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整合,能体会到不同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形成言语经验。此外,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探究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涵,促进了自身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则渗透在每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的每一本书都有其自己的文化艺术价值。深入阅读的过程即是对文化的思考、认知、理解、传承的过程。
与单篇独立的文章或选段式文章不同,整本书阅读往往让读者在通读全书的情况下,从整体上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梳理文本的整体艺术架构。以鲁迅的作品为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节选出来的,教师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往往是以生字词、课文大意、表达方式等为主,而很少涉及作品所渗透出的社会现象和观念、时代特色。而基于《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梳理的时候,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者从幼年到青年不同时期的生活图景,还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认识和评价作者在整本书中所表现出的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继而再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学生就能从作品中汲取充分的知识营养,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和精神世界。整本书阅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切实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整本书阅读过程是一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自主研读,深入思考探究文本的过程。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对文本产生疑问,通过仔细推敲、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探索性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导”好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不仅有对内容或主题的提纲挈领,还有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创造性地用好名著导读,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前提。例如古典章回体小说《水浒传》阅读教学中,笔者以“水浒英雄”为关键词串联整本书,引导学生绘制“水浒英雄”思维导图或者梁山好汉谱系表,借英雄人物的活动在书中勾连多个回目,同时将多个人物进行交叉比较,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从而实现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再如,笔者在《西游记》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跳读把唐僧师徒四人的典型情节加以梳理,又通过精读加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典型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不仅如此,笔者还引导学生在名著中读出自我、读出生活。
名著导读怎么导?需要寻找到一个多角度剖析经典的支点、角度,从而生成整本书阅读的语言密码。名著语文学习,就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让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读整本书,帮助学生亲近经典名著,体会文艺作品蕴含的乐趣;帮助学生熟悉文学角色,借着典型人物学习爱和怜悯;帮助学生突破个人经验,了解多种多样的人类感受;帮助学生进入复杂情境 ,在多种境遇里培养洞察力 。
2.阅读方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在《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一文中曾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这段话精要地概括了阅读的方法。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这是阅读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当面对一整本书时,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兴趣和读书目的的不同,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当学生对文本的某处产生问题或对文中的某一人物、某一表达方式产生兴趣时,这就需要采用精读的阅读方法,去深刻感受、深入理解、仔细推敲。而只是为了要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时,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就足够了。在整本书阅读中,学会交替使用各种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与学生的阅读方法有着紧密联系的就是阅读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在指导《骆驼祥子》的批注阅读时,将批注阅读法具体为三种类型,即阐释型批注、鉴赏型批注和质疑型批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做批注的习惯,更要具体指导批注的方法,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与运用,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高。
3.开展丰富的读书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需要有及时的反馈和交流。这时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笔者常常用微信读书的小程序组建团队分享阅读心得;利用“美篇”汇总学生批注;组织研讨交流会,筹划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来检验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情况。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閱读经验,借鉴他人的阅读经验。同时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暂时还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探讨,加强对文本的认知与理解。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来,为学生解答疑惑,但这并不意味着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更多的是提供补充。教师还应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他们自主阅读、思考的过程和交流讨论的过程,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这对教师未来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思考,以便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整合,能体会到不同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形成言语经验。此外,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探究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涵,促进了自身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则渗透在每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的每一本书都有其自己的文化艺术价值。深入阅读的过程即是对文化的思考、认知、理解、传承的过程。
与单篇独立的文章或选段式文章不同,整本书阅读往往让读者在通读全书的情况下,从整体上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梳理文本的整体艺术架构。以鲁迅的作品为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节选出来的,教师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往往是以生字词、课文大意、表达方式等为主,而很少涉及作品所渗透出的社会现象和观念、时代特色。而基于《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梳理的时候,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者从幼年到青年不同时期的生活图景,还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认识和评价作者在整本书中所表现出的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继而再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学生就能从作品中汲取充分的知识营养,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和精神世界。整本书阅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切实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整本书阅读过程是一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自主研读,深入思考探究文本的过程。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对文本产生疑问,通过仔细推敲、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探索性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导”好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不仅有对内容或主题的提纲挈领,还有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创造性地用好名著导读,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前提。例如古典章回体小说《水浒传》阅读教学中,笔者以“水浒英雄”为关键词串联整本书,引导学生绘制“水浒英雄”思维导图或者梁山好汉谱系表,借英雄人物的活动在书中勾连多个回目,同时将多个人物进行交叉比较,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从而实现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再如,笔者在《西游记》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跳读把唐僧师徒四人的典型情节加以梳理,又通过精读加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典型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不仅如此,笔者还引导学生在名著中读出自我、读出生活。
名著导读怎么导?需要寻找到一个多角度剖析经典的支点、角度,从而生成整本书阅读的语言密码。名著语文学习,就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让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读整本书,帮助学生亲近经典名著,体会文艺作品蕴含的乐趣;帮助学生熟悉文学角色,借着典型人物学习爱和怜悯;帮助学生突破个人经验,了解多种多样的人类感受;帮助学生进入复杂情境 ,在多种境遇里培养洞察力 。
2.阅读方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在《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一文中曾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这段话精要地概括了阅读的方法。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这是阅读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当面对一整本书时,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兴趣和读书目的的不同,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当学生对文本的某处产生问题或对文中的某一人物、某一表达方式产生兴趣时,这就需要采用精读的阅读方法,去深刻感受、深入理解、仔细推敲。而只是为了要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时,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就足够了。在整本书阅读中,学会交替使用各种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与学生的阅读方法有着紧密联系的就是阅读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在指导《骆驼祥子》的批注阅读时,将批注阅读法具体为三种类型,即阐释型批注、鉴赏型批注和质疑型批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做批注的习惯,更要具体指导批注的方法,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与运用,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高。
3.开展丰富的读书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需要有及时的反馈和交流。这时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笔者常常用微信读书的小程序组建团队分享阅读心得;利用“美篇”汇总学生批注;组织研讨交流会,筹划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来检验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情况。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閱读经验,借鉴他人的阅读经验。同时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暂时还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探讨,加强对文本的认知与理解。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来,为学生解答疑惑,但这并不意味着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更多的是提供补充。教师还应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他们自主阅读、思考的过程和交流讨论的过程,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这对教师未来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思考,以便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