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之年的羁绊

来源 :爱尚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悉村上春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狂热的爵士乐迷。他不但收藏了大量的爵士乐LP唱片,还经常在自己的小说中将主人公设定为“有此癖好之人”,这一点在他早期的经典作品《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村上春树对古典音乐也有非常大的热情,与对爵士乐的深爱程度不分轩轾。相比为前者创作《爵士乐群英谱》的高调行为,他对古典音乐的钟情表现在其多年积累的文学作品中。学生时代,村上春树就经常通过欣赏古典音乐会来陶冶情操,38岁那年旅居欧洲,他在希腊的克里特岛、法国的科西嘉岛、罗马等地都与古典音乐为伴,经典作品《挪威的森林》也正是在此期间创作。与爵士乐一样,古典音乐也为他带来写作的激励与享受生活的快慰。他曾谦虚地表示,在正统音乐教育面前自己依然是个门外汉,但其欣赏古典音乐时,那种抛开一切混沌思绪、纯粹而专注地聆听,直接体验音乐的美好,并浸入心灵和灵魂,幸福的甜蜜感、怅然的孤独感、那种交织的复杂性让他如痴如醉,也因为大作家的这份感性,我们才读到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村上春树的最新一部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就是以一张古典音乐唱片为故事主线。其实说“一张”并不准确,实际上是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钢琴曲集《Années de Pèlerinage - Years of Pilgrimage》多次出现在小说的重要桥段,并担纲人物与故事之间的起承转合。这部曲集常被译为《巡礼之年》,亦有《旅行岁月》《浪游年代》等译法,它分为三部分,即瑞士游记(9曲)、意大利游记(10曲)以及补编的“第三年”(7曲)。李斯特的这部《Années de Pèlerinage - Years of Pilgrimage》(以下简称《巡礼之年》)被后世无数杰出的钢琴家演奏出版,其中包括村上春树在小说中提及,也是主人公最推崇的两位——俄罗斯钢琴家拉扎尔·贝尔曼(Lazar Berman)和奥地利钢琴家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此外,还有阿尔多·奇克利尼(Aldo Ciccolini)、简诺·杨多(Jen? Jandó)以及法国新锐音乐家贝特兰·查梅(Bertrand Chamayou)等等。每位钢琴家的版本都独具个人特色,但李斯特在曲集中赋予的灵魂永远是那样深刻而无法取代,每一次被后人演绎、每一次被乐迷聆听,《巡礼之年》都带给人新的领悟,新的收获。
  李斯特一生游历多国,音乐灵感来自各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他把这些纯挚的感受、深刻的印象以音符和旋律的形式写进作品,用他深爱的钢琴将无数立体的画面呈现指间,《巡礼之年》正是这类创作的代表。当时,他正与深爱的达格伯爵夫人一起逃往瑞士、意大利等地,曲中不但融入了富有当地色彩的风景旋律、田园自然的诗情画意,感情中的波澜也一并谱入其中。《巡礼之年》展现了那一段挚情、永恒又充满悲恸、宿命的旅行岁月,是李斯特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钢琴作曲家、演奏家的有力证明。
  再回到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本小说上——书中的故事自是虚构,但对于李斯特这部曲集的观点,以及相关演奏家的描述都来自于现实,完全属于村上春树个人认识的表达。《巡礼之年》第一篇,瑞士游记中的《Le mal du pays》(乡愁)亦在故事中串起多个重要人物的感情羁绊,对于拉扎尔·贝尔曼演奏版本的高度评价,他借书中之人说道:“这曲子看似技巧简单,实际上很难表现。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照谱演奏,就会变成索然无味的音乐;反之,如果过度渲染,又会显得太过廉价。单是一个踏板的用法,就能让音乐的品性相差千里。而贝尔曼,就像描绘细腻的心灵风景一样演奏李斯特。细心听完,便能明白内里蕴藏的独特深意,它们被巧妙地掩藏在表层装饰的深处。”而对于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的版本,书中另一位人物“惠理”表示:“也许说不上唯美,但很令人中意,一直听他端庄的演奏,耳朵也会慢慢变得习惯。”这些大概都是村上春树在现实比较中得出的评价与结论。最终,《Le mal du pays》让主人公“多崎作”接纳了眼前的现实,得到灵魂深处的感悟。他明白,“心与心之间不能只通过和谐而结合,通过伤痛反而能更深地交融。疼痛、脆弱,在每一份宁静之中,都隐没着悲痛的呼号,每一份宽恕背后,都有鲜血洒落大地,每一次接纳,都要经历沉痛的失去。”随着《巡礼之年》缓缓进入第二篇章意大利,故事中的人物各怀深思。语言失去了力量,唯有李斯特的旋律静静流淌。
  还有一件趣事,村上春树的这部小说出版以后,引发了读者对古典音乐需求的短暂爆发——作品上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本当地弗朗茨·李斯特《巡礼之年》的唱片销量陡然升高,村上在小说中推荐的拉扎尔·贝尔曼版本更是成为询问之首,CD唱片迅速脱销,并在各家店面排行榜中勇夺冠军。环球音乐公司不得不加版增量,本来销售状况平平稳稳的古典唱片,就这样随着话题热潮走向浪尖。销量提升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一位唱片公司经理所说:“看过这本小说的人,都一定想听这张唱片。”谁说不是呢!
其他文献
《秋雨合集》首次集结余秋雨全部文学、学术、书法精品,对全部图书逐一编次修订,或再续新篇,或补写序言,或重新厘定归集,或添加最新力作。这是余秋雨的一次系统学术回顾,体现了他最新的学术思考和文化关怀,对新老读者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  全书共二十二卷,其中主体八卷(首部长篇小说+文化散文经典+文化史巨制):第一卷《中国文脉》、第二卷《山河之书》、第三卷《千年一叹》、第四卷《行者无疆》、
期刊
“大家·经典”丛书  推荐理由:这套从书中真的是“大家”云集:梁衡、毕淑敏、张抗抗、铁凝……每本书精选作者的一幅手迹,让你一窥名人墨宝,此外,美文之后还有作者的照片,你可以一睹作者的丰神秀姿、音容笑貌。  胡适三书  推荐理由:对胡适和民国怀有好奇和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三书中尽领大家风范与民国情怀:一部最经典的胡适著作《容忍与自由》,一部饱含脉脉情愫的胡适自述《四十自述》,一部教你如何为人与治学的处
期刊
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的一所设计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对当今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影响深远。本丛书以世界设计的启蒙——包豪斯为切入点,以研究中国设计的历史、发展路径和未来方向为旨归,将包豪斯作为中国工业文明发展的参照,在剖析世界经典设计作品原型的同时,发掘当代各种关于社会、教育、艺术和设计的源头性思想,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引入思想库,为中国社会发展模
期刊
《超级美术老师的100堂课》  作者:李力加  推荐理由:最实用——由名师课件改编,连讲课的“脚本”都有了,拿来就能上课。最简单——结构自由开放,重在启发,不动手也能教美术。最好玩——玩泥巴、玩木块、玩糨糊、玩拼贴……  《这样育儿更智慧——新手妈妈加拿大育儿手记》  作者:李凌如  推荐理由:这位在加拿大生养了宝宝的中国妈妈是天涯社区上的红人,她的育儿经被网友追捧。且看中国传统的育儿经验和西方科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档案》是山东友谊出版社承担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套丛书旨在归纳、整理并全面展示中国有代表性、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不仅收录了以中国鲁锦、祭孔大典、蓝关戏、五音戏、中国蹴鞠等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认定的中国剪纸、中国皮影、雕版印刷、妈祖信俗、南京云锦等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保护项目,同时也有关于
期刊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似乎越来越多,越来越科学,甚至凭借这种认知改变了世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城市越来越繁荣,但是我们的思想却在这种迅速的改变中,陷入了过去、现在、未来相互冲击的困境。前进的路途中我们丢掉了什么?新的改变究竟会将我们带向何方?我们所见所闻所知的,都是对的吗?对与错究竟该怎么判断?人类可以改变地球和自己的命运吗?那么,宇宙的命运呢?  太多的问题,即便是最博学的科
期刊
哲人海德格尔曾提倡,“人,诗意地栖居”。而在城市中,书城便是许多栖居于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寻找诗意的途径。它不再是简单的书店集中营或文化创意集市,而是一个故事汇集和生发地。当你们的手指抚过同一张书页,当你们的眼睛为同一个橱窗所吸引,你便知道: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相似的、诗意的灵魂在此相遇。  城市需要一个处所去容纳这些诗意的灵魂、滋养干涸的物质,也需要用它来承载自身的精神气质。在济南,这个处所便是
期刊
《1Q84》与莱奥什·雅纳切克《小交响曲》  捷克作曲家莱奥什·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在《1Q84》开篇就出现于故事当中,与女主人公“青豆”的命运牢牢地系在一起。故事中的她在出租车里听到此曲,联想到“192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人们从长期统治下解放出来,制造冷酷而现实的武器,尽情享受着造访中欧的短暂和平……”而此后,其戏剧般的人生也随着乐章开始了。《小交响曲》与《巡礼之年》一样,都发行了小说主题
期刊
“十余年来,不断出版的《老照片》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定格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 “共和国60年60本书”入选评语曾这样评价《老照片》。  1996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丛书一经面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曾经创下每辑发行30余万册的销售业绩,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老照片》的成功出版,开
期刊
一首《我的洗发液》让成龙在网络上又大火特火了一把,“duang”“特技加特技”成为流行语。殊不知,成龙的电影是最不需要电脑特技的,需要的是动作特技。精心的设计、机智的打斗和滑稽的表演是成龙动作喜剧的特征,这在动作喜剧中也是独一无二的。1983年,成龙执导并主演的《A计划》被公认为开创了动作喜剧时代,影片中的喜剧色彩来自幽默夸张的动作和对各种器具的灵活运用等。这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以前的默片,他本人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