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在燕山石化化工八厂PIA装置,吴锐有个众人皆知的外号——“吴问题”。他知识面广,对装置的每一个细节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徒弟提 上来的“问题”,基本上难不倒他;他勤于思考,装置上哪里出了“问题”,他从来不墨守成规,总要想想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乐于担当,又脏又累的“问题”工作到了他手上,肯定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吴锐这名“吴问题”是实至名归的“无问题”。
从“有问题”到“吴问题”
1994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吴锐来到了当时的氧化、现在的PIA装置。光阴似箭,一转眼,吴锐在PIA装置已经干了快20年了,“装置上就像我的家一样。”吴锐说。而吴锐刚到装置上的时候,对装置可没这么熟悉,那个时候的他,是位“有问题”的小徒弟。
“有问题”是指吴锐关于装置的问题特别多,出去干活的时候,别的徒弟老老实实按照师傅教的干就行了,他却在琢磨,为什么师傅让这么干。正赶上吴锐当时的师傅是厂里一位颇有名气的“技术牛人”,吴锐有机会就向师傅请教自己的种种“疑惑”,时间一长,也跟师傅学到了不少的真本事。
1997年,PIA装置进行从对苯二甲酸到间 苯二甲酸的大改造。这对吴锐来说,是一个彻底了解装置的好机会。那个时候,吴锐他们每天都有大量的书要看,大批的题要做,流程图、操作法、工艺规程、化工原理样样学个遍。书面知识学到手了,厂里每隔几天还要进行“现场实战”的考试,别人比较“憷头”的考试,到了吴锐这里,反而成了他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平 台,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吴锐却总有思路解决,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得到了“吴问题”的称号。
辛勤的学习没有白费,在改造完成后开车的时候,PIA装置有一次紧急停车。当时,装置氧浓度瞬时上升,超过了8%,属于超高范围,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第一时间找到导致停车的原因极其关键。当班的 吴锐反应很快,喊了句:“氧化反应器!”便从操作室跑了出去。到了现场,通过查看电流表记录,发现果然是氧化反应器出了故障,吴锐他们用氮气置换出尾氧, 及时对设备进行了维修。“至于为什么能直觉判断出是氧化反应器的故障,”吴锐笑呵呵地解释,“是因为我对当时工艺参数的控制很有信心,很稳定,如此紧急的 停车,肯定是反应器出了毛病。”
让“大问题”变成“小问题”
虽说自从PIA装置改造之后,吴锐成了响当当的“吴问题”,能力强了,他也成了位好师傅,但是,他很清楚,学习可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够保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这些年,吴锐先后通过了高级工和技师的考试,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高级技师,这也意味着,他要求自己对仪表、电气、设备维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装置熟悉到一定地步,吴锐的脑子就更活了,他会结合装置的特点,想出来一些处理故障的“妙招”,让“大问题”变成“小问题”。
有一次,装置配溴的泵出了故障,以往装置上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母液循环系统,由人工来向装置配溴。但是,由于是人工操作,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母液循环系统所提供的是浓溴,而装置所需的是稀溴,此种操作无法调节溴含量,容易造成设备的加速腐蚀。
这件事让吴锐上了心,上班下班的时候,他的脑子里总在转悠配溴的事情。一天,吴锐在带着徒弟跑流程的时候,到了配溴泵那里,一股浓烈的溴味儿让吴锐不禁皱起了眉头。但就是这一皱眉头,他突然想到,可以用低压氮气给溴系统升压,利用溴系统自身的压力代替配溴泵,给装置供溴。这样供出来的溴,流量、浓度都比较稳定,既不会给设备造成影响,也不影响人员的自体健康,为配溴泵的维修争取了时间。
直到现在,如果PIA装置的配修泵出故障,采取的还是吴锐想出来的办法解决配溴问题,说起这一点,吴锐很是自豪。
大家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吴锐也练就了一身“硬功夫”,隔著保温层,他就能知道装置上哪里有变径,哪里有阀门,倒淋又都在哪儿。工作能力的突出让吴锐当上了班长,这下,他就不能只做好自己的“无问题”了,他得想办法,怎么让一个班组干活儿的时候都没有问题。
吴锐当班长,走的是“亲力亲为”路线,做操作工,免不了有一些现场的难活儿累活儿,这样的“问题”工作派给谁,吴锐都有可能听几句抱怨。有时候班员回来后会把工具一扔:“这活儿没法干!”
吴锐解释说:“其实这怪不得班员,他们的入职时间不一样,工作能力自然也参差不齐。有些工作他们不是不认真,而是真的不会干。”
每当遇见这样的情况,吴锐从来不训责,不会说些“爱岗敬业”的大道理,他会自己把工具拿起来,拍一下刚刚回来,气呼呼的班员:“走!跟着我,看我怎么干。”
时间长了,班员们都知道,“吴问题”班长会把大家的事儿都当成自己的问题,“吴班长能干的活儿,我们学着也能干!”抱怨少了,对业务的讨论多了,工作自然也就顺畅了。
吴锐说,他的青春,他的一切都和PIA装置有关系,到了现在,他觉得干活要是“凑合”都对不起自己,他盼着的,就是装置平稳运行“无问题”。(郑扬)
从“有问题”到“吴问题”
1994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吴锐来到了当时的氧化、现在的PIA装置。光阴似箭,一转眼,吴锐在PIA装置已经干了快20年了,“装置上就像我的家一样。”吴锐说。而吴锐刚到装置上的时候,对装置可没这么熟悉,那个时候的他,是位“有问题”的小徒弟。
“有问题”是指吴锐关于装置的问题特别多,出去干活的时候,别的徒弟老老实实按照师傅教的干就行了,他却在琢磨,为什么师傅让这么干。正赶上吴锐当时的师傅是厂里一位颇有名气的“技术牛人”,吴锐有机会就向师傅请教自己的种种“疑惑”,时间一长,也跟师傅学到了不少的真本事。
1997年,PIA装置进行从对苯二甲酸到间 苯二甲酸的大改造。这对吴锐来说,是一个彻底了解装置的好机会。那个时候,吴锐他们每天都有大量的书要看,大批的题要做,流程图、操作法、工艺规程、化工原理样样学个遍。书面知识学到手了,厂里每隔几天还要进行“现场实战”的考试,别人比较“憷头”的考试,到了吴锐这里,反而成了他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平 台,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吴锐却总有思路解决,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得到了“吴问题”的称号。
辛勤的学习没有白费,在改造完成后开车的时候,PIA装置有一次紧急停车。当时,装置氧浓度瞬时上升,超过了8%,属于超高范围,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第一时间找到导致停车的原因极其关键。当班的 吴锐反应很快,喊了句:“氧化反应器!”便从操作室跑了出去。到了现场,通过查看电流表记录,发现果然是氧化反应器出了故障,吴锐他们用氮气置换出尾氧, 及时对设备进行了维修。“至于为什么能直觉判断出是氧化反应器的故障,”吴锐笑呵呵地解释,“是因为我对当时工艺参数的控制很有信心,很稳定,如此紧急的 停车,肯定是反应器出了毛病。”
让“大问题”变成“小问题”
虽说自从PIA装置改造之后,吴锐成了响当当的“吴问题”,能力强了,他也成了位好师傅,但是,他很清楚,学习可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够保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这些年,吴锐先后通过了高级工和技师的考试,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高级技师,这也意味着,他要求自己对仪表、电气、设备维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装置熟悉到一定地步,吴锐的脑子就更活了,他会结合装置的特点,想出来一些处理故障的“妙招”,让“大问题”变成“小问题”。
有一次,装置配溴的泵出了故障,以往装置上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母液循环系统,由人工来向装置配溴。但是,由于是人工操作,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母液循环系统所提供的是浓溴,而装置所需的是稀溴,此种操作无法调节溴含量,容易造成设备的加速腐蚀。
这件事让吴锐上了心,上班下班的时候,他的脑子里总在转悠配溴的事情。一天,吴锐在带着徒弟跑流程的时候,到了配溴泵那里,一股浓烈的溴味儿让吴锐不禁皱起了眉头。但就是这一皱眉头,他突然想到,可以用低压氮气给溴系统升压,利用溴系统自身的压力代替配溴泵,给装置供溴。这样供出来的溴,流量、浓度都比较稳定,既不会给设备造成影响,也不影响人员的自体健康,为配溴泵的维修争取了时间。
直到现在,如果PIA装置的配修泵出故障,采取的还是吴锐想出来的办法解决配溴问题,说起这一点,吴锐很是自豪。
大家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吴锐也练就了一身“硬功夫”,隔著保温层,他就能知道装置上哪里有变径,哪里有阀门,倒淋又都在哪儿。工作能力的突出让吴锐当上了班长,这下,他就不能只做好自己的“无问题”了,他得想办法,怎么让一个班组干活儿的时候都没有问题。
吴锐当班长,走的是“亲力亲为”路线,做操作工,免不了有一些现场的难活儿累活儿,这样的“问题”工作派给谁,吴锐都有可能听几句抱怨。有时候班员回来后会把工具一扔:“这活儿没法干!”
吴锐解释说:“其实这怪不得班员,他们的入职时间不一样,工作能力自然也参差不齐。有些工作他们不是不认真,而是真的不会干。”
每当遇见这样的情况,吴锐从来不训责,不会说些“爱岗敬业”的大道理,他会自己把工具拿起来,拍一下刚刚回来,气呼呼的班员:“走!跟着我,看我怎么干。”
时间长了,班员们都知道,“吴问题”班长会把大家的事儿都当成自己的问题,“吴班长能干的活儿,我们学着也能干!”抱怨少了,对业务的讨论多了,工作自然也就顺畅了。
吴锐说,他的青春,他的一切都和PIA装置有关系,到了现在,他觉得干活要是“凑合”都对不起自己,他盼着的,就是装置平稳运行“无问题”。(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