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水平和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思维在习作过程中得以发散、提升,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习作思维模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进行习作的信心,让学生今后有兴趣进行习作,给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打下良好基础。具体该如何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呢?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有效,实用性很强,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他的《思维导图》一书中将其视为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将图文进行有效的结合,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把其中的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勾连起来,形成记忆链接,帮助人进行有效记忆。简单来讲,思维导图就是借助一个中央关键词抑或是想法,以辐射线形式连接其他的想法、字词等。思维导图的运用就是借助左右脑的技能,以思维、阅读、记忆的规律,协助人们在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之间平衡发展,借以开启人类大脑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入在小学语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习作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要重视习作环节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新的教学方式,以给学生打造提升写作能力的空间,带给学生的不一样习作学习经验。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得以引入,以其独特的放射性思考方式使习作内容形成一个思考中心,并从这个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个关节点和习作内容中心主题能够连接起来,而每个连结点又可以相互构成另外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无限发散,这些呈现放射性的立体结构便成为学生自己的习作“数据库”,完成学生的写作体系。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思维上进行习作的选材、构思等,并将这个思维过程逐步呈现在书面上,绘制出属于自己的习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其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助力选材,寻“枝”找“叶”
在写作主题确定之后,学生写作材料的选择是其进行写作的第一步,亦是最重要的一步。学生写作时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需要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材,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放射性的外化,给学生的习作建立“地基”,让学生以此为基点无限向外进行扩张,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习作都有主题,学生看到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这篇文章要写什么,然后才考虑怎样写,“写什么”就是指找到了思维导图的中心点。在确定了“中心点”之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依据“中心点”发挥想象,找到相关的要点,以此进行写作,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选对写作材料,使文章出彩。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二单元中让学生写“有关身边熟悉的人”,学生可以选择终日陪伴自己的小伙伴,写一件有关他身上发生的趣事;可以选择辛勤教导自己的教师,笔下流露出师生情;可以写疼爱自己的亲人,记录下生活中感慨颇深之事。总之,要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搜索自己的记忆,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人、发生的不平凡之事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逐步罗列出自己所想内容的大概,并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图中展示的内容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写作,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选择项目,学生在“取舍”之间清晰地“勾勒”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取舍”将显得更加有科学性、目的性,写作效果更好。
(二)匠心独运,巧妙构思
在学生明确了“写什么”之后,下一步该确定该“怎样写”。大多时候,学生的想法都是“天马行空”,却不知该如何去表达,抑或是词不达意,毫无章法可言,甚至是胸中思绪万千,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更不知如何将其形成书面文章,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品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言不搭后语,想到哪写到哪,不成“体统”。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逐步理清自己的“万千思绪”,形成“体统”,逐步找到文章的结构,做到“指哪打哪”,进而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更加有序地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匠心独运,充实自己文章的写作框架,使自己的文章“丰满”起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到的是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绪整理清楚,做到“授之以渔”,将进行写作的思考方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能够借助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独立构建起习作框架,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出现混乱,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写属于自己的文章。
比如,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或者人物进行观察,也可以将自己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情绪相关的事宜写出来,只要是观察到的新发现都可以写,还可以写在观察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等等。这样相对比较“宽泛”的作文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心中的“思绪”进行整理、延伸,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逐步确认自己想要写什么,要写的事物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背景,又或是这种事物带给自己最深的印象、感触是什么,自己最后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或者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随着思维导图的完成,他们也将知道该如何组织文章的框架,便于学生进行写作。
(三)善于斟酌,表达自我
为解决学生在词句方面不够达标的问题,我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理思路,让其有物可写、有情可表,学生在此过程中努力斟酌自己的语句,如是否词句达意、形象生动。在此过程中,引導学生将其词句中关键的词、句等“勾勒”出来,进而填补丰富的内容,以便使其文章更深刻、丰富。
(责编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有效,实用性很强,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他的《思维导图》一书中将其视为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将图文进行有效的结合,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把其中的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勾连起来,形成记忆链接,帮助人进行有效记忆。简单来讲,思维导图就是借助一个中央关键词抑或是想法,以辐射线形式连接其他的想法、字词等。思维导图的运用就是借助左右脑的技能,以思维、阅读、记忆的规律,协助人们在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之间平衡发展,借以开启人类大脑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入在小学语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习作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要重视习作环节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新的教学方式,以给学生打造提升写作能力的空间,带给学生的不一样习作学习经验。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得以引入,以其独特的放射性思考方式使习作内容形成一个思考中心,并从这个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个关节点和习作内容中心主题能够连接起来,而每个连结点又可以相互构成另外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无限发散,这些呈现放射性的立体结构便成为学生自己的习作“数据库”,完成学生的写作体系。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思维上进行习作的选材、构思等,并将这个思维过程逐步呈现在书面上,绘制出属于自己的习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其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助力选材,寻“枝”找“叶”
在写作主题确定之后,学生写作材料的选择是其进行写作的第一步,亦是最重要的一步。学生写作时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需要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材,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放射性的外化,给学生的习作建立“地基”,让学生以此为基点无限向外进行扩张,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习作都有主题,学生看到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这篇文章要写什么,然后才考虑怎样写,“写什么”就是指找到了思维导图的中心点。在确定了“中心点”之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依据“中心点”发挥想象,找到相关的要点,以此进行写作,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选对写作材料,使文章出彩。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二单元中让学生写“有关身边熟悉的人”,学生可以选择终日陪伴自己的小伙伴,写一件有关他身上发生的趣事;可以选择辛勤教导自己的教师,笔下流露出师生情;可以写疼爱自己的亲人,记录下生活中感慨颇深之事。总之,要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搜索自己的记忆,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人、发生的不平凡之事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逐步罗列出自己所想内容的大概,并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图中展示的内容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写作,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选择项目,学生在“取舍”之间清晰地“勾勒”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取舍”将显得更加有科学性、目的性,写作效果更好。
(二)匠心独运,巧妙构思
在学生明确了“写什么”之后,下一步该确定该“怎样写”。大多时候,学生的想法都是“天马行空”,却不知该如何去表达,抑或是词不达意,毫无章法可言,甚至是胸中思绪万千,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更不知如何将其形成书面文章,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品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言不搭后语,想到哪写到哪,不成“体统”。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逐步理清自己的“万千思绪”,形成“体统”,逐步找到文章的结构,做到“指哪打哪”,进而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更加有序地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匠心独运,充实自己文章的写作框架,使自己的文章“丰满”起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到的是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绪整理清楚,做到“授之以渔”,将进行写作的思考方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能够借助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独立构建起习作框架,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出现混乱,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写属于自己的文章。
比如,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或者人物进行观察,也可以将自己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情绪相关的事宜写出来,只要是观察到的新发现都可以写,还可以写在观察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等等。这样相对比较“宽泛”的作文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心中的“思绪”进行整理、延伸,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逐步确认自己想要写什么,要写的事物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背景,又或是这种事物带给自己最深的印象、感触是什么,自己最后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或者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随着思维导图的完成,他们也将知道该如何组织文章的框架,便于学生进行写作。
(三)善于斟酌,表达自我
为解决学生在词句方面不够达标的问题,我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理思路,让其有物可写、有情可表,学生在此过程中努力斟酌自己的语句,如是否词句达意、形象生动。在此过程中,引導学生将其词句中关键的词、句等“勾勒”出来,进而填补丰富的内容,以便使其文章更深刻、丰富。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