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舍得让初中孩子住校吗?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122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校未必适合所有孩子
  袁女士是一位强势且固执的妈妈,任职于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她的儿子小宇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中等。
  袁女士认为,小宇很聪明,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太娇气,不肯用功,所以,小升初目标必须是重点中学A校,在老师的统一管理和同学的激励下发奋苦读。但小宇的爸爸不同意,因为A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周五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其余时间必须在校园中度过,不利于家庭教育;相反,B校离家近,上学只需步行10分钟,能天天跟父母见面,只是升学率略逊于A校。上A校还是上B校?夫妻俩各持己见,争吵不休。袁女士为了争取所谓“专家支持”,经朋友介绍找到我咨询。
  我问:“小宇想上哪所学校?”
  袁女士一愣,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问:“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还不是父母帮他拿主意?如果真问他的意见,他肯定愿意上B校。能天天在家上网,父母好吃好喝伺候着,他能偷懒就偷懒,他不选B校才怪!”
  我笑道:“咱俩打个赌吧,我猜小宇会选A校。您现在就打电话来验证。”
  袁女士马上给在家的小宇打电话,果然小宇选A校。
  袁女士道:“真邪了,您是怎么猜中的?”
  我说:“你们两口子在家吵得昏天黑地,居然不征求当事人小宇的意见,小宇肯定想逃离这个家。换了您,您也会这样选。不是吗?”
  袁女士没有回答,但脸上已有愧意。
  我问:“小宇选A校是为了逃离家,不足取。您选A校是因为A校是名校,升学率更高,是这样吗?”
  袁女士重重地点头:“没错,为了小宇三年后能考上重点高中,A校是不二选择。我老公太短视,迟早会害了小宇。”
  我问:“小宇现在的成绩只是中等,到了A校恐怕要变成中下等,难免要在考试竞争中受挫,您认为他有足够的抗挫能力吗?”
  “他为什么不可以愈挫愈奋,凤凰涅槃?”袁女士的眼睛里有怒火在燃烧。
  “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我平静地回答,“其实小宇爸爸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小宇只有12岁,认知能力有限,又刚刚进入青春期,会遇到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正是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此时他去寄宿学校,刚开始可能兴奋几天,但很快就会有被抛弃的感觉。来找我咨询的中学生,有许多是寄宿生,他们有的因人际关系不佳陷入自闭、抑郁的泥潭,有的因学习压力过大,又無处排解,不到半年就出现了恐惧、不安症状。总之,名校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未必适合所有孩子,所以,建议您三思。”
  别为逃避找借口
  袁女士没有三思,而是继续为自己的决定找借口:“其实,送小宇上寄宿学校也是为他负责。我本来工作就忙,前不久又升了职,工作会更忙,哪里有时间照顾他?他爸爸是个甩手掌柜,平时唱唱高调他在行,具体工作他根本不操心。”
  我用举重若轻的口气说:“工作要紧,那就让小宇的成长等一等吧,等您闲了再说。”
  “我不是那个意思。”袁女士连忙摆手,“小宇的成长是第一位的,当然不能耽误。我的意思是说,小宇的成长一定不能离开父母吗?”
  “您听说过依恋理论吗?”我耐心地解释道,“所谓依恋,是个体与重要他人之间通过亲密互动而形成的持久、强烈的情感联系。亲子关系就是典型的依恋关系,表现为孩子黏妈妈,做爸爸的跟屁虫。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依恋的,他就可以安心地探索外部世界,一旦他遇到危险或麻烦,就可以向父母寻求庇护。如果孩子与父母没有形成这种依恋关系,他就会因被忽视而不安、恐惧、焦虑、怨恨、愤怒,哪里还有心思学习?所以,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天职,没有任何理由逃避。”
  袁女士回忆道:“小宇小时候很奇怪,他特别黏我,每次我出门去上班他都哭得死去活来,送他去幼儿园更是生离死别般痛苦;但是我有时间陪他了,他却刻意跟我保持距离,还总是冲我翻白眼,表现出讨厌我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告诉她:“这是典型的焦虑-抵抗型依恋关系,表现为寻求与妈妈的亲密但会怨恨,并且在妈妈开始关注他时进行抵抗。母子间形成这种不佳的依恋关系,原因是妈妈的养育风格有问题: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但自以为是。换言之,妈妈关注孩子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而是妈妈认为孩子需要。有这样的母子关系,孩子一般胆子较小,害怕见生人,更不敢探索新事物。”
  袁女士懊悔地摇摇头,说:“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希望小宇以后不要怪我。现在小宇已经12岁,是个大孩子了,正是需要接受教育的时候,可是我和老公对教育都不是行家,小宇整天待在家里是不是浪费时光?”
  我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递给她,说:“我们来算一算,从小宇上初中开始,假设他去外地上大学,在外地就业,您还能陪伴他多长时间?对,6年。如果高中必须上寄宿学校呢?只剩3年了。如果您让小宇初中住校,那你们母子长时间厮守的日子就已经结束了。”
  袁女士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像是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
  我接着说:“学校教育永远无法替代家庭教育。妈妈系着围裙在厨房炒菜,孩子帮妈妈剥蒜,随意聊聊周杰伦的歌或某个手机App的玩法,不知不觉晚饭做好了,这就是家庭教育。全家围坐一桌吃饭,爸爸给爷爷夹菜,妈妈把奶奶爱吃的菜换到奶奶面前,孩子看在眼里,学会了孝敬,这就是家庭教育……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六种孩子别住校
  袁女士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妈妈,我都说得如此恳切了,她仍不肯放弃送小宇上寄宿学校的打算。无奈,我亮出了底线:以下6种孩子,最好不要住校。
  1.高知家庭的孩子。如果父母有大学以上学历,辅导孩子初中功课是绰绰有余的,为什么要浪费这个免费的优质资源呢?如果父母肯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还可以在亲子阅读、培养爱好、挖掘潜力等方面有所作为。
  2.酷爱阅读的孩子。寄宿制模式基本上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权利,所以,酷爱阅读的孩子不要去寄宿学校刷题。当然了,如果孩子不爱阅读,只爱玩《王者荣耀》,那去上寄宿学校不失为一个没办法的办法。
  3.学习习惯好、自制力强、主动性强的孩子。寄宿学校最显著的好处,是可以营造浓郁的竞争和学习氛围。可是,既然自家孩子学习主动性强,学习习惯又好,完全不用老师逼着赶着学,去寄宿制学校又有多大意义呢?
  4.独立性不强的孩子。到了寄宿学校,离开了父母,也许有一些孩子会感到不适应。如何判断孩子能否适应寄宿学校呢?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个短期的夏令营,学习性质也好,旅游性质也罢,看孩子能否自然适应远离父母的环境。
  5.身体不太好的孩子。体质较弱或患有慢性病的孩子,最好留在父母身边,以免出意外。
  6.有意发展个人特长的孩子。想在课业之外再学点艺术的,或者学某项体育项目的,最好不要住校。因为寄宿学校不会为你一个人开设专业课程,除非是专门的寄宿制艺术学校或者体育学校。
  袁女士心事重重地说:“我回去跟小宇他爸再商量商量吧。”
  第二天晚上,袁女士通过微信告诉我,她和老公达成了一致意见,让小宇报考B校。
  我问:“那小宇开心吗?”
  袁女士回复:“刚开始不开心,不过很快就开心了,因为我答应以后多陪他。”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父母们总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何为“好好学习”,父母却没给孩子说清楚。殊不知——  父母们总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何为好好学习,父母却没给孩子说清楚。孩子自己也弄不明白,或许上课坐姿端正、挺直腰杆,就是认真听课,好好学习?  当然不是。好好学习,是指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预习-上课-复习”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这也是标准的“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习不是提前学
我儿子上中学以后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后来顺利考入武汉大学,毕业后又到重庆大学读研。很多朋友夸我儿子是天生的学霸,不让父母操心,羡慕我有福气。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纠错中长大的,我儿子也不例外。小时候,他乱花钱、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敷衍了事,还差一点沾染网瘾。庆幸的是,儿子每一次犯错,我和他妈妈都抓住教育契机,及时予以纠正,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更加幸运的是,这一切,都在小学阶段完成了。  开
问:如今家长教育孩子,赏识多、批评少,甚至没有批评,结果造成孩子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孩子就是孩子,做得不好之处,自然是要批评的。可如何才能让孩子享受表扬的同时,学会接受批评呢?  乔女士  答:教育孩子,应以表扬为主,但也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听到批评的声音。批评孩子时,语气要温和,分析要中肯,且以表扬为前提。有意识地“引进”批评,是让孩子知道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有资料显示,在幼
问:半个月前,我7岁的儿子小刚在学校做课间操时从高台上跌落,造成左膝关节和小腿骨折,花去医疗费两万多元。据了解,小刚的跌落是同学小虎撞击所致,小虎对此无异议。另外,校方承认,高台本来有钢筋护栏,因为要换成石材的,刚拆除不久。请问,我應该找学校还是找小虎的家长索赔?  律师意见: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
刘朝是15年前京珠高速“2·15”特大交通事故的幸存者。当时,在韶关粤北段南行68公里处,一辆大货车追尾前面的小汽车,导致11辆车连环相撞,8人遇难,其中3人是刘朝的至亲。刘家的车,在猛烈撞击下,直接坠下高架桥。8岁的刘朝身受重伤,48小时后才被发现,全身烧伤面积高达60%。他醒来后,亲人只剩下从乡下赶来的白发苍苍的奶奶……  如今15年过去,当年那个悲伤的孩子成了阳光少年。他在奶奶的陪伴下,开朗
翻开《血脉传承——第二届“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集》,“让家庭成为厚德之所”几个黑体大字映入眼帘。仔细品读这本书,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摄影作品、书画作品,都彰显出解读良好家风、传播良好家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此,河南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妇联、省文明办、省教育厅联合主办了“血脉传承——我
民间有个说法“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意思是宁愿在等级低一点的群体里当佼佼者,也不能在高等级的圈子里做默默无闻的人。那么,如果是成绩中上等的初中生,中考分数不高,是去重点高中当“凤尾”,还是去普通高中当“鸡头”呢?  选择上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目的不是怎样度过高中三年,而是如何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随着中考日渐临近,唐先生的焦虑越来越严重,他在为儿子小渡填报中考志愿的事发愁。失眠的时候,他脑子里盘旋
最近,江歌案引起极大轰动。案件发生后,大家开始思考案件背后存在的问题,反思当下的教育。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接触学生上百万,在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与相当的发言权。他是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中的人品教育呢?近日,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人品教育: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  记者(以下简称记):俞老师,听说有些家长为孩子所苦,宁愿把家里的钱都捐给您,只要您能把他的孩子变成正常的、阳光的孩子。真有此事吗?他
化妆品放进了书包,零花钱买了小饰品……  最近几年,李老师发现喜欢化妆的女生多了起来。有的女生书包里装了唇膏、唇彩、香水之类的化妆品,偷偷拿出来涂抹。还有的女生把很多零花钱花在了买小饰品上。虽然在学校学生都穿校服,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的学生戴细细的项链,校服拉链一拉上就看不见了。有的学生手腕上带着可以被校服袖口遮住的手链,还有的学生在衣服上别着各种饰品。  某中学德育主任刘颖说,未成年的在校学生化淡
清晨,伴随着《学习强国》清脆的播报铃声,我翻身起床,在儿子播放的《学习强国》“每日一曲”中,欢快地准备早餐。看看客厅里比我先起床的儿子已经在认真晨读,我心中惬意无比。要知道,之前,儿子可是叛逆难管,让我头疼不已。  在“每日一曲”或高亢嘹亮或深情婉转的歌声中晨读,成了儿子的习惯  儿子李鸿飞今年14岁,读初中二年级,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不管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主。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处于中上游,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