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学中学习困难生的转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5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但不同学校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了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这些“学困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克星”。他们的智商在正常水平,但由于非智力因素使学习成绩不合格,而有些甚至无法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班级中的这些“学困生”往往阻碍了教师的教学进程与最后的教学测评,尤其是低段教师,作为打基础的开始,总是希望每个学生能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所以很是让教师们头疼。尽管如此,这些“学习困难生”仍然是班级的成员,是我们教育培养的对象。作为我们班主任则更应抛弃对这些“学困生”的错误认识,探寻科学合理的途径,从产生学困生的根源入手,以人文关怀的行动去了解每一位学困生,带领他们共同前进、健康成长。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复杂,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
  1、生理因素
  有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生理上的影响,比如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等等。比如班上有一学生成绩很差,主要问题在于他的记忆能力很弱。经我了解,他父母两人在儿时读书的时候也存在记忆能力差的问题。
  2、家庭教育的因素方面
  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比如我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人很聪明,学习成绩却不见得突出。而且平时不爱做家庭作业,做事散漫,并且有厌学情绪。听她母亲说:在家里,如果母亲没能满足她的需求时,她便会以自残甚至是自杀相威胁。而我在跟她的谈话中,她又时常表现出对母亲的同情和对父亲的仇恨。于是我便走访她的家庭,原来她父亲有着多种陋习:赌博、好吃懒做、家庭暴力,动不动就殴打她的母亲。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使她一方面对于父亲对母亲的行为感到痛恨,同时,对自己想要得到满足时,又会模仿自己父亲的行为,在潜意识中赞同其父的行为,在学习上,又模仿着自己父亲的懒惰与消极。在这样一个没有家庭温暖,没有正当的家庭教育下,使她成为学习困难生。
  3、社会环境因素方面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期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比如,随着网吧的增加,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自制能力较弱,在不良青年的带领下,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4、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
  缺乏学习的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他们对于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为谁而学习不明确。有些学生情感上存在障碍,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常对于老师的一句批评而耿耿于怀。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便爱打退堂鼓。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概念消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信心。而研究也表明,学习不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显著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
  5、学校因素
  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因素。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策略
  
  1、教师要正视学习困难生
  对于任何一个群体,其组成的个体都有优劣之分。优秀生是教育管理中的先锋猛将,后进生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应该尊重实际,接受学习困难生。另外,仅仅理解了学习困难生的不可避免性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关心爱护他们。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要承受来自家长、同学、老师的舆论压力,要承受课业负担及考试的更大压力,所以他们更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理解和帮助。教师应该不排斥、不讽刺、不惩罚他们,而应关心、体贴、鼓励、信任他们。
  我们如果只重视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那么成绩落后、品德欠佳的学生就自然成为我们思想理念中的“双差生”,长期教育影响的结果必将导致学生中的两极分化与结构断层现象。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由于自我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加上教师的不当鞭策之言,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成绩的进步与提高,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成为“坏家伙”。
  2、平等对待学习困难学生
  师生平等是教与学和谐的基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彼此平等、相互合作的关系,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学生促进教师的教。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说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在辅导学习困难生中,帮助,就意味着必须耐心地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的那些好学上进的细胞,使之兴奋起来,然后再帮助他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才能对每位学生都有信心、有感情。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好学生才能帮助自己进行教学,那些学习困难生是阻碍自己教学的包袱,是累赘,于是对困难生就缺乏耐心,就不能建立互助的关系。师生关系不协调,教学就不能达到效果。
  教师要相信哪怕学习最差的学生都潜藏着帮助教师教学的能力。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这样,教师的小助手就会越来越多。
  3、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困难生,既要看到他们的缺点,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抱定坚强的信念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教育。
  学习困难生大多只是学习上一时表现为不适应,或者虽然学习上表现得不是很突出,但是其他品质方面却较好。教育者对他们的认识应该是:在学习上他们很有潜力,故应把他们称为潜能生。这样,自然也就避免了对他们自信心的打击。他们一定存在着超过一般学生的某种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优良的品质等等。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挖掘出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随时给他们制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鼓舞其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要用闪光点照亮其阴暗面,促其转化;要坚持正面教育和热情帮助,避免空洞说教和频繁的批评。
  4、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而,在学习困难生的转化过程中,培养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要细心了解困难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觉悟。
  5、制定有效的帮助措施
  对于外因方面,我们可以建立每个学习困难生的档案,采取以优带差、课中单独辅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内因方面,要让他们自主地制订学习计划,强调自比,适当横比,定期总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励、发展其学习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社会上许多人的观念中,只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人才,需要得到老师特别的鼓励和关心,那些成绩一般甚至落后的学生往往是教育教学中比较头疼的问题,很难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与教育关爱。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畸形的人才观念,是“教育即淘汰”不良风气形成的主要根源,也是腐蚀和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学困生问题的客观存在,说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问题,解决学困生问题实质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
  总之,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上并非天生困难,往往有一个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我们要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本人各方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形成困难的原因和发展的近况,切实了解每个学习困难生的症结所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他们需要我们有一颗爱心,为他们的转化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并辅以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实现困难生向良性转化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教育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就学科教学来说,主要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产生的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叫正迁移,简称迁移;后者叫负迁移,简称干扰。新旧知识、技能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因素,是产生迁移的客观因素,它们之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发生;学习者自身的分析、概括能力,则是产生迁移的主观因素,分析、概括能力水平越高,也
期刊
幼儿是明天的希望,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父母的一种永恒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幼儿出生到学龄前期,家庭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它是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二、家庭从物质上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三家长的期望、爱抚、教养态度等家庭教育因素对儿童性格雏形的形成至关重要。什么是家庭教育?家长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呢?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
期刊
摘 要:要想使小学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 趣味 课堂 构建    多年来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小学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只有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数
期刊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诱读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了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期刊
一、沟通知识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学生学过分数的约分、通分后,思维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识上,如果能适时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两者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只不过所取的角度不同,前者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期刊
一节课究竟要教什么,是任何一门教育类学科必须每天面对的问题,语文当然也不例外。但对“语文”这个较特殊的学科而言,每节课究竟要教些什么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却又是郁积在每位语文教师心头难以排解的困惑。    一、课标没有指明语文课程内容    我们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整体上看仅能称之为“能力标准”或者“素养标准”。它仅指示而且往往是颇为含混地指示学生在某个学段中应该具有的语文素养或语文能力,但对“如
期刊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居首,可见德育之重要性。中学英语教学既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智育任务,又兼有塑造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材,力求在教学中“遵循语言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教学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出思想健康、心灵纯洁、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材。  现行的《Go For It!》教材非
期刊
班级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担负着教育学生使其健康成长的艰巨任务。无疑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班级能成为最优秀的班集体,那么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教育每一个学生应面向集体,通过
期刊
人本意识是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体现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人的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人本管理有两层意识:一是学校环境的人文化;二是学校管理的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师生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以实现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一、人本意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    在学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品德课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在儿童现实的生活中逐步发展道德水平。”品德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所以,我认为,只有拓展品德课堂,将学习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校外,从师生活动延伸到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活动,才能突出品德课的生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前拓展,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翻开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