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多晶硅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取得突破进展且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多晶硅产业发展中面临着产业准入门槛低、产业结构欠合理和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制定产业准入条件、优化产业布局、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等多晶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N30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36-02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供应安全形势严峻,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种清洁的取之不尽的新型能源,而多晶硅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本文从我国多晶硅产业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实现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
1.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曾一度有近20家从业企业。但因市场和技术原因,进人90年代后,国内多晶硅企业数量减少,到2003年,我国只剩下峨眉山半导体厂与洛阳中硅等少数几家多晶硅生产厂商,年产多晶硅80t左右。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兴起,对于多晶硅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在国内外光伏市场的共同拉动作用下,中国多晶硅产业自2005年开始大发展。国内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或拟建的项目呈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生产工艺上,国内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技术多从俄罗斯引进。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国内多晶硅产量已达到一个较大基数,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2.技术取得突破,对国外依赖度降低
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太阳能产业发展。他们较早掌握多晶硅生产核心技术。其中产能和产量比较大的有6家:Hemlock(美国)、Tokuyama(日本)、Wacker(德国)、MEMC(美国,意大利)、AsiMi(美国)和SGS(美国),其产量占全球多晶硅产量的80%以上。
我国政府和企业一直在为跨越多晶硅产业术难度而努力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半导体级多晶硅技术不断成熟;二是光伏产业电池硅材料的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三是多晶硅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3.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多晶硅产业号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的闭路循环处理,多晶硅生产会带有一定的污染。近几年通过政府和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积极研究,我国多晶硅生产在节能排减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二、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产业准入门槛低,出现投资过热倾向
短短的几年内,超过50家的企业或项目陆续落户到我国多个省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17个省市的33家企业投资建设多晶硅工厂,公布的产能高达14.7万t;在部分省份,百t级规模的多晶硅项目无序建设现象尤为严重。这种投资过热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资具有盲目性。投资者看好多晶硅的高投资高回报,即使不了解其生产特点和模式,只要觉得有利可图就立马投资。
(2)政绩催生多晶硅热。多晶硅产业能够给当地政府带来丰厚的税收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因此都把多晶硅产业及其下游产业—光伏产业看作是2l世纪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3)准入门槛低,加剧盲目投资。在多晶硅产业发展前期,国家对其没有具体的准入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企业对多晶硅项目的投资热情。
2.多晶硅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多品硅的生产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技术和市场还没到位,多晶硅技术和市场仍牢牢掌握在美、日、德等国家的少数几个生产厂商中。
(2)生产规模小,我国现阶段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国际最佳规模有较大的距离。
(3)工艺设备落,国内多晶硅生产物耗能耗高国际水平出1倍以上。
(4)我国千t级工艺和设备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成熟性以及各子系统的相互匹配性都有待生产运行验证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5)科技研发相对较弱,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太少。
(6)四氯化硅转化处理技术、氯化氢回收利用、全系统能量综合利用没有完全推广使用,全系统工艺有待优化。
(7)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国内生产成本是国外多晶硅巨头的一倍以上。
3.产业结构不合理,亟需升级
目前,我国多晶硅产业结构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过大、产能建设过快以及过剩倾向:多晶硅项目投资一般都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建成及建设中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有8万t之多,1~2年内将释放产能,产能过剩现象很快就将到来。
(2)企业规模差距和技术水平差距导致成本差距加大:我国是多晶硅的新兴生产者,规模多数不够经济,且由于技术差异导致生产成本差异很大。
(3)多晶硅需求国内外比例严重失衡: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多晶硅,但国内的能源消费现状仍然以煤炭为基础材料,国内98%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国内消费的比例过低,市场的波动很大,行业容易出现大起大落。
4.技术面临挑战,国内市场尚待拓展
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主要的传统工艺有改良两门子法、硅烷法和流化床法。其中改良西门子工艺的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80%,短期内产业化技术垄断封锁的局面不会改变。这对我国多晶硅行业的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多晶硅产品大部分出口到国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将对我国多晶硅产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拓宽国内市场,提高国内消费,以提高国内需求来带动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产业准入,规范产业发展
多晶硅产业要赢得长远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政府的规范,因此制定统一的准人条件,是抑制多晶硅项目建设无序化的一条捷径,以促进多晶硅产业的科学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比如要求注册资本达到某一额度;比如当地若电力较为缺乏,化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可以考虑不让其落户等。
1.优化产业布局,扶持重点企业
目前,我国多晶硅产业布局混乱,企业盲目投资现象仍存在。随着各地产能的释放,多晶硅市场的波动,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将严重受挫。因此,优化多晶硅产业布局,扶持优势企业的发展,以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将多晶硅项目布置在电力较为丰富的地方,以减少生产成本;比如把较弱的生产企业整合,提倡优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打造品牌企业;加大技术研究,培育优势企业等。
3.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强技术合作,有助于降低我国多晶硅生产成本以及降低损耗,提高多晶硅产品的纯度、质量和稳定性;有助于打破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垄断。加强科研合作,有助于解决多晶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环境问题。加强投资合作,有助于多晶硅产业发展贸易化。引进外资可以解决我国资金短缺的企业发展问题,同时有助于把多晶硅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扩大企业规模、获取更大利润从而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政策合作,有助于多晶硅行业发展国际化。
四、结语
我国多晶硅产业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已建、在建多家多晶硅大型企业,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市场准入门槛低,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整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耗能大,产量低等。所以要使我国多晶硅产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使中国成为太阳能研发及其设备成套制造、产品成套出口的太阳能强国,应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硅质材料产业和太阳能产业的现状,争取进入整个产业链的高端市场;此外,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而企业本身的技术、管理创新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非常重要。
[1]卜新平.国内外多晶硅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化学工业,2008.
[2]张军.多晶硅产业技术经济风险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3]万夏,杨迪.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四川省情,2008.
[4]张晓安.我国太阳能光伏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
作者简介:
郭灿(1988—)女,湖南湘潭人,本科,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7级。
宋双(1989—)男,四川资中人,本科,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8级。
袁杰(1989—)男,四川乐山人,本科,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7级。
关键词: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N30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36-02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供应安全形势严峻,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种清洁的取之不尽的新型能源,而多晶硅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本文从我国多晶硅产业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实现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
1.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曾一度有近20家从业企业。但因市场和技术原因,进人90年代后,国内多晶硅企业数量减少,到2003年,我国只剩下峨眉山半导体厂与洛阳中硅等少数几家多晶硅生产厂商,年产多晶硅80t左右。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兴起,对于多晶硅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在国内外光伏市场的共同拉动作用下,中国多晶硅产业自2005年开始大发展。国内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或拟建的项目呈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生产工艺上,国内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技术多从俄罗斯引进。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国内多晶硅产量已达到一个较大基数,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2.技术取得突破,对国外依赖度降低
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太阳能产业发展。他们较早掌握多晶硅生产核心技术。其中产能和产量比较大的有6家:Hemlock(美国)、Tokuyama(日本)、Wacker(德国)、MEMC(美国,意大利)、AsiMi(美国)和SGS(美国),其产量占全球多晶硅产量的80%以上。
我国政府和企业一直在为跨越多晶硅产业术难度而努力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半导体级多晶硅技术不断成熟;二是光伏产业电池硅材料的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三是多晶硅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3.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多晶硅产业号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的闭路循环处理,多晶硅生产会带有一定的污染。近几年通过政府和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积极研究,我国多晶硅生产在节能排减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二、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产业准入门槛低,出现投资过热倾向
短短的几年内,超过50家的企业或项目陆续落户到我国多个省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17个省市的33家企业投资建设多晶硅工厂,公布的产能高达14.7万t;在部分省份,百t级规模的多晶硅项目无序建设现象尤为严重。这种投资过热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资具有盲目性。投资者看好多晶硅的高投资高回报,即使不了解其生产特点和模式,只要觉得有利可图就立马投资。
(2)政绩催生多晶硅热。多晶硅产业能够给当地政府带来丰厚的税收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因此都把多晶硅产业及其下游产业—光伏产业看作是2l世纪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3)准入门槛低,加剧盲目投资。在多晶硅产业发展前期,国家对其没有具体的准入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企业对多晶硅项目的投资热情。
2.多晶硅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多品硅的生产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技术和市场还没到位,多晶硅技术和市场仍牢牢掌握在美、日、德等国家的少数几个生产厂商中。
(2)生产规模小,我国现阶段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国际最佳规模有较大的距离。
(3)工艺设备落,国内多晶硅生产物耗能耗高国际水平出1倍以上。
(4)我国千t级工艺和设备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成熟性以及各子系统的相互匹配性都有待生产运行验证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5)科技研发相对较弱,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太少。
(6)四氯化硅转化处理技术、氯化氢回收利用、全系统能量综合利用没有完全推广使用,全系统工艺有待优化。
(7)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国内生产成本是国外多晶硅巨头的一倍以上。
3.产业结构不合理,亟需升级
目前,我国多晶硅产业结构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过大、产能建设过快以及过剩倾向:多晶硅项目投资一般都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建成及建设中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有8万t之多,1~2年内将释放产能,产能过剩现象很快就将到来。
(2)企业规模差距和技术水平差距导致成本差距加大:我国是多晶硅的新兴生产者,规模多数不够经济,且由于技术差异导致生产成本差异很大。
(3)多晶硅需求国内外比例严重失衡: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多晶硅,但国内的能源消费现状仍然以煤炭为基础材料,国内98%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国内消费的比例过低,市场的波动很大,行业容易出现大起大落。
4.技术面临挑战,国内市场尚待拓展
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主要的传统工艺有改良两门子法、硅烷法和流化床法。其中改良西门子工艺的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80%,短期内产业化技术垄断封锁的局面不会改变。这对我国多晶硅行业的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多晶硅产品大部分出口到国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将对我国多晶硅产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拓宽国内市场,提高国内消费,以提高国内需求来带动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产业准入,规范产业发展
多晶硅产业要赢得长远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政府的规范,因此制定统一的准人条件,是抑制多晶硅项目建设无序化的一条捷径,以促进多晶硅产业的科学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比如要求注册资本达到某一额度;比如当地若电力较为缺乏,化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可以考虑不让其落户等。
1.优化产业布局,扶持重点企业
目前,我国多晶硅产业布局混乱,企业盲目投资现象仍存在。随着各地产能的释放,多晶硅市场的波动,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将严重受挫。因此,优化多晶硅产业布局,扶持优势企业的发展,以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将多晶硅项目布置在电力较为丰富的地方,以减少生产成本;比如把较弱的生产企业整合,提倡优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打造品牌企业;加大技术研究,培育优势企业等。
3.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强技术合作,有助于降低我国多晶硅生产成本以及降低损耗,提高多晶硅产品的纯度、质量和稳定性;有助于打破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垄断。加强科研合作,有助于解决多晶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环境问题。加强投资合作,有助于多晶硅产业发展贸易化。引进外资可以解决我国资金短缺的企业发展问题,同时有助于把多晶硅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扩大企业规模、获取更大利润从而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政策合作,有助于多晶硅行业发展国际化。
四、结语
我国多晶硅产业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已建、在建多家多晶硅大型企业,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市场准入门槛低,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整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耗能大,产量低等。所以要使我国多晶硅产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使中国成为太阳能研发及其设备成套制造、产品成套出口的太阳能强国,应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硅质材料产业和太阳能产业的现状,争取进入整个产业链的高端市场;此外,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而企业本身的技术、管理创新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非常重要。
[1]卜新平.国内外多晶硅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化学工业,2008.
[2]张军.多晶硅产业技术经济风险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3]万夏,杨迪.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四川省情,2008.
[4]张晓安.我国太阳能光伏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
作者简介:
郭灿(1988—)女,湖南湘潭人,本科,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7级。
宋双(1989—)男,四川资中人,本科,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8级。
袁杰(1989—)男,四川乐山人,本科,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7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