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花鸟画题材本身具有意象特征,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学中,如荷、松、柏、梅、 兰、竹、菊等题材很有代表性。本文主要以荷、松、柏、梅、 兰、竹、菊等题材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总结出中国花鸟画题材中的文学色彩意象。
【关键词】:花鸟画;文化色彩;意象表达
荷,又称莲,古时又称芙蕖、菡萏等。宋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传统文学中,荷花具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 单纯的植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如屈原《离骚》“制芰 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质。 荷花给人的印象是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 人。正是前人对荷花的盛赞,历代花鸟画家赏荷、画荷, 多以高雅、脱俗自许。早 期多画重彩荷花,如宋人册页中《出水芙蓉图》在中国画史上享有盛誉。宋代以后 也开始有画墨荷的。明代画家陈洪绶好画莲,自称老莲,作有《莲鹭图》,清代查 慎行题其《莲鹭图》诗云:“莲吾爱其洁,鹭吾爱其白;持将不染心,配此一拳石。” 借老蓮画作抒发自己爱莲之洁的情怀。
松、柏是耐寒坚强、长寿的象征。《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后凋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启迪了后世文人 无尽的诗情画意。也有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三国刘桢《赠从弟》: “岂 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代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 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是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北宋韓拙在 《山水纯全集·论林木》日:“松者,公侯也,为众木之长。亭亭气概,高上盘于 空,势铺霄汉,枝进而覆挂,下接凡木,以贵待贱。如君子之德,周而不比。荆浩 日:成材者,气概高干;不材者抱节白屈。有偃盖而枝盘,头低而腰曲者,为异松 也。皮老苍鳞,枝枯叶少者,为古松也。右丞日:松不离于弟兄,谓高低相亚,亦 有子孙,谓新枝相续。为幼松者,其梢凌空而耸出,其针交结而荫重也。”把松引 入道德联想。“岁寒三友”以松为首。古人画松,常以象征坚贞、劲节。
梅作为一种植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因其傲雪、耐寒的品质,其顽强的生命力 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敬仰与赞颂。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当诗人将它纳入作品之中,加入自己的人格意趣和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 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物象已经带上了芳洁清高,傲雪凌霜的 意趣,富有意象色彩。诗人们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不怕打击挫折,敢为 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北宋林逋作《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是唱彻古今,魅力经久不衰。自此,画梅者多写此意境。王安石题《梅花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含蓄地表现了梅花 之高洁,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元代以画梅流传青史的王冕尝以梅花明志: “花卉之中,唯梅最清。"可见在诗人、画家心中梅的地位。
兰,香草也。古人对兰极为称赞和崇尚。《孔子家语·在厄》云:“芷兰生于深 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表示其不求闻达。据《琴 操》载,孔子尝谓: “夫兰当为王者香。”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纫秋兰以为佩”。李白诗日:“为草当作兰,……兰幽香风远。” 兰与蕙,成为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抒发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贵品格。《芥子园画传》:“画有六法,兰竹不与焉,此古之幽人君子。寄于笔墨以舒性情。 好尚相同。或擅一长,或兼二妙,法以心传。兰菊盛于赵吴兴,然不始于吴兴,而 始于殷仲容。”郑燮曾题苏轼画《兰竹苍崖图》:“东坡画兰,长带荆棘,见君子 能容小人也。”赵孟坚的《墨兰卷》,笔墨俊逸,兰叶飘动,不着一色,满纸幽香 浮动,一种清高脱俗之感迥出其表。元、明人多有题画兰诗,如柯九思题有: “人 间白有清香种,不遂湘累一样愁。”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 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晋王徽之日:“何可一日无此君”白居易《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 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 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在苏轼的《於 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 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在历代文人大量的竹意象作品的感召下,花鸟画家赏竹、写竹、画竹。李衍《竹谱》日:“草木之族,唯竹最盛,亦惟竹之得于天者最清。"将竹比作“君子”。 元代柯九思有《晚香高节图》,此画笔墨流畅,富清丽之姿,枝节舒展,竹叶向背 由浓淡而分,墨竹由左下方上扬,一股清雅风扬的状态。笔墨不多,以小见大,显 示出其画竹苍苍茫茫的独特风格,此图以竹寓意,象征高风亮节,抒发了画家的胸臆, 也寄予了画家对友人的心怀。郑板桥的竹画作和题诗: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 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给人一种豪气可冲天,敢与世俗 搏斗的人格魅力。
菊,代表隐逸、高洁、脱俗,因其于深秋百花凋落时,还可以傲霜雪而开放, 即使枯干残败依然紧抱霜枝。菊花一直以来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礼记》:“季秋之月,菊有黄花。”从屈原《离 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 高尚和纯洁。陶渊明《饮酒》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被人们所熟 知,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芥子园画传》日: “菊之为花也,其 性傲,其色佳,其香晚。”画菊名家沈周自题《题画菊》诗: “老我爱种菊,自然 宜我心;秋风吹破屋,贫亦有黄金。”借菊花来寄寓作者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 无疑成为一种人格的写照。唐寅的《墨菊图》笔墨潇洒,风格独特。画中画家自题 “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荷花入酒瓢”,点出 了画意和画家之胸臆。清代高凤翰《菊花图》:“尽得黄花不姓陶,而今 写赠卯金刀;为笑不是空翻案,人与渊明一样高。”从其诗画可见陶渊明的菊花意 象对后世花鸟诗画艺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庞永丽(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国画。
【关键词】:花鸟画;文化色彩;意象表达
荷,又称莲,古时又称芙蕖、菡萏等。宋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传统文学中,荷花具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 单纯的植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如屈原《离骚》“制芰 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质。 荷花给人的印象是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 人。正是前人对荷花的盛赞,历代花鸟画家赏荷、画荷, 多以高雅、脱俗自许。早 期多画重彩荷花,如宋人册页中《出水芙蓉图》在中国画史上享有盛誉。宋代以后 也开始有画墨荷的。明代画家陈洪绶好画莲,自称老莲,作有《莲鹭图》,清代查 慎行题其《莲鹭图》诗云:“莲吾爱其洁,鹭吾爱其白;持将不染心,配此一拳石。” 借老蓮画作抒发自己爱莲之洁的情怀。
松、柏是耐寒坚强、长寿的象征。《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后凋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启迪了后世文人 无尽的诗情画意。也有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三国刘桢《赠从弟》: “岂 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代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 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是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北宋韓拙在 《山水纯全集·论林木》日:“松者,公侯也,为众木之长。亭亭气概,高上盘于 空,势铺霄汉,枝进而覆挂,下接凡木,以贵待贱。如君子之德,周而不比。荆浩 日:成材者,气概高干;不材者抱节白屈。有偃盖而枝盘,头低而腰曲者,为异松 也。皮老苍鳞,枝枯叶少者,为古松也。右丞日:松不离于弟兄,谓高低相亚,亦 有子孙,谓新枝相续。为幼松者,其梢凌空而耸出,其针交结而荫重也。”把松引 入道德联想。“岁寒三友”以松为首。古人画松,常以象征坚贞、劲节。
梅作为一种植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因其傲雪、耐寒的品质,其顽强的生命力 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敬仰与赞颂。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当诗人将它纳入作品之中,加入自己的人格意趣和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 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物象已经带上了芳洁清高,傲雪凌霜的 意趣,富有意象色彩。诗人们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不怕打击挫折,敢为 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北宋林逋作《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是唱彻古今,魅力经久不衰。自此,画梅者多写此意境。王安石题《梅花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含蓄地表现了梅花 之高洁,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元代以画梅流传青史的王冕尝以梅花明志: “花卉之中,唯梅最清。"可见在诗人、画家心中梅的地位。
兰,香草也。古人对兰极为称赞和崇尚。《孔子家语·在厄》云:“芷兰生于深 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表示其不求闻达。据《琴 操》载,孔子尝谓: “夫兰当为王者香。”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纫秋兰以为佩”。李白诗日:“为草当作兰,……兰幽香风远。” 兰与蕙,成为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抒发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贵品格。《芥子园画传》:“画有六法,兰竹不与焉,此古之幽人君子。寄于笔墨以舒性情。 好尚相同。或擅一长,或兼二妙,法以心传。兰菊盛于赵吴兴,然不始于吴兴,而 始于殷仲容。”郑燮曾题苏轼画《兰竹苍崖图》:“东坡画兰,长带荆棘,见君子 能容小人也。”赵孟坚的《墨兰卷》,笔墨俊逸,兰叶飘动,不着一色,满纸幽香 浮动,一种清高脱俗之感迥出其表。元、明人多有题画兰诗,如柯九思题有: “人 间白有清香种,不遂湘累一样愁。”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 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晋王徽之日:“何可一日无此君”白居易《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 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 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在苏轼的《於 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 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在历代文人大量的竹意象作品的感召下,花鸟画家赏竹、写竹、画竹。李衍《竹谱》日:“草木之族,唯竹最盛,亦惟竹之得于天者最清。"将竹比作“君子”。 元代柯九思有《晚香高节图》,此画笔墨流畅,富清丽之姿,枝节舒展,竹叶向背 由浓淡而分,墨竹由左下方上扬,一股清雅风扬的状态。笔墨不多,以小见大,显 示出其画竹苍苍茫茫的独特风格,此图以竹寓意,象征高风亮节,抒发了画家的胸臆, 也寄予了画家对友人的心怀。郑板桥的竹画作和题诗: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 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给人一种豪气可冲天,敢与世俗 搏斗的人格魅力。
菊,代表隐逸、高洁、脱俗,因其于深秋百花凋落时,还可以傲霜雪而开放, 即使枯干残败依然紧抱霜枝。菊花一直以来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礼记》:“季秋之月,菊有黄花。”从屈原《离 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 高尚和纯洁。陶渊明《饮酒》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被人们所熟 知,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芥子园画传》日: “菊之为花也,其 性傲,其色佳,其香晚。”画菊名家沈周自题《题画菊》诗: “老我爱种菊,自然 宜我心;秋风吹破屋,贫亦有黄金。”借菊花来寄寓作者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 无疑成为一种人格的写照。唐寅的《墨菊图》笔墨潇洒,风格独特。画中画家自题 “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荷花入酒瓢”,点出 了画意和画家之胸臆。清代高凤翰《菊花图》:“尽得黄花不姓陶,而今 写赠卯金刀;为笑不是空翻案,人与渊明一样高。”从其诗画可见陶渊明的菊花意 象对后世花鸟诗画艺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庞永丽(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