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征程沙场客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双龙将军投笔从戎几十年,参战数十起,在我军现在的高级将领中有这样经历的人已经很少了,但老将军毫无表功之举,讲话平易近人,在向记者表示了欢迎之后,信手翻了一下笔记本,谈话很快就进入了主题。
  1981年5月1日至7月13日,我们14军42师126团在扣林山地区执行作战任务共74天,其中进攻2天,防御66天,往返耗时6天。我们团先后拔除了敌军在骑线上抢占的我国领土上的1705.2、1682.3、1574.7诸高地,并牢牢地守住了阵地。共歼敌802名,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后勤物资。我军伤369人,亡104人。打了一场漂亮仗,被中央军委誉为“创造了在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国防大学也将这次作战作为教学材料使用。作为126团团长,我深为自己的战士在作战中的卓越表现而骄傲,也深深地怀念在作战中为国捐躯的参战的烈士。
  下面我先谈一下这次作战的概况。1981年1月,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向我们126团下达了在扣林山地区骑线拔点作战任务。
  我们接受任务以后,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了详细的战前侦察。敌人在侵占扣林山地区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费尽心机修建了各种复杂的地表和地下工事,进可攻退可守,像个烂“螃蟹窝”,稍有疏忽则可能打成击溃战,而完不成上级强调的一定要打歼灭战、不放跑一个敌人的要求。
  我带领团作战部门一班人,根据侦察来的一手资料和各方汇总的情报,结合我军的人员装备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报请上级批准。是年4月的一天,总参、昆明军区、军师两级领导来到我团,检查备战情况。可当我用近两个小时汇报完作战方案情况之后,所有到会的领导居然没有一个人讲一句话,只是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就上车离去了!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这是我几十年从军生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仅是我,全团上下也是莫名其妙,方案究竟行还是不行?全团莫衷一是,怎么办呢?最后还是我拍板,不说话就是默认,那我们就执行:集中主要兵力、兵器,采取多穿插包围,小群多路先围后歼的战术。首先歼灭1574.7和1682.3高地之敌,然后视情况歼灭1574.2高地南侧诸高地。力争在扣林山地区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在战前的训练中,我们针对作战需要,吸收1979年自卫反击作战中的成功经验训练部队。我举一个例子。在炮连的训练场上,无后坐力炮班长肩上扛着八二无后坐力炮,快速蹲下站起的向战士们做着示范,这个看似简单的战术动作就来源于1979年初的反击作战。那次在我们团消灭满镁马店的作战中,一连在向17号高地进攻时,突遭敌无名高地暗堡的火力阻击。攻击被迫停了下来。在这危急时刻。配属一连的炮一连八班战士程国林,眼见部队受阻,而身旁又无可以架炮的地形地物,急中生智,他趁敌暗堡火暂停的一瞬间,猛然站起,向敌开炮,刹那间一声巨晌,敌堡飞上了天,攻击部队一举占领17号高地。战后一连战士为陈国林请功,为全营胜利攻占马店起了重要作用,程国林荣立了一等功!像这样在实战中的宝贵经验还有很多,我们在训练中都加以发扬光大。
  我团126团及配属的作战部队共有6000人,大小汽车450余辆,大口径火炮100余门。在接近战区14千米的两段公路上,是部队集结展开的必须地段,而且在敌人的视线之中,要做到“出奇不意攻其不备”是很困难的。我到团侦察排去了解情况,战士们讲,靠近公路和战区的多处村寨里边民都养着很多狗,到晚间,一有动静,这些狗就狂吠不止,扣林山上的敌人就会警觉。战士们要求部队下令让边民把狗全部杀掉或把狗关起来,不让它们出声。我听了大家的意见之后,觉得不妥,不如让狗叫声为我们“服务”。于是在部队向战地开进时,这些化了妆的侦察兵在各种村寨里,成心逗引狗叫,从5月1日到6日,战区的村村寨寨里白天晚上都是狗叫,而这在敌人心中则认为是士兵在寨子里巡逻,时间一长就放松了警惕。而我们部队则在集结地段秘密行动,不发声、光、电(战斗发起前,保持无线电静默)。就这样,我攻击部队都秘密安全地到达指定位置。5月7日,战斗发起前,我团的两个加强步兵营已成功地潜伏在距离前沿150-300米处,所以战斗一打响,我军即神速攻占敌前沿阵地,敌人从梦中惊醒,有的未进入工事就被击毙。有的穿着裤叉背心还想抵抗我军,结果只能送死。
  在我军猛烈迅速准确的打击下,敌军很快就失去了1705.2和1682.3两处高地。盘踞在1574.7南侧诸高地的敌人,加强了防备,给我军下一步作战带来了困难。但由于我侦察分队和八连先敌占领了1574.7高地主峰,遂与南侧高地上的敌人形成对峙,并不时以炮火和出击部队袭扰敌人。5月22日,三营部队秘密接敌,在敌人前沿隐蔽了4个小时,敌人也未发现,最后成功占领敌人阵地。六点半攻击部队发起激战至十二点二十分胜利结束,至此部队转入防御。在防御作战中,我们团指战员以“人在阵地在”的精神,顶住了敌人18000余发炮弹的轮番炮击,先后粉碎敌营连排规模的反扑192次,在66昼夜的防御作战期间共毙敌特工、步兵130名,缴获了大批作战物资,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在整个扣林山地区作战期间,我们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和个人。他们的鲜血洒在扣林山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每当想起那些烈士,我都心潮难平………
  老将军讲到这里,停顿了很长时间。
  边境扫雷虽然前几年曾见诸媒体,但对于记者来讲,总觉得读来如轻风掠水,不深入,今天能听老将军亲述,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了。
  中越边境云南段总长1353千米,双方共布雷达百余万枚,形成161个雷区,分布在277.18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上。布雷品种有压发雷、绊发雷、定向雷、触发雷、抛撒雷,反坦克雷等20余种。由交战时间长达10余年,多批部队轮战,反复埋雷、雷场资料缺失严重。而敌军长期以来越境埋的地雷,和所遗各种爆炸物更是无从统计。漫长的边境地区差不多都是山地丛林地形,而且雨量丰沛,长期的雨水冲刷造成了许多地雷移位,雷场变形,有的地雷甚至被掩埋到了两米多深的泥土之中。总的讲在边境地区形成了一个地雷与炮弹(哑炮)、手榴弹、子弹、引信等各种爆炸物混合在一起的宽正面、大纵深、高密度的混乱雷区。   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云南省提出“走出国门,走向南亚”的口号。而这些雷场严重阻碍着边境口岸开放,以及边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数百个自然村,十万亩粮田和经济林被地雷包围。几年间仅文山地区边民就有4000多人触雷伤亡。雷障已经严重危胁着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1992年4月,遵照上级命令,云南省军区从相关部队抽调人员组成三支扫雷队共116人开始扫除麻栗坡县天保口岸雷场,从而拉开千里边境大扫雷的序幕。
  为了加强扫雷工作的领导,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于1992年5月23日在昆明召开扫雷联席会议。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及相关地市州的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我那时任省军区副司令员,主持了会议。
  会上,为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1991]88号文件精神,省军地成立省扫雷领导小组。朱成友司令任组长,赵廷光副省长、我和刘昌友副参谋长任副组长,下设扫雷指挥部,统一指挥云南扫雷工作。截止到1992年12月,三个扫雷大队共扫除天保口岸雷障269.3万平方米,部队无一伤亡。
  1993年4月1日,我扫雷部队在东起富宁县24号碑西至江城县十层大山的1353千米的边境线上开始全线扫雷。
  当时任扫雷指挥部指挥长的是省军区副司令员刘昌友少将,他是1984年老山之战主攻师师长,闻名全军。我作为扫雷领导小组副组长也多次与刘副司令一齐到雷区察看地形,勘察雷场。那次我们二人,还有军区后勤部金家庆副部长等一行到船头、片马地区检查扫雷,在一处营地略事休息。战士们搬来几条小板凳,让我们坐下喝水抽烟。就在我们离开不久,突然后面一声巨响,原来是在我座位下的地雷爆炸了。好险!我们真是太幸运了。
  后来这个故事在边境扫雷官兵之中越传越神。有的讲,“地雷只炸小兵,不炸大官!”有的讲,“将军坐镇雷场,威武凛然正气,压得地雷不敢冒烟!”有的讲,“姚双龙又经历了一次危险,这是血与火的考验”。
  而刘副司令员却说:“坐好了,不要乱动,就没有什么事了。”
  记者听到这里,顿生许多感叹,从老将军讲述的这件亲历之事足可见当年扫雷工作多么艰巨。按常理请上级领导坐下休息的地方,肯定是预先已经扫过雷了,但仍有残雷。由此可见布雷密度之高!听到姚司令的话,使记者不由得想起日前采访陆航曲顺平处长(他在老山打过仗)讲的话,“当时上级告诫我们,要想活着回去,在阵地上就不要乱走半步!”
  当时云南边境扫雷的难度是很大的,在世界军事史上绝无可参照,在我军扫雷史上也属首次。这就需要针对云南边境雷场特点,摸索出一套针对性强,有实际效果,又能尽可能保证扫雷官兵人身安全的扫雷器材、方法。而我军当时入役列装的扫雷装备和器材并不太适用于边境扫雷,必须在干中学,干中改,干中造。还有参加扫雷的工作的新组建的部队中有72%根本没有参加过工兵基础训练和专业扫雷训练。必须加强岗前练兵。针对种种不利情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规划,一丝不苟,遵照执行。
  全体扫雷官兵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会同相关工厂科研单位,改进了7种扫雷工具,其中5项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通过官兵扫雷技术的熟练和装备的改善,使扫雷速度提高了8~10倍,每日单兵扫雷面积由80-200平方米提高到800-1200平方米。仅云南省军区第一扫雷队76名官兵,从1992年2月至1994年10月,就在麻栗坡县15个任务区内共清除雷障4820.75平方米。扫除各种地雷117380多枚,手榴弹10980枚,炮弹10920发,引信8400发,各种地爆器材70余吨,从而为当地恢复耕地4万多亩。
  1994年3月27日,总参边境扫雷工作组对我们第一阶段扫雷工作全面细致考察后指出:“在240平方千米的面积上、在1353平方千米正面宽的雷场上展开大面积扫雷,在有20多种地雷和多种爆炸混和物混和在一起的雷场上,你们使用这么多爆炸器材,做到不亡一人。并创造了20多种扫雷手段18种排雷方法,在中外扫雷史上是少见的。
  云南边境第一次扫雷获得巨大成功,为下一阶段扫雷打下了良好基础,前面我已经讲过,在云南边境扫雷的艰难程度无论在我军还是外军都是空前的。举一个例子,最早开始扫雷的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地区,自古就被称为“滇南火炉”,旱季温度达40多度。穿上重达六七千克的全封闭防护装具,用不了一刻钟,就大汗淋漓了,何况战士们要整天穿着它还是爬山越岭,困难可想而知。百分之九十的战士都得了烂裆病,走路都痛痒钻心,但同志们没有一个退缩。推土机手蔡振华既当机手,又当喷火手,数次晕倒,但仍不下一线。一队班长陈宏刚进行人工搜排雷时,一枚藏在一尺多厚枯草下的木柄手雷突然爆炸,他多处负伤,但伤愈后仍回一线排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扫雷行动后勤补给不同于平时作战、训练补给。因为后勤部保障地域横跨三地一州(相当于内地的专区)7县28个乡镇。长1353千米,总面积262,26平方千米,56个作业点,161片雷场。而且雷场地形、气候非常复杂。当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部队筹措运输都很困难,而且后勤物资也有很大不同。当时主要物资有干粮、罐头、被装、冰箱、药材、帐篷、营具和扫雷用的喷火油料、炸药、扫雷器材等很多种。在这样大的面积上,要按一线扫雷部队作业需要适时足额配齐这些物资,耗费了我们很大精力。当然,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各族人民也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
  1994年3月27日,云南省军区确定了第二次扫雷指挥部的负责人。第一次扫雷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智伦被任命为指挥长,李作久任政委,梁蜀生任副政委。1997年11月27日,新组建的扫雷部队举行誓师大会。12月1日,云南边境第二次扫雷全面展开。经过扫雷部队官兵艰苦卓绝的努力,到1999年3月,云南边境第二次大面积扫雷任务圆满完成。至此,云南边境的地雷被彻底清除干净。
  经过7年的奋战,我们云南边境扫雷部队分两次大规模扫雷行动,共扫除雷区面积212.47平方千米,扫除各型地雷83万余枚,各种爆炸物32万余发,销毁遗留的地雷、炮弹等爆炸物194吨。恢复耕地、经济林达27万亩。开通边境公路53.9千米,通路77条,开通口岸7个,集市点3个,打通巡逻路线17条,约70余千米。边境扫雷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生产生活和改革开放。昔日炮火连天、雷区密布的战争禁区,成了边境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中国驻联合国裁军大使李长和到扫雷部队实地考察后称赞:我们这支部队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扫雷队,扫雷效果好。
  云南边境扫雷部队的辉煌业绩,为人民军队光荣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和那些反击地区小霸、捍卫祖国西南边境安全的作战部队一样,都是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我从1956年3月入伍,1999年从云南省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休,整整度过46年的从军生涯。我参加了云南、四川康南、西藏平叛作战。又在1979年、1981年参加自卫反击和骑线拔点作战。1990年至1993年又指挥了老山防御作战任务,以后又参与了云南边境的扫雷行动。几十年里,无论是当列兵、班排长还是司令员,我都坚持一个原则:始终牢记我军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要对得起民心、军心、党心和自己的良心。
  望着眼前这位从一个白族的苦孩子成长到共和国高级将领的老将军,记者心中充满了敬意。六十多年,人民共和国能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巍然屹立,姚双龙将军等老一辈革命者为此贡献了青春和热血!
  [承蒙张学宁先生为本文的采访提供了重要帮助,谨此致谢!]
其他文献
在寇蒂斯研制的SOC系列舰载水上飞机中,产量最大的是SOC-1型。图为美国海军辛辛那提号巡洋舰上搭载的两架SOC-1双翼水上飞机  《神奇女侠》影片开头便出现了著名的德国福克E战斗机,这种战机使用了机枪协调器而倍增战力,因在战斗中凭借优异性能“屠杀”协约国飞行员而名声大噪。  在此之前,飞机上安装的武器均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前射机枪发射时很难保证不打烂机头飞转的螺旋桨,因而大多数飞机的机枪只能安排给
1917年英国人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从此拉开了无人机工业发展和创新的序幕。无人机经历了无人靶机、预编程控制无人侦察机、指令遥控无人侦察机和复合控制多用途无人机的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无人机在越南、中东、海湾和科索沃等战争中卓有成效地执行了多种军事任务,以零伤亡率、机动性强、作战效能高、成本低等突出优点成为世界各国军事家们公认的事实,从而为无人机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1世纪
目前的朝鲜核危机及由此产生的美朝紧张对峙,使朝鲜半岛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热点地区之一,增添了世人对朝鲜军事实力的普遍关注。朝鲜人民军号称“世界第五大军队”,是一支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作战力量。在其作战力量中,海军是朝鲜军队中最为神秘的一个军种。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对于朝鲜来说,海军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三军中的地位日趋突出,正成为最受重视的军种。  总体实力  朝鲜位于朝鲜半岛北部,东临日本
S-200是苏联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对付XB-7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和SR-71超音速侦察机而发展出的一种远程中高空防空导弹系统,北约称之为SA-5“甘蒙”(意译为“腌猪腿”)。苏联在1985年时达到装备的最高峰,竟然装备有130个S-200防空导弹团,发射架1950部。随着更新一代的S-300P和S-300V防空导弹系统的服役,S-200才开始陆续退役。  在苏联防空军中,S-200以营为基本作
2007年4月9日,伊朗总统内贾德突然宣布,伊朗已经组装了3000台离心机,并开始试运行。紧接着4月10日,伊朗副总统再次宣称将把伊朗铀浓缩能力扩大到5万台离心机。此举在西方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使伊朗问题骤然升温。    伊朗离心法铀浓缩计划的发展    大家知道,目前国际上浓缩铀的方法主要有电磁分离法、气体扩散法、离心分离法和激光同位素分离法等几种。其中,电磁分离法效率较低,主要用于实验室:激光同
在北京机床研究所密云家属区,一幢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红砖楼里,住着一位颇有些传奇色彩的老人。他毕业于国民党军的机械化学校,修过坦克打过仗。但又是共产党的离休干部,为我国的机床工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暮春的一个上午,记者乘了几个小时的郊区公共汽车,七拐八绕才见到杨大昆老先生。杨老今年八十有八,有点耳背,记忆力却很好,在他老伴儿张培元的“翻译和扩音”帮助下,开始了采访。  1  我于1924年8月
到过虎门的人,大多会记住广场上那尊折断烟枪的雕塑,但我却总是想起虎门炮台群上的一门炮。想起那门炮,我的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着。  那是一门克虏伯炮,大炮底下的注解牌上说,该炮购于1896年。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它的性能也是不落后的:后装药,线膛炮,发射炮弹,有效射程10千米。那巨大的口径、长长的炮管,直指远方的惊涛骇浪。大炮的底座上安装有四个铁轮,使它可以在半环形的铁轨上灵活地转动巨大的身躯,
“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将重返古巴”。这条2008年7月下旬西方报道的消息,令全球为之精神紧张。美国在第一时间予以了严正抗议。俄罗斯媒体在经过种种讨论和采访后,几天后突然话锋一转,援引政府官员的话: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假消息和又一轮谣言。  轻描淡写,挥挥手,没有留下一片云彩,人们预言的古巴危机还没开始就烟消云散了正当世界舆论真假莫辨、为之诧异时,又从莫斯科传来消息:正在俄罗斯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与
上期介绍和分析了美国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历程及其最新一级两栖攻击舰“美国”号的情况,本文再让我们看看世界两栖攻击舰的发展。要说“美国”号受到如此关注的原因,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其突出的航母特征。上期文章提到,两栖攻击舰本就来源于航母,从“塔拉瓦”级开始,“航母化”的特征已越来越明显。到了“美国”号,抛开与航母略有差别的舰体设计和性能,其仅次于“福特”级、“尼米兹”级、“辽宁”号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吨位
四代机强调超视距打击,但F—22有专门的格斗弹舱,歼20的图片上也可看到类似的格斗弹舱。隐身战斗机对格斗空战有什么要求?  李:第三代战斗机以空中优势为核心战术要求,F—15、苏—27和“幻影”2000不但能应付空中优势和格斗,也能执行国土防空拦截任务。第三代改战斗机仍保持空战为先的特点。四代机虽然在设计要求上改变颇多,但仍带有冷战末期的空战为先的特点。重视近距格斗也是YF—22战胜YF—23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