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适能是描述人体机能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概念,同时也是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衡量标准。对新世纪的学生的发展要求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全面地概述了体适能对我国中学培养学生所给予的启示。
关键词 体适能 中学 教学
1.引言
学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摇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校的体育教育,尤其是对终身体育观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满足教育对象个体的需要呈发展趋势。而从现今的体育教学和以往的以专门培养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人才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育学科从思想认识的高度来从新审视自我价值的体现。"体适能"的出现为满足义务教育学段学生的培养和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提供了理论素材与指导。"体适能"作为学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 "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一脉济承。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贯彻和培养学生体适能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了"体适能"在教学中作用及地位,全面地概述了体适能对我国中学培养学生所给予的启示。
2.体适能的概念及其对运动锻炼的指导思想
体适能概念源于美国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它的提出旨在协助体育教师帮助少年儿童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计划。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或(fitness)是一外来词汇,在香港台湾地区被翻译为体适能,在内地有"体质"、"身体素质"、"健康"和"体适能"四种译法。在日本翻译成"体力"。在英文文献中,此词更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如Fitnessfor competition and win;Fitness for life activity等。所以把它翻译成"体适能"比较贴切。欧洲各国学者对fitness有不同的认识,如德国称为"工作能力",法国称其为"身体适应性"。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体适能是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状态下,能以旺盛的精力愉快的从事日常工作和休闲活动,能从容的应对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定义为: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综上,尽管理解和文字表述有所不同,定义也不尽一致,但其核心思想大同小异,可以把它概括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一种应变能力,故体适能也是身体适应能力的一种简称。
运动健身或体育锻炼(physical exercise)与运动训练(sports training)是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两种境界。其运动形式与运动方式、目的、手段都有不同。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于提高健康水平,"体适能"就是对运动锻炼的一种诠释。人体之所以能通过训练改善其体能,是因为人体具有很强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科学的运动训练就是利用合理设计的运动刺激,突破身体维持恒常性的机制,诱使身体产生抵抗力以对抗和适应身心受到的强烈的运动刺激。此种情况一再反复就会使身体产生较强的对抗运动刺激的适应能力,这就是体适能的提高。
3.发展学生"体适能"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为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常常与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理解、认识、兴趣和自信心等紧密相关,所以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启发和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唤起他们保持自身和社会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当人们的认识、兴趣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其行为改变,即从被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自觉行为,从而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便终身受益。这是体适能计划区别于传统体育课程的一大特点。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各类运动项目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所教授的也是各运动项目的技术和技能。体适能则不同,虽然也教授运动项目,但多是一些具有终身性的有氧活动,比如步行、跑步、跳绳、队列、溜冰、舞蹈、自行车、健身器械、游泳以及一些经过改造后的竞技运动项目,比如小场地足球、篮球和排球等。运动项目的选择是以所要发展的具体健康体适能内容而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忽视运动技能的发展,因为掌握适当技能的个体更倾向追求和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于形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课程正处在教育的改革中,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即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体适能教育计划,是为发展学生健康计划设计的。因此,发展学生体适能在体育教学中将引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变;有利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进程;也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我国正处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做为体育学科传道授业的摇篮--学校应该把体适能的健康观贯彻于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把这种观点向全民普及。
4.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使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讲明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知道其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明白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用进废退的原理,知晓体育运动的奥妙所在,诱发和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中去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逐步提高体育学习的责任感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体育随着社会发展及自身规律的发展变化而处于新的变革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终归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高思想服务体系并通过课程这一载体去实现目的。"体适能"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教育观所反映的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面,它与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与形式以及教学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发展学生体适能在提高学生运动竞技的同时,更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健康观、教育观。激发了学生对健康要求的主动性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和整个社会的健康观奠定了基础,承担起了全民健身的指导者,即体育教育的终身化、个性化、健康化。所以体适能对我国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体适能 中学 教学
1.引言
学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摇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校的体育教育,尤其是对终身体育观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满足教育对象个体的需要呈发展趋势。而从现今的体育教学和以往的以专门培养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人才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育学科从思想认识的高度来从新审视自我价值的体现。"体适能"的出现为满足义务教育学段学生的培养和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提供了理论素材与指导。"体适能"作为学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 "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一脉济承。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贯彻和培养学生体适能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了"体适能"在教学中作用及地位,全面地概述了体适能对我国中学培养学生所给予的启示。
2.体适能的概念及其对运动锻炼的指导思想
体适能概念源于美国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它的提出旨在协助体育教师帮助少年儿童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计划。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或(fitness)是一外来词汇,在香港台湾地区被翻译为体适能,在内地有"体质"、"身体素质"、"健康"和"体适能"四种译法。在日本翻译成"体力"。在英文文献中,此词更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如Fitnessfor competition and win;Fitness for life activity等。所以把它翻译成"体适能"比较贴切。欧洲各国学者对fitness有不同的认识,如德国称为"工作能力",法国称其为"身体适应性"。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体适能是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状态下,能以旺盛的精力愉快的从事日常工作和休闲活动,能从容的应对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定义为: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综上,尽管理解和文字表述有所不同,定义也不尽一致,但其核心思想大同小异,可以把它概括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一种应变能力,故体适能也是身体适应能力的一种简称。
运动健身或体育锻炼(physical exercise)与运动训练(sports training)是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两种境界。其运动形式与运动方式、目的、手段都有不同。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于提高健康水平,"体适能"就是对运动锻炼的一种诠释。人体之所以能通过训练改善其体能,是因为人体具有很强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科学的运动训练就是利用合理设计的运动刺激,突破身体维持恒常性的机制,诱使身体产生抵抗力以对抗和适应身心受到的强烈的运动刺激。此种情况一再反复就会使身体产生较强的对抗运动刺激的适应能力,这就是体适能的提高。
3.发展学生"体适能"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为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常常与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理解、认识、兴趣和自信心等紧密相关,所以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启发和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唤起他们保持自身和社会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当人们的认识、兴趣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其行为改变,即从被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自觉行为,从而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便终身受益。这是体适能计划区别于传统体育课程的一大特点。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各类运动项目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所教授的也是各运动项目的技术和技能。体适能则不同,虽然也教授运动项目,但多是一些具有终身性的有氧活动,比如步行、跑步、跳绳、队列、溜冰、舞蹈、自行车、健身器械、游泳以及一些经过改造后的竞技运动项目,比如小场地足球、篮球和排球等。运动项目的选择是以所要发展的具体健康体适能内容而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忽视运动技能的发展,因为掌握适当技能的个体更倾向追求和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于形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课程正处在教育的改革中,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即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体适能教育计划,是为发展学生健康计划设计的。因此,发展学生体适能在体育教学中将引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变;有利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进程;也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我国正处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做为体育学科传道授业的摇篮--学校应该把体适能的健康观贯彻于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把这种观点向全民普及。
4.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使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讲明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知道其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明白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用进废退的原理,知晓体育运动的奥妙所在,诱发和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中去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逐步提高体育学习的责任感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体育随着社会发展及自身规律的发展变化而处于新的变革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终归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高思想服务体系并通过课程这一载体去实现目的。"体适能"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教育观所反映的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面,它与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与形式以及教学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发展学生体适能在提高学生运动竞技的同时,更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健康观、教育观。激发了学生对健康要求的主动性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和整个社会的健康观奠定了基础,承担起了全民健身的指导者,即体育教育的终身化、个性化、健康化。所以体适能对我国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