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激情相当重要,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所在。在实现数学激情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三件事情:首先提升教学节奏,其次培养学生兴趣,再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情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因为教学不是纯理性的信息传输运动,其中必然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激情,是推动课堂起伏不平的波澜。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激情课堂,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一、激情课堂中快节奏教学是前提
要保持学生上课的热情不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前提。 学生只有在不断思考,有事情做的情况下才能全心投入。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教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不言而喻,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
教学是门永远带有遗憾的艺术。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教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与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教师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二、激情课堂中培养学生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学生没有学会,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错误,先要作自我检讨,这样做会使学生倍受感动,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倘若学生作业上出现错误,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责怪,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其次要理解学生。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教师应当冷静地分析原因,必要时可召开一个“我喜欢怎样的数学课”主题班会,听听学生的心声。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主题班会上说:“老师,您课上讲得太多、太清楚了,我们只是不停地听,不住地记,能否给我们一点想和练的时间?”而另一位学生则说:“老师,您的心太好,布置作业还要提示一遍,甚至把答案告诉我们,这样做能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心贴得更紧了,同时也为改革数学课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再次要相信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对学生不要总是抱着你不会的态度,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要作些指点便可。对反应慢点的学生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相信他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教师相信学生给他们以信心,才能让他们更有兴趣去学习数学,课堂上才会充满激情。
三、激情课堂中注重成功体验是手段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进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数学课若能注重成功体验,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们依据教材,把数学每个知识块分若干个知识点,再把各个知识点绘成一个知识链,让学生对照“链”上的各个知识点去理解,去学习,真正体会学习的成功。
责任编辑 一 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情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因为教学不是纯理性的信息传输运动,其中必然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激情,是推动课堂起伏不平的波澜。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激情课堂,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一、激情课堂中快节奏教学是前提
要保持学生上课的热情不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前提。 学生只有在不断思考,有事情做的情况下才能全心投入。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教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不言而喻,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
教学是门永远带有遗憾的艺术。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教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与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教师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二、激情课堂中培养学生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学生没有学会,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错误,先要作自我检讨,这样做会使学生倍受感动,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倘若学生作业上出现错误,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责怪,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其次要理解学生。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教师应当冷静地分析原因,必要时可召开一个“我喜欢怎样的数学课”主题班会,听听学生的心声。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主题班会上说:“老师,您课上讲得太多、太清楚了,我们只是不停地听,不住地记,能否给我们一点想和练的时间?”而另一位学生则说:“老师,您的心太好,布置作业还要提示一遍,甚至把答案告诉我们,这样做能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心贴得更紧了,同时也为改革数学课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再次要相信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对学生不要总是抱着你不会的态度,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要作些指点便可。对反应慢点的学生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相信他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教师相信学生给他们以信心,才能让他们更有兴趣去学习数学,课堂上才会充满激情。
三、激情课堂中注重成功体验是手段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进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数学课若能注重成功体验,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们依据教材,把数学每个知识块分若干个知识点,再把各个知识点绘成一个知识链,让学生对照“链”上的各个知识点去理解,去学习,真正体会学习的成功。
责任编辑 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