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環境监测概念,阐述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并提出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330-01
环境监测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问题就是健全管理机制。
1.环境监测概念
政府的行为就是政府机关和直属的事业单位依法进行管理,并且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环境监测具有执法智能的要素以及产生法律效果的要素。环境监测的内涵包括:第一,环境监测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活动,对污染源的年检、项目验收、污染源治理、污染事故和纠纷等都有强制的特点。第二,环境监测是公正的,执法要以法律为依据,要公正,要科学,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可靠的信息,不能由于主观意志以及亲情的关系来影响环境监测的结果。第三,环境监测具有社会服务的功能,环境的保护属于一种社会公益事业,而最基本工作就是环境监测的工作,所以环境监测有社会属性,而且环境监测能够改善环境的质量。
环境监测的硬件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要对环境污染的因子进行监测,对环境的管理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环境管理的工作基础就是数据监测,管理工作离不开监测的技术支持好监督作用。如果离开了环境监测,就不会有科学的管理。环境监测能够掌握环境污染的及时情况,并且还能够预防污染,对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
2.1 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相应人才较为缺乏的工作,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足以支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那么这项工作的完成会受到很大的掣肘。由于以往环境质量管理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数技术人员都在实验内进行监测,而缺乏实际的监测经验。如果没有足够的现场监控经验,即使在室内进行、监测数据的计算再准确,都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因此,要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监测岗位的现场考察来增加监测人员的工作经验。
2.2 管理意识不强
科学的管理是做好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需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但是,有的环境监测单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往往把环境监测管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就导致有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难以发挥作用。
2.3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充足的资金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做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确保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并具有从业资格。但是,由于地方投入的财政资金不足,不能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更高的有效性
当前,环境监测机构已经基本上通过了各项资质认证,也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对环境进行监测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但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几乎是停滞不前的。很多部门都将质量的管理工作停留在监测业务的表面层次,甚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只是为了迎接内部的审核,从而使具有实效性的体系变成了书面的文案。这完全违背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初衷。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2.5 现有质量管理水平与技术监督的新要求不相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控领域的不断扩大,必须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手段。然而,当环境监测领域已扩大到生态、生物等新的领域时,还在使用传统的、单一的监测方式,显然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监督。因此,在以往的质量管理技术中应用的包括数据对比、密码样测试等控制模式,都不能适应当今环境监测的需要。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管理体系的运行要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
针对目前环境监测业务与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严重脱节的情况,需要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纳入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只有保持着质量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以及管理层之间协调合作的关系,才能解决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各部门应及时将作业指导书等程序文件递交到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递交到管理层进行决策。
3.2 完善环境监测机构的硬件设施
监测工作需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来进行,必须完善环境监测机构的硬件建设,尤其要重视基层监测站必要监测设施的完善。要合理选购仪器设备。选用合适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并在使用过程中建立全套档案记录。
3.3 建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相关规范,保证监测工作有标准可循,并建立监管和控制机制,通过内部审核等办法不断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加强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的管理。由于现场监测受环境影响较大,要强化规范作业的意识,做好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工作;室内检测需要加强规范作业的管理和监督,最大化地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
3.4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质量控制机制
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把质量制度转化为制度化的方法,对所有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过程进行控制,系统地、逻辑地、协调地对影响监测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掌握其管理和运行的规律,形成一条有逻辑的、在管理制度控制下的、制度化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从而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可比性、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保证所产生的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公正。
3.5 提高各类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效性
第一,质量部门将每个部门的质量控制计划进行细化,既便于操作,也能保持各个部门的进度一致;第二,质量管理部门针对质量管理的结构做出判断和评价,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并做好防范措施;第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层层递进,避免遗漏。
3.6 构建薄弱环节的质量监督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覆盖了很多方面,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是比较常见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也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水质采样相比较来看,对空气的现场监测充满了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对现场的监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环境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监测点的布置以及对监测频次的把握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应急监测的突发性,往往使环境监测更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实际上,这是脱离质量管理工作要求的表现。因此,在应急方面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
3.7 发挥新设备、新技术的最大效用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力建设的不断深入,监测机构采用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尤其是那些大型的、精密的仪器和用于应急监测中的设备,如果技术人员不能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就很难发挥出新设备的最大效用。因此,首先要提升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对设备的维护上,也要派专业人士对仪器进行定期、定时的保养和检查,避免仪器的不必要损耗,同时更要加强对新设备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在应急过程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加强监测管理,保证监测工作的运行,提供监测水平,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健军.浅谈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5).
[2] 钱线.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5).
[3] 亓学红,朱颜苹.现阶段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4] 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4).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330-01
环境监测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问题就是健全管理机制。
1.环境监测概念
政府的行为就是政府机关和直属的事业单位依法进行管理,并且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环境监测具有执法智能的要素以及产生法律效果的要素。环境监测的内涵包括:第一,环境监测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活动,对污染源的年检、项目验收、污染源治理、污染事故和纠纷等都有强制的特点。第二,环境监测是公正的,执法要以法律为依据,要公正,要科学,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可靠的信息,不能由于主观意志以及亲情的关系来影响环境监测的结果。第三,环境监测具有社会服务的功能,环境的保护属于一种社会公益事业,而最基本工作就是环境监测的工作,所以环境监测有社会属性,而且环境监测能够改善环境的质量。
环境监测的硬件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要对环境污染的因子进行监测,对环境的管理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环境管理的工作基础就是数据监测,管理工作离不开监测的技术支持好监督作用。如果离开了环境监测,就不会有科学的管理。环境监测能够掌握环境污染的及时情况,并且还能够预防污染,对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
2.1 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相应人才较为缺乏的工作,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足以支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那么这项工作的完成会受到很大的掣肘。由于以往环境质量管理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数技术人员都在实验内进行监测,而缺乏实际的监测经验。如果没有足够的现场监控经验,即使在室内进行、监测数据的计算再准确,都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因此,要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监测岗位的现场考察来增加监测人员的工作经验。
2.2 管理意识不强
科学的管理是做好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需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但是,有的环境监测单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往往把环境监测管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就导致有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难以发挥作用。
2.3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充足的资金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做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确保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并具有从业资格。但是,由于地方投入的财政资金不足,不能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更高的有效性
当前,环境监测机构已经基本上通过了各项资质认证,也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对环境进行监测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但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几乎是停滞不前的。很多部门都将质量的管理工作停留在监测业务的表面层次,甚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只是为了迎接内部的审核,从而使具有实效性的体系变成了书面的文案。这完全违背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初衷。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2.5 现有质量管理水平与技术监督的新要求不相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控领域的不断扩大,必须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手段。然而,当环境监测领域已扩大到生态、生物等新的领域时,还在使用传统的、单一的监测方式,显然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监督。因此,在以往的质量管理技术中应用的包括数据对比、密码样测试等控制模式,都不能适应当今环境监测的需要。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管理体系的运行要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
针对目前环境监测业务与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严重脱节的情况,需要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纳入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只有保持着质量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以及管理层之间协调合作的关系,才能解决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各部门应及时将作业指导书等程序文件递交到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递交到管理层进行决策。
3.2 完善环境监测机构的硬件设施
监测工作需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来进行,必须完善环境监测机构的硬件建设,尤其要重视基层监测站必要监测设施的完善。要合理选购仪器设备。选用合适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并在使用过程中建立全套档案记录。
3.3 建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相关规范,保证监测工作有标准可循,并建立监管和控制机制,通过内部审核等办法不断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加强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的管理。由于现场监测受环境影响较大,要强化规范作业的意识,做好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工作;室内检测需要加强规范作业的管理和监督,最大化地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
3.4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质量控制机制
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把质量制度转化为制度化的方法,对所有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过程进行控制,系统地、逻辑地、协调地对影响监测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掌握其管理和运行的规律,形成一条有逻辑的、在管理制度控制下的、制度化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从而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可比性、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保证所产生的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公正。
3.5 提高各类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效性
第一,质量部门将每个部门的质量控制计划进行细化,既便于操作,也能保持各个部门的进度一致;第二,质量管理部门针对质量管理的结构做出判断和评价,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并做好防范措施;第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层层递进,避免遗漏。
3.6 构建薄弱环节的质量监督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覆盖了很多方面,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是比较常见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也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水质采样相比较来看,对空气的现场监测充满了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对现场的监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环境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监测点的布置以及对监测频次的把握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应急监测的突发性,往往使环境监测更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实际上,这是脱离质量管理工作要求的表现。因此,在应急方面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
3.7 发挥新设备、新技术的最大效用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力建设的不断深入,监测机构采用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尤其是那些大型的、精密的仪器和用于应急监测中的设备,如果技术人员不能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就很难发挥出新设备的最大效用。因此,首先要提升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对设备的维护上,也要派专业人士对仪器进行定期、定时的保养和检查,避免仪器的不必要损耗,同时更要加强对新设备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在应急过程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加强监测管理,保证监测工作的运行,提供监测水平,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健军.浅谈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5).
[2] 钱线.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5).
[3] 亓学红,朱颜苹.现阶段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4] 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4).