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ings Come Apart)
作者:托德·麦克莱伦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7
托德?麦克莱伦是一位专注于拍摄汽车、商业与观念作品的加拿大摄影师。《拆物专家》是他将各种大小不一的物品,进行拆解之后,加以拍摄而成的图集。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技术圈兴起了“剖解运动”。顾名思义,即通过展示被遗弃之物,向浪费现象发起挑战。麦克莱伦拆解了50款经典的设计产品,既有现代物品,也有古董,向世界展示它们的“内在美”。他以两种方式拍摄这些物品,一是“掉落模式”,即让物品的零件落下,以相机高速抓拍;二是以井然有序的方式平铺,类似一张全家福。从自动铅笔到透镜罗盘,从iPad2到单反相机,从转盘电话到打字机,从自行车到双座轻型飞机,读者可以在这些图片中感受到工业设计的优雅。除了呈现产品的内部细节,作者也希望让读者反思平时对物品“用完就扔”的浪费现象。
《好光相机》
(Holga)
作者: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
出版社:Prestel 出版社,美国,2017
Holga相机是由香港企业家李定武在1981年生产,具有内置式闪光灯的120玩具塑料相机。其中文名是“好光”,辉煌时年销售量超过20万台,但于2015年停产。Holga 相机很便宜,但是成像质量确实只能说是“玩具”级别,漏光和模糊是它最大的拍摄特色。但也因此特点赢得了不少摄影师的欢心,被人善意称为“具有印象派绘画的风格”。
迈克尔?肯纳就是一位很喜欢Holga 相机的摄影师。他1953年出生于英国,1977年移民美国。当然,他不是只使用玩具相机拍照。实际上,肯纳以拍摄黑白风景和城市景观照片闻名,特别擅长长时间曝光摄影,作品被全球四十多个知名的美术馆收藏。这本书包含了60张肯纳用Holga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但我们从中却看不到一般玩具相机爱好者照片的随意感,不论是构图还是用光都显得很传统和“专业”。
尼古拉斯·尼克松:视觉暂留
(Nicholas Nixon:Persistence of Vision)
2017年12月13日至2018年4月22日
当代艺术学院(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美国,波士顿
美国摄影师尼古拉斯?尼克松最有名的作品是其从1975年一直拍到现在的《布朗姐妹》。这组照片横跨40余年,观者可以明显发现岁月在布朗姐妹的身体上留下的痕迹,当然还有日渐浓厚的姐妹情谊。
尼克松1947年生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市。他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布鲁克林,并在波士顿马萨诸塞州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摄影。自1970年代以来,他的照片主题大多都是关于家庭、人际关系和生活细节。除此外,他也不断用8×10大画幅相机和黑白胶片记录波士顿不断变化的景观以及南方乡村生活。这个展览是尼克松的一个回顾展,它较完整地展现了其摄影生涯,重头戏当然是至今仍然未完成的《布朗姐妹》系列。
安东尼·阿加塔:规则,墨西哥 1986~2016
(Antoine d’Agata:CODEX,México 1986-2016)
2017年10月24日至2018年4月1日
墨西哥城影像中心,墨西哥
安东尼?阿加塔在2004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但此前没有人能想到他会成为马格南摄影师。因为与前辈和同伴们相比,他太离经叛道了。
阿加塔1961年出生于法国马赛,青少年时期过着放荡的生活,与酒精、毒品、性为伴,在一次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朋友旅行时,他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22岁,他离开法国前往纽约,进入国际摄影中心(ICP)学习摄影,师从南?戈尔丁(Nan Goldin)、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
阿加塔的作品有两大特点:一是拍摄内容和影调比较黑暗,主题大多关于卖淫和毒品;二是他的照片大多比较模糊,鲜有清晰的影像。这是因为,阿加塔并不是旁观式的摄影,他拍的就是自己不羁的生活。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时我在性行为的时候拍照,不是想拍模糊,是真拍不清楚啊。”
在学习摄影后,阿加塔曾多次去墨西哥旅行,他的第一本画册也是在1997年去了墨西哥以后制作完成的。这个展览主要展出了他在墨西哥拍摄的作品,照片也记录了他在墨西哥的生活。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完美的媒介
(Robert Mapplethorpe:The Perfect Medium)
2017年10月27日至2018年3月4日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澳大利亚
“我年少时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摄影师。但我愈发感觉到它是一个完美的媒介。”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曾这样说,而这次展览的名称也源于此。这是一个梅普尔索普的回顾展,展出了200多幅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对“完美”的追求。
梅普尔索普194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皇后区,1963年进入在布鲁克林附近的普拉特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1970年购买了一台宝丽来相机后开始认真地摄影。1976年,他在纽约首次举办个展后迅速成名,更不断在摄影界取得新的突破。或许是因为学习绘画的缘故,梅普尔索普的摄影具有很强的古典艺术气息,不论是拍摄人体、花卉还是静物,照片都极富古典美。但与此同时,他又很叛逆,这大概主要与他的同性性取向有关。梅普尔索普的作品中,有不少男人裸体、同性恋的内容。还有一个让他在摄影史中显得特殊的地方是,1986年,他被诊断为艾滋病,并因此于1989年去世。
“以摄影相伴(1994-2001)”黄锐、荣荣双人展
2017年10月28日至2018年2月27日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
黄锐、荣荣是我国当代艺术家,此展览特邀法国著名策展人、前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总监弗朗索瓦?赫伯尔策划,以两位处于不同领域却颇有渊源的艺术家的友谊和1994年~2001年间的艺术交流为线索,展出各自独立及共同创作的作品。届时展览将带给观众黄锐的“徘徊”“广场”和“银沙滩”系列,以及荣荣的“废墟”“碎片”和“婚纱”系列等十余组摄影及摄影装置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如策展人所说,这个展览可以从“两位艺术家摄影中的互补性”这一角度来理解。两者风格各异:黄锐的摄影低调、率直、坚定、持重,而荣荣的摄影则感伤、坦荡、敞开身心。如果照片对黄锐来说是一种材料和符号,那么对荣荣来说就是光線和叙事;如果对黄锐来说是一种严肃的记录,那么对荣荣来说是一个“乌托邦”。赫伯尔认为,他们不同的个性给同一个世界以两种不同的诠释。
作者:托德·麦克莱伦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7
托德?麦克莱伦是一位专注于拍摄汽车、商业与观念作品的加拿大摄影师。《拆物专家》是他将各种大小不一的物品,进行拆解之后,加以拍摄而成的图集。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技术圈兴起了“剖解运动”。顾名思义,即通过展示被遗弃之物,向浪费现象发起挑战。麦克莱伦拆解了50款经典的设计产品,既有现代物品,也有古董,向世界展示它们的“内在美”。他以两种方式拍摄这些物品,一是“掉落模式”,即让物品的零件落下,以相机高速抓拍;二是以井然有序的方式平铺,类似一张全家福。从自动铅笔到透镜罗盘,从iPad2到单反相机,从转盘电话到打字机,从自行车到双座轻型飞机,读者可以在这些图片中感受到工业设计的优雅。除了呈现产品的内部细节,作者也希望让读者反思平时对物品“用完就扔”的浪费现象。
《好光相机》
(Holga)
作者: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
出版社:Prestel 出版社,美国,2017
Holga相机是由香港企业家李定武在1981年生产,具有内置式闪光灯的120玩具塑料相机。其中文名是“好光”,辉煌时年销售量超过20万台,但于2015年停产。Holga 相机很便宜,但是成像质量确实只能说是“玩具”级别,漏光和模糊是它最大的拍摄特色。但也因此特点赢得了不少摄影师的欢心,被人善意称为“具有印象派绘画的风格”。
迈克尔?肯纳就是一位很喜欢Holga 相机的摄影师。他1953年出生于英国,1977年移民美国。当然,他不是只使用玩具相机拍照。实际上,肯纳以拍摄黑白风景和城市景观照片闻名,特别擅长长时间曝光摄影,作品被全球四十多个知名的美术馆收藏。这本书包含了60张肯纳用Holga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但我们从中却看不到一般玩具相机爱好者照片的随意感,不论是构图还是用光都显得很传统和“专业”。
尼古拉斯·尼克松:视觉暂留
(Nicholas Nixon:Persistence of Vision)
2017年12月13日至2018年4月22日
当代艺术学院(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美国,波士顿
美国摄影师尼古拉斯?尼克松最有名的作品是其从1975年一直拍到现在的《布朗姐妹》。这组照片横跨40余年,观者可以明显发现岁月在布朗姐妹的身体上留下的痕迹,当然还有日渐浓厚的姐妹情谊。
尼克松1947年生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市。他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布鲁克林,并在波士顿马萨诸塞州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摄影。自1970年代以来,他的照片主题大多都是关于家庭、人际关系和生活细节。除此外,他也不断用8×10大画幅相机和黑白胶片记录波士顿不断变化的景观以及南方乡村生活。这个展览是尼克松的一个回顾展,它较完整地展现了其摄影生涯,重头戏当然是至今仍然未完成的《布朗姐妹》系列。
安东尼·阿加塔:规则,墨西哥 1986~2016
(Antoine d’Agata:CODEX,México 1986-2016)
2017年10月24日至2018年4月1日
墨西哥城影像中心,墨西哥
安东尼?阿加塔在2004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但此前没有人能想到他会成为马格南摄影师。因为与前辈和同伴们相比,他太离经叛道了。
阿加塔1961年出生于法国马赛,青少年时期过着放荡的生活,与酒精、毒品、性为伴,在一次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朋友旅行时,他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22岁,他离开法国前往纽约,进入国际摄影中心(ICP)学习摄影,师从南?戈尔丁(Nan Goldin)、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
阿加塔的作品有两大特点:一是拍摄内容和影调比较黑暗,主题大多关于卖淫和毒品;二是他的照片大多比较模糊,鲜有清晰的影像。这是因为,阿加塔并不是旁观式的摄影,他拍的就是自己不羁的生活。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时我在性行为的时候拍照,不是想拍模糊,是真拍不清楚啊。”
在学习摄影后,阿加塔曾多次去墨西哥旅行,他的第一本画册也是在1997年去了墨西哥以后制作完成的。这个展览主要展出了他在墨西哥拍摄的作品,照片也记录了他在墨西哥的生活。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完美的媒介
(Robert Mapplethorpe:The Perfect Medium)
2017年10月27日至2018年3月4日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澳大利亚
“我年少时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摄影师。但我愈发感觉到它是一个完美的媒介。”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曾这样说,而这次展览的名称也源于此。这是一个梅普尔索普的回顾展,展出了200多幅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对“完美”的追求。
梅普尔索普194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皇后区,1963年进入在布鲁克林附近的普拉特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1970年购买了一台宝丽来相机后开始认真地摄影。1976年,他在纽约首次举办个展后迅速成名,更不断在摄影界取得新的突破。或许是因为学习绘画的缘故,梅普尔索普的摄影具有很强的古典艺术气息,不论是拍摄人体、花卉还是静物,照片都极富古典美。但与此同时,他又很叛逆,这大概主要与他的同性性取向有关。梅普尔索普的作品中,有不少男人裸体、同性恋的内容。还有一个让他在摄影史中显得特殊的地方是,1986年,他被诊断为艾滋病,并因此于1989年去世。
“以摄影相伴(1994-2001)”黄锐、荣荣双人展
2017年10月28日至2018年2月27日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
黄锐、荣荣是我国当代艺术家,此展览特邀法国著名策展人、前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总监弗朗索瓦?赫伯尔策划,以两位处于不同领域却颇有渊源的艺术家的友谊和1994年~2001年间的艺术交流为线索,展出各自独立及共同创作的作品。届时展览将带给观众黄锐的“徘徊”“广场”和“银沙滩”系列,以及荣荣的“废墟”“碎片”和“婚纱”系列等十余组摄影及摄影装置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如策展人所说,这个展览可以从“两位艺术家摄影中的互补性”这一角度来理解。两者风格各异:黄锐的摄影低调、率直、坚定、持重,而荣荣的摄影则感伤、坦荡、敞开身心。如果照片对黄锐来说是一种材料和符号,那么对荣荣来说就是光線和叙事;如果对黄锐来说是一种严肃的记录,那么对荣荣来说是一个“乌托邦”。赫伯尔认为,他们不同的个性给同一个世界以两种不同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