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化学 探究式教学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
0082-01
初中化学科的探究教学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它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作出解释与结论、进行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问题,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增强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但是,当前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学受中考升学率的影响,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让学生读、背、记和实行题海战术仍是教学的主旋律。虽然说要进行课程改革,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不规范,在解答探究性题目时失分严重。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开展的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初中,实验室设备不完备,没有专门的实验老师,有些演示性实验用多媒体代替,或只做验证性实验,不做探究性实验。教学都在围绕考试进行,教师满足于教会学生解习题夺高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化学。有的学校赶进度,压缩课程,一个学期就授完初三化学,以腾出时间去进行复习教学和模拟考试。如此教学,化学实验必然不受重视,实验开出率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得不到落实,甚至会使学生形成厌学情绪。这种状况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认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贴近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案例1.家里有一瓶久置的消毒药水——双氧水(3%过氧化氢溶液),由于标签部分破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而完全失效。学生学了氧气的制取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兴趣很浓,设计出实验方案:用试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试管口检验。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这瓶双氧水没有完全失效。学生经过实验,检验出这瓶药水还有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增。
案例2. 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月饼盒里放有“双吸剂”(一种吸收水和CO2的脱氧保鲜剂,还可吸收SO2、H2S等气体,可防止厌氧性细菌在食品中繁殖),蛋黄派里充有“保护气”(氮气,用于防止蛋黄派氧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让学生知道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同时也有利于解除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使教学由应试教育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二、鼓励猜想,进行科学验证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形成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案例3.在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时很难使木条复燃。对其原因有的学生猜想是氧气浓度不够,有的学生猜想是水蒸汽太多。他们根据猜想一提高反应物浓度,但是木条还是不能复燃:根据猜想二调整收集气体的方法,由向上排空气法改为排水法,结果木条能够复燃。经过猜想、提出验证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找到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水蒸汽太多。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结论,还体验了探究过程,学习了探究方法,提高了探究能力。
三、一丝不苟,做好每个实验
在初中化学新教材中不仅编排了验证性实验,而且编入了较多的探究性实验,还有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和习题中的实验等。我们要重视其中的每一个实验,让学生真正懂得实验的原理,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4. (习题中的实验)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口会有一层白色粉末,这些粉末是什么呢?学生对这种课后延续学习的问题很有兴趣,有的猜想是氢氧化钠,有的猜想是碳酸钠,有的猜想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酸、碱、盐的性质后成功地设计出实验方案:用稀盐酸检验白色粉末中是否有碳酸钠,然后用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最后用酚酞试剂检验氢氧化钠。这里他们充分地运用了酸、碱、盐性质的知识。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学习习惯,摒弃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化学教师要审时度势,遵循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责编 王学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
0082-01
初中化学科的探究教学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它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作出解释与结论、进行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问题,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增强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但是,当前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学受中考升学率的影响,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让学生读、背、记和实行题海战术仍是教学的主旋律。虽然说要进行课程改革,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不规范,在解答探究性题目时失分严重。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开展的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初中,实验室设备不完备,没有专门的实验老师,有些演示性实验用多媒体代替,或只做验证性实验,不做探究性实验。教学都在围绕考试进行,教师满足于教会学生解习题夺高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化学。有的学校赶进度,压缩课程,一个学期就授完初三化学,以腾出时间去进行复习教学和模拟考试。如此教学,化学实验必然不受重视,实验开出率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得不到落实,甚至会使学生形成厌学情绪。这种状况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认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贴近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案例1.家里有一瓶久置的消毒药水——双氧水(3%过氧化氢溶液),由于标签部分破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而完全失效。学生学了氧气的制取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兴趣很浓,设计出实验方案:用试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试管口检验。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这瓶双氧水没有完全失效。学生经过实验,检验出这瓶药水还有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增。
案例2. 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月饼盒里放有“双吸剂”(一种吸收水和CO2的脱氧保鲜剂,还可吸收SO2、H2S等气体,可防止厌氧性细菌在食品中繁殖),蛋黄派里充有“保护气”(氮气,用于防止蛋黄派氧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让学生知道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同时也有利于解除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使教学由应试教育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二、鼓励猜想,进行科学验证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形成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案例3.在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时很难使木条复燃。对其原因有的学生猜想是氧气浓度不够,有的学生猜想是水蒸汽太多。他们根据猜想一提高反应物浓度,但是木条还是不能复燃:根据猜想二调整收集气体的方法,由向上排空气法改为排水法,结果木条能够复燃。经过猜想、提出验证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找到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水蒸汽太多。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结论,还体验了探究过程,学习了探究方法,提高了探究能力。
三、一丝不苟,做好每个实验
在初中化学新教材中不仅编排了验证性实验,而且编入了较多的探究性实验,还有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和习题中的实验等。我们要重视其中的每一个实验,让学生真正懂得实验的原理,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4. (习题中的实验)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口会有一层白色粉末,这些粉末是什么呢?学生对这种课后延续学习的问题很有兴趣,有的猜想是氢氧化钠,有的猜想是碳酸钠,有的猜想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酸、碱、盐的性质后成功地设计出实验方案:用稀盐酸检验白色粉末中是否有碳酸钠,然后用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最后用酚酞试剂检验氢氧化钠。这里他们充分地运用了酸、碱、盐性质的知识。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学习习惯,摒弃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化学教师要审时度势,遵循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