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今的一大热点。公共课《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师范人才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体验式教学模式融入《心理学》的教学,是高等师范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体验式 教学模式 心理学 公共必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B84-4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提出有效的學习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始于体验,进而发表看法,由此引发反思,既而形成理论,并最终把理论所得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该理论强调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目前已成为多种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核心理论,其中包括学科教学。公共课《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师范人才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该课程一直备受学科教学的关注。近年来,笔者一直尝试把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心理学》相融合,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己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既是学生“学”的一种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方式。就目前而言,较流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往往包括四个环节,具体而言: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启动体验;组织学生在参与某种活动或基于对某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前提下,激活学生的情感,从而获得体验。
第二环节,设计问题,激活体验;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与体验,深化“情境创设”中所引发的体验。
第三环节,交流感悟,升华体验;引导学生基于情境和对问题的思考,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分享环节,希望藉此升华体验,获得某种知识的提升。
第四环节,评价、反思,践行体验。作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其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认识,因此,在评价与反思中帮助学生进行理性的归纳与概括,最终实现知行统一是本环节的核心目的。
二、案例列举
选取广东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心理学》教材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例,分享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本门课程中的应用。具体教学环节介绍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借助经典案例“四先生看戏”作为情境的启动,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角色的互动。
经典剧情:
在国外的一座戏院,刚巧在开场的那一刻,来了四位先生。
第一位急匆匆奔到門口,就要闯进去。看门的人拦住他说:“已经开演了,根据剧院规定,开场后不得入内,以免妨碍其他观众。”这位先生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与看门人争吵起来……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走来了第二位先生,看见看门人吵得门也顾不上看了,灵机一动,立刻侧身溜了进去。第三位先生走到门口,见状,不慌不忙,转回门外的报纸摊,买了张晚报,坐在台阶上读起报来,他心中自有算盘:“看戏是休闲,看报也是休闲,看不了戏,看看报也不错”,倒也自得其乐。等到第四位先生走到门口时,见看戏无望,深深叹了口气,转头自言自语道:“嗨!我这人真倒霉,连看场戏都看不成”……他越想越难受,干脆坐在门口叹起气来。
第二环节,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组织学生展开专题分享:“案例中的四位先生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你如何理解‘气质’?”引导学生从角色参与者以及旁观者的不同角度分享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感悟。
第三环节,交流感悟,升华体验
在小结第二环节学生的分享感悟的基础上,由此带出关于课程知识点的阐述与剖析。包括对于“气质”内涵的界定,希波克拉底的四种经典气质类型的介绍,并由此引发学生进一步的互动与讨论:气质是否可以采用价值判断的方式予以评价?四种经典气质各自有何利弊?
第四环节,评价、反思,践行体验。
在归纳、总结并提升为本课知识要点的前提下,引发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的意识。尝试站在自身的视角剖析如何扬长避短?站在具有某一气质个体的好朋友的角色,如何学会包容?站在师范类院校的特色职业——“教师”的视角,剖析不同气质类型的“教师”,其有待提升的方式与策略。
三、感悟与反思
在多年的试验中,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学》公共课的运用,笔者以为,该模式在操作中最大的难点在于体验情境的创设问题。如果预设的情境难以在操作中让学生产生特定的情绪或情感,则后续的分享、反思以及应用环节皆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要解决这一难点,也许我们可以从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感性、学科性、问题性、典型性等多方面予以考虑。真实性方面,可考虑素材或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情感性方面,可考虑素材自身的情绪特点;学科性,可考虑把心理学科的特色融入其中,如心理投射等;问题性,可考虑问题提出的实效性,能否做到激发有效的思考;典型性,可考虑素材的代表性。分享上述感悟与反思,笔者意在抛砖引玉,以期与读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Kolb, D.A. (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2】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教学与课程研究,2007,6:70-71.
【3】钟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梧州学院学报,2007,17(1):103-106.
【4】唐红波,曹梅静,陈俊.心理学. 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9.
【5】许思安,攸佳宁,陈栩茜.学校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关键词】体验式 教学模式 心理学 公共必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B84-4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提出有效的學习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始于体验,进而发表看法,由此引发反思,既而形成理论,并最终把理论所得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该理论强调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目前已成为多种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核心理论,其中包括学科教学。公共课《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师范人才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该课程一直备受学科教学的关注。近年来,笔者一直尝试把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心理学》相融合,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己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既是学生“学”的一种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方式。就目前而言,较流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往往包括四个环节,具体而言: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启动体验;组织学生在参与某种活动或基于对某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前提下,激活学生的情感,从而获得体验。
第二环节,设计问题,激活体验;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与体验,深化“情境创设”中所引发的体验。
第三环节,交流感悟,升华体验;引导学生基于情境和对问题的思考,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分享环节,希望藉此升华体验,获得某种知识的提升。
第四环节,评价、反思,践行体验。作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其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认识,因此,在评价与反思中帮助学生进行理性的归纳与概括,最终实现知行统一是本环节的核心目的。
二、案例列举
选取广东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心理学》教材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例,分享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本门课程中的应用。具体教学环节介绍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借助经典案例“四先生看戏”作为情境的启动,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角色的互动。
经典剧情:
在国外的一座戏院,刚巧在开场的那一刻,来了四位先生。
第一位急匆匆奔到門口,就要闯进去。看门的人拦住他说:“已经开演了,根据剧院规定,开场后不得入内,以免妨碍其他观众。”这位先生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与看门人争吵起来……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走来了第二位先生,看见看门人吵得门也顾不上看了,灵机一动,立刻侧身溜了进去。第三位先生走到门口,见状,不慌不忙,转回门外的报纸摊,买了张晚报,坐在台阶上读起报来,他心中自有算盘:“看戏是休闲,看报也是休闲,看不了戏,看看报也不错”,倒也自得其乐。等到第四位先生走到门口时,见看戏无望,深深叹了口气,转头自言自语道:“嗨!我这人真倒霉,连看场戏都看不成”……他越想越难受,干脆坐在门口叹起气来。
第二环节,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组织学生展开专题分享:“案例中的四位先生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你如何理解‘气质’?”引导学生从角色参与者以及旁观者的不同角度分享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感悟。
第三环节,交流感悟,升华体验
在小结第二环节学生的分享感悟的基础上,由此带出关于课程知识点的阐述与剖析。包括对于“气质”内涵的界定,希波克拉底的四种经典气质类型的介绍,并由此引发学生进一步的互动与讨论:气质是否可以采用价值判断的方式予以评价?四种经典气质各自有何利弊?
第四环节,评价、反思,践行体验。
在归纳、总结并提升为本课知识要点的前提下,引发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的意识。尝试站在自身的视角剖析如何扬长避短?站在具有某一气质个体的好朋友的角色,如何学会包容?站在师范类院校的特色职业——“教师”的视角,剖析不同气质类型的“教师”,其有待提升的方式与策略。
三、感悟与反思
在多年的试验中,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学》公共课的运用,笔者以为,该模式在操作中最大的难点在于体验情境的创设问题。如果预设的情境难以在操作中让学生产生特定的情绪或情感,则后续的分享、反思以及应用环节皆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要解决这一难点,也许我们可以从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感性、学科性、问题性、典型性等多方面予以考虑。真实性方面,可考虑素材或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情感性方面,可考虑素材自身的情绪特点;学科性,可考虑把心理学科的特色融入其中,如心理投射等;问题性,可考虑问题提出的实效性,能否做到激发有效的思考;典型性,可考虑素材的代表性。分享上述感悟与反思,笔者意在抛砖引玉,以期与读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Kolb, D.A. (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2】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教学与课程研究,2007,6:70-71.
【3】钟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梧州学院学报,2007,17(1):103-106.
【4】唐红波,曹梅静,陈俊.心理学. 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9.
【5】许思安,攸佳宁,陈栩茜.学校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