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寿山风景区位于山海关城东北约9公里处,因山上有大量的“寿”字书法而得名,历代书法大家都在此留下了有关“寿”字的墨宝。它东起黄牛山,沿长寿河流域呈东西走向,是一处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有悬阳洞、神医石窟、寿字碑林、世外桃源、石门胜景等,整个风景区以长寿河谷的自然风光为基础,集山、石、洞、窟、溪及中草药植物于一身,以长寿延年为宗旨,弘扬祖国的传统医学,以雕塑、书法、建筑、园林等手法为表现形式,是一个立意新颖、独具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旅游胜地。
长寿山石洞之最要数悬阳洞了,跨过一座石桥,就来到了古树掩映下奇妙而幽深的古洞悬阳洞,它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穿透式的花岗岩洞,我国溶洞多为石灰岩洞,像如此高大的花岗岩洞在北方实属罕见。洞呈纺锤形,前后宽阔,中间狭细,全洞长117米,其中前洞为悬阳洞的主体洞穴,进深37米,宽14米,高13米。悬阳洞最早的垦辟和建设在明代,明初洪武年间,四川峨眉山僧人到此建庙塑像,并以汉隶形式留下第一笔“蜀人创修”。之后随着明代魏国公徐达1381年在山海关建关设卫,这里边臣游子聚会,僧人道士云集,百姓香客络绎,文人墨客咏诵,到了清末甚至有洋人涉足。民国年间,三道关有位主持道人叫董有灵,在前洞建有万仙楼,后洞建有孔庙和地藏王菩萨,更使这里达到了儒、释、道三教一家,他们和平共处,修身养性。我国许多名山常为一个宗教流派所独居,或以某一宗教为主,而悬阳洞则是三教并立,融合共生,成为悬阳洞历史上宗教文化现象的一大特点。20世纪30年代后,悬阳洞走向了颓败。到了60年代,这里的佛像、庙宇已是毁坏殆尽,只留下洞壁上的“悬阳洞”“清虚凌空”“万善同归”“通天幻境”“别有洞天”“紫塞桃源”“地接天根”“万古流芳”等10幅刻石,以及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的《悬阳洞诗碑》、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的《观音洞碑》及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的《造钟碑记》。沿着石砌的台阶扶栏而上,洞由明变暗,又由暗变明,石阶由宽而窄,又由窄而宽,凉风习习,别有情趣,约行数十步,仰面而视,洞顶有双孔,为自然形成,有日光悬于其中,悬阳洞由此而得名,成为悬阳洞窥天一景,而悬阳洞之奇恰恰就在于洞中有洞,洞上有孔,孔能通天。紫阳宫外西侧,双松拔地而起,对峙而立,直刺青天,独峻于林,30余米高的百年古松给人苍劲傲然之感,伴风送涛,凛然正气与其形酷同,其状亦如两巨人,威不可淫,故得名双松挺峙。
神医石窟位于药王岭山腰的峭壁之上,有以古代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为主体的摩崖石窟群。石窟群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雕塑家付天仇、曾竹韶创作设计,“神医石窟”四字为著名画家吴作人所题,此外还有国际友人的摩崖碑题,此景集医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依山就势而造的人文景观,立意新颖,别具一格,讓人领略到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和炎黄子孙聪明才智的同时,也感受到石窟巍峨挺拔、气势雄伟的独特风格。
寿字碑林是长寿山景区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也是利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结合长寿山的奇峰异石而建造的人文景观。在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怪石上镌刻着不同朝代、不同字体、阴阳文不同形式的名人“寿”迹,这些因石而制的摩崖雕字,或隐或现,字形各异,神采飞扬,那异曲同工的百家书风,构成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之“寿”字大成,表现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库的独特神韵,成为东方雕刻、书法相互融合的艺术风景。
摩崖石刻“层峦叠嶂”系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山海关督师范志完所题,在此放眼四望,崇山峻岭,层层叠叠,起伏相间,百态千姿,山形树影,近壮远秀,一并入目,该题是对周围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药王岭上有一巨石如海豹,昂首怒吼,神态逼真,似有惊雷滚滚而来,令人胆战心惊。相传,远古造陆运动中,海豹正在酣睡,海水撤走,海豹一觉忽醒,见身边突变,一声怒吼,直震青天,遂化成石。“范墨流香”摩崖石刻为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北山左营副总兵王进科命人雕刻留下的,有与山河同在、留名千载的个人功利意味。然而时光流逝,岁月剥蚀掉原有意义,在今天,这“范墨流香”意随笔到、笔随势生的动感,与巨石和水痕浑然一体,成为游人争相观赏的对象。
“世外桃源”是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题词命名的。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苍劲,山谷间生有桃、杏、李、核桃、樱桃、山楂等树及数十种藤草类植物,是一个自然形成、稍加人工培植的中草药植物园。
出世外桃源,就来到了独具北国山川特色的石门胜景风景点。巍峨对峙的石门山上明代“百二山河”镌刻古朴幽深,山形如刀削斧劈,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人工开凿的一线天,系石门要塞,身临其中,两崖之中仿佛天系一线,令人毛骨悚然,上有飞来石,下踞长寿河,左依古堡,后依高丽营盘遗址,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传,唐代高丽人常向中原进犯,并在此屯兵驻守,薛礼征东时,在此与之大战,高丽军兵败,弃营而退,现仅留下此遗址作为历史的佐证。经石门一线天向右环行,即可见花鸟翠树中有一奇石碧潭,游鱼戏水,微荡涟漪。相传何仙姑出游至此,见水清澈映影,便宽衣而浴,捧水洗面,忽觉脸上麻子全无,复掬轻抚,则现一对迷人酒窝,故称“璇靥潭”,其放衣石被称“衣架石”,因形似河马,是野游露餐之佳地。漫步于长寿山中,可谓移步换景,处处美景,游客尽可登高山以远眺、临清流而尽观,流连于山山水水之间观察考记,抒情寄意,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难怪1995年8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莅临时留下了“我到过许多名山大川,长寿山独具特色”的高度评价。
悬阳洞
长寿山石洞之最要数悬阳洞了,跨过一座石桥,就来到了古树掩映下奇妙而幽深的古洞悬阳洞,它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穿透式的花岗岩洞,我国溶洞多为石灰岩洞,像如此高大的花岗岩洞在北方实属罕见。洞呈纺锤形,前后宽阔,中间狭细,全洞长117米,其中前洞为悬阳洞的主体洞穴,进深37米,宽14米,高13米。悬阳洞最早的垦辟和建设在明代,明初洪武年间,四川峨眉山僧人到此建庙塑像,并以汉隶形式留下第一笔“蜀人创修”。之后随着明代魏国公徐达1381年在山海关建关设卫,这里边臣游子聚会,僧人道士云集,百姓香客络绎,文人墨客咏诵,到了清末甚至有洋人涉足。民国年间,三道关有位主持道人叫董有灵,在前洞建有万仙楼,后洞建有孔庙和地藏王菩萨,更使这里达到了儒、释、道三教一家,他们和平共处,修身养性。我国许多名山常为一个宗教流派所独居,或以某一宗教为主,而悬阳洞则是三教并立,融合共生,成为悬阳洞历史上宗教文化现象的一大特点。20世纪30年代后,悬阳洞走向了颓败。到了60年代,这里的佛像、庙宇已是毁坏殆尽,只留下洞壁上的“悬阳洞”“清虚凌空”“万善同归”“通天幻境”“别有洞天”“紫塞桃源”“地接天根”“万古流芳”等10幅刻石,以及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的《悬阳洞诗碑》、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的《观音洞碑》及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的《造钟碑记》。沿着石砌的台阶扶栏而上,洞由明变暗,又由暗变明,石阶由宽而窄,又由窄而宽,凉风习习,别有情趣,约行数十步,仰面而视,洞顶有双孔,为自然形成,有日光悬于其中,悬阳洞由此而得名,成为悬阳洞窥天一景,而悬阳洞之奇恰恰就在于洞中有洞,洞上有孔,孔能通天。紫阳宫外西侧,双松拔地而起,对峙而立,直刺青天,独峻于林,30余米高的百年古松给人苍劲傲然之感,伴风送涛,凛然正气与其形酷同,其状亦如两巨人,威不可淫,故得名双松挺峙。
神医石窟
神医石窟位于药王岭山腰的峭壁之上,有以古代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为主体的摩崖石窟群。石窟群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雕塑家付天仇、曾竹韶创作设计,“神医石窟”四字为著名画家吴作人所题,此外还有国际友人的摩崖碑题,此景集医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依山就势而造的人文景观,立意新颖,别具一格,讓人领略到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和炎黄子孙聪明才智的同时,也感受到石窟巍峨挺拔、气势雄伟的独特风格。
寿字碑林
寿字碑林是长寿山景区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也是利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结合长寿山的奇峰异石而建造的人文景观。在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怪石上镌刻着不同朝代、不同字体、阴阳文不同形式的名人“寿”迹,这些因石而制的摩崖雕字,或隐或现,字形各异,神采飞扬,那异曲同工的百家书风,构成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之“寿”字大成,表现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库的独特神韵,成为东方雕刻、书法相互融合的艺术风景。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层峦叠嶂”系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山海关督师范志完所题,在此放眼四望,崇山峻岭,层层叠叠,起伏相间,百态千姿,山形树影,近壮远秀,一并入目,该题是对周围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药王岭上有一巨石如海豹,昂首怒吼,神态逼真,似有惊雷滚滚而来,令人胆战心惊。相传,远古造陆运动中,海豹正在酣睡,海水撤走,海豹一觉忽醒,见身边突变,一声怒吼,直震青天,遂化成石。“范墨流香”摩崖石刻为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北山左营副总兵王进科命人雕刻留下的,有与山河同在、留名千载的个人功利意味。然而时光流逝,岁月剥蚀掉原有意义,在今天,这“范墨流香”意随笔到、笔随势生的动感,与巨石和水痕浑然一体,成为游人争相观赏的对象。
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是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题词命名的。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苍劲,山谷间生有桃、杏、李、核桃、樱桃、山楂等树及数十种藤草类植物,是一个自然形成、稍加人工培植的中草药植物园。
石门胜景
出世外桃源,就来到了独具北国山川特色的石门胜景风景点。巍峨对峙的石门山上明代“百二山河”镌刻古朴幽深,山形如刀削斧劈,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人工开凿的一线天,系石门要塞,身临其中,两崖之中仿佛天系一线,令人毛骨悚然,上有飞来石,下踞长寿河,左依古堡,后依高丽营盘遗址,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传,唐代高丽人常向中原进犯,并在此屯兵驻守,薛礼征东时,在此与之大战,高丽军兵败,弃营而退,现仅留下此遗址作为历史的佐证。经石门一线天向右环行,即可见花鸟翠树中有一奇石碧潭,游鱼戏水,微荡涟漪。相传何仙姑出游至此,见水清澈映影,便宽衣而浴,捧水洗面,忽觉脸上麻子全无,复掬轻抚,则现一对迷人酒窝,故称“璇靥潭”,其放衣石被称“衣架石”,因形似河马,是野游露餐之佳地。漫步于长寿山中,可谓移步换景,处处美景,游客尽可登高山以远眺、临清流而尽观,流连于山山水水之间观察考记,抒情寄意,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难怪1995年8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莅临时留下了“我到过许多名山大川,长寿山独具特色”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