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德育课堂“匠心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1.德育课堂的“匠心精神”培育缺乏职业依托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许多技工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这主要归因于在校职业意识教育的缺失。同样,在德育“匠心精神”培育过程中,也缺乏学生的职业意识依托。“匠心精神”的培养过程是指学生参与职业体验中形成的职业能力、职业品德和职业情操。如果德育课堂教学只空谈“匠心精神”,只会让德育教学成为无本之木,毫无生机。目前,绝大多数的技工院校低年级的德育教学,对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教育基本是空白的,将德育“匠心精神”培育和学生职业意识相结合的更是少之甚少。专业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如同“匠心精神”一般的职业素质与精神的培养则更能够使学生职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2.德育课堂的“匠心精神”培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目前,在众多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措施中都没有将职业“匠心精神”这一部分体现出来,相关评价指标也没有涉及工匠精神。在学校教学计划中,也没有专门设置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对学生“匠心精神”的考核方式和成果评价也都没有规范的文件。部分技工院校开始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然而在实践中大多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理论教育较多,实践教育有所缺失,更没有针对“匠心精神”的实践培训进行规范考核,进而导致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效果不甚理想。
二、德育课堂“匠心精神”培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以上现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导致:第一,对“匠心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据调查,目前许多的技工院校将“匠心精神”只做会议主题的宣传,没有把“匠心精神”的培育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日常,更没有把“匠心精神”普及到德育课堂教学。第二,德育师资队伍的“匠心”素养不够。目前许多的德育教师是其他专业教师兼职,对德育课堂教学敷衍应付,没有深入挖掘“匠心精神”的教学资源,没有将“匠心精神”思想密切渗透到德育理论知识。
三、德育课堂“匠心精神”培育的对策分析
1.加强技工院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站在学校角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形势,就必须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制定,具体应涉及技术、技能以及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技工院校基于管理與服务模式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匠心精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匠心精神”,使学校师生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技工院校还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并将专业建设作为出发点,对专业人才培养课堂体系进行重构,在人才培养评价中,将“匠心精神”作为衡量标准,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加强德育教师“匠心精神”的培养与传承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因此,技工院校想要实现学生“匠心精神”的培养,就需要围绕教师“匠心精神”进行培养与传承。教师应具有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深入挖掘德育课堂的职业人生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资源,编撰乡土教材,补充德育“匠心精神”资源的空白。在技术技能与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秉承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精心设计德育课堂教学,将知识灌输转为体验式教学,以职业情景为教学平台,以问题为导向,将“匠心精神”的践行方式与当下职场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相结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上,将现代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提高“匠心精神”培育的有效性。
总之,“匠心精神”的培养是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需要对“匠心精神”的传承予以重视,并从自身做起,努力改进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使自身得到全面提升,为适应社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秦玉刚.现代学徒制下“中国匠心”职业人培养的思考[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
[2]张晓莉,迟 浩.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塑造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7(1):222.
1.德育课堂的“匠心精神”培育缺乏职业依托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许多技工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这主要归因于在校职业意识教育的缺失。同样,在德育“匠心精神”培育过程中,也缺乏学生的职业意识依托。“匠心精神”的培养过程是指学生参与职业体验中形成的职业能力、职业品德和职业情操。如果德育课堂教学只空谈“匠心精神”,只会让德育教学成为无本之木,毫无生机。目前,绝大多数的技工院校低年级的德育教学,对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教育基本是空白的,将德育“匠心精神”培育和学生职业意识相结合的更是少之甚少。专业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如同“匠心精神”一般的职业素质与精神的培养则更能够使学生职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2.德育课堂的“匠心精神”培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目前,在众多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措施中都没有将职业“匠心精神”这一部分体现出来,相关评价指标也没有涉及工匠精神。在学校教学计划中,也没有专门设置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对学生“匠心精神”的考核方式和成果评价也都没有规范的文件。部分技工院校开始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然而在实践中大多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理论教育较多,实践教育有所缺失,更没有针对“匠心精神”的实践培训进行规范考核,进而导致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效果不甚理想。
二、德育课堂“匠心精神”培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以上现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导致:第一,对“匠心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据调查,目前许多的技工院校将“匠心精神”只做会议主题的宣传,没有把“匠心精神”的培育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日常,更没有把“匠心精神”普及到德育课堂教学。第二,德育师资队伍的“匠心”素养不够。目前许多的德育教师是其他专业教师兼职,对德育课堂教学敷衍应付,没有深入挖掘“匠心精神”的教学资源,没有将“匠心精神”思想密切渗透到德育理论知识。
三、德育课堂“匠心精神”培育的对策分析
1.加强技工院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站在学校角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形势,就必须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制定,具体应涉及技术、技能以及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技工院校基于管理與服务模式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匠心精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匠心精神”,使学校师生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技工院校还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并将专业建设作为出发点,对专业人才培养课堂体系进行重构,在人才培养评价中,将“匠心精神”作为衡量标准,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加强德育教师“匠心精神”的培养与传承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因此,技工院校想要实现学生“匠心精神”的培养,就需要围绕教师“匠心精神”进行培养与传承。教师应具有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深入挖掘德育课堂的职业人生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资源,编撰乡土教材,补充德育“匠心精神”资源的空白。在技术技能与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秉承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精心设计德育课堂教学,将知识灌输转为体验式教学,以职业情景为教学平台,以问题为导向,将“匠心精神”的践行方式与当下职场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相结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上,将现代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提高“匠心精神”培育的有效性。
总之,“匠心精神”的培养是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需要对“匠心精神”的传承予以重视,并从自身做起,努力改进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使自身得到全面提升,为适应社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秦玉刚.现代学徒制下“中国匠心”职业人培养的思考[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
[2]张晓莉,迟 浩.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塑造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