子,丢脸却全不在乎。阿Q就是一个代表。所以挨人打不要紧,但在背后却要说一句“儿子打
期刊
叶嘉莹先生在谈到词之美感特质时,提出了“弱德之美”这个新颖独到的理论,想来这正是从她自身的文化修养所引发的。“弱德”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这种美感兼具教化的作用,是美与善的统一。  叶先生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叶先生倾毕生心血致力于中国传统诗词的创作、研究和传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她一世多艰,
期刊
“十月五日,小雨。今天起了风,好几日都没有看到星星。倒是清晨有小小的一轮弦月。尖尖细细,像古美人对镜的眉尖。”翻开两年前的旧日记,细看昔时的拙稚字迹,天真中透着难言的怀念。一行行读过,纸张已变脆,不免簌簌有声。屋外正值黄昏,深秋的大鸟在晦暗的空中盘旋。于灯下重温旧时的手迹,在回忆里打个盹,暂作歇息。若来杯热茶,香气正好氤氲了思绪。  只可惜日记不可挽回地已成为旧事物。若谁提到记日记,免不了唏嘘其现
期刊
“旧”与“新”是矛盾关系,也是相承关系,还可以相互转化。三位小作者分别抓住关系之一点,构思作文。孙卉雯的文章开篇借旧日记表达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然后反照现实中的“日新月异”。告诉我们属于落墨日记的时代或许落幕。呼唤人们追寻太阳的同时也寻觅绿洲。文章立意切题,且有深度;文脉顺畅,表达生动、理性。打98分。郑毅同学的文章以偷看父亲日记的事再现父亲少年时代的生活,诠释少年儿童的快乐与幸福的含义。文章夹
期刊
纸张虽未泛黄,但左上角的日记日期已经久远;封面虽未灰尘满满,但浅浅的笔印怎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里面的故事虽已忘却,但歪歪斜斜的字迹证明了懵懂无知的岁月。  轻轻地翻开一页。纸张很大,篇幅很小,淡蓝的笔印简直快要褪去。  “春天来了,终于不冷了。”  开头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是啊,又一个春天来了。我瞥向窗外,虽然今天下雨,但丝毫遮掩不住春的气息。紫藤开出了一串串的紫色小花,旁边的樱花长出了嫩叶,粉色
期刊
事件  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揭晓诺贝尔文学奖。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迪伦因为“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而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文学院评点说,迪伦是一位标志性人物,对当代音乐的影响深远,同时“也是亚文学不断追随的人物”。  不过在诺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