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一门有声音,要发音的学科。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它,所以作为语言的学习者,应该也必须在听说上下功夫。说一口流利而地道的英语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所渴望的,而准确地发音,优美地道的语音语调在平时的课堂上是难以得到充分地练习。因此,早读是英语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早读课没有被好好利用的现象。笔者将就此问题,浅谈一下如何利用英语早读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早读 方法 乐趣 促进英语学习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早读,可以比其他时间段更好地练习语音语调、朗读、背诵单词,或是背诵课文,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相当重要。朗读是一个将书面文字通过声音的方式,用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将书面文字用眼睛感知,将所读声音传入耳朵,再进行目视口诵,大大强化对文字的理解。
一、问题所在
当前英语早读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缺乏适度引导。短短的三四十分钟的早读,听似书声朗朗,实际上有很多学生没有用心去读,而是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这样的现象不是在高一一开始就出现的。高一的班级在刚开学时的早读声音总是整个学校最响亮的。可慢慢地就会只是前几分钟声音大,然后声音就会逐渐减弱,到了下早读课的前一到两分钟基本上就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了。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在于一开始的时候学生没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一个“早读怎么读,读什么”的好习惯,或者说是一开始教师并没有很重视早读课,甚至用早读课来上课或做习题。所以导致学生认为早读课就只是去背老师要听写的单词,词组或短文。
第二,形式与内容单一。所谓形式单一,最明显的就是早读课只见学生蒙头读,甚至还有学生一个星期都是这种形式的早读。在调查中我发现有些学校,有些班级的部分老师因为考虑到基础不好的学生读有些资料较为吃力,就以齐读的方式进行早读,虽然有声有势,可也使大部分学生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唱读”的现象,还使小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只张嘴,不发音,这样根本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而内容单一就更容易见到了,我在调查了一个星期后就发现几乎各个班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一个星期的三节英语早读课桌上摆放的就只是一本教材,基本上没换过,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背单词表中的生词。虽说早读时间不长,可是笔者认为除了读读教材,也可以读读前一天自己上课抄写整理的笔记,练习中遇到的好的短文或英文报刊杂志上的美文。
二、为什么要读
作为目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英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然而在我们国家英语学习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分”与“低能”英语现象----笔试的分数很高,听力和口试或者说口语交际能力很差。这也就是说学生对英语的口语依然不够重视,尤其不注重对英语口语的训练,上课只是跟着教师读,下课后根本不读或者为了应付而读。因此学校安排每周一定次数(一般为三节)的英语早读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30分钟到40分钟的英语早读课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客观需要。
三、读什么
对于英语早读课的内容很多人认为就是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背诵单词,词组甚至是课文,然后进行检查听写,有些老师甚至对听写不过关的同学当面训斥或罚抄。须知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早读的热情,反而使学生对早读产生紧张和厌恶之情。一个人对于自己厌恶的事情怎么能把它做好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在他的记忆里查询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
四、怎么读
这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学生在早读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教师也没有能很好的重视早读课,没有给学生指导,使得学生在早读课上目标不明确,纪律较乱。
总之,早读课对于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新课程标准》就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早读课是学习英语必须的环节,是要从一开始就应该和必须形成的学习习惯。如果从一开始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原则并且能够坚持下来的话,那么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早读必能促进英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美)杜威.明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关键词】早读 方法 乐趣 促进英语学习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早读,可以比其他时间段更好地练习语音语调、朗读、背诵单词,或是背诵课文,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相当重要。朗读是一个将书面文字通过声音的方式,用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将书面文字用眼睛感知,将所读声音传入耳朵,再进行目视口诵,大大强化对文字的理解。
一、问题所在
当前英语早读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缺乏适度引导。短短的三四十分钟的早读,听似书声朗朗,实际上有很多学生没有用心去读,而是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这样的现象不是在高一一开始就出现的。高一的班级在刚开学时的早读声音总是整个学校最响亮的。可慢慢地就会只是前几分钟声音大,然后声音就会逐渐减弱,到了下早读课的前一到两分钟基本上就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了。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在于一开始的时候学生没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一个“早读怎么读,读什么”的好习惯,或者说是一开始教师并没有很重视早读课,甚至用早读课来上课或做习题。所以导致学生认为早读课就只是去背老师要听写的单词,词组或短文。
第二,形式与内容单一。所谓形式单一,最明显的就是早读课只见学生蒙头读,甚至还有学生一个星期都是这种形式的早读。在调查中我发现有些学校,有些班级的部分老师因为考虑到基础不好的学生读有些资料较为吃力,就以齐读的方式进行早读,虽然有声有势,可也使大部分学生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唱读”的现象,还使小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只张嘴,不发音,这样根本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而内容单一就更容易见到了,我在调查了一个星期后就发现几乎各个班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一个星期的三节英语早读课桌上摆放的就只是一本教材,基本上没换过,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背单词表中的生词。虽说早读时间不长,可是笔者认为除了读读教材,也可以读读前一天自己上课抄写整理的笔记,练习中遇到的好的短文或英文报刊杂志上的美文。
二、为什么要读
作为目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英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然而在我们国家英语学习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分”与“低能”英语现象----笔试的分数很高,听力和口试或者说口语交际能力很差。这也就是说学生对英语的口语依然不够重视,尤其不注重对英语口语的训练,上课只是跟着教师读,下课后根本不读或者为了应付而读。因此学校安排每周一定次数(一般为三节)的英语早读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30分钟到40分钟的英语早读课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客观需要。
三、读什么
对于英语早读课的内容很多人认为就是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背诵单词,词组甚至是课文,然后进行检查听写,有些老师甚至对听写不过关的同学当面训斥或罚抄。须知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早读的热情,反而使学生对早读产生紧张和厌恶之情。一个人对于自己厌恶的事情怎么能把它做好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在他的记忆里查询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
四、怎么读
这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学生在早读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教师也没有能很好的重视早读课,没有给学生指导,使得学生在早读课上目标不明确,纪律较乱。
总之,早读课对于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新课程标准》就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早读课是学习英语必须的环节,是要从一开始就应该和必须形成的学习习惯。如果从一开始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原则并且能够坚持下来的话,那么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早读必能促进英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美)杜威.明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