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地效飞行器——“鹈鹕”
几十年来,美国军队的机动性一直是最让五角大楼关注的问题。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部队一直是美军方的新军事理论。他们的目标是能在96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3000名军人以及8000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为满足军方的需求,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它能装载17辆坦克,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已经在研制这样一种飞机。1967年夏,美军方专家聚集在国防情报局,共同解读一张极不寻常的间谍卫星照片,照片摄自黑海边上的一个苏联小城,在一圈围墙里,停放着一台巨大的形似飞机的飞行器,但机翼却极短,看似根本无法飞行。这个“黑海怪物”到底是什么?这一疑团在以后的10年当中被逐一解开。情报专家后来得知那是一架地效飞行器,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所谓“地面效应”就是飞行器以极低的高度掠过水面(地面),能降低升力的涡流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难以形成,反而在机身下方形成气垫,为飞行器提供更大的升力,飞行器越接近水面,地面效应的效果就越显著。
波音公司的工程师设计的地效飞行器“鹈鹕”和“黑海怪物”的原理很相似。经大量研究证实,地效飞行器只有设计得非常庞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优势。这种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则相抵触。目前大多数远程飞机都是高空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因为在低空稠密的空气中飞行会大大增加油耗。而如果将飞行高度降低到极端贴近地面,由飞行器的速度产生的空气垫就会支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因此它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按现在的设想,“鹈鹕”将装备4对5.88万千瓦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个发动机舱中安装两台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带动一个直径15米的40叶螺旋桨,每个发动机舱前面都有两组反向旋转的螺旋桨。尽管“鹈鹕”尺寸巨大,但由于其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制造难度大为降低。
地效飞行器的翼展及飞行高度是决定地面效应大小的两个数字,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气动力支撑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鹈鹕”150米长的翼展在30米之处也能获得“微小的地效作用”,这种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
驾驶“鹈鹕”相对要复杂一些。飞行前,机组人员和任务制定人员必须使用雷达和卫星图像检查飞行路线上的天气、陆地情况等,以决定如何利用顺风飞行或是绕开陆地进行掠海飞行还是提高飞行高度跳过它。工程师们也预见到了操控上的复杂性——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设计成高度自动化。
(《奥秘》2004年第8期)
1.根据文意,对“地效飞行器”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运载能力特别巨大而又只能够超低空飞行的飞机。
B.是一种既能在高空海面飞行又能超低空海面飞行的装载能力不大的飞行器。
C.是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
D.是一种自身形状极像“鹈鹕”且完全模仿动物鹈鹕的特点而制造出来的专门用于海面飞行的飞行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已设计出了一种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
B.60年代苏联研制的一种叫“黑海怪物”的飞机其实就是地效飞行器的雏形。
C.地效飞行器既能于地面或海面超低空飞行又能像普通飞机一样任意飞行和起降。
D.地效飞行器已经打破了过去“高度就是效率”的一贯的飞行原则。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建立一支能够在96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快速而敏捷的机动部队。
B.地效飞行器能够降低涡流的升力,所以人们在研制它时就必须特别地考虑如何补充其升力。
C.因为地效飞行器的超低空飞行,所以驾驶的难度就非常大,人们正在研制高度自动化的操作装置。
D.要体现出地效飞行器的优势就一定要将其体积设计得尽量庞大一些。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4~6题。
漫光的实验
2004年初,来自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又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发明与创新》杂志2004年第6期)
4.下列不属韦尔奇博士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A.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B.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C.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D.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5.上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A.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B.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6.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B.利用铷原子降低光速的难度要小于利用钠原子。
C.目前以漫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变为了现实。
D.由于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人们喜欢用它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参考答案】
1.C (A“只能够超低空飞行”解说错误。B“装载能力不大”解说错误。D“且完全模仿动物鹈鹕的特点而制造出来的”解说错误。)
2.A (“工程师们正在设计”而不是“已经设计出”。)
3.B (能够降低升力的涡流不能产生,所以其升力就更大了,无须特别地考虑补充升力。)
4.C (还未制造出,只是在考虑中。)
5.B (参见第三段的开头,即可理解。)
6.C (尚未变成现实。)
地效飞行器——“鹈鹕”
几十年来,美国军队的机动性一直是最让五角大楼关注的问题。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部队一直是美军方的新军事理论。他们的目标是能在96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3000名军人以及8000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为满足军方的需求,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它能装载17辆坦克,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已经在研制这样一种飞机。1967年夏,美军方专家聚集在国防情报局,共同解读一张极不寻常的间谍卫星照片,照片摄自黑海边上的一个苏联小城,在一圈围墙里,停放着一台巨大的形似飞机的飞行器,但机翼却极短,看似根本无法飞行。这个“黑海怪物”到底是什么?这一疑团在以后的10年当中被逐一解开。情报专家后来得知那是一架地效飞行器,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所谓“地面效应”就是飞行器以极低的高度掠过水面(地面),能降低升力的涡流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难以形成,反而在机身下方形成气垫,为飞行器提供更大的升力,飞行器越接近水面,地面效应的效果就越显著。
波音公司的工程师设计的地效飞行器“鹈鹕”和“黑海怪物”的原理很相似。经大量研究证实,地效飞行器只有设计得非常庞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优势。这种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则相抵触。目前大多数远程飞机都是高空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因为在低空稠密的空气中飞行会大大增加油耗。而如果将飞行高度降低到极端贴近地面,由飞行器的速度产生的空气垫就会支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因此它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按现在的设想,“鹈鹕”将装备4对5.88万千瓦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个发动机舱中安装两台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带动一个直径15米的40叶螺旋桨,每个发动机舱前面都有两组反向旋转的螺旋桨。尽管“鹈鹕”尺寸巨大,但由于其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制造难度大为降低。
地效飞行器的翼展及飞行高度是决定地面效应大小的两个数字,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气动力支撑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鹈鹕”150米长的翼展在30米之处也能获得“微小的地效作用”,这种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
驾驶“鹈鹕”相对要复杂一些。飞行前,机组人员和任务制定人员必须使用雷达和卫星图像检查飞行路线上的天气、陆地情况等,以决定如何利用顺风飞行或是绕开陆地进行掠海飞行还是提高飞行高度跳过它。工程师们也预见到了操控上的复杂性——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设计成高度自动化。
(《奥秘》2004年第8期)
1.根据文意,对“地效飞行器”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运载能力特别巨大而又只能够超低空飞行的飞机。
B.是一种既能在高空海面飞行又能超低空海面飞行的装载能力不大的飞行器。
C.是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
D.是一种自身形状极像“鹈鹕”且完全模仿动物鹈鹕的特点而制造出来的专门用于海面飞行的飞行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已设计出了一种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
B.60年代苏联研制的一种叫“黑海怪物”的飞机其实就是地效飞行器的雏形。
C.地效飞行器既能于地面或海面超低空飞行又能像普通飞机一样任意飞行和起降。
D.地效飞行器已经打破了过去“高度就是效率”的一贯的飞行原则。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建立一支能够在96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快速而敏捷的机动部队。
B.地效飞行器能够降低涡流的升力,所以人们在研制它时就必须特别地考虑如何补充其升力。
C.因为地效飞行器的超低空飞行,所以驾驶的难度就非常大,人们正在研制高度自动化的操作装置。
D.要体现出地效飞行器的优势就一定要将其体积设计得尽量庞大一些。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4~6题。
漫光的实验
2004年初,来自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又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发明与创新》杂志2004年第6期)
4.下列不属韦尔奇博士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A.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B.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C.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D.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5.上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A.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B.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6.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B.利用铷原子降低光速的难度要小于利用钠原子。
C.目前以漫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变为了现实。
D.由于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人们喜欢用它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参考答案】
1.C (A“只能够超低空飞行”解说错误。B“装载能力不大”解说错误。D“且完全模仿动物鹈鹕的特点而制造出来的”解说错误。)
2.A (“工程师们正在设计”而不是“已经设计出”。)
3.B (能够降低升力的涡流不能产生,所以其升力就更大了,无须特别地考虑补充升力。)
4.C (还未制造出,只是在考虑中。)
5.B (参见第三段的开头,即可理解。)
6.C (尚未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