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老克腊”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xi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上海网球“四大金刚”,他是中国国家网球队的第一批队员,他是上海乃至全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活化石。
   上海话里有个词“老克腊”,就是英文“oldclass”翻过来的,指的是老上海有层次会享受的上流绅士。在60多年前就开始打网球的潘家震绝对是一位货真价实的“老克腊”。  见到潘老的时候,他正在球场打球,脸上的笑容犹如正照在我们身上的阳光,朝气蓬勃。他朝我们走来,身姿矫健,步伐轻快而迅速,完全不像一个年近80的老人。他的笑容、他的健谈让我忘记了地铁的拥挤,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故事中。
  
  网球小将
  
  我是独生子,从小家里人就很疼我,但身体一直不好,经常生病,基本每个月都要看医生,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只能看医生。为了锻炼身体,上小学的时候我开始踢足球。当时的足球就是小橡皮球,现在已经没有人踢了,橡皮球可以用来练习基本功,暑假里也有比赛,一直坚持踢足球,身体随之好了起来。我妈妈出生于一个老式家庭,看到我身体好了就支持我多做运动,我看医生的周期也拉长了,不用每个月都去看医生。可是后来我母亲看到踢足球导致脚上经常受伤,又舍不得让我去踢球。她让我换一样运动,后来考虑了多种项目,比如乒乓球,但是运动范围太小,最后我选择了网球。

  我家住在巨鹿路,便找了一个离家里比较近一点的“绿灯网球会”,就在瑞金路上,现在那个地方已经没有了。去那里打球也不认识人,就是家人陪着去,加入这个网球会,学生是50美金半年,其他打球的费用再另外算,我总是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去打球,每次打球20分钟,后来就和球场里面的人比较熟悉了,打得好一点的时候才开始有同年纪的一起打,因为打网球所以身体很好,有兴趣了,打球也有了进步,所以打得更有劲。
  
  贺龙软点进队
  
  早在1843年上海被辟为商埠,实行对外开放,随着西方人士的纷至沓来,网球也来到了上海。1876年,以外侨为主的上海网球总会建造了两片草地网球场,它是上海乃至中国最早的标准网球场。上世纪20年代未期,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网球会和网球俱乐部,在上海和北京,这些社会团体和网球爱好者自发形成的组织最多。从全国来看,上海的网球运动起步比较早,这为以后的网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解放前上海就有很多球场,当时球场大多是沙地。中国人办的网球俱乐部都比较小,有很多外国人的球场,比如法国总会,是以草地场地为主,当时有32个场地,28个草地,4个沙地:英国人的乡下总会里面有25个草地球场,是当时最好的,还有意大利、美国、德国总会,但是规模没有这么大。开始的时候有人数我,在绿灯球场,一次学20分钟。当时的球拍是木头做的,进口球拍也是木头做的。登路普和中国的航空牌都是木头的。
  解放后,上海的网球运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上海先后多次组队到其他城市比赛,进行交流。当时的上海拥有一批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引领着中国网球的改革和发展。当时的国家网球队主力均为上海选手。在全国性网球比赛中,上海选手多次包揽冠军,实力大大超出其它省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和梅福基、吴生康、宋连根并称“四大金刚”,九十年代,夏嘉平、尤伟等名将的大名也如雷贯耳。
  当时我参加上海的比赛,名次都比较好,1955年上海市体委组织上海选手去北京参加一个多城市参与的观摩赛,这是贺龙副总理提出的,参赛的大多数都是专业队的队员参赛,只有少数的业余选手。
  我考上了东北工学院,却没有去,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不工作不念书的压力很大,但是经常参加比赛还算是有一个交代。在战场上功勋卓著的贺龙和陈毅都很喜欢网球,贺龙副总理也是国家体委主任。当时贺龙副总理看我打得不错,就问我“我们要成立国家队,你有没有兴趣到北京来?”他让我写信给国家体委,我回上海之后就写信给他,大约在两周之后上海市体委就来通知我,让我去北京集训,当时我是第一批的中国国家网球队队员。
  早在1951年我国就组建了网球国家队,第一次有8个人进入国家队,分别有四个男队员和四个女队员,四个男队员都是上海的,如今,女队员中有一个已经去世了,剩余的三个都在美国。参加国家队之后我就经常呆在北京,但是由于北京冬天天气太冷,当时也没有室内球场的条件,训练就无法坚持,上海队的队员也回到了上海队,等国家队有比赛再召集到一起。当时上海网球队叫做“上海市竞技指导课网球队”。
  
  相伴一生的运动
  
  我担任过两届上海市网球协会副主席,主要是和香港老年协会打交道,经常去香港那边参加比赛。我的一个老朋友是香港东亚网球协会的主席,在香港地位比较高,1946年他把上海专业的老年球员召集在一起,组织参加了一个东亚元老网球赛,以城市为单位参赛,直到现在这个比赛还在举行,上海队拿过两年的冠军。我现在是上海网球的荣誉顾问,每周仍然坚持打球三次,我的一生都是围绕着网球事业,很多朋友都是在球场认识的,正因如此,再加上碰上文化大革命,我到45岁才结婚,我女儿也打球,是上海市业余女子单打冠军。
  我最喜欢的是桑普拉斯,其次是阿加西和费德勒,他们打球都很漂亮,技术很全面。现在的技术完全发展了,教的技术和我们当时完全不一样了。我现在看到好多少体校的教练都教得很好,他们的方法、打法都是和我们那时不能比的,这个是不能卖老资格的,需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我们鼓励支持年轻人的先进打法,看到他们打得越来越好,我也很欣慰。网球在上海和全国都发展得很好,这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在国外中产阶级打网球的十分普遍。从前我们说高尔夫、网球、保龄球是贵族运动,其实在国外都是很普及的。在我看来,打网球的人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懂得通过打网球锻炼身体,现在有的人有钱了就喝酒、赌博甚至玩女人,他们不太懂体育运动,只有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才会参加体育运动。
  现在打网球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大量年轻人参与其中,对于年轻的打网球的后辈我觉得,首先搞清楚是自己要打球还是教练要你们打球,进入体校只是开始,要成为优秀运动员是很难的,很多事情要自己动脑子,自己努力。我们国家的体制很特殊,我们首先是自己要发奋图强,和国外的足球职业化是一样的,职业化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其他文献
香港国际网球训练营(Hong Kong International Tennis Academy因为百余年的殖民地历史网球运动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更加深厚的积淀。正因为此,国际网球训练营在训练方法与目标上更加重视学员整体的提高。  香港国际网球训练营引进了美国和西班牙最新的训练模式,重视基础动作的同时也十分看重对学员技术个性的培养。在学员的课程达到一定阶段时,会将学员输送至美国大学的网球组织。最近,该
期刊
成立于2004年的苏州凡爱达网球俱乐部,发起人是一名网球爱好者。由于从小受过其它球类运动的专业训练,经常代表苏州市参加比赛,他对网球发达地区的市场很熟悉,并学到了外资网球俱乐部先进的管理经验。由于对网球的无限热爱,他放弃了经营得顺风顺水的礼品公司,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网球事业当中。  在成立之初,俱乐部几乎只有发起人一个光杆司令,标准的“三无”:无教练,无场地,无市场。创业是艰难的,为了养活自己他身兼
期刊
一群疯狂喜爱网球的人凑在一起,不同的行业共同的爱好,组成了—个网球俱乐部,取名“路友”,意为路上的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网球相伴的路上,你、我、他,心系—起,路越走越宽。路友俱乐部里有退役的国家队选手、业余高手、国外友人,教练、按摩师,配备齐全的后勤保障。这不,2008年底,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俱乐部获得了2008年全国业余网球俱乐部公开赛冠军的好成绩。单项比赛的成绩就更不用说了,路友的队
期刊
“健康生活、快乐运动、享受人生”,是尖峰俱乐部的宗旨:“健康、和谐、时尚、拼搏”,是尖峰俱乐部的理念。网球是时尚的运动,无论是职业网坛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属于引领时尚潮流的先锋,“尖峰人”喜欢网球并非仅仅出于健身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需要,我们选择网球这项运动更多的是在选择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尖峰”立志成为大庆市引领健身潮流,倡导人性和谐,追求时尚健康的一支先锋俱乐部。  尖峰成立两年多以来,在大
期刊
对于柔风细雨的宁波,打网球是一种奢侈的娱乐。宁波网球网俱乐部成立于2006年8月1日,与多数网球俱乐部不同的是,宁波网球网俱乐部是身在宁波的网球爱好者们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民间团体,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网球社团,更是一个球友交流的平台。俱乐部致力于宁波网球的普及和发展,致力于网球爱好者的交流和学习的。  在网球网俱乐部建立之初,确定了如下宗旨:宣传和普及宁波网球运动,培养网球运动的社会环境,造就更加专业
期刊
从初始主要进行乒乓球专项运动的培训,逐步发展到羽毛球、网球、游泳、保龄球等多项运动的培训,天津中乒俱乐部在稳步发展中慢慢地壮大着体育运动爱好者的队伍,为他们营造更好的运动氛围。  俱乐部的网球事业经过两年的发展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天津市成功举办了多次网球比赛,其中2007年、2008年的思密达业余网球大奖赛最为瞩目,每次比赛都有上百人报名,两届比赛均获得了圆满成功。  俱乐部不仅招收国内的青少年学
期刊
“腾宇体育,快乐人生”,我们的网球世界,我们来做主。一切听从我们的。我们是一群自我享乐、快乐生活的业余网球爱好者。西安腾宇网球俱乐部是由古城西安的一群业余网球爱好者自发成立的非盈利民间团体,“腾宇”的意思为英文“tennisjoy”(快乐网球)的近似音译,也指与网球运动带来的洒脱与大气。  俱乐部正式成立于2005年,由最初十几个经常在一起打球的网球爱好者发展成拥有会员近百人,在西安有一定影响力的
期刊
精英俱乐部,您康身健体的所在;精英俱乐部,您交际休闲的所在;精英俱乐部,您尊贵时尚的体现;运动无极限,健康更精彩,精英网球俱乐部是您健康的支撑点! 河北省廊坊市精英网球俱乐部于2007年迁入廊坊市经济开发区新奥艺术大道北段河北省摔拳跆训练中心大院内,新建室外国际标准灯光硬地球场8片、室内国际标准硬地球场4片,已于2008年4月正式使用。  俱乐部现有贵宾休息室、VIP会员房间、网羽器材专卖商店以
期刊
三十而立。  改革开放三十年,网球成了中国人生活中的一抹色彩,一抹高雅的色彩,一抹时尚的色彩,并逐渐成为大众的色彩。  大众的!再也不是权贵的,再也不是买办的,而是人民的。全中国上千万人民爱上了网球,他们驰聘在上万片网球场上,也陶醉在网球场上。  我们这次有幸记录下的声音,来自12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网球发展的见证者。他们个人形形色色的网球缘份和经历,构成了中国网球发展的一个个镜头。在对网球的大
期刊
1996年,毛坤洪开始担任上海网球协会常务副主席,任职至今,他见证参与了上海网球飞速发展的12年。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寡到众的神奇之旅。    星火燎原    上世纪90年代初,张德培曾经3次来上海参加表演赛,但没有引起什么反响。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凄凉”情景,门票只卖出去几张,卢湾体育馆的看台上几乎没有观众。正处于其职业生涯高峰的华裔球星却在中国受到如此冷遇,那时这项运动在上海人民脑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