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竞争力的风险研究

来源 :企业导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集群竞争力分为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和集群内涵式竞争力,前者是以有形要素为主要基础,后者是以无形要素为主要基础。由于有形要素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特性而无形要素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禀性,从长远来看,后者是集群竞争力的演化方向。并不是具有无形要素,集群就能从外延式竞争力过渡到内涵式竞争力,关键是集群能否正确的处理好自身面临的一些风险。
  【关键词】 要素;集群竞争力;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
  
  集群竞争力不但能增强集群规避和处理包括由自身因素引起的各种各样危机和挑战的能力,能使集群内企业享受与专业化相关的规模经济和与多样化相关的范围经济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混合经济的益处,对带动集群发展和提升区域、国家竞争力意义重大。对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历来成为产业经济学界乃至管理学界关注的问题。综合来看,学者们主要从因素观、结构观、能力观、优势观几个方面研究集群竞争力:
  1.从要素的角度研究集群竞争力。波特(1998)认为,集群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彼此相互联系的因素和两个附加因素: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的反应以及机遇和政府行为。蔡宁等(2002)参照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认为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包括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产业关联性、要素条件及需求条件4个基本决定因素,以及环境和政府2个辅助因素,6个因素相互关联,共同决定着集群的竞争力。其中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处于核心地位,尤其是协作产生的协同效应,对集群竞争力至关重要。李勇等(2004)认为,集群的机构的稠密性、根植性、创新能力、战略定位、文化和制度特征等六个方面才是构成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从结构的角度研究集群竞争力。Ahuja(2000)认为,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生产、市场、技术、采购、基础设施等关联(Iinkages),又存在基于声誉、友谊相互依赖和利他行为的竞合关系,产业集群是拥有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自学习属性的网络组织。Stefan(2002)等认为功能差异化程度(extent of the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网络密度(network density)、网络凝聚力(network cohesion)、网络集中化(network centralization)、网络的基础设施质量(quality of network infrastructure)等构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Manuel(2001)认为集群竞争力集群内三个层面竞争力的综合体,企业层面(firm level)来源于所有企业及其之间的关系作用;集群组织层面(cluster level),在于集群的组织管理、联合行动、相互信任、经济外部性等的作用;国家层面(country level),在于集群所能利用的宏观经济、政府支持行为、政策体系等的作用。
  Stamer(2003)将集群竞争力扩展为四个层次:微观层次(microlevel)、中观层次(mesolevel)、宏观层次(macrolevel)、兆观层次(metalevel)。微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地域分工、知识共享、交易、创新、协同等机制的作用;中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协同机制、政府行为机制、外部竞争机制的作用;宏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激发动力机制的作用,如政府行为;兆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区域品牌机制、外部竞争机制的作用。
  3.从能力的角度研究集群竞争力。张辉(2003)认为,借助于学习效用和利用区域资源从而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和对柠檬问题与负外部性的规避从而获取对负面效应的规避竞争力可提升集竞争力。郑忠良等(2007)强调知识管理对于集群竞争力的驱动作用,并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集群以下两个方面的活动能力上展开:一是知识产生和吸收,二是对知识外部来源的开放性。克鲁格曼在假设规模经济和收益递增的驱动下,产业规模扩大会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认为在经济格局中偶然性、路径依赖、历史和特殊事件起决定作用。郑健壮(2005)认为,由于集群对其内外部资源通过资源集聚、分工合作和知识(技术)共享基础上所产生的销售、孵化和创新能力,它最终表现为财富创造能力。集群的核心能力由外部协调能力、内部协调能力和企业自身核心能力构成。
  4.从优势的角度研究集群竞争力。梁小萌(2001)认为规模经济借以实现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产业集聚,而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需要得到区域协调。盖文启等(2001)认为区域竞争力的获得可以从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创新等三个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解析。陆国庆等(2001)认为产业地理集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生命周期,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延缓了产业衰退期的到来。魏守华等(2002)认为集群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四个要素。李建军(2002)认为硅谷集群之所以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是因为它具备产学创新的触媒剂,持续创业的营养源,鼓励创业的支持性环境,相互依存的社会网络等四个基本动力要素。
  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概念,目前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说法。在借鉴刘恒江(2004)和欧秀芳(2007)对集群竞争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集群竞争力是以各种资源要素为基础,以企业、政府间、行业协会及其相互之间的动态网络关系和结构层次性为运行形式,具有自组织性、协调性和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促成集群整体系统演进的持续性竞争优势。其中资源要素包括政府决策政策、企业的软硬资源、比较优势资源、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地方软硬件基础设施及科学技术环境等,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包括综合利用正面环境的能力和对负面环境条件的规避能力。应当把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集群各要素所形成的动态持续竞争优势上,因为持续性竞争优势概括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能力”三个属性,这个定义充分吸收因素观、结构观、能力观对集群竞争力内涵认识的优势,又避免了单个观点认识上的不足与偏颇,是对集群竞争力内涵的相对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学者们基于因素观、结构观、能力观、优势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集群竞争力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研究集群竞争力的思路。但现有文献对集群竞争力所面临风险的研究仍很欠缺。鉴于此,尝试从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的角度,探讨集群竞争力面临的风险。
  
  二、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和集群内涵式竞争力
  
  从发挥集群竞争力所需的要素构成来看,主要有两大类基本要素:一是劳动、土地、资本等有形要素;二是知识、技术、信息、网络、制度等无形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在内的有形要素具有直观的物质形态,看得见、摸得着;包括网络、知识、技术、管理、制度在内的大多数无形要素往往是非物质性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客观存在。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研究的起点是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它是建立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础之上;后者研究的起点是资源的无限性和丰裕性,它是建立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基础之上。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两者之间也有一些联系,两者之间最主要的联系是:无形要素可以渗透到有形要素之中,使其由本身资源禀赋决定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临界点向后推移。
  (一)集群外延式竞争力——以有形要素为主要基础的集群竞争力
  以有形要素为主要基础研究集群竞争力主要是基于无形要素嵌入有形要素之中,从而使由本身资源特性决定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临界点向后推移,减弱边际收益递减的速度,延长边际收益的周期,这是一种在原有形要素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我们知道,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在内的有形要素对集群竞争力的发挥起到过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集群萌芽阶段,企业之间最初集聚的动力就是为了方便利用有形要素。
  虽然在此阶段集聚的企业还无法真正获得只有在正式集群中才能享受的益处,但企业之间即使只在形式上的集聚也减少了彼此对有形要素的搜索成本和共享了市场的一些简单信息,这对发挥集群低层次优势有很大帮助。随着时间推移,由本身资源禀赋决定的有形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缺陷决定了集群低层次竞争力只具有短暂优势,集群若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借助于无形要素。无形要素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可以渗透到有形要素之中,使集群获得集聚经济所带来的优势,无形要素嵌入有形要素之中从而调整其由本身资源特性所带来弊端的步骤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形要素必须嵌入有形要素之中,这是有形要素调整本身缺陷的基础。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在内的任何有形要素要减缓由本身资源特性决定的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都必须借助于无形要素的力量。具体来讲,就是借助于无形要素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来弥补有形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劣势,无形要素嵌入有形要素之中为其利用无形要素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奠定了基础。若无这一基础,任何有形要素单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对本身的缺陷进行调整。
  第二阶段,嵌入无形要素的有形要素必须转化为新式有形要素,这是有形要素调整本身缺陷的关键。若无形要素嵌入有形要素之中,嵌入无形要素的有形要素无法转化为新式有形要素,有形要素较原先有形要素多了无形要素的嵌入,较新式有形要素少了这些嵌入的有形要素所发挥的功能,这只是一种“潜在”的新式有形要素,最终这些有形要素无法享受只有在“现实”新式有形要素下才可获得的集聚经济。新式有形要素本质上依旧是有形要素,虽然无法改变由本身因素所决定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属性,却能让集群获得集聚经济。
  当众多的无形要素以这种形式嵌入到有形要素之中,会调整有形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属性,使其边际收益曲线递增部分尽可能延长。这种以无形要素嵌入有形要素之中从而调整有形要素本身资源特性而带来的集群竞争力称为集群外延式竞争力。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建立在有形要素为主要的基础之上,虽然借助于无形要素的嵌入延迟了由本身资源特性决定的边际收益递减的速度,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这就说明以有形要素为主要基础的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具有临时性或只是一种过渡阶段,只是集群形成的一种低级竞争力。集群若要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其最终方向是要演化为以无形要素为主要基础的集群内涵式竞争力。
  (二)集群内涵式竞争力——以无形要素为主要基础的集群竞争力
  由于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受有形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在此基础之上集群很难形成真正的竞争力。从长期来看,集群若要实现高层次的竞争力就必须从依靠集群外延式竞争力过渡到依靠集群内涵式竞争力。与集群外延式竞争力不同,集群内涵式竞争力主要以发挥无形要素的功能为主,无形要素与有形要素的最大区别便是无形要素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建立在无形要素边际收益递增基础之上的集群内涵式竞争力会给整个集群带来超强竞争力,它代表集群竞争力的演化方向。有形要素结合无形要素从而使集群获得高层次竞争力的步骤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无形要素若要发挥本身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必须与一定量的有形要素相结合。其实,任何无形要素要发挥本身的功能都必须以一定量的有形要素作为载体,如单纯的知识、信息等无形要素若不依附在劳动力这一有形要素之上将不会对集群竞争力产生任何作用,实质上,对经济发展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第二阶段,在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相结合的过程中。在一定量有形要素的基础上,集群内企业不断的搜寻和创造无形要素,集群内要素的构成有先前“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相结合”过渡到“在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相结合中,以无形要素为主”,在此阶段上,集群也可获得由集聚经济带来的优势,与以有形要素为主要基础的集群外延式竞争力的层次不同,以无形要素为主要基础的集群竞争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竞争力,称为集群内涵式竞争力。一般来讲,在有形要素的投入满足集群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无形要素的投入在整个集群中所占比重越大,集群竞争力提升的速度越快,集群规避风险的能力越强。技术与知识密集型集群就是无形要素投入占整个要素投入较大比重的集群,在这种集群中,知识、技术、品牌、组织网络、制度、文化等这些无形要素是构成其超强竞争力的主要载体。
  与处在集群价值链上游阶段无形要素投入巨大而有形要素投入微小相比,处在集群价值链下游即生产环节阶段的集群,有形要素的投入巨大而无形要素投入微小,其创造的附加值很少,集群也难有超强竞争力。集群内涵式竞争力和集群外延式竞争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就主要联系而言,
  一是,两者都以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为基础,缺少任何一种要素都不能构成集群竞争力。
  二是,在两者中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来看,有形要素主要是作为无形要素发挥作用的载体,无形要素主要是嵌入到有形要素之中,使有形要素的作用得到根本性的发挥。
  三是,无论是集群外延式竞争力还是集群内涵式竞争力都经过“集聚经济”这一阶段,都是由集聚经济表现而来,集群经济作为一种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及范围经济的复合体,即可表现低层次竞争力,也可表现高层次竞争力;就主要区别而言,(1)两者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的含量不同,具体来看,在集群内涵式竞争力中无形要素占很大部分,主要是以无形要素为主要基础,在集群外延式竞争力中有形要素占很大部分,主要是以有形要素为主要基础;(2)两者竞争力的层次不同,集群内涵式竞争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竞争力,集群外延式竞争力是一种低层次的竞争力;(3)两者在集群竞争力所处的地位不同,集群内涵式竞争力是集群竞争力的演化方向,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只是集群竞争力在向集群内涵式竞争力过渡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虽不是必不可少,一般要经过。
  关于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和集群内涵式竞争力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向集群内涵式竞争力的演化是一个动态、多次重复、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表明了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和集群内涵式竞争力只是相对的概念,即集群外延式竞争力演化到集群内涵式竞争力后,在此基础上应向更深层次的集群内涵式竞争力演化。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的更新换代,集群原先已形成的内涵式竞争力会蜕变为集群外延式竞争力。
  
  三、集群竞争力面临的风险及规避措施
  
  (一)集群竞争力面临的风险
  1.结构化风险。结构化风险主要指集群内企业生产的产品结构单一所带来的风险,它主要影响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在集群外延式竞争力阶段,集群内众多企业生产的产品差异很小,甚至没有差异,即结构单一,这会给集群带来结构化风险。具体来讲:结构单一往往会造成生产的同类产品供大于求、行业生产能力过剩,进一步使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低于产品市场出清时的水平,导致价格低于边际成本甚至平均成本,产业利润急剧下降,大量要素退出该产业,结果会导致集群的衰亡。此外,当集群结构单一、相互之间没有差异化竞争时,往往出现价格战和假冒伪劣产品。在价格战中即便有一些企业最终取胜,却是以整个集群的竞争力的丧失为代价。假冒伪劣产品会导致集群的集体声誉受损,集群整体的市场销售陷入困境,对集群名誉的恢复却是难上加难。
  2.网络性风险。集群由外延式竞争力向内涵式竞争力过渡时容易受网络性风险的影响,或集群内涵式竞争力形成后向更深层次的内涵式竞争力方向演化时也容易受网络性风险的影响,集群由外延式竞争力到内涵式竞争力再到更深层次内涵式竞争力的演化式一个动态的过程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集群内涵式竞争力阶段,过强网络关系可能造成集群交易低效和创新减慢,损害集群的竞争力,导致集群网络性风险。
  当关系嵌入过大时,网络化的合作也可能导致集体思维的僵化和集体行动的迟缓与非理性,合作处于低效率状态,可能导致集群被锁定在特定的技术轨道与合作范围内,导致创新的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使集群受到侵蚀,减少集群收益。当集群收益下降时集群对于要素的吸引力下降,一些要素开始向其他产业或产地转移,寻找新的组合源,集群规模缩小,来自集群外与集群内中间性市场需求下降。最严重的是:当集群所嵌入的社会沦落为一个思想守旧,进取动力弱的社会时,集群网络中弥漫的保守气氛扼杀了集群的发展,集群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而失去了活力。
  3.周期性风险。周期性风险既可影响集群外延式竞争力,也可影响集群内涵式竞争力,两者都需要不断的演化,即由集群外延式竞争力到集群内涵式竞争力过渡,再由集群内涵式竞争力向更深层次的内涵式竞争力演化,无论在哪个集群竞争力阶段上,集群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的过程。克鲁格曼(1991)、波特(1998)及斯旺(1998)认为集群的成长过程存在一个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过程。集群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蔡宁等(2003)认为处于成长的集群,生命力最旺盛,学习能力最强,竞争力也最强。在成熟阶段,本地同类产品企业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企业创新速度平缓,出现过度竞争威胁,集群整体竞争力的上升空间不大;在衰退阶段,有企业大量退出,企业对市场的灵活反应能力下降,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陷入困境,集群竞争优势被逐渐消减、竞争力减弱。集群容易被锁定在恶性的因果累积循环路径,最终集群竞争力收益耗散导致集群收益减少和集群衰败。
  4.国际化风险。国际化风险主要影响的是集群外延式竞争力。集群在价值链低端过度依靠国外市场需求出口产品,容易导致集群的国际化风险,弱化集群的竞争力。尤其对于像中国这种以外资企业为主导和以低加工型贸易为主要出口方式的集群更是如此。与“高环嵌入”在研发、营销等高端价值链不同,“低环嵌入”集中在加工、组装等低端价值链,依赖此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附加值往往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端。在国际贸易经济活动中很容易被贸易伙伴国以种种名义设置贸易壁垒,最终结果影响我国集群产品的整体出口,削弱集群的竞争力,减少集群的收益。
  (二)集群竞争力风险的规避措施
  1.实行集群产品差异化战略。如前所述,集群内企业生产的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或甚至没有差异化竞争时,很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导致集群的集体声誉受损甚至声名狼藉。在此情况下,集群整体的市场销售会陷入困境,集聚反而产生了外部不经济。产品的差异化和产品的相似化(结构单一)的最大不同在于:产品的相似化意味着产品的替代品增加,互补品减少,集群产品往往会供大于求,导致产品的价格在边际成本甚至平均成本之下。
  产品的差异化恰恰是产品的互补品增加,替代品减少,在此情况下,集群产品不容易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即若一个集群中内部企业生产的产品处于替代状态,利益相冲突,相互之间很容易爆发价格战。相反,若一个集群中内部企业生产的产品处于互补状态,由于利益一致,相互之间关系会很融洽。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有利于规避集群内企业形成以成本价格战为主的“集体无效率”恶性循环竞争状态,使集群出售的产品进入一个良性螺旋上升轨道。
  2.利用创新推动集群升级。虽然集群生命周期分为萌芽、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借助于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通过“创造性破坏”,改变支撑原集群生命周期的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集群生命周期的路径。创新的本质就是集群内企业在市场的某种失衡当中发现机会,通过创新获得收益。随着经济失衡程度的下降,集群得到的创新收益逐渐耗散,要素的边际收入趋于递减,直至下一次创新的来临。具体来讲:创新能使集群在经济从非均衡状态到均衡状态的过渡中获得可持续收益。
  集群的创新收益与经济失衡程度的下降呈正比,即随着经济失衡程度下降,集群的创新收益也渐渐耗散。这时集群中就需再一次“创造性破坏”改变原集群生命周期演化路径或建立新的集群生命周期。创新使要素的报酬在这种从均衡到失衡、再从失衡恢复到均衡的循环往复过程中,演绎一轮又一轮的分工与报酬递增的故事,要素报酬表现为波浪式的递增,并基于因果累积循环机制不断集聚,促进集群升级和集群的壮大。虽然创新使集群的边界在这种从均衡到失衡,再从失衡恢复到均衡的循环往复过程中不断被更新,集群的收益却持续性增加。创新是集群收益不竭的源泉,创新是集群升级的永恒动力。
  3.增强集群的开放性。与集群外延式竞争力相比,集群内涵式竞争力更需要开放的集群,这是因为包括知识、信息、管理在内的很多无形要素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增大本身的价值和使自己边际收益递增的属性更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若出现过强的关系嵌入集群网络的现象,虽然无形要素例如各类信息特别是隐性知识可以在集群内部之间得到较为广泛传播,促进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机会主义行为。强关系嵌入容易使集群内无形要素产生惰性,导致集群内无形要素的过度根治性,减少集群外的无形要素流入本网络,往往导致集群出现路径依赖和区域锁定现象。
  开放的集群(弱联系)有利于促进不同群体、族群之间无形要素例如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畅通,增强它们之间的互补性、融合性,这对规避过强嵌入给集群带来的网络化风险和为进一步提升集群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为达到这一目的,集群内企业一定要抛弃固有偏见和习惯束缚,敢于吸收群外无形要素的精华,改造自身不适合集群升级的某些无形要素。如在集群管理和集群品牌拓展方面,我国集群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学习国外成功集群例如“硅谷”在这方面的成熟管理经验和品牌拓展经验。
  4.转变集群贸易出口方式。在价值链的全球化整合中,我国的一些企业因承接跨国公司外包出来的某些相对低端的非核心性价值链环节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低环嵌入”的格局(与此相对应,那些将自己的经营资源集中于研发、品牌、营销等高端价值链环节的企业则形成了全球价值链的“高环嵌入”。虽然大量中国企业的“低环嵌入”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和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水平的提高、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吸纳及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设备更新的提升起到过重要作用,但“低环嵌入”对我国经济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低环嵌入”决定了我国集群贸易出口方式大多为数量型、粗放型而不是高环嵌入的质量型、效益型。
  与依赖于出口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集群贸易出口方式不同,这种依赖于低加工外贸的出口方式在国内造成资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剧、经济效益低下和在国外造成贸易摩擦不断、外贸条件恶化、外贸依存度太高等问题。为了提升我国集群贸易出口方式的档次,实现集群贸易出口产品从低端价值链向高端价值链的转变,规避集群出口产品国际化的风险,最终为增强集群竞争力奠定基础,应借助于体制改制、技术升级、质量改进、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等方式,转变集群贸易出口方式,尽一切可能实现从低加工为主的集群向创新型为主的集群演变。
  
  参考文献
  [1]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
  [2]欧秀芳.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以福建为例[D].优秀硕士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7
  [3]臧旭恒,何青松.试论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集群演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7(3)
其他文献
上rn今天心情特别好,只觉得心里美美的.同事打趣我:“今天这么高兴?看来是老公回来了!”我面露微笑,甜蜜地回应:“当然了!”
期刊
刘先生每次自慰后,都会有明显的尿意,可排尿时会觉得不如平日顺畅。不知如何是好,便向我咨询。手淫又叫自慰,狭义的概念是指用手来抚摸自己的外生殖器,使心理上得到满足,达到
期刊
在学校和监狱系统实施犯罪预防计划具有很好的效果。学校的犯罪预防就是要实施早期干预和吸毒预防教育。在监狱中实施戒毒、就业服务和社区服务计划,可以有效地遏制累犯率。
4岁的瑶瑶又发脾气了,玩具、食物被她扔了一地,噘着嘴,饭也不吃,话也不说,时而尖叫一声显示自己的存在,可你要去哄哄她,她就又哭又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轮番上阵,却都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既不知道是什么事或者是谁惹了她,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让她尽快安静下来。反复多次发脾气后,瑶瑶妈妈只好去社区卫生站咨询医生:怎样才能让我家瑶瑶不发脾气?  孩子的发脾气,如同他的喜、怒、哀、乐一样,是一种情绪的发泄
诱惑侦查是一把双刃剑,容易引起国家公权力与个人私权利之间的紧张冲突,司法伦理与追击犯罪理念的激烈对垒。对诱惑侦查的适用应当贯彻和遵循必要原则、司法审查和救济原则、
摘 要: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领域综合发展重要成果,它实现了文献信息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了信息查询的效率和实用性,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网络环境  随着信息時代的来临,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数字图书馆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人们检索信息和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一、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以及影响25-(OH)D3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138例CKD非透析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并收集其体重指数(BMI)
精神文明建设是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而言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和实现途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精神文明而言,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厂容厂貌、经营管理、职工综合素质等方面。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企业也都比较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不
我很幸运,在课改的浪潮中进入了作为广东新课改省、市级样本学校的仲元中学,此时学校创建的独具特色的“五环教学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踏着“五环教学法”的步伐,我开始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