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古往今来,自尊、自信总被看做是成功的秘诀,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感得到满足,将使幼儿感到自信,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感、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一、多肯定、鼓励,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
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老师的爱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成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力量,尤其是对那些“病苗”,老师更应倾注全部的爱,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信任、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
幼儿对成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批评的依据。美国精神病学者沙利文认为,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会由于某个重要人物不经意的、不恰当的批评而丧失自尊和自信。对幼儿来说,父母、教师就是重要人物,如果成人经常随意指责他,那么幼儿会感到自己很笨、很不好,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反复多次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经常得到成人们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成人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中增强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和态度,在活动中肯定和鼓励幼儿,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不要随意批评幼儿,切忌使用消极结论性语言批评幼儿,更不能一味斥责幼儿。总之,对幼儿的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多肯定、鼓励。
二、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老师和伙伴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生活,我运用游戏、亲身体验、操作等各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认知,引导幼儿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丰富幼儿认知的过程中有序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比较概括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除培养以上几种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我总是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同伴交往中,并积极引导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让每一个幼儿都被同伴和团体接纳。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若是获得愉快的、积极的体验,就会产生自信,就会更加主动地与环境交往,积极愉快的交往经验又可以提高自信,自信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反之,若得到消极反馈,孩子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进而妨碍他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交往,以致造成恶性循环。
在游戏活动中,能很好地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做事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是双方互动过程,语言在交往中起很大作用。所以,教给幼儿用语言交往是很重要的。此外,还应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互相谦让,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注意,达到交往的目的。
三、创设体验成功感,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大家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条件是: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应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其增强自信心。
教师可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学习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时,对待能力差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这样,满足了幼儿的不同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另外,由于班里幼儿多,让每一个幼儿为所有的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不太可能,所以,我经常以分组的形式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使每名幼儿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帮助幼儿获得初步成功体验的同时,要逐步提高要求,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帮助幼儿不断提高,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功。
四、了解个性特点,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完全特殊的个体。我们应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
对于自尊心很强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幼儿,如果老师公开指出他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虽然老师的本意是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孩子感情比较脆弱,缺乏承受公开批评的能力,所以批评时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时间、地点及幼儿的可接受性,使他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对这样的孩子如果采取孤立的方法也不妥当,因为他感受到大家是有意不理他,他便会想出种种消极方法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对这样的孩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相反,有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给自己的评价要求过低,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这种个性心理特点将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对这样的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平时有意交给他一些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五、通过解难练习,锻炼幼儿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经常为幼儿提出一些稍有难度的课题,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快乐,才能使树立自信心有较为切实的基础。同时,让幼儿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努力,总会获得成功。这样,通过解难练习,战胜困难,锻炼了幼儿的自信心,增进了幼儿的自尊感。
总之,教师要“博爱”,要给每个孩子以关爱,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扑捉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设法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获得自信。
一、多肯定、鼓励,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
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老师的爱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成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力量,尤其是对那些“病苗”,老师更应倾注全部的爱,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信任、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
幼儿对成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批评的依据。美国精神病学者沙利文认为,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会由于某个重要人物不经意的、不恰当的批评而丧失自尊和自信。对幼儿来说,父母、教师就是重要人物,如果成人经常随意指责他,那么幼儿会感到自己很笨、很不好,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反复多次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经常得到成人们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成人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中增强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和态度,在活动中肯定和鼓励幼儿,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不要随意批评幼儿,切忌使用消极结论性语言批评幼儿,更不能一味斥责幼儿。总之,对幼儿的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多肯定、鼓励。
二、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老师和伙伴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生活,我运用游戏、亲身体验、操作等各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认知,引导幼儿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丰富幼儿认知的过程中有序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比较概括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除培养以上几种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我总是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同伴交往中,并积极引导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让每一个幼儿都被同伴和团体接纳。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若是获得愉快的、积极的体验,就会产生自信,就会更加主动地与环境交往,积极愉快的交往经验又可以提高自信,自信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反之,若得到消极反馈,孩子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进而妨碍他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交往,以致造成恶性循环。
在游戏活动中,能很好地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做事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是双方互动过程,语言在交往中起很大作用。所以,教给幼儿用语言交往是很重要的。此外,还应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互相谦让,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注意,达到交往的目的。
三、创设体验成功感,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大家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条件是: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应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其增强自信心。
教师可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学习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时,对待能力差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这样,满足了幼儿的不同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另外,由于班里幼儿多,让每一个幼儿为所有的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不太可能,所以,我经常以分组的形式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使每名幼儿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帮助幼儿获得初步成功体验的同时,要逐步提高要求,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帮助幼儿不断提高,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功。
四、了解个性特点,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完全特殊的个体。我们应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
对于自尊心很强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幼儿,如果老师公开指出他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虽然老师的本意是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孩子感情比较脆弱,缺乏承受公开批评的能力,所以批评时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时间、地点及幼儿的可接受性,使他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对这样的孩子如果采取孤立的方法也不妥当,因为他感受到大家是有意不理他,他便会想出种种消极方法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对这样的孩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相反,有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给自己的评价要求过低,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这种个性心理特点将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对这样的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平时有意交给他一些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五、通过解难练习,锻炼幼儿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经常为幼儿提出一些稍有难度的课题,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快乐,才能使树立自信心有较为切实的基础。同时,让幼儿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努力,总会获得成功。这样,通过解难练习,战胜困难,锻炼了幼儿的自信心,增进了幼儿的自尊感。
总之,教师要“博爱”,要给每个孩子以关爱,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扑捉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设法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获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