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家语》记载,当年孔家向颜家求亲,颜父一听是孔家,立即同意这门亲事。颜母说,女儿的终身大事怎能如此草率,至少应该见—下本人。不想颜父说,不用,孔门乃积善之家,不会有错。
颜父的话果然应验,女儿嫁过去生了一位圣人不说,家道两千余年不衰,至今家谱已经记载到七十几代。
仁义值千金,做生意以诚信为本,公平交易,不谋不义之财,定会生意兴隆;与人为善,救苦帮穷,和睦乡里,决不以强凌弱,仗势欺人,则会身、心、家都安康。正如《周易·坤·文言》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恶一念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仍具有指导意义。其实,福祸只在一念间。你善念一起,福虽未至,祸已远去;恶意一闪,祸虽未到,福已远去。小与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让我们始终记住“快乐幸福积善德,灾祸上身恶行为。”
积善行德,修一颗清静心
修心为什么要行善积德?
因为道德与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的心理来源于人对自身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因此,道德高尚的人往往能遵循社会规范行事,从而减少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反之,道德低下的人,现实中总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导致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困难,常常被贪婪、嫉妒和怨恨的心理包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和疾病。而实现道德提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行善积德。
相传孔子活到73岁,孟子活到84岁,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寿星了。谈到长寿的秘诀,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这是说,重视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美好的回报,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活了100多岁的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总结其长寿经验时明确提出养德为修心的基础,是养生首务,既能防病,又能避祸。孙思邈不仅倡导养德与养生相结合,而且身体力行,他不受名利之诱,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献身医道,为大众解除疾苦。
为什么良好的道德修养能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继而长寿呢?首先,良好的道德修养能使人心平气和而维持脏腑阴阳协调与平衡。唐朝名医杨上善说:“修身为德,阴阳气和。”《黄帝内经>也指出:“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而不危也。”这一思想已被现代科学证明。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跟踪调查了加州7000位居民,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则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道德高尚的人总是心胸豁达,热爱生活,乐观进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道德低下的人在生活中总是充满贪婪、妒嫉和怨恨的心理,对现实常常处于不满和挫折感之中,怨天尤人、郁郁寡欢,必然导致累积成疾。
颜父的话果然应验,女儿嫁过去生了一位圣人不说,家道两千余年不衰,至今家谱已经记载到七十几代。
仁义值千金,做生意以诚信为本,公平交易,不谋不义之财,定会生意兴隆;与人为善,救苦帮穷,和睦乡里,决不以强凌弱,仗势欺人,则会身、心、家都安康。正如《周易·坤·文言》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恶一念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仍具有指导意义。其实,福祸只在一念间。你善念一起,福虽未至,祸已远去;恶意一闪,祸虽未到,福已远去。小与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让我们始终记住“快乐幸福积善德,灾祸上身恶行为。”
积善行德,修一颗清静心
修心为什么要行善积德?
因为道德与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的心理来源于人对自身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因此,道德高尚的人往往能遵循社会规范行事,从而减少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反之,道德低下的人,现实中总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导致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困难,常常被贪婪、嫉妒和怨恨的心理包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和疾病。而实现道德提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行善积德。
相传孔子活到73岁,孟子活到84岁,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寿星了。谈到长寿的秘诀,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这是说,重视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美好的回报,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活了100多岁的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总结其长寿经验时明确提出养德为修心的基础,是养生首务,既能防病,又能避祸。孙思邈不仅倡导养德与养生相结合,而且身体力行,他不受名利之诱,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献身医道,为大众解除疾苦。
为什么良好的道德修养能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继而长寿呢?首先,良好的道德修养能使人心平气和而维持脏腑阴阳协调与平衡。唐朝名医杨上善说:“修身为德,阴阳气和。”《黄帝内经>也指出:“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而不危也。”这一思想已被现代科学证明。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跟踪调查了加州7000位居民,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则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道德高尚的人总是心胸豁达,热爱生活,乐观进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道德低下的人在生活中总是充满贪婪、妒嫉和怨恨的心理,对现实常常处于不满和挫折感之中,怨天尤人、郁郁寡欢,必然导致累积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